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导致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危险性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5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8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术后随访时间6月~6年,回顾并记录患者手术时年龄、体重指数、术前产次及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数目等情况。结果子宫肌瘤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复发与否与手术时年龄、肌瘤的个数以及肌瘤直径有关。对产妇子宫肌瘤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复发主要与手术时年龄、肌瘤的个数及随访时间有关。结论患者手术时的年龄、术前检查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是肌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应当加以重点评估,对于具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谨慎选择手术方式,术后亦应当密切随访,及时治疗。

  • 标签: 子宫肌瘤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形式及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方法总结分析225例胃癌患者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复发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15个临床病理因素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术后复发率为37.3%(84/225),其中腹膜复发47.6%(40/84),血源性转移复发33.3%(28/84),区域局部复发15.5%(13/84),远处淋巴结转移复发3.6%(3/84).术后2年内复发者75.0%(63/84),2年后复发者25.0%(21/8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腹膜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分级,肿瘤大体分型,术后早期腹腔化疗;影响术后血源性转移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T、N分级,术前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影响术后区域局部复发的独立因素依次为病期,肿瘤部位,肿瘤大体分型.结论胃癌术后复发大部分发生在术后2年内,以腹膜复发和血源性复发常见.T、N分级和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是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

  • 标签: 胃癌 术后复发 相关因素 根治性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20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南院普外科收治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结果本组271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中127例(46.9%)术后复发,144例(53.1%)未发生复发复发组患者术前评估为复发性病例的患者更多(χ2=15.289,P<0.05)、肿瘤侵犯脏器的比例更高(χ2=10.123,P<0.05)、FNCLCC分级更高(χ2=7.650,P<0.05)。全体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58个月)。1、2、3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1.4%、40.3%、30.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复发性疾病、脏器侵犯、分化差的病理类型及高FNCLCC分级均是术后复发的不良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疾病(OR=3.135,95% CI:2.058~4.762,P<0.05)、脏器侵犯(OR=2.577,95% CI:1.214~5.464,P<0.05)及高FNCLCC分级(P<0.05)是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疾病状态、脏器侵犯及FNCLCC分级是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脂肪肉瘤 腹膜后肿瘤 复发 预后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亚洲国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密切,我国肝癌患者中乙肝重度指标阳性者高达70%~80%.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强调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性治疗,但是手术切除后的复发和转移一直是影响病人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在肿瘤转移和复发前对其作出预测和在临床微转移灶刚萌芽时作出早期诊断,并积极探求更为有效的预防转移发生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前肝癌研究中的热点.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术后复发 手术切除 长期生存 常见 肝癌患者
  • 作者: 王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3
  • 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200237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结肠息肉手术后复发的各种影响要素。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在医院接受结肠息肉内镜治疗的2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8名患者出现了复发症状,这些患者被分为病例组(复发组);还有112名患者没有复发的迹象,组成了一个对照组(未复发组)。这次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导致结肠息肉再次出现的各种可能因素。结果:通过单因子分析,我们发现,与未复发的病人比较,复发组的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高血压,2型糖尿病,3个以上的肿瘤,宽大量分布,超重,高尿酸,高血脂,高密度脂蛋白,复发率明显增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肥胖、多发性病变、直径>10 mm、分布广泛、结直肠腺瘤等疾病的病人,其术后复发的危险性更高(P<0.05)。结论:年龄大于60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血压和肥胖,息肉多于3个,息肉直径大于10 mm,位置广泛或腺瘤的病人更易复发

  • 标签: 结肠息肉 手术治疗 复发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近一步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影响因素,为今后胃癌根治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对本院2007年2月到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过胃癌根治术的患例进行随机采访,对术后复发转移者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性检验等等,获得的数据经过统计学软件处理,从而确定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通过spss软件对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数据分析显示独立因素(病程,术后化疗,术前化疗)占复发影响的79.82%,而多因素复发只有20.18%。患例术后3年复发率为84.22%。结论胃癌术后复发的发生多在3年之内,而独立因素是引起胃癌根治手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胃癌 影像学检查 病理性检验 独立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接受剔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的随访和检查结果,分析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超过40岁的子宫肌瘤患者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年龄不超过40岁的患者,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的复发率远低于直径不超过5cm的,多发肿瘤的术后复发率远远高于单发肿瘤,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个不同主要位置的肿瘤患者的复发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接受剔除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子宫肌瘤 剔除手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发大肝癌(肿瘤直径≥5 cm)早期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间于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的135例单发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5例患者复发75例,其中早期复发4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400 ng/ml(OR=3.510,95% CI:1.528~8.064;P=0.003)和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阳性(OR=2.769,95% CI:1.143~6.706;P=0.024)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存在早期复发危险者无复发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23.038,P<0.001;MVI阳性,χ2=10.554,P=0.001)和总生存率(甲胎蛋白≥400 ng/ml,χ2=14.336,P<0.001;MVI阳性,χ2=10.481,P=0.001)均下降。结论甲胎蛋白≥400 ng/ml和MVI阳性是单发大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危险因素 根治性切除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在2010年4月到2013年3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可见患者疾病复发26例,复发率为34.2%,在手术后复发平均时间为21.8个月,术后妊娠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非妊娠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腹腔镜肌瘤切除术治疗复发率显著高于经腹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性肌瘤患者疾病复发率与多发性肌瘤者复发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小于40岁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年龄超过40岁患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复发,主要危险因素为是否出现妊娠、手术方法、肌瘤多少、肌瘤大小以及年龄。

  • 标签: 子宫肌瘤切除术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63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35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9例,局部复发率为7.7%(49/635),其中3年内复发34例,占69.3%(34/49)。总复发率7.7%。年龄、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激素受体测定双阳性、双阴性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有影响。结论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辅助治疗完成情况和c-erbB-2是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术后辅助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术后辅助放化疗等,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 标签: 乳腺癌 根治术 局部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接受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76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临床病理学资料。入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1.5±11.3)岁(范围:11~76岁),肿瘤最大径为35(28)mm[M(QR)]。276例患者均接受开放手术,包括乳房全切除术17例,肿物切除术259例。随访截至2020年9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类叶状肿瘤的累积无局部复发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局部复发的预后因素。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叶状肿瘤191例,交界性67例,恶性18例。249例患者获得>6个月的随访,局部复发率为14.1%(35/249),复发间期为(28.6±22.2)个月(范围:2~96个月),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分别为(29.1±18.1)个月(范围:2~80个月)、(32.1±30.1)个月(范围:5~96个月)、(12.0±6.9)个月(范围:8~20个月)。肿瘤最大径(≥100 mm比<50 mm,HR=3.968,95%CI:1.550~10.158,P=0.004)、肉瘤类异质性分化(有比无,HR=26.933,95%CI:3.105~233.600,P=0.003)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恶性叶状肿瘤远处转移导致死亡1例,良性、交界性、恶性叶状肿瘤的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2%、81.7%、81.4%(P=0.300)。结论叶状肿瘤有一定的局部复发率,肿瘤最大径、肉瘤类异质性分化可能与叶状肿瘤的局部复发相关。

  • 标签: 乳腺肿瘤 叶状瘤 局部复发 无局部复发生存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时间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随机抽取45例术后复发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手术未复发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结石直径、是否合并胆囊结石以及胆囊切除术、多发结石、胆管感染等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患者年龄>65岁、结石直径在10mm以上、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多发结石、胆管感染均是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在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因素较多,临床应多加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胆总管结石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近10年来接受导管消融手术的孤立性房颤患者214例,根据消融效果分为复发组和消融成功组两组.对两组的假设危险因素,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消融手术史、房颤类型、房颤病程长短、发病年龄、房颤家族史、血胆固醇、三酰甘油、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大小、消融手术方式等共26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分析,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房颤家族史(P=0.0003)、左房大小(P=0.04)、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CPVAI)术中是否采用线性消融(P=0.01)、是否进行碎裂电位(CFAE)电位消融(P=0.02)、是否通过经胸电复律恢复窦律(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6,95%CI:2.73~26.13,P=0.0001).结论房颤家族史是孤立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家族史的孤立性房颤患者消融术后复发风险增加.

  • 标签: 孤立性房颤 射频消融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