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AD)青少年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收集符合DSM-5诊断标准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40例,并同期收集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组40例。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进行症状评估,采用注意偏向任务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注意偏向进行评估。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注意偏向任务测试中,病例组负性反应时小于中性反应时[(647.14±94.44)ms,(661.08±112.07)ms],病例组注意偏向值大于正常对照组[(13.93±33.27)ms,(-0.13±18.49)ms],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在SCARED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中,SCARED总分与中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38),分离性焦虑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成负相关(r=-0.52),社交恐怖因子分与负性正确率(r=-0.45)及中性正确率(r=-0.43)呈负相关(均P<0.05);躯体化、广泛性焦虑及学校恐怖与注意偏向测试分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更快关注负性刺激,并难以将注意力从负性刺激转移,对中性刺激的回避可能是焦虑障碍青少年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注意偏向 负性刺激 焦虑障碍 青少年
  • 简介:摘要大多数焦虑障碍患者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期,早期识别是早期干预的基础。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除了具有精神性焦虑、运动不安以及自主神经活动亢进等躯体、情绪和行为表现以外,还存在明显的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差及在工作记忆、抑制控制等执行功能方面的损害,并且这些表现早于症状出现,探索焦虑障碍在儿童青少年期的认知功能特征是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全面了解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患者执行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可为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焦虑障碍 执行功能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烧伤作为一种应激原,不仅伤害患者身体,还会使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不利于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和恢复正常生活。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病率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尚待研究。适合普通人群使用的抑郁和焦虑障碍筛查量表是否同样适合烧伤患者仍存在疑问,且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非药物疗法疗效尚待研究。本文对近年来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可能发病机制、常用筛查量表与非药物疗法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准确评估烧伤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提供参考。

  • 标签: 烧伤 抑郁 焦虑 发病机制 心理量表 非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焦虑障碍高危人群、焦虑障碍患者和健康人群全频域自发脑电信号进行频域分析,探索可用于识别焦虑障碍的特征性频段。方法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5月7日选取焦虑障碍高危人群(焦虑高危组,n=19)、焦虑障碍患者(阳性对照组,n=14)、健康正常人(正常对照组,n=19)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军事应激反应性焦虑预测量表(military stress anxiety predictive scale,MSAPS)对所有被试进行评估,并在问卷评估过程进行脑电监测。统计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三组间脑电功率差异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在Delta[(2.11±0.66)μV2,(2.52±0.38)μV2,(2.73±0.47)μV2]、Theta[(1.31±0.43)μV2,(1.52±0.28)μV2,(1.67±0.35)μV2]、Alpha[(1.05±0.44)μV2,(1.29±0.25)μV2,(1.45±0.55)μV2]、Beta-1[(0.69±0.16)μV2,(0.86±0.18)μV2,(0.99±0.27)μV2]、Beta-2[(0.55±0.15)μV2,(0.67±0.18)μV2,(0.75±0.20)μV2]、Gamma频段[(0.31±0.09)μV2,(0.40±0.14)μV2,(0.45±0.16)μV2]Cz电极处的脑电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9.21,均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两两比较,Beta-1频段下,焦虑高危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脑电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焦虑障碍高危人群和焦虑障碍患者的脑电信号均在Cz处的Beta-1频段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差异。这种脑电信号的差异可为焦虑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焦虑障碍的诊断提供有利的客观支持。

  • 标签: 特质焦虑 焦虑障碍 脑电图 Beta频段 频域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 100例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西药常规治疗办法,而观察组则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药的方案,研究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生活质量评分都有所提高( P< 0.05),其中对照组的评分要低于观察组( P< 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也都有所降低( P< 0.05),并且对照组的评分也都低于观察组( P< 0.05)。结论 :在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改善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8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局。结果:两组中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对该疾病患者实施此治疗方式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 标签: 西医 中医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γ振荡特点,旨在探讨其潜在神经机制。方法将符合临床诊断的慢性失眠患者根据焦虑抑郁评分分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n=19)与慢性失眠组(n=13);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为正常对照组(n=16);采集3组受试者在静息状态和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信号,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计算γ频段的相对功率,分析比较3组受试者γ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式。应用Spearman相关对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睡眠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慢性失眠组和正常对照组静息态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192 1±0.008 0,0.210 3±0.009 6,0.237 3±0.006 4;3组认知负载态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分别为0.220 7±0.008 1,0.249 5±0.009 8,0.267 7±0.007 2,与静息态相比均显著增加(均P<0.05);静息态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179 9±0.009 7)、慢性失眠组(0.194 4±0.010 4)脑电节点(F3,F4,C3,C4,P3,P4,O2,F8,T4)的平均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均低于对照组(0.236 0±0.012 0)(P<0.05);认知负载态失眠伴焦虑抑郁组(0.207 3±0.009 7)脑电节点(F3,C3,C4,P3,P4,T4)的平均γ频带相对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0.259 1±0.009 4)(P<0.05);3组受试者组内及组间公共差异节点(F3,C3,P3)的脑电γ频带相对功率与失眠、焦虑抑郁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r=-0.467~-0.274,P<0.05)。结论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左后额、左中央和左顶的γ振荡缺失可能是慢性失眠伴焦虑抑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之一。

  • 标签: 慢性失眠 焦虑抑郁 认知障碍 γ振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2月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多学科联合记忆门诊就诊的727例老年患者进行记忆筛查,在征得其同意后,对其中的247例MCI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233例MCI患者合并焦虑抑郁67例(28.8%),仅焦虑11例(4.7%),仅抑郁53例(22.7%),无焦虑抑郁102例(43.8%);MCI患者焦虑与延迟回忆呈正相关(P<0.05),抑郁与语言功能呈负相关(P<0.05);不同情绪状态的MCI患者在语言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会影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维度。医务人员需要针对MCI患者的不同情绪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老年人 焦虑 抑郁 轻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 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心内科左心衰竭疾病的治疗技术也在逐渐的完善、创新。探讨了在心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左心衰竭病人的焦虑障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在临床的治疗中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8月~ 2019 年 7月心内科收治的患有左心衰竭并伴有焦虑症状的 46 名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这些病人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 23 人,采取的是常规的治疗方法,而另外的观察组中有 23 名患者,这一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性疗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针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对照组其临床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低于采取综合性疗法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效果。结论 : 在我国心内科可始终左心衰竭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结合的方法,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回复与心理焦虑障碍的改善与消除,在我国医疗临床治疗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左心衰 焦虑障碍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干预中应用不同方式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方法 在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间,选取我院具有焦虑情绪的 100例老年精神障碍 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50例)与观察组( n=5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抑郁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相近,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况与抑郁情况显著得到改善,并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焦虑情绪干预时使用合适的健康教育方式,利于患者焦虑情绪的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 标签: 老年精神障碍 焦虑情绪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疗法( CBT)干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0年 1月 22日 ~2020年 2月 24日收治的 39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临床资料,排除气管插管患者以及无焦虑障碍患者,剩余 29例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其中对照组 14例实施常规临床护理,将其作为对照组, 15例患者于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 CBT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焦虑自评量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实施在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中的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方法:对 2018年 04月 --2019年 11月本医院治疗的 66例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数值指标研究,所采取组别区分方法是随机抛硬币方式,各项组别入组 33例,试验组开展西药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干预方案,参照组开展西药治疗干预方案,分析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有效合计数据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升高( P<0.05);试验组治疗后焦虑负面心理情况评估分数比较参照组统计数据结果下降( P<0.05)。结论:为焦虑障碍且伴有糖调节受损患者实施团体心理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治疗干预有效性。

  • 标签: 团体心理治疗 焦虑障碍 糖调节受损 临床治疗有效性
  • 简介:【摘要】 焦虑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制约患者积极接受治疗的重要因素,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日,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因此,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焦虑患者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降低患者焦虑负性情绪,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就焦虑的概念、评估方法、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伴焦虑的相关因素及康复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康复操 心理疏导 焦虑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障碍的护理效果及对SAS、SDS评分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均抽选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障碍患者中,74例患者的入院时间均在2019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上述患者经数字随机分组法被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相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分别为(23.34±2.06)分和(20.15±1.61)分,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更低,经检验,t=5.80、9.57,P<0.05。结论:心理支持护理应用于女性更年期伴抑郁心理障碍患者中有利于促进心理状态的改善,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支持护理 女性更年期 抑郁心理障碍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 。 方法: 选择 某医院 201 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 15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 75 例,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观察组( 75 例,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收集分析两组患者 心理焦虑情况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 HAMA 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来说,采用人际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措施,均能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际心理 认知行为 广泛性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绞痛伴有心理障碍的患者予以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方式,分析与探讨患者再发病和再入院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门诊部于2019年11月期间接收的心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90例开展研究工作,随机分成两组,均入组45例,予以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随访3、6、12月的再发病与再入院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其焦虑、抑郁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3、6、12月,观察组患者再发病与再入院的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绞痛伴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抗焦虑抑郁联合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较单一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抗焦虑抑郁药物 心绞痛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卒中后患者应用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情绪干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对我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0 例卒中后患者展开研究,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运动性引导想象训练,对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焦虑及抑郁情绪改善效果进行观察。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 )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 );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医院焦虑抑郁指数( HADS )较对照组明显更低( P<0.05 )。 结论: 卒中后患者应用运动性引导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卒中后 运动性引导想象 睡眠障碍 焦虑及抑郁情绪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米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治疗伴睡眠障碍焦虑症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伴睡眠障碍焦虑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米氮平口服治疗,研究组采用米氮平联合 rTM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PSG睡眠评估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PSG睡眠评估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米氮平联合 rTMS治疗老年焦虑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改善焦虑状态及睡眠质量优于单纯应用米氮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焦虑症 睡眠障碍 经颅磁刺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收治的116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均分为研究组(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和对照组(精神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心理状态、心理资本。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中回避及屈服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两组MCMQ中面对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联合情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提高自尊水平及心理资本。

  • 标签: 正念训练 情志干预 广泛性焦虑障碍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