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医疗工作中,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可最先观察与评估药物作用,必要时可及时干预。护士是病人的守护者,可发现或纠正医生、药师的错误,护士是防止用药差错的最后防线。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护士应履行以下职责。

  • 标签: 治疗护士 药物作用 职责 医疗工作 病人接触 用药差错
  • 简介:护理职业道德,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护理职业道德是护理社会价值和护士理想价值的具体体现,它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形成高尚的护理职业风范,对指导护理专业的道德发展方向,调节护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战线的精神文明建设,造福于人民的健康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标签: 职业道德 治疗护士 职业风范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围绕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准入资质培养,介绍我院以静脉治疗规范为大纲,结合院内实际,以静脉治疗理论、操作教学及静脉治疗临床实践教学两个单元作为培训步骤,以综合能力考核,为准入资质的效果评价的培养体系,探讨静疗治疗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护士的岗位设置与管理方法及实践效果,积极推进中医临床护理的发展。方法根据临床要求,设置医院中医治疗护士工作岗位,包括专职和兼职,制定明确的岗位准入标准、岗位职能、绩效考核等。采用历史对照法,比较岗位设置前后一年的实际效果。结果 医院中医治疗护士的岗位设置后,全院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数及覆盖率、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护士中医护理理论及技能、学术研究层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通过中医治疗护士专职岗和兼职岗的设置,发挥中医治疗护士的专业引领作用,有效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促进中医临床护理水平、专业内涵及专业地位的提升。

  • 标签: 中医治疗护士 岗位设置 管理
  • 作者: 曾慕云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03
  • 机构:武汉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缺乏这一现状,论述了: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计划,以期对专科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有所借鉴。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库、问卷调查等方法,构建了中医护理学专业护理人员培养计划的基本架构,并通过德尔菲的专家咨询法对其进行了完善。结果:共发放问卷2471份,咨询了14个省市的31位专家,最终确定了培育方案。共60项,其中培养目标9项;培养对象纳入6个标准;教师纳入标准8项;培育模式等五项;课程设置为3个课程组,共18个项目,其中普通基础课程组2个项目,专业基础课程组3个项目,专业课程组13个项目,临床实践8个项目,考核内容6个项目。结论:最终制定的中医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与权威性,对于进行中医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 专科护士 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通过日常工作实例,列举护士在药品领取、配置、分发、实施治疗、使用观察各个环节的重要作用,提出护士只有增强自身素质,注重安全用药的细节管理,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ADR)的警觉,加强防范,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药物疗法 安全用药 护士 药物不良反应 医疗风险
  • 作者: 李秋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疼痛不但是常见的症状,也是病人最关切、急于解除的症状。腹部手术后神经末梢即将痛觉传向中枢神经系统,使病人感到伤口剧痛。正确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睡眠障碍的护理人员实施耳穴按摩治疗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工作一年以上的临床护理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有护理人员30例,研究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之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较常规组更佳(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较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耳穴按摩实施在临床睡眠障碍护理人员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耳穴按摩 治疗 临床护士 睡眠障碍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睡眠障碍的护理人员实施耳穴按摩治疗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工作一年以上的临床护理人员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将护士纳入标准的护士在干预前分析一次睡眠质量,然后再对纳入护士给予耳穴按摩联合正念减压,之后对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后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较常规组更佳(P<0.05);干预后护理人员的治疗效果较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耳穴按摩联合正念减压实施在临床睡眠障碍护理人员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

  • 标签: 耳穴按摩 正念减压 治疗 临床护士 睡眠障碍 疗效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予以患者一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其临床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运动能力(Fegl-Mevyer)等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显著由于对照组70%,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和治疗中,予以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其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出血性脑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随着护理学科和医院管理科学的发展,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把人放在中心位置。由以“事”与“物”为中心的管理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所以从事领导工作的护士长,要想使自己的工作有成效,必须要学习管理心理学,以寻求适应护士心理的管理。全面了解护士的心理,提高护士的工作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护士长要根据每个护士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这样才能深得护士的拥护,把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护士长管理 护士心理 医院管理科学 医院管理工作 管理心理学 护理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实践培训目标的构成、内涵,为规范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实践培训提供指引和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1年5—7月选择山东、浙江、四川、陕西4个省的13名静脉治疗护理专家进行半结构化访谈。通过Colaizzi 7步分析法和Nvivo 1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并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针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实践培训提炼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3个主题及12个相应副主题。结论应注重对静脉治疗专科护士临床实践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目标的设置,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及时效性,促进培训质量的提升和静脉治疗专科培训专业化发展。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训目标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并对比中美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在培养、资格认证、继续教育及资格持续认证等方面的总体现状,探讨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的科研进展进行了介绍。针对我国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培养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培养体系与资格认证与持续认证两方面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旨在为我国的静脉治疗专科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静脉治疗 专科护士 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掌握和实践情况,并分析影响儿科护士知识水平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于2019年5月以某省静脉治疗安全学术会议为契机组织参会的695名儿科护士,采用自制《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知识与实践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收集问卷698份,有效问卷共695份。结果695名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水平得分仅为(51.74±12.90)分;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年龄、工作年限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职称和职务是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的影响因素(P<0.05)。静脉治疗规范总体实践情况较好,但仍有宣教沟通不到位的情况,占比分别为1.73%(12/695)和2.30%(16/695)。结论某省儿科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欠缺掌握,且受多重因素影响。护理管理者应定期对儿科护士开展相关培训,尤其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培训重点应在护理人员的安全、患者的血管评估和穿刺部位的保护,以期提高儿科护理人员静脉治疗知识水平。

  • 标签: 护士 儿科 知识 静脉治疗 实践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