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许多人不把失眠当成疾病看待,总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其实,失眠并非可治可不治之病。长期的失眠会导致很多心理疾病及躯体疾病,例如抑郁症、高血压、心脏病等。同时,长期失眠会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早衰等。因此,一旦出现长期失眠的问题,就应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中成药 躯体疾病 长期失眠 免疫力下降 心理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干部病房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方法选择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20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以PSQI〉8分作为睡眠障碍的标准,将200例患者分为PSQI≤8分组(53例)和〉8分组(147例),两组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PSQI〉8分组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54.42%、44.21%)明显高于PSQI≤8分组患者(18.86%、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8分组患者与PSQI≤8组的患者的SAS分值[(62.07±9.30)分、(49.16±10.23)分],SDS分值[(59.06±9.56)分、(51.69±11.46)分]均高于国内常模[SAS(33.80±5.90)分、SDS(41.88±10.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患者虽然无明显失眠,其焦虑、抑郁发生率也较正常人高,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程度越重,焦虑、抑郁发生率越高。

  • 标签: 失眠 焦虑 抑郁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酸枣仁汤治疗焦虑失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60例焦虑失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将30例接受西药治疗纳入参照组,30例接受西药+酸枣仁汤治疗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疗效及心理状态。结果 治疗前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参照组更低,P

  • 标签: 酸枣仁汤 焦虑性失眠 艾司唑仑片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康复患者中焦虑抑郁与失眠的相关。研究发现,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与失眠存在显著相关,这不仅对患者的康复进程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健康风险。因此,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评估和干预,以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这些发现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路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脑卒中康复 焦虑抑郁 失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坦度螺酮配合电针治疗焦虑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0月于我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已确诊为焦虑失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使用坦度螺酮进行治疗,失眠难以耐受时临时加用阿普唑仑0.4mg,实验组在使用坦度螺酮同时给予电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匹斯堡睡眠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组间对比发现,组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PS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坦度螺酮配合电针对治疗焦虑失眠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特别是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电针治疗 坦度螺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长圆针疗法松解经筋病灶点,观察长圆针疗法治疗焦虑失眠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探求长圆针疗法治疗焦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更好的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提供方法及证据。方法:将60例焦虑失眠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长圆针疗法,对照组服用阿普唑仑片。结果:两组治疗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显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圆针疗法是一种治疗焦虑失眠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长圆针 焦虑性失眠症 魂魄
  • 简介:摘要失眠是指上床难以入睡持续两周以上。有焦虑症的患者经常诉说总是心烦意乱,莫名的紧张感,坐立不安,胡思乱想,并伴有头痛、失眠、多汗、心悸等现象。目的讨论焦虑失眠的药物治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于焦虑失眠的患者只要找到失眠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服用一些抗抑郁剂、抗焦点药,再配合心理疗法是完全能把自己从失眠中解脱出来的。

  • 标签: 焦虑 失眠 药物治疗 药物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焦虑情绪、失眠程度的相关。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102例亚健康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测评及阿森斯睡眠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问卷调查,分析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及焦虑情况,以及患者失眠程度、焦虑情绪与中医体质相关。结果亚健康失眠患者中女性占比69.61%且气郁质较多,男性占比30.39%且湿热质较多;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中气郁质(27.45%)、阳虚质(20.58%)、痰湿质(13.72%)、湿热质(12.74%)占比较高,且失眠患者多伴有焦虑情绪。亚健康失眠程度与气郁质呈正相关(P<0.05);亚健康失眠患者焦虑情绪与气郁质、阴虚质及痰湿质呈正相关(P<0.05)。结论:亚健康失眠患者多伴焦虑情绪,亚健康失眠与气郁质相关,故此对亚健康失眠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可提高亚健康失眠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亚健康失眠 中医体质 分布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穴埋豆缓解择期手术术前焦虑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术前焦虑失眠患者1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行耳穴埋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除对照组夜间实际睡眠时间外,两组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观察组入睡预备时间少于对照组,而夜间实际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耳穴埋豆对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失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 标签: 择期手术 焦虑 失眠 耳穴埋豆
  • 简介:目的:探讨失眠症不同证型与焦虑、抑郁评分的关联。方法:将137例失眠患者辨证分型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5种证候类型,采集一般资料并评定HAMA、HAMD,分析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相关。结果: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出现频次最多,占38.0%;肝郁化火型及心虚胆怯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高;肝郁化火型与心脾两虚型患者之间差异有显著。结论:失眠症中医证型与焦虑、抑郁具有相关

  • 标签: 失眠症 中医证候 焦虑 抑郁 相关性
  • 简介:一、基本情况1.个人情况来访者:女,汉族,39岁,大学本科文化,某普通高中高三英语教师,参加工作14年。来访者说话有条理、表达清晰、思维逻辑强。家住市区,丈夫是大学本科文凭,也是本市某高中教师。儿子上小学六年级.家庭关系良好。

  • 标签: 焦虑性失眠 高三教师 咨询辅导
  • 简介:摘要失眠和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日趋升高,且三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本共识着重阐述了中国成人失眠、抑郁、焦虑的概念、诊断和治疗,以期能为临床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失眠 成人 抑郁 焦虑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于焦虑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通过在院内张贴海报,睡眠中心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招募有失眠症状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治疗组接受CBT-I治疗,对照组接受失眠相关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17例完成研究。治疗组接受CBT-I干预后的失眠严重程度量表(I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干预后的睡眠效率与深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I既能明显改善焦虑症患者的失眠症状,也能改善其焦虑症状。

  • 标签: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索不同焦虑水平对慢性失眠患者 CBTI疗效及依从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的疗效及依从寻找更多方法。方法 : 在门诊选取符合条件的 60例慢性失眠患者入组,按 HAMA是否≥ 14分分为低焦虑组和高焦虑组各 30例,两组均予以 6周 CBT-I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依从有无不同。结果 : 经过 6周治疗,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01),两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别( P> 0.05);低焦虑组患者依从高于高焦虑组( P=0.02)。结论 : CBTI对慢性失眠患者疗效肯定,不同焦虑水平对 CBTI的疗效无影响,对依从有影响,低焦虑水平患者依从更好。

  • 标签: 慢性失眠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 焦虑 依从性
  • 简介:摘要:慢性失眠症是一种复杂的睡眠障碍,其影响包括病理性焦虑增加,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焦虑及睡眠的影响。采取经验采样法和前后对照研究设计,将CBT应用于长期失眠患者。研究结果显示,CBT大大疏解了患者的焦虑症状,并改善了其睡眠质量,睡眠时长和效率显著增加,瞌睡发作大幅减少。更重要的是,这些效果在反复测试中持续存在,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这些结果为肯定了使用CBT治疗长期失眠及其焦虑症状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精神科学疗法选择。

  • 标签: 慢性失眠症 认知行为疗法 焦虑症状 睡眠质量 精神科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正念减压疗法对失眠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20 例 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 正念减压疗法治疗,对比两组 焦虑抑郁情绪前后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接近,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改善 失眠 患者 焦虑、 抑郁情绪

  • 标签: 正念减压疗法 失眠 负性情绪 抑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