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评分两种方法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的55例临床怀疑胎儿宫内窘迫孕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分娩的60例正常待产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超声多普勒监测和生物物理评分,超声多普勒监测包括大脑中动脉(middlecerebralartery,MCA)、脐动脉(umbilicalartery,UA)、静脉导管(ductusvenosus,DV)的相关参数。出生后进行对比分析各项指标值及预测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率。结果观察组MCA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值(S/D)均低于对照组(P〈0.05),UA的PI、RI、S/D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V的静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forveins,PIV)、静脉峰值流速指数(peakvelocityindexvein,PVIV)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超声多普勒监测及生物物理评分预测宫内窘迫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超声多普勒监测3项联合生物物理评分阳性率均高于单独预测的阳性率(P〈0.05)。结论联合应用多普勒监测及生物物理评分对诊断胎儿宫内窘迫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大脑中动脉 脐动脉 静脉导管 生物物理相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着对产科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产前监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胎儿宫内缺氧的手段,在产前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利用胎心监护仪及B超了解胎儿某些生物物理活动来判断其有无急慢性缺氧及胎儿预后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胎儿宫内缺氧 生物物理评分 产前监护 急慢性缺氧 胎心监护仪 质量要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与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的关系及预后。方法分别选取40例BPS低评分与BPS正常评分产妇;分娩前均采用BPS评分法了解胎儿宫内生长及安危情况,分娩后1、5、10min采用Apgar评分法了解新生儿是否有窒息情况;比较两组胎儿BPS评分与Apgar评分间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胎儿B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VS15%)(P<0.01);观察组新生儿Apgar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胎儿BPS评分与剖宫产分娩选择呈负相关,与新生儿Apgar评分呈正相关,胎儿BPS评分越低,剖宫产率约高,新生儿Apgar评分越低。

  • 标签: 胎儿 生物物理评分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目前,开放性试题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高考自主命题的各省市都逐步开始采用少量开放性试题作为对传统试题的有益补充,但在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方式上,各地仍然多数采用传统的采点记分的方法。采点记分的方法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不能为教学提供有用的信息。因为学生在一道开放题上得了多少分,不能明确地说明学生知道了多少(数量)以及知道的如何(质量)。二是不能提供规范的记分方法。

  • 标签: 开放性试题 SOLO 评分方法 高中物理 记分方法 自主命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是高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生命科学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施,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和培养生命科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参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开展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有效实现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育人功能。

  • 标签: 生物化学 生物物理
  • 简介:物理教学中,同一问题,既可以把原始的物理问题提交给学生,也可以由教师把物理问题分解或抽象成一定的数学模型后交给学生。但在物理教学中,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历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才能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不是成为解题的机器。因此,原始物理问题的解决是培养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原始问题 物理习题 能力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评分量规的应用案例分析,探讨了评分量规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针对于评分量规的具体应用案例,本文通过对教学场景的观察和学生的反馈,发现评分量规可以更好的规范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推动教学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应用评分量规,积极促进教学改革,是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索的。

  • 标签: 评分量规,应用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苯及其部分代谢物的气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为苯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于2019年8月至2020年3月,用小鼠经呼吸道吸入染毒的方法建立苯高浓度接触的动物模型,取染毒后小鼠血液标本,采用HLB固萃取的方法进行样品提取和净化,气色谱质谱-串联法进行目标物质定性、定量分析,化合物经HP-17MS型毛细管柱分离后,EI离子源进行离子化,选择离子扫描法(SIM)进行质谱检测,采用外标标准曲线法定量。结果该方法可实现血液中苯及其代谢物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间苯三酚的有效分离和准确定性、定量。该方法检测苯及其代谢物回归方程分别是:苯:y=3 252.1x+1 540,r=0.999 3;苯酚:y=2 046.5x+1 423,r=0.999 1;邻苯二酚:y= 1 853.9x+945,r=0.999 3;对苯二酚:y=1 891.5x+840,r=0.999 2;间苯三酚:y=1 052.4x+655,r=0.999 1。苯、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3、0.05、0.05和0.10 μg/g,定量下限分别为0.10、0.10、0.15、0.15和0.30 μg/g,该方法批内精密度为2.64%~10.06%,批间精密度为1.37%~10.17%,加标回收率为89.8%~102.3%。采用该方法可对苯染毒小鼠血液中苯、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三酚进行定量检测。结论固萃取-气色谱串联质谱法可对苯及其代谢物(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间苯三酚)进行准确定性、定量检测。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苯酚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间苯三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物理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通过积极思考,我们采用人人为师的方式,先弄懂知识的学生带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学生。“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提高了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整体取得了共同进步。

  • 标签: 学习金字塔教学相长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物理常数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让学生了解、记忆、运用好物理常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物素养的目的。

  • 标签: 物理常数 培养 素养
  • 简介: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初中物理阶段的教师教学水平内容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初中教师需要学习吸收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改进并升级物理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根据近几年的物理教学要求,初中教师选择将核心素养融入到本阶段的学生物教学中。教师将核心素养结合融入到物理课本教材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助于学生更轻松容易的理解物理理论。

  • 标签: 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学生教学
  • 简介: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物理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要的教学指导目标,重视强化其学习能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应用问题引领这一方式,为其打造出更加自由生动的物理课堂,使其在问题的引领下,能够充分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本篇文章则针对高中物理问题引领培养学生物核心素养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 标签: 高中物理 问题引领 物理核心素养 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