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代公案小说综合了话本小说和判牍文体的特点,将法律叙事和法律文书揉合为一体,显示出法律传播和法律解释的特殊功能。鉴于其文体特性和创作背景,公案小说在内容取舍上,侧重于社会和家庭伦理的教化;在过程描述上,彰显破案中心主义。公案小说通过文学渲染,用道德罚强化法律和教化的力量。这些为百姓乐于接受的法律故事,其所塑造的社会心理,在今天的社会还能找到难以祛除的文化印记。

  • 标签: 公案小说 教化 破案中心主义 道德罚
  • 简介:明代的书目著录中,有一个突出现象,即小说著录从附庸经史发展到厕身经史并最终别出经史,突破了传统的文化价值的束缚,大大拓宽了小说创作的思想领域,促使人们更多地从文学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定位小说

  • 标签: 书录 小说 明代小说观 新变 定位
  • 简介:本文以"明代小说与公案文化"为题,阐述了古代小说中的公案文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各个时期特点,突出地阐述了明代公案小说在公案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价值,即具有承前启后、转化和拓展的作用.

  • 标签: 公案文化 明代 小说 文学题材 文学评论 公案故事
  • 简介:许多人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侠"不仅身怀绝技,而且义薄云天;不仅是异人,而且还是义士.实际上,不同时期的古代小说中,"侠"观念也是不同的.明代小说中的"侠"观念既与前代有着共通之处,也有着新的时代特点.

  • 标签: 理学 伦理道德 明代 小说
  • 简介:明代小说通过对一系列农民起义中的典型形象的描绘,来展现宏观社会现状。小说描述了他们走上起义道路的原因及在起义过程中表现出的农民优秀品质和局限性。同时也塑造了一些安分守己的农民形象,反映了农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却无力抗争的悲哀,以再现当时微观的农民生活现状及生活态度。另外明代小说中还有关于另类农民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农业小生产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习惯。

  • 标签: 农民形象 明代小说 农民起义 典型形象 社会现状 农民生活
  • 简介:概说我国小说孕育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和铁事一类简短笔记,才粗具小说的雏形。但文人们作为独立部门进行创作,则是唐代的事。唐代有些文人写人物故事,十分生动,叫做'传奇'。到十世纪六十年代,赵匡胤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分裂五十多年,你争我夺而混乱不堪的政治局而。此后社会

  • 标签: 明代小说 寓言故事 小说题材 南北朝时期 人物故事 三国志演义
  • 简介:序跋的呈现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几乎每一门学科的各类著作里都有序文或跋语,这些序跋文字,汇成了浩瀚的海洋,凝为一笔巨大的历史文化宝藏。明代通俗小说序跋浩瀚繁多,本文通过对大量通俗小说序跋的整理发现,明人小说包含丰富的小说创作理论,如情理论、尚俗论、裁剪论等。

  • 标签: 明代 通俗小说序跋 创作论
  • 简介:<正>研究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一般是从明初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讲起,但随后又一下跃过建文至正德十朝,去讨论嘉靖年间的《西游记》了。这也难怪,因为这近两百年内,除一些宋元以来话本的单行本外,小说创作几乎是个空白。然而对研究小说发展史来说,对这空白一跃而过却欠妥当。两部

  • 标签: 嘉靖 二十年 中国通俗小说 万历 魏忠贤 三国演义
  • 简介:有明一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也是古典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奠基阶段,然而对于古代小说的禁毁同样开始于这个时期。明代禁毁小说的背后,不仅隐藏着直接的政治经济的原因,也有潜在的文化伦理方面的诉求和冲突。

  • 标签: 禁毁小说 文化伦理 人道主义
  • 简介:徽州商人在明代话本小说中频频出现,并以其显著的地域特征被区别于其他地域商人。在“三言”、“二拍”、《型世言》等十五部话本小说集中,涉及徽商活动描写的作品,多迭四十篇。其间,徽商或为主角,或为次要人物,或仅在入话或故事背景中出现,以多种形态方式参与了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话本小说以文学的形式刻划徽商贾而好儒、乐善好施、贪恋女色、吝啬刻薄等典型性格特征,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更为真实可信的徽商生活世界。

  • 标签: 话本小说 “二拍” “三言” 《型世言》 故事 典型性格
  • 简介:与《世说新语》相较,明代"世说体"作品无论内在旨趣抑或外在体例,均发生了显著的蜕变。其编撰动机由娱乐转向了实用,其人物品题自审美移趣于博识,其题材选择突破志人畛域而兼志人、怪,其编纂体例从分类辑事旁涉类书博物。上述蜕变现象的发生,首要原因是时代风尚的变迁,其次是明代中叶后士人学风的转变。同时,明代"世说体"作品渔猎群籍、汇编成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文本体例面貌。

  • 标签: 明代“世说体” 编撰动机 品题标准 选材范围 蜕变
  • 简介:明代水浒戏中女性作为切入点,以正面女性形象与四个另类女性作为研究视角,并结合时代思潮对作家的影响加以探讨。认为,明代水浒戏作家在女性问题上仍以传统观念为主,同时也受到情欲思潮的影响,在社会思潮近代化过程中有着值得肯定的意义。

  • 标签: 明代水浒戏 妇道典范 情欲思潮
  • 简介:明朝中后期,经济空前繁荣,政治异常腐败,思想活跃,文化兴盛,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现了数量可观的隐逸之士——山人。在当时,他们成了引领社会时尚的新群体。山人一词,出现很早。在先秦时代,山人即虞官,"掌山林之政令"(《左传》昭公四年)。秦汉以后,"虞官"成了昨夜星辰,山人逐渐成了遁迹山林隐逸之士的代名词。但是,所谓"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从山崖水曲步入庙堂的隐士,颇不乏人。不过这些人毕竟在山野间散漫惯了,总想保持闲云野鹤的外观,故进了朝廷,白花花的银子照拿,却不肯戴乌纱帽。他们扮演客卿的角色,参与议论国事,陪伴皇帝出游,因身穿白衣,路人看了指指点点,说"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新唐书·李泌传》)唐、宋、元都有山人山现,但零零落落,不成气候。

  • 标签: 明代山人 陈继儒 明中叶 冯惟敏 王世贞 腐败
  • 简介: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 标签: 戏曲 小说 《庄子》 接受美学
  • 简介:摘要作为副文本的一种,插图研究为明代开国历史演义小说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思路。论文将通过梳理明代开国历史演义小说各版本中的插图,重点分析插图的审美价值及其与作品文本的交互。

  • 标签: 明代开国历史演义小说 插图研究 审美价值
  • 简介: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外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内生态变迁、明代白话小说传播新生态变迁等。明代白话小说传播生态的变迁为我们今天重视、构建和营造良好的文学传播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明代白话小说 传播生态 变迁
  • 简介:要对小说续书进行客观公允的评价,必须要把续书放在整个小说发展史中去认识。本论文首先界定了“续书”的定义,然后在分析明代白话长篇小说的基础上对该时期续书的地位、群貌特征以及其产生的时代缘由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通过这一基础性的分析,了解该时期白话长篇小说续书的概貌,以利于对其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续书 明代白话长篇小说 地位 时代缘由
  • 简介:近百年来,明代小说研究取得很大成就,特别是小说作者研究。但是百年后的今天,作者研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金瓶梅》作者研究更为混乱,混乱的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通过六个方面原因的分析,可以确定《金瓶梅》的作者为一“绍兴老儒”,一个在大官僚西门庆身边工作的贴身秘书。

  • 标签: 明代小说 《金瓶梅》 作者问题
  • 简介:《禅真逸史》、《禅真后史》的作者“激水清溪道人方汝浩”是浙江兰溪人的观点,要比学界普遍认为的河南洛阳人的看法更加可信;《东度记》的作者清溪道人为荥阳(郑州)潘氏,世居南京。因此,《禅真逸史》、《禅真后史》的作者清溪道人与《东度记》的作者清溪道人应是不同的两个人。

  • 标签: 《禅真逸史》《禅真后史》 《东度记》 清溪道人 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