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后抑郁为常见情感障碍,易造成患者意志低下、焦虑、抑郁等情感障碍,加大患者死亡率与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社交能力。基于时机的叙事护理是以医学人文理念为基础,将叙事方式及理论运用至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吸收、分析、回应患者故事,剖析其中的困扰,给予患者尊重、共情及充满生机的心理干预模式。本文介绍了时机的框架和研究现状,分析了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综述了基于时机的叙事护理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后抑郁 时机理论 叙事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心理教育在癫痫患者照护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的160名癫痫患者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照护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名。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时机的心理教育干预。采用中文版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癫痫患者照护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结果最终观察组77名、对照组75名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DASS-21中的焦虑、压力、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WHOQOL-BREF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时机的心理教育应用于癫痫患者照护者,可减轻照护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时机理论 心理教育 照护者 生活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随着医学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接受综合治疗和多维度护理来帮助他们应对这一疾病。时机阶段性护理是一种基于患者病情和治疗进程,分阶段进行针对性护理的方法。这种护理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提升生活质量。因此,时机阶段性护理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时机理论 阶段性多维度护理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时机的老年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干预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方案,干预组接受基于时机的干预方案。调查自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rail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评分。结果 出院后6周及出院后12周对照组FRAIL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RS量表得分出院后12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时机的老年脑卒中合并衰弱患者干预方案可以改善患者的衰弱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时机理论 老年脑卒中 衰弱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脑损伤偏瘫患者的实际护理要点及常规方式,讨论基于时机的家庭护理可行性。方法:研究经讨论后于2021年6月-202年5月实行,在神经外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80份,且所属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脑损伤康复,结合双盲法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基于时机的家庭护理及常规护理,比较项目以护理评价、护理满意程度为主。结果:研究组在过程中对各个阶段内护理工作的完成度及相关人员在护理监管中的执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在过程中对该护理模式价值的认可度及护理后综合质量评价,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基于时机的家庭护理强化了患者自主护理意识,脑损伤偏瘫康复程度更高。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 脑损伤偏瘫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时机结合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手术患者不同疾病阶段的不同社会支持需求进行纵向研究,为实施精准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性现象学研究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应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太原市某2所三甲医院心内科的21例急诊PC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程对患者分别进行4次半结构访谈,结合参与式观察。采用诠释性现象学分析法分析资料,应用社会支持多维模型归类结果。结果共提炼出主题23个。各期信息支持需求依次为诊断及危险性,AMI和PCI相关知识、医疗告知权,个体化的纸质出院指导,不适的原因和急救知识(后2期一致)。各期工具支持需求为紧急医疗服务,先进的支架和急诊PCI技术、绿色通道,经济支持,移动式卫生保健资源(后2期一致)。各期情感支持需求为陪伴和安全感,接纳与鼓励,心理调节与建设(下期同),增强独立性。各期社会网络支持需求为陌生人协助送医,医护人员德艺双馨、同伴支持,重新融入社会(后3期一致)。各期自尊支持需求为相信自己可以生还,尽量自理,病情保密,康复情况得到认可,回报他人。结论急诊PCI患者的社会支持需求随病程的变化而改变。建议医护人员采用动态连续的照护观念,建立和完善符合当地人文的社会支持需求框架,以利于教育、评估与干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社会支持 时机理论 需求 现象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戒酒干预对酒精性肝病患者戒酒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解放军第960医院泰安医疗区肝病科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酒精性肝病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认知及支持系统的改善,在住院期间实施简短的戒酒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的戒酒干预。于出院后1、6个月分别比较2组患者在复饮率、酒精依赖程度、身心状况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49例完成研究,观察组51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复饮率分别为21.57%(11/51)、15.69%(8/51),对照组分别为40.82%(20/49)、36.73%(18/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8、5.754,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1、6个月的酒精依赖程度得分分别为0(2,3)、0(1,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3)、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6.719、-7.345,P<0.01)。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1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CL-90得分分别为(8.26 ± 1.37)、(10.11 ± 1.6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046,P<0.01)。结论时机应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戒酒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分阶段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干预,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复饮率和酒精依赖程度,改善患者身心状态。

  • 标签: 肝疾病,酒精性 时机理论 戒酒干预 复饮率 酒精依赖程度 身心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时机家庭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心理弹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化疗的肺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时机家庭护理模式,比对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基于时机家庭护理,可显著改善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弹性水平。

  • 标签: 家庭护理模式 时机理论 肺癌化疗 心理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时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4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基于时机的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情况、饮食控制、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时机理论 家庭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院前急救链式流程与家庭时机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男28例,女13例,年龄(57.18±4.19)岁;观察组男29例,女12例,年龄(57.23±4.41)岁。对照组采用院前急救链式流程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时机管理。比较两组急救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照顾者压力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出诊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急救时间及院前急救时间比观察组长[(1.88±0.33)min比(1.11±0.22)min、(15.22±2.64)min比(12.44±2.37)min、(5.64±1.40)min比(4.97±1.31)min、(26.20±3.64)min比(24.43±3.21)min],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9.76%(4/41)比29.28%(12/42)],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970,P=0.026);对照组照顾能力、压力情况及对疾病认知程度评分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链式流程+家庭时机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急救情况,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照顾者的压力以及对疾病的认知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链式流程 家庭时机理论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时机理论 动机性访谈 心理护理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对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2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父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5次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干预。于干预前、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CHIP)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父母GSES、HADS-A、HADS-D及CHIP各分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GSES得分分别为(19.63 ± 0.87)、(22.58 ± 1.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2 ± 0.74)、(19.46 ± 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865、-10.926,P<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HADS-A/HADS-D得分分别为(12.50 ± 0.82)、(10.50 ± 0.87)分和(9.78 ± 0.80)、(8.63 ± 0.87)分,低于对照组的(12.92 ± 0.74)、(11.72 ± 0.99)分和(10.23 ± 0.78)、(9.38 ± 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12~5.764,P<0.05或0.01);干预后观察组在出院当天、出院后3个月的CHIP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934~-2.490,P<0.05或0.01)。结论基于时机的动机性访谈能增强父母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时机理论 动机性访谈 心理护理 自我效能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时机为指导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其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将其中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综合组(30例,时机的综合护理)。通过术后并发症与术后1、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评估该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参照组相比较,综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

  • 标签: 时机理论 胃肠道肿瘤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022年8月~2023年9月本院产科分娩的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育儿胜任感及压力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产后抑郁情绪、育儿胜任感、心理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可减轻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育儿能力。

  • 标签: 时机理论 综合性护理 初产妇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 将2022年8月~2023年9月本院产科分娩的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抑郁、育儿胜任感及压力情况。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产后抑郁情绪、育儿胜任感、心理压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可减轻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育儿能力。

  • 标签: 时机理论 综合性护理 初产妇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时机构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照护需求内容及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0月我院的80例构建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随访)及干预组(TIR院内护理+TIR院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ESCA评分升高明显、CBI评分下降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护理能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护理能力,减轻护理负担。

  • 标签: 基于时机理论 永久性肠造口 照护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时机联合过渡期护理对血液透析肾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肾衰竭患者86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研究组给予时机引导的过渡期护理,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心理状态、血气指标、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P<0.05)。结论:以时机为导向联合过渡期护理有助于改善肾衰竭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帮助其缓解不良情绪。

  • 标签: 时机理论 过渡期护理 血气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9月-2023年7月我院接收的94名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参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采取基于时机的综合护理。研究并比较双方患者的护理情况,涵盖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指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围术期指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时机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胃肠道肿瘤患者干预当中,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患者满意度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时机理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 胃肠道肿瘤 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