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3 个结果
  • 简介:2013年6月17日至28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关于缔结一项为视力障碍者和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取已出版的作品提供便利的条约的外交会议”,并成功缔结了一部新的国际条约——《关于为盲人、视障者和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以下简称《马拉喀什条约》)。

  • 标签: 《马拉喀什条约》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出版作品 阅读障碍 视力障碍 国际条约
  • 简介:1972年日本外务省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的基本见解》,声称:“该列岛向来是构成我国领土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根据明治二十八年五月生效的《马关条约》第二条,该列岛并不在清朝割让给我国的台湾、澎湖诸岛内。”这成为日本所谓拥有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之一。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 标签: 《马关条约》 钓鱼岛问题 日本外务省 钓鱼岛主权
  • 简介:体育、卫生、社会福利和其它等级运动员人数指经考核正式批准授予等级运动员称号的人数。运动员等级分为国际级运动健将、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少年级运动员。

  • 标签: 统计指标 一级运动员 社会福利 国际级
  • 简介:现行高中教材(岳麓版)必修一《鸦片战争》一课中,由于受篇幅所限,《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出现在教材的小字部分,并没有展开分析。编者的意图应该是给中学师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对于其中的割地、赔款等内容,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都能明白其含义和危害。但对于另外的三点内容,笔者在翻阅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之后,颇有醍醐灌顶之感,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做出如下说明。

  • 标签: 《南京条约》 教学 附件 《中国近代史》 拾遗 《鸦片战争》
  • 简介:一、本文驳斥了日本政府有关钓鱼岛与《马关条约》无关的说辞,指出日本"窃占"钓鱼岛是甲午战争中日本侵华战略的一环。正是基于侵华战争胜券在握,日本内阁才抢先窃据钓鱼岛,接着才有了《马关条约》;通过《马关条约》,日本力图以所谓条约形式,实现其对钓鱼岛"窃占"行为的"合法化"。二、本文引证大量史料,论证钓鱼岛是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三、虽然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但史料证明清政府立即提出了抗议,此后形成所谓琉球交涉,根据1880年中日琉球交涉,日本政府同意宫古岛、八重山诸岛划归中国。直到1887年总理衙门大臣曾纪泽还在声明,琉球问题并未了结。只是因为甲午战败,琉球问题淹没在甲午战败的阴云之中。中国政府宣布废除《马关条约》后,以及根据《开罗宣言》,琉球问题应该再议。

  • 标签: 马关条约 钓鱼岛 琉球再议
  • 简介:为了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美国一方面指责其他国家不尊重人权、不签署人权条约、不履行已经签署的人权条约的义务,另一方面在国内以人权保护为由受理以外国政府和官员为被告的案件,希望以人权司法的形式来推进人权外交。

  • 标签: 国际人权条约 美国法院 标准 全球战略 尊重人权 外国政府
  • 简介:我国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之间的冲突普遍存在,当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发生冲突时,应当且必须优先适用双边引渡条约。当双边引渡条约与引渡法规定相同时,实际上也应当且只能优先适用双边引渡条约。在我国,双边引渡条约能够直接适用。

  • 标签: 双边引渡条约 引渡法 优先适用 直接适用
  • 简介: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是国际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其中,条约在国内的接受和适用问题,又是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于条约在国内发生法律效力并得到执行的全过程,有必要区分为接受和适用两个不同的阶段。现在绝大多数探讨条约在国内适用问题的论述所使用的纳入(也称并入)和转化、直接适用(自动执行)和间接适用(非自动执行)等概念,是在条约适用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含义的表述。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希望能对继续深入研究条约在国内适用问题有所裨益,并能对我国完善有关条约的接受和适用法律制度有所启示。

  • 标签: 纳入 转化 直接适用 间接适用
  • 简介:【中考预测】本考点考点是历年来中考的重点知识之一.中国近代吏的主线之一是列强的侵华.故在复习中一般按侵略与反抗作为一个小专题来梳理复习。

  • 标签: 中考 复习 考点
  • 简介:除了UFO(不明飞行物),天空中还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现象。几百年来,许多目击者报道了一些看似普通云雾的怪异行为.或者本身看起来就很怪异的云雾,而且有些报道还来自比较有声望的科学杂志。

  • 标签: 云雾 怪诞 不明飞行物 科学杂志 UFO 目击者
  • 简介:从双缝干涉的简单理论出发,将光栅分解为许多组双缝,利用人们熟知的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导出Talbot成像位置,结论与Talbot效应公式一致。并由实验证实,在(2m1)d2/λ(m为正整数)的位置得到的为横向平移d/2的周期像,并非原周期性物的负反差像。

  • 标签: TALBOT效应 双缝干涉 菲涅尔衍射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产物,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反映在语言上更是差异巨大。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化差异有助于减少翻译腔,形成更地道的译文。本文通过对英汉语言的对比发现,二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句子结构、重心位置、紧凑程度。之后针对这些差异对海事条约英语的汉译提出了相应对策,旨在为相关翻译工作者提供启示。

  • 标签: 文化差异 海事条约 汉译
  • 简介:以边界主义为视角,通过分析条约在内国的并入、转化或混合三种适用模式,提出了条约在内国适用的方法应当予以明确,探讨了规范边界在条约适用中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混合模式中的具体选择方法,更应明确具体边界之所在,以便于法律适用层面的操作。同时,这也是“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的体现:

  • 标签: 国际条约 适用 边界主义 并入 转化
  • 简介:解释一致”方法是解决一国国内法与国际条约冲突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解释一致”方法是建立在“推定国内法与国家参加的国际条约不抵触”这一前提下。“解释一致”方法在欧洲、美国、亚洲等国家和地区得到普遍适用。我国“解释一致”方法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法律文件中,其内容规定较少、缺乏应用“解释一致”方法的具体规则。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应用“解释一致”方法的案件,但应用“解释一致”方法情况差强人意。完善“解释一致”方法需要从原则指引、明确应用主体和应用范围,细化应用规则三方面进行。

  • 标签: “解释一致”方法 国际条约 司法实践
  • 简介:政治与法律的关联点在于政策,政策对于法律解释所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适宜成为民法目的解释的考量因素。从有关的政策性文件中获取的“政策解释”,对于法意解释起着重要的导引作用。法官引民事政策适用民事法解释,能有效规范司法审判自由裁量权的适用,从而弥补社会有机体法律之治的欠缺。

  • 标签: 民事政策 民法适用 解释
  • 简介:我国当前法律解释权的行使凸显的问题是:法律解释权的行使主体泛滥,导致法律解释混乱;法律解释权行使的非实用性,导致法律解释在内容上逐级延续;法律解释权行使的非规范性,导致法律解释在形式上凌乱不堪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法律解释权的配置与行使制度存在不足,主要是:法律解释权附属于其他权力,由国家机关任意行使;各国家机关共同行使法律解释权,使法律解释的混乱日益凸显;法律解释权多以隐含方式行使,法律解释权与规范性法律文件创制权混为一体。改进我国法律解释权行使的基本思路在于:制定《法律解释法》明确法律解释权的地位,厘清与规范性法律文件创制权的界限;限制法律解释权的主体数量,规范法律解释权的行使方式;协调不同主体的法律解释权,构建完整统一的法律解释体制。

  • 标签: 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权 行使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投资促进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及其协调议题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美国从投资条约入手,通过《2004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确立了较为成熟的投资条约环境规则立法模式和较为完善的投资条约环境规则。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深入关注、美国国内环境立法的不断完善和加强以及对国际社会履行多边环境公约义务的逐渐认同,美国通过《2012年双边投资条约范本》对投资条约中的环境保护义务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对于投资领域中的环境问题,我国投资条约虽有关注,但与我国日益承担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义务不相符合,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政策的实现。我国有必要借鉴美国投资条约环境规则确立我国投资条约中的环境政策和立场。

  • 标签: 投资条约 环境规则 环境措施
  • 简介:<正>不经解释的法律永远只是死的条文。法律要为人理解并适用首先便要进行解释①。随着法律体系的日趋完备,中国的法学开始从"立法者的时代"走向"解释者的时代",单纯地醉心于制度构建已显得不合时宜,最终势必走向法解释学的研究进路。就商事法律而言,变动不居的市场环境和形态各异的商事活动考验着商事法律的适用,如何超越僵化的条文准确有效地解释商事法律对于规范和促进商事活动意义重大。事实上,商事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商法思维这一商事法律运行的基本逻辑。一方面商法思维需要通过法律解释来指导法律适用,另一方面商法解释也应在商法思维的框架下展开。将商法思维融会于商事法律解释,是有限的制定法因应无限且富于变化的商事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商事法律 商事活动 商事交易 优先购买权 任意性规范 解释法律
  • 简介:摘要法律解释的作用在于寻求法律的客观意义,实现法律的功能和价值。在抽象法律概念和现实之间搭建“桥梁”,传统的法律解释方法,以客观性和科学性为标准,不允许甚至害怕加入法官的主观价值判断,但是作为顺应社会变化的产生的利益衡量理论对传统的法律解释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作为法律解释方法中利益衡量理论有着广泛存在的根据和积极意义,并且对法律的实际应用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利益衡量理论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弊端,我们要明确利益衡量的适用条件和依据,把握利益衡量的限制以此来获得公平正义的解释

  • 标签: 法律解释 利益衡量 科学性 价值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