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现代法医鉴定工作开展时,骨盆骨折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种伤情。由于骨盆骨折的特殊性,在法医鉴定时,应当考量多重因素,并综合相关资料,保证客观专业做出鉴定评估。文中阐述了骨盆骨折损伤机制与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并提出了一些针对骨盆骨折法医鉴定的个人看法,详细内容见下文。

  • 标签: 骨盆骨折 法医学鉴定 损伤机制 影像学检查 鉴定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像学检查肋骨骨折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检查时间,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和发现非常重要,也是法医鉴定过程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法医学 肋骨骨折 鉴定难点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像学检查肋骨骨折的方式以及如何选择检查时间,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和发现非常重要,也是法医鉴定过程的重要依据。

  • 标签: 法医学 肋骨骨折 鉴定难点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异位骨化是指骨组织在非骨部位形成的现象,其形成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异位骨化主要由于局部组织损伤、炎症反应和细胞信号通路异常等因素引起。法医鉴定异位骨化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鉴定等方法。

  • 标签: 异位骨化 形成机制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骨骼及牙齿作为重要的生物样本,因结构特殊往往抗降解能力强,成为自然条件下保留DNA理想生物材料。鉴定历史人物案例过程中,陈旧的骨骼及牙齿样本作为唯一的生物检材,由于时间久远,在内部含有微量DNA,需要经过特殊的实验处理进行身份鉴定。本文就对相关研究报道展开总结与分析,为陈旧骸骨DNA检测体系发展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陈旧骸骨 DNA 鉴定 法医遗传学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大多是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因此在交通事故中进行骨盆骨折的法医鉴定比较常见。骨盆骨折不但会导致行动受限,伤及周围神经,导致感觉和运动功能受损,还会损害尿道、膀胱和产道。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法医中关于骨盆骨折畸形愈合的鉴定。通过详细研究真实案例,探讨骨盆骨折的类型、原因和愈合过程,以及法医鉴定的重要性,希望为骨盆骨折案例的法医鉴定提供更全面、准确的指导。

  • 标签: 法医学鉴定 骨盆骨折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开放式”解剖是法医领域传统的死亡调查手段。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现代断层扫描影像学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完全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解剖技术。本文综述了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法医解剖方面的应用,引入了“虚拟解剖”的概念。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这种独立、客观且微创的全新解剖方法,并对其在法医死亡调查中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的预测。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大量广泛的法医死亡调查中,“虚拟解剖”将成为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损伤和死因分析鉴定方式。

  • 标签: 虚拟解剖 法医学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现阶段,在颅脑外伤事故中,伤者受伤前似乎是健康的或不知道自身患有疾病,受伤后则诱发疾病。也有可能在受伤后发生了与损伤有直接联系的全身性损伤病,需要法医工作者判定各种因素的主次关系及互相关系。下面本文就颅脑外伤后伤与病的法医进行简要探讨。

  • 标签: 颅脑外伤 法医学
  • 作者: 闵天益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岳阳市民声司法鉴定所,湖南岳阳 414000
  • 简介:目的:结合法医鉴定方式,研究钝性暴力致腹部脏器损伤特点及形成机制。方法:采纳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75例钝性暴力致腹部脏器损伤的患者相关鉴定资料展开分析。结果:参与研究的75例案例中,所有患者损伤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导致损伤原因为钝性暴力;案例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均龄44岁;损伤呈体表轻损、腹部脏器重损;经剖腹探查证实腹腔脏器损伤;确认患者伤前潜在疾病的方法选择临床病理诊断方式。结论:围绕因钝性暴力导致的腹腔脏器损伤案例的法医鉴定展开研究后,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机体损伤的特点及形成机制,并在临床剖腹探查术的鉴定检查下,准确得出患者病理检验结果,代表法医鉴定方法应用于临床脏器损伤中,对于损伤等级评定及伤病关系分析具有促进意义。

  • 标签: 钝性暴力;腹部脏器损伤;法医学鉴定;损伤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从法医的角度对外伤性眼眶内侧壁骨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确定损伤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成因。 方法:采用综合性法医检查方法,包括详细的病史收集、影像学诊断(如CT扫描等),以及必要时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此外,还结合了损伤机制的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 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损伤特征和相关证据,发现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特定模式与外力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有关。影像学检查显示了骨折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并提供了关于损伤程度等重要信息。 结论:综合法医分析结果表明,外伤性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特征与特定类型的外力作用相符,可以为判断损伤成因和法律责任提供关键证据。此外,本文还强调了法医在处理此类案件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区分意外伤害与故意伤害方面。

  • 标签: 外伤性眼眶内侧壁骨折 法医学分析 影像学诊断 损伤机制 法律责任。
  • 简介:摘要:相较于普通院校,公安院校具有明显的政治属性,因此公安院校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方面以及纪律方面的意识的培养。针对该种情况,利用专业课程思政,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以公安院校的法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有效地研究,以此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希望能够为公安院校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 标签: 公安院校 课程思政 法医学 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表现症状,探讨分析法医伤残鉴定的依据和方法。方法:选择某市于2020年1月-2022年8月发生的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30例伤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伤者的案例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得出以下结果:30例病例中有5例(18.33%)未达伤残等级,24例(80.00%)为10级伤残,1例(1.67%)为9级伤残。30例伤者中十级伤残案例最多24例(80.0%2),未达伤残5例(18.33%),九级伤残1例(1.67%)。X检查有23例(78.33%)鉴定为九级与十级伤残者,CT检查有6例(21.66%),合并MRI检查有韧带损伤有19例(63.33%)。结论: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法医的伤残鉴定应建立在了解伤者的关节活动度的状态下进行,同时经过辅助检查后,对伤者的严重程度、诊断方法、治疗的方法、年龄、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估,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为依据,以期提高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法医伤残鉴定的准确度。

  • 标签: 外伤性胫骨平台骨折 法医学 伤残 鉴定
  • 简介:摘要:探讨法医鉴定由攻击性损伤导致的掌骨骨折,选取某案例进行讨论,总结掌骨骨折的法医鉴定方法和要点。通过分析,强调了在临床法医鉴定过程中的重要步骤。鉴定人员需要了解案情的经过,包括事件的时间、地点,争执的性质,以及伤害的具体情况。询问被鉴定人为什么受伤,准确判定骨折的类型。此外,鉴定人员应细致分析伤害部位的特点,包括伤口的形状、深度、位置,伤口周围的皮肤红肿、淤血和肿胀等特征。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相关证据,如DNA分析等,以印证鉴定结论。最重要的是,法医鉴定不应采取机械性的思维方式,直接将掌骨骨折简单地归类为某一级别的伤残。而是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确保对伤害的性质和原因有充分的理解。

  • 标签: 法医学 鉴定 掌骨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某市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医鉴定特点和事故发生规律。方法 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间某市发生的206例道路交通事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受伤患者的受伤部位和类型、文化程度和职业、事故发生区域与时间、致伤方式和类型、伤残等级鉴定、治疗效果评估。 结果 206例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伤患者为264人,受伤患者中四肢损伤占比最多(59.09%),学历以文盲及小学文凭为主(48.95%),致伤方式以步行和骑行受伤为主(59.85%),致伤部位以骨折为主(62.88%),伤残等级以VIII~X级患者人数最多(64.78%),大多数受伤人员得以治愈(76.14%)。交通事故发生最多的地区为郊区和农村(78.16%),春季(28.64%)和秋季(26.21%)发生交通事故更加频繁,夜晚发生交通事故概率较高(61.65%)。 结论 在某市206例道路交通事故中,农村及郊区属于事故多发地,受伤患者主要为四肢受伤,以低学历伤者为主,伤残等级多为VIII~X级。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临床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其不伴有其他颅脑损伤,往往较快吸收,给临床诊断及法医司法鉴定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少量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脑膜钙化、容积效应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作者通过法医司法鉴定实践经验,总结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损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愈后转归,审查总结在司法鉴定中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伤残等级评定,以期为法医司法鉴定工作带来启示。

  • 标签: 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TSAH 司法鉴定
  • 简介:摘要:死后生物化学检验可辅助了解死者生前健康状态、推测疾病过程及死亡时间、诊断死亡原因,可为法医病理学鉴定提供客观诊断依据,近年来被逐渐应用于法医鉴定。了解死后生物化学指标的变化特点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死后生物化学检验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死后生物化学检验在我国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死后生物化学检验在法医鉴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法医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死后生物化学检验 法医学鉴定 应用
  • 简介:摘要:故意伤害案件是刑事诉讼中较为常见的一类案件,其涉及到的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体损伤程度的鉴定是法医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司法判决的准确与公正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体损伤程度的评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鉴定工作常常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因此,本文旨在对故意伤害案件中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鉴定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故意伤害案 法医学鉴定 人体损伤程度 标准与方法
  • 作者: 宋炳辉 郭侃 傅俊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表观遗传与肿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与DNA法医学研究室,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表观遗传与肿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研究中心精准医学与DNA法医学研究室,泸州 646000 西南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DNA法医物证实验室,泸州 6
  • 简介:摘要目前表观遗传学在各个领域展开深入研究,因其不以DNA序列改变为前提的特殊遗传模式,而在法医中具有很高的应用和研究价值。在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作为发现最早且研究最多的表观遗传现象,其为解决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组织体液的推断等法医实践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将对法医中DNA甲基化的常用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DNA甲基化在同卵双生子的鉴别、年龄的推断和组织体液的推断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进行阐述。以此展示了DNA甲基化和法医的密切联系,并对其在法医领域中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 标签: DNA甲基化 法医学 表观遗传学 同卵双生子的鉴别 年龄推断 组织体液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