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儿童生来就具有个人的气质特点,有易带的孩子,有难带的孩子,有迟缓的孩子。气质是相当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特征,但气质并非一成不变,它可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有高度的可塑性,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处在发育过程中,其天生带来的活动或行为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 标签: 气质 个性心理 幼儿教育 早期行为干预 神经系统 因材施教
  • 简介:新生儿行为能力的发现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的建立和广泛应用是近30余年来儿科领域的新进展。新生儿行为神经测查能较全面反应大脑的功能状态。通过测查既可发现各种有害因素造成的轻微脑损伤,成为观察治疗效果、反映康复程度的敏感指标;又有利于智力的早期开发,因为0—2岁是大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如能从新生儿期开始早期良好育儿刺激,就能最大限度挖掘大脑潜能,开发智力,

  • 标签: 测查 新生儿期 行为神经 早期干预 功能状态 有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行为观察与干预对婴儿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包河区烟墩卫生服务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随访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婴幼儿一般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120例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60例,观察组婴幼儿接受系统性的健康人格培养和观察,对照组婴儿不做任何干预。两组婴幼儿分别于出生时及出生后42天采用鲍秀兰修订的“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20项评分标准”进行神经行为测评;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采用CDCC智能发育量表对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以及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检查。结果:在表征婴儿神经行为功能的“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及“一般反应”5项观察指标方面,新生儿出生后42天的各项测量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出生时的得分,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婴幼儿 人格 行为监测与干预 社会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一般发育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干预1年,观察组身高、体重及头围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观察组智能DQ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智力及行为发育,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早产儿 早期护理干预 行为智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标、术后康复指标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持续时间及24小时内术后下床活动例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均未发生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活动的应用能减少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肝癌 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 标签: 精神疾病 危险行为 评估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术患者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将52例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在相同条件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时段及年龄段进行健康教育。统计两组入院时和术后2.4.6个月的行为方式。结果通过早期评估患者动态思想及行为心习惯,选择合适的时间不断强化巩固患者的保健意识,及时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行为方式,提高服用药依从性。从而有效降低疾病复发。

  • 标签: 行为方式 支架植入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mbinemia,HB)对婴儿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及其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血清未结合胆红素(unconjugatedbilirubin,UCB)水平,将系统管理中出生后3d的126例足月新生儿分为:对照组[(125.12±20.36)μmol/L]30例、HBI组[(215.71±35.12)μmol/L]33例、HBH组[(274.16±42.55)μmol/L]31例和HBⅢ组[(382.02±56.03)μmol/L]32例。在此基础上,给予HB组干预性治疗;出生后第3、7、14和28天,进行血清UCB测定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定;出生后第1、3、6和12个月,运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进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评估。结果HBⅢ组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最低,HBⅡ组和HBⅠ组次之,对照组最高。干预后,HB组血清UCB水平均降低,神经行为评分和神经行为发育商数均提高;出生后第12个月时,HBI组和HBⅡ组神经行为发育商数与对照组相近(P〉0.05),HBⅢ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存在极显著统计学意义(t=13.472,P〈0.01)。结论新生儿HB可影响婴儿神经行为发育,早期干预能改善其影响。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 神经行为学表现 综合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计划行为理论在初产妇母乳喂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上海市某院为研究场所,将283例来医院产检无严重并发症的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标准护理干预.分别在产后出院时及产后4周、6周电话了解母乳喂养情况.产前、产后6周采用问卷了解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产妇母乳喂养影响因子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重要他人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出院时、产后4周及6周时干预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干预能够提高产后早期母乳喂养率.

  • 标签: 初产妇 计划行为理论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期儿童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6月普通外科住院的60例学龄期阑尾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通过改变患儿及家长对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不合理认知,减轻其对疼痛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能有效促进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疾病康复。

  • 标签: 认知行为干预 阑尾炎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自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决定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产妇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每组各58例产妇。观察组在给孕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孕妇进行产前培训,教育指导相关分娩知识,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孕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孕妇分别完成产时认知行为的问卷调查后,各项分值均不同,根据结果表明,观察组孕妇的分娩态度、分娩认知度、产时应对行为的各项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故此,两组产妇各项分值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孕妇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来帮助孕妇消除在分娩前的不良情绪,提升孕妇的产时认知度,对于孕妇顺利分娩是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的。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孕妇产时认知行为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行为干预在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84例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协同早期行为干预。结果:乙组医护配合优良率高于甲组( P< 0.05)。乙组出院时生活质量量表( SF-36)内各评分均高于甲组( P< 0.05)。结论: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中早期行为干预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医护配合度、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喉癌 全喉切除术 早期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患者宫颈癌早期筛查认知行为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月到 2022 年1月期间的 60例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采取计算机表法并对其进行研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研究组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对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对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接受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研究组宫颈癌早期筛查患者对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的护理干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护理干预 宫颈癌 早期筛查 认知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对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该院ICU收治的神经重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标号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行为、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实施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运动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患者,无死亡率且复发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运动整合照护干预可显著提升ICU神经重症患者运动行为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水平,降低死亡率,对患者获取良好预后结局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早期运动整合照护 ICU 神经重症 运动行为 预后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52例新生儿,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早期组实施早期细致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行为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早期组神经行为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新生儿实施早期细致化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其神经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早期细致化护理干预 新生儿 神经行为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早期细致化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科接收的200例剖宫产新生儿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100例。参照组病人选择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对其实施细致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行为干预在喉癌患者行全喉切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84例行全喉切除术的喉癌患者,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协同早期行为干预。结果:乙组医护配合优良率高于甲组( P< 0.05)。乙组出院时生活质量量表( SF-36)内各评分均高于甲组( P< 0.05)。结论:在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中早期行为干预的应用,可改善患者医护配合度、生活质量。

  • 标签: 生活质量 喉癌 全喉切除术 早期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早期护理干预成效及对遵医行为影响。方法:研究起止时间:2019年5月、2021年3月,选取参考对象(n=88例)均在我院就医,对其分为2组后,其组别类型为: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例),指导原则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者均已确诊为:糖尿病,而后为其提供临床护理,即: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对比最终成效。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研究组低,P<0.05;遵医行为、满意度评分比较,研究组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在血糖水平改善,提高遵医行为、满意度方面,需联用健康教育、早期护理措施,其效果确切,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遵医行为评分 血糖水平 健康教育 早期护理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