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冠状静脉综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误诊/漏诊原因,从而提高诊断率。方法对经上级医院超声复查和手术确诊的3例超声误诊冠状静脉综合的病例,就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漏诊,漏诊率33%,2例误诊,我院均误诊为原发性房间隔缺损,误诊率为67%。对本病不认识是导致误诊、漏诊的首要因素;其次,冠状静脉走行与横隔平行,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几乎不能探及其缺损,常常导致漏诊;另外,其声像图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房间隔缺损相似导致没有经验的医生难以鉴别,也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因素。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误诊 漏诊
  • 简介:患者,男性,44岁。3个月前因发热诊治过程中发现心脏杂音,近期出现活动耐量下降而就诊。查体:发育正常,唇、甲发绀,心前区隆起,心界不大,心率齐,80次/min,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P2增强,伴固定分裂。实验室检查:指尖氧饱和度96%。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①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房间隔下部见一回声缺失约26mm(图1),左向右分流。②三尖瓣冗长、累赘,其上可见数枚条絮状回声,瓣口中度三尖瓣反流,并可见隔叶体根部细束穿梭血流(图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Ⅰ孔型房缺(左向右分流),三尖瓣隔叶细小裂缺,三尖瓣条絮状回声伴中度反流,中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51mmHg)。

  • 标签: 经胸超声心动图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三尖瓣反流 左向右分流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综合(unroofed coronary sinus syndrome , UCSS)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总结胸腔镜手术治疗UCSS的经验。方法分析2010~2017年在西京医院心外科行全胸腔镜UCSS心内矫治术87例患者资料:Ⅰ型22例、Ⅱ型6例、Ⅲ型23例、Ⅳ型36例,其中对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re,PLSVC)的22例Ⅰ型UCSS患者分别采用胸腔镜心内隧道法(20例)和房间隔重建法(2例)进行矫治。结果经心脏彩超胸UCSS漏诊率4.5%,术后早期死亡病例,手术成功率100%。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48~89 min,平均(65.2 ±19.3)min;体外循环时间70~131 min,平均(97.9±26.8)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4~41 h,平均(10.2±5.3)h;ICU监护时间1~7 d,平均(2.5±1.6)d;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6.2±1.1)d。术后随访82例,失访5例;畸形矫治效果理想,严重并发症,再次手术患者。结论经胸心脏彩超诊断UCSS存在一定的局限,建议心脏疾病患者术前食管超声的推广、普及。胸腔镜UCSS心内矫正术的技术成熟、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同时胸腔镜手术在微创、美容、加速康复等方面优势突出,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胸腔镜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病例1:男性,38岁,公务员,左足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三天。患者三天前无明显外伤等诱因、于夜间突然发生左足疼痛、随即肿胀、活动时加剧、自行口服止痛药物症状未见好转而就医、检查:左足肿胀,外踝前下方疼痛明显,不能行走,踝关节内翻为时疼痛加剧,小腿前外侧酸痛,X綫片:足跗骨和跟距关节正常,追问病史,一年前有过踝关节扭伤病史此后足部异常,

  • 标签: 跗骨窦综合征 踝关节内翻 踝关节扭伤 活动受限 止痛药物 跟距关节
  • 简介:有一种心律问题被称为“病态房结综合”,简称病综合,可能是心律减慢的原因。学习如何发现及治疗这种疾病。与其名字不同的是,病态房结综合与鼻窦无任何关系。相反,这个术语包含一系列可能引起晕厥、虚弱、心悸及呼吸急促的不规则心跳。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窦综合征 呼吸急促 心律
  • 简介:摘要6岁患儿主诉“腹部膨隆2个月”,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间断右上腹痛。腹腔积液化验示漏出液、门脉高压性。CT示肝密度不均,肝静脉未显影,下腔静脉肝内段狭窄。病理示肝淤血、扩张,内见纤维素样物质。依据临床、CT表现及相关检查除外感染、代谢、免疫、肿瘤性疾病,结合患儿“一点红”服用史,诊断吡咯烷生物碱所致的肝阻塞综合。予对症及那屈肝素钙、去纤苷、华法林抗凝治疗,腹腔积液渐减少,肝静脉显影。治疗3个月腹腔积液消失,下腔静脉恢复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病态房结综合(sicksinussyndrome,SSS)是心源性昏厥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房结器质性病变和功能障碍,造成房结起搏和传导功能失常,以致产生一系列的心律紊乱、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发生阿-斯综合或猝死,在临床上颇为常见。1963年,Ferrer描述了房结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1967年由Loun首次提出病态房结综合的术语,1968年,由Ferrer正式命名。病态房结综合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据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资料,有明确症状患者的年龄40~50岁和60~70岁最多见。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心源性昏厥 治疗
  • 简介:摘要肝阻塞综合(HSOS)是肝血、肝小叶中央静脉和/或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以肝损伤和急性窦性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大多数HSOS为轻型经过,但严重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衰竭,病死率高达70%~80%。因而尽早识别HSOS,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HSOS的标准,包括改良Seattle标准、Baltimore标准和"南京标准",并对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改良Seattle标准 Baltimore标准 "南京标准" 综述
  • 简介:摘要:病综合是由于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好发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老年人易被误诊。本文对病态房结综合的病因、发病机制、心电图表现、治疗等做如下简要综述。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病态房结综合(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综合,是由于房结或其周围组织器质性病变导致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房结至心房冲动传导障碍所致的多种心律失常和多种症状的综合。目的讨论病态房结综合临床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避免一切减慢心率的药物;心率减慢伴明显症状时,可静脉应用阿托品或异丙基肾上腺素;可使用烟酰胺;反复发生心源性昏厥者应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 标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肝阻塞综合(SO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OS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情况。结果12例患儿中,8例患儿原发病为白血病,4例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胀(4例)、肝肿大伴触痛(9例)、脾大(6例)、体重增加(10例)。12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凝血功能检测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7例;7例患儿行血D-二聚体检查,其中4例升高。血常规检测中,4例白细胞、粒细胞均降低;9例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降低。8例患儿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见弥漫性肝肿大、实质非均质改变,肝静脉变细、显示不清或胸腹水、脾大。2例行肝活检,示肝内细胞浸润或肝扩张。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均预后良好。结论白血病及干细胞移植患儿治疗后如果发生肝肿大、体重突然增加、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表现,需警惕SOS的发生。

  • 标签: 肝窦阻塞综合征 化疗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在心血管疾病中是急危重症,治疗目的是控制血栓形成阻塞冠脉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应争取介入术,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者观察预治疗。2-3日内应用扩冠、抗缺血、抗凝、防栓和冠脉再通治疗。

  • 标签: 急性 冠状动脉 综合征 治疗
  • 简介:炎症细胞的活化在ACS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ACS患者中发现了可溶性细胞内黏附分子-1(sICAM-1)、IL-6和CRP增高的炎症反应 (9),6 炎症在ACS中的可能作用机制炎症不仅是ACS危险增加的指标 (25)

  • 标签: 冠状动脉综合征 炎症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综合(coronaryarteryspasmsyndrome,CA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年收治的2例CAS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例1因胸腔穿刺后突发剧烈胸痛、全身紫绀、低血压、心电图V2~V6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拟诊“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考虑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导致心肌梗死;例2因反复胸痛意识障碍1年就诊,发作间期多次常规心电图及24h长程心电图均仅2、3、aVF、V4~V6ST-T非特异性改变,住院发作时急查心电图示2、3、aVF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1、aVL、V4~V5ST段水平压低,3度房室传导阻滞,转上级医院冠状动脉造影示RCA近段狭窄30%,考虑右冠状动脉痉挛,安装永久起搏器预防猝死。结论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能捕捉到发作时的心电图,基层医院医师接诊缺血性胸痛患者,特别是伴发作性2个以上相关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者,应想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的可能,避免不适当的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诊断与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跗骨综合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做横轴位和矢状位SET1和FSET2加权扫描,根据需要做冠状位和斜位扫描.回顾分析32例跗骨综合的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MRI能清晰显示跗骨内正常组织及病变改变.本组32例跗骨综合的MRI表现为T1信号降低28例,信号不均匀4例;T2呈高信号30例,混杂信号2例;15例伴韧带损伤,22例见邻近的跟骨、距骨局部挫伤.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跗骨的解剖及病理改变,能为临床提供较为完整的诊断信息,是诊断跗骨综合的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跗骨窦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