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表明A组所采用的健侧取穴、强刺激的方法在偏瘫早期的治疗中能有效地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A组在康复治疗后3个月的评定中,表1 2组患者入院时患侧上肢功能比较

  • 标签: 上肢功能 偏瘫早期 功能针刺
  • 简介:摘要颅内情况差、脑疝危重的急重型脑病患者常出现脑疝危象,危及生命。针刺治疗可有效参与抢救。对针刺辅助抢救超早期脑疝危象患者2例的抢救过程、中医辨治思路及待解决问题进行阐述,认为针灸治疗应注重调和阴阳、醒神开窍,根据证型选取穴位及补泻手法,还需规划针刺时机及取穴部位,并考虑针刺对血压的影响。

  • 标签: 急救 危重病 昏迷,脑损伤后 针刺 脑疝 脑出血 颅脑损伤 中医治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面瘫早期耳周取穴为主与普通面部取穴为主单纯针刺两种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今后的针刺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在治疗中对照组患者实行普通单纯针刺治疗的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耳周取穴为主疗法,2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痊愈例数、临床疗效等指标中,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的患者实行早期实行周取穴为主疗法,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早期取穴 针刺疗法 周围性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针刺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院114例首发AC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试验A组、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于入院后3、10 d给予针刺治疗。3组均治疗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of Motor Function, FAM)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依据肌力分级评价患者康复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试验A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试验B组为84.2%(32/38)、对照组为73.7%(28/3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48,P<0.01)。3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F=97.619,P<0.01),且试验A组低于试验B组(t=12.580,P<0.01);FAM、BI评分及肌力均升高(F值分别为134.525、35.100、164.160,P值均<0.001),且试验A组高于试验B组(t值分别为8.634、7.260、20.305,P值均<0.001)。治疗后,试验A组、B组血清NGF[(148.80±22.17)pg/ml、(132.14± 20.40)pg/ml比(125.82±18.31)pg/ml,F=12.926]、BDNF[(5.01±1.14)ng/ml、(4.10±1.09)ng/ml比(3.92±0.95)ng/ml,F=11.48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A组高于试验B组(t值分别为5.046、5.277,P值均<0.01)。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提高ACI患者血清NGF、BDNF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且入院后3 d的针刺疗效优于入院后10 d的疗效。

  • 标签: 脑梗塞 急性病 针刺疗法 早期医学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放血早期干预防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组为西药治疗,干预组为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对比治疗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比组。结论针刺放血早期干预防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针刺放血 带状疱疹 早期干预 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刺早期康复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刺联合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针刺 早期康复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77-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临床神经内科选脑卒中患者40例,调查时间2022.2-2024.1,随机法分组,一组20,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针刺+康复训练,比较偏瘫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卒中患者各功能明显转好,Brunnstrom偏瘫分级、MMSE、B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卒中后偏瘫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可减轻肢体偏功能障碍程度,降低神经损害,促进早期功能恢复。

  • 标签: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功能恢复
  • 简介:目的探讨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治疗效果。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25眼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滤过泡周围纤维瘢痕,联合结膜下注射5-FU5mg/次,隔日1次,最多5次,分析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25眼中,21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18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19眼表现为功能性滤过泡;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结膜下出血、角膜上皮损伤、滤过泡损伤等。结论对于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滤过泡 青光眼 5-FU 功能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意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微创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参与研究的患者有42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在微创手术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患者结束治疗后的一个月,对患者继续GCS评分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意味着研究组患者意识状态恢复更加理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意识状态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促进患者意识恢复,对患者健康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早期针刺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术
  • 简介:摘要:针刺治病能否有效,取决于针刺是否调节了人体阴阳性的内气,而阴阳气是否被调节,又取决于有规律地针刺操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 早期康复护理在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与 效果。方法:纳入我院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14 例为观察目标,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观察组( 57 例)及对照组( 57 例),两组患者均开展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颈肩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护理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 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 CASCS 评分均显著升高( P < 0.05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干预的效果,改善患者颈肩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早期康复护理 颈肩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壮医针刺辅助扶阳补气法对心搏骤停早期CPCR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找出其最佳中西医治疗心搏骤停的方法。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到2016年03月收治的60例心博骤停患者,采用盲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按“2016年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进行积极的心肺复苏,其抢救措施和急救药物常规应用;试验组在上述救治基础上,在心脏停搏后开始抢救时即早期联合应用壮医针刺疗法及参附、生脉注射液。治疗后比较影响CPCR成功相关因素的影响,同时对心肺复苏成功者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气分析等项指标达稳定(或)平衡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总有效率、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以及心功能提高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针刺辅助扶阳补气法对心搏骤停早期CPCR,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心功能,值得我们在临床上的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壮医针刺 扶阳 参麦注射液 心搏骤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针刺拮抗肌配合对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肌张力及肌力测定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早期康复锻炼配合针刺拮抗肌治疗,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生活自理能力好转明显,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康复锻炼 针刺拮抗肌 痉挛性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自然分娩产后42天复查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分别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检测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肌力、盆底Glazer肌电评估、盆腔器官脱垂程度、生命质量及性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提高均大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效果(肌力≥Ⅳ级)明显好于对照组;盆底肌电值前静息阶段和后静息阶段治疗后低于治疗前,5次快速收缩阶段、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治疗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0s持续收缩阶段、60s持续收缩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但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早期干预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疗法 电刺激生物反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产后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推拿揉散排乳法对早期急性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段选择2022年8月~2023年8月,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接收的早期急性乳腺炎,其中有25例给予针刺联合推拿揉散排乳法治疗,设置为观察组;另外25例只采取推拿揉散排乳法,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9例,总体有效性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总体有效性为76.0%。组间有效性数据差异有呈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X =5.127)。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揉散排乳法对早期急性乳腺炎可以起到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急性乳腺炎 针刺联合推拿揉散排乳法 临床效果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对分析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额外接受傍针刺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同时期的VAS评分。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②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均较高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随着治疗的进展,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持续降低,但观察组同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针刺联合傍针刺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单一治疗。

  • 标签: 肩周炎 常规针刺 傍针刺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