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淋巴规律,探讨各病理类型、分期、部位肺癌淋巴的特点,为合理施行淋巴廓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998年10月至2005年3月施行根治性肺癌切除的194例病人淋巴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不同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中淋巴频度较高的是第10组36.6%(71/194例)、第11组22.7%(44/194例)和第7组14.4%(28/194例)。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淋巴情况;小细胞未分化癌76.9%(10/13例),腺癌59.3%(51/86例),鳞癌42.5%(37/87例)。T1期、T2期鳞癌和腺癌N0转移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肺上叶癌较下叶癌更容易发生跳跃式纵隔淋巴。肺下叶癌发生纵隔淋巴的机率高于肺上叶。结论各种肺癌根治术均应常规清除第10、11和7组淋巴,T1期、T2期腺癌纵隔淋巴清除的彻底性要高于鳞癌。肺上叶癌纵隔淋巴清除要注意其跳跃式淋巴的特点。肺下叶癌纵隔淋巴清除要得到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肺癌 纵隔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规律 临床研究 纵隔淋巴结清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胃癌临床病理因素与淋巴规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胃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并实施外科根治手术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各组淋巴的关系。结果164例早期癌患者中,34例出现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脉管浸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2 cm(OR=3.2,95%CI:2.305~4.187)、浸润至黏膜下层(OR=2.5,95%CI:2.091~3.859)、病理分化不良(OR=1.7,95%CI:1.029~2.933)及脉管侵犯(OR=2.1,95%CI:1.817~3.176)是早期胃癌淋巴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 。上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1组(66.7%)、第3组(33.3%);中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3组(75.0%)、第4组(25.0%);下部癌中转移率较高的淋巴依次是第6组(33.3%)、第3组(25.9%)、第4组(25.9%)及第7组(14.8%)。从转移站别看,分化良好且肿瘤直径≤2 cm的黏膜内早期癌,各部位癌第1站均未见淋巴。结论早期胃癌肿瘤最大径>2 cm﹑浸润至黏膜下层﹑病理分化程度低及脉管受侵犯是淋巴的危险因素。上、中、下部癌均有其各自的高发区域,早期胃癌的淋巴胃周转移基本符合由近及远的规律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转移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乳腺癌患者淋巴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收治的94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拟接受4~8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患者接受内分泌或靶向治疗,其余患者根据情况接受2~4个周期的辅助化疗或放疗。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危险因素。结果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阳性率为74.47%(70/94);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ER状态、HER-2状态、细胞增殖抗原标记物(cell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human nuclear antigen,Ki67)表达、完成化疗周期情况、化疗后腋窝淋巴病理缓解情况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T分期与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淋巴有关(χ2值分别为30.053、10.233、6.303、7.666、18.162、10.148、12.418,P均<0.05);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3(OR=2.788,95%CI1.253~5.318)、ER阳性(OR=3.298,95%CI1.744~7.837)、Ki67表达≤20%(OR=2.469,95%CI1.184~4.301)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pPR(OR=4.197,95%CI2.168~13.788)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腋窝淋巴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阳性率较高,术前腋窝淋巴阳性数目>3枚、ER阳性、Ki67阳性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pPR为新辅助化疗后淋巴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浸润性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T3、T4期)喉癌颈部淋巴(LNM)规律,为喉癌放疗颈部靶区勾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初治局部晚期喉癌患者,所有患者至少行双颈Ⅱ-Ⅳ区淋巴清扫,计算颈部各区LNM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NM相关因素。结果共272例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LNM率为57.1%(156/272)。根据原发病变部位分3个组:A组(72例),原发灶局限于一侧;B组(86例),原发灶主体偏于一侧但侵犯过中线;C组(114例),原发灶为巨大或中央型病变。各组不同颈部分区LNM率:A组同侧颈部Ⅱ区36.3%、Ⅲ区26.4%、Ⅳ区6.9%,对侧分别为13.9%、8.3%、1.4%;B组:同侧颈部Ⅱ区41.9%、Ⅲ区29.1%、Ⅳ区11.6%,对侧分别为18.6%、14.0%、1.2%;C组:左侧Ⅱ区24.6%、Ⅲ区23.7%、Ⅳ区2.6%,右侧分别为21.9%、26.3%、6.1%。局限单侧(A组)与中线受侵(B、C组)双侧LNM率相近(15.3%、25.0%,P=0.093)。同侧Ⅲ区是否转移和临床淋巴分期与对侧颈是否LNM相关(OR=2.929,95%CI为1.041~8.245,P=0.042)和OR=0.082,95%CI为0.018~0.373,P=0.001)。同侧Ⅱ区、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转移的危险因素(P=0.043、0.009)。结论双侧颈部Ⅱ、Ⅲ区是高危LNM区,Ⅳ、Ⅴ区转移较少见;同侧Ⅱ、Ⅲ区转移是同侧Ⅳ区及对侧颈LNM的相关因素,cN0期患者少见对侧颈LNM。

  • 标签: 局部晚期喉癌 鳞状细胞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 简介: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前了解胃癌周围淋巴的分布及转移情况,对术前分期、术式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影像学检查在胃癌淋巴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诊断显像
  • 简介:大肠癌淋巴是大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原因,因此大肠癌有无淋巴转移转移数目的多少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文献中报道有关检测大肠癌淋巴的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探讨几种检测大肠癌淋巴的方法,籍此能为临床综合合理治疗大肠癌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大肠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规律的临床分析结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并展开广泛肺门、叶间、纵膈淋巴清扫术,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并对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共清扫淋巴1106组,其中,单纯N1淋巴率为24.14%,N2(包含N1+N2)淋巴率为30.38%;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观察发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与T分期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跳跃性纵膈淋巴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而肿瘤部位、肺癌病理学类型与淋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注意广泛清扫淋巴,从而达到根治效果。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术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食管的淋巴管网丰富,引流范围广泛,涉及颈、胸和腹等处20余组淋巴淋巴状态也是确定食管癌分期的重要指标,是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子。手术依然是食管癌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然而,目前关于食管癌淋巴规律和食管癌淋巴清扫范围依然缺乏统一的认识。选择性三野淋巴清扫似乎更符合个性化医疗和精准医疗的时代潮流,但由于影像学诊断颈部淋巴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不足,选择性三野淋巴清扫仍需高质量的临床证据验证。基于大数据的数学建模和影像组学已辅助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临床抉择,对其深入的研究及发展将有助于食管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 标签: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肝总动脉旁淋巴规律。方法回顾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至2017年接受肝总动脉旁淋巴清扫的胸段食管癌413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瘤体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神经脉管侵犯状态与肝总动脉旁淋巴率的关系。结果413例患者,清扫淋巴10 649枚,848枚淋巴出现转移。187例患者出现淋巴转移率45.27%,淋巴度7.96%。其中转移率较高的3个区域为第108组胸中段食管旁淋巴(转移率15.21%),第101L、101R颈段食管旁淋巴(转移率14.02%),第1、2组贲门旁淋巴(转移率12.93%)。而转移率较低的3个区域为第109L、109R组肺门旁淋巴(转移率1.79%),第104L、104R组锁骨上淋巴(转移率4.16%),第8组肝总动脉旁淋巴(转移率4.51%)。肝总动脉旁淋巴清扫775枚,转移35枚,29例患者出现转移转移率7.02%,淋巴度4.51%。比较分析肝总动脉转移状态与患者相关病理因素(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瘤体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神经脉管侵犯状态),肝总动脉旁淋巴状态与瘤体位置、瘤体长度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瘤体位置的淋巴率,胸上段为2.89%、胸中段为5.35%、胸下段为12.50%。对于瘤体不同长度的淋巴率,≤3 cm的转移率为5.20%,>3且≤5 cm的转移率为5.52%,>5 cm的转移率为14.28%;而与病理分期、分化程度、神经脉管侵犯状态、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总动脉旁淋巴率(4.51%)位于较低水平,与瘤体长度及瘤体部位有明确相关性(P<0.05),对于胸上段食管癌且瘤体≤5 cm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肝总动脉旁淋巴清扫。

  • 标签: 食管鳞癌 淋巴结清扫 肝总动脉旁淋巴结
  • 简介:摘要宫颈癌淋巴在治疗及预后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早期诊断淋巴显得尤为重要。MRI在诊断转移淋巴方面有着相同的优势和各自的特点,使用MRI能够增加转移淋巴诊断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我们在诊断宫颈淋巴的研究中对MRI的研究是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在研究中更好的和更加清晰的获得它的影响和重要地位的体现。

  • 标签: MRI 宫颈淋巴结 转移
  • 简介:目的研究胃癌淋巴率(MLR)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121例胃癌患者MLR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MLR高低与病检淋巴数(大于或等于7枚)无相关性(P〉0.05),但MLR影响术后生存时间,两者间存在直线关系(P=0.001)。MLR预测术后3年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与N分期的ROC曲线下面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R预测胃癌患者术后3年内死亡的准确性与N分期相当。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 预后
  • 简介: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建议根据分期的不同来选择早期胃癌的治疗策略。早期胃癌的治疗与淋巴状态密切相关,对淋巴状态的精确评估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的预后。目前评估淋巴状态的方法主要有:根据临床病理学因素评估、根据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评估以及前哨淋巴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对于适合内镜下黏膜下层切除术(EMR)或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治疗的早期胃癌建议使用二步法来管理;对于EMR或ESD适应证之外的早期胃癌可结合使用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及前哨淋巴示踪活组织检查技术来判断淋巴状态。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因素 分子标志物 前哨淋巴结
  • 简介:近年来,一系列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试验证实了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术(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其提供了循证医学Ⅰ级证据,并显著影响和引导了乳腺癌患者腋窝处理的临床实践,其对乳腺癌分期、预后及治疗的影响已被纳入第七版AJCC乳腺癌分期系统、NCCN指南、ASCOSLNB指南、最新St.Gallen专家共识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临床指南。

  • 标签: 乳腺肿瘤 转移 淋巴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女性,64岁。右乳癌术后7年余,右腋下淋巴清扫术后5年余,右乳癌补根治术后2年余。2021-10-26于我院复查彩超示:双侧乳房切除术后改变,右上臂内侧低回声团块。于2021-10-27于我院门诊局麻下行“右上臂肿物切除术”,我院病理诊断为“转移性乳腺癌”。乳腺癌上臂淋巴临床少见,特分享此病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中央区淋巴(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强度概念,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颈侧区淋巴(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危险因素及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106例行PTC颈淋巴清扫术完整临床资料,根据颈侧区淋巴是否转移分为LNM阳性组(75例)、LNM阴性组(31例)。探讨性别、年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位置、侵犯被膜、多灶性、肿瘤腺体内分布、肿瘤直径、CLNM数目、CLNM率等转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CLNM强度对颈侧区LNM的影响。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是否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P=0.087)、肿瘤位置(P=0.249)、肿瘤腺体内分布(P=0.219)、肿瘤直径(P=0.224)与颈侧区LN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侵犯被膜(P=0.030)、多灶性(P=0.031)、CLNM数目(P=0.022)、CLNM率(P=0.001)与颈侧区LNM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NM数目和CLNM率增加与颈侧区LNM呈正相关;当CLNM数目≥4或(和)CLNM率≥20%时,颈侧区LNM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犯被膜、多灶性是颈侧区LNM的危险因素;当CLNM强度:转移数目≥4枚或(和)转移率≥20%时,建议行颈侧区淋巴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强度 颈侧区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直径≤2 cm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特点及临床意义;探究区域性纵隔淋巴清扫的可能性。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所有结节≤2 cm行肺部手术NSCLC患者完整资料,既往无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并规范清扫纵隔,根据病理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直径≤2 cm的周围型NSCLC淋巴度和转移率均较低(分别为0.67%和1.87%)。直径≤2 cm的纯磨玻璃结节无淋巴、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淋巴明显低于实性结节(0、1.18%、4.92%)。第11组淋巴与纵隔淋巴(2、3、4、6组)有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与结节的实性成分呈正相关(P=0.024),而淋巴与性别、年龄、吸烟史、结节大小、位置及肿瘤类型并无明显相关性。11组淋巴与2、3、4和6组淋巴明显相关(P=0.014),Kappa值8.406。结论对于纯磨玻璃样病变患者,可不清扫纵隔淋巴或仅行N1淋巴采样。对于混合型磨玻璃样病变或实性结节,手术医师可根据术中11组淋巴冰冻情况决定淋巴清扫范围,若有转移,则可相对积极,清扫范围适当扩大;如无11组淋巴,可以通过减淋巴清扫的范围,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 标签: 肺癌 肺小结节 磨玻璃结节 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规律。使用SPSS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3088个,有转移淋巴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率增高,肿瘤大于5cm,淋巴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结肠肿瘤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腋窝前哨淋巴(SLN)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预测nSLN转移风险。方法选择2002—2017年手术治疗的、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917例,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建模组(497例)和验证组(420例)。以nSLN是否转移为因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917例患者的nSLN转移率为27.4%。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原发肿瘤脉管瘤栓、淋巴包膜外受侵、SLN阳性数、SLN阴性数、SLN是否宏转移与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LN阳性数、SLN阴性数和SLN是否宏转移为乳腺癌患者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以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建立了列线图模型。建模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验证组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2。结论利用6个危险因素建立的nSLN转移风险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可能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临床决策。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非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 列线图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