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一种新型液体刺激HMCHT的痕量分析方法。选用氢气作载气,大口径、薄液膜毛细管色谱柱,完成一次分析仅需2min;采用无分流毛细管进样技术,灵敏度提高了10倍,最小检出量为0.27ng。该方法准确、可靠、标准偏差为1.0829,变异系数为2.62%。

  • 标签: 气相色谱 毛细管技术 液体刺激剂 痕量分析 防暴弹药 1-甲氧基环庚三烯
  • 简介:目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HA、PMA、IL-2对PBMC和全血不同培养体系中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为不同的实验目的选取合适的培养体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健康受试者(n=6)静脉血肝素钠抗凝样本(10ml/样本),每个样本取300μl全血并直接裂解红细胞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在400μl全血接种淋巴细胞自体血浆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2ml全血分离PBMC,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刺激,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60h。培养物经荧光染色后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分离的PBMC经PHA刺激后淋巴细胞主要表达CD4^-CD8^-CD3^+淋巴母细胞;PMA刺激后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19^+B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1,P<0.05);IL-2刺激后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增殖前后无明显变化。全血自体血浆经PHA刺激后转化为CD4^+CD3^+T淋巴母细胞和CD8^+CD3^+T淋巴母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未见表达;PMA刺激后转化为CD8^+CD3^+T淋巴母细胞和CD4^-CD8^-T淋巴细胞,B/NK细胞用表面标志物无法区分;IL-2刺激后NK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PMA刺激增殖作用最快,IL-2对淋巴细胞亚群增殖前后比例影响最小,PHA刺激淋巴细胞分裂代数更多。

  • 标签: PHA PMA IL-2 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皮肤重复接触1%双氯灭痛乳胶后,机体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为本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双氯灭痛乳胶作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经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无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弱致敏性.结论:正常皮肤多次、反复使用1%双氯灭痛乳胶后,皮肤对其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对机体的致敏性弱.是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 标签: 1%双氯灭痛乳胶剂 动物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皮肤过敏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钱子巴布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方法对新西兰白兔和豚鼠进行皮肤给药,以新西兰白兔为模型研究马钱子巴布皮肤刺激性,以豚鼠为模型研究马钱子巴布的过敏性。结果马钱子巴布应用,新西兰白兔的皮肤无任何刺激反应,豚鼠的皮肤也无过敏反应。结论马钱子巴布的的皮肤刺激性和过敏性实验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外用型新型

  • 标签: 马钱子巴布剂 皮肤刺激性 过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放射治疗患者照射区域皮肤涂抹皮肤防护对预防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格中的奇偶序号规律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医护人员给予常规皮肤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照射区皮肤涂抹皮肤防护,观察围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肤状况,统计皮肤反应发生率、损伤程度以及发生皮肤损伤的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皮肤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各指标对比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放射治疗 皮肤防护剂 皮肤反应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皮肤是人体重要的屏障,角质层是维系皮肤屏障功能的主要结构,能防止水分流失,当皮肤屏障被破坏时经皮水分丢失明显增加。化学剥脱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皮肤美容技术,研究表明,化学剥脱对皮肤屏障是一个先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它可剥脱角质层,同时刺激表皮组织和真皮纤维组织增生。临床工作中常根据治疗需求选择不同种类、浓度的化学剥脱,了解化学剥脱皮肤屏障的影响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皮肤 屏障功能 化学剥脱 α-羟基酸 乙醇酸 水杨酸
  • 简介:【摘要】目的 : 探讨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的护理效果。 方法 : 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抽取在我院就诊的放疗患者 50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 25 例。对参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和皮肤护理,对实验组行 3M 皮肤防护和相关护理干预。检验 2 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皮肤损伤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轻,组间差异性显著(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96.00% ( 24/25 )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为 72.00% ( 18/25 ),组间差异明显( p < 0.05 )。 结 论 : 在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中实施 3M 皮肤防护,使皮肤对辐射的耐受性提升,将皮肤损伤情况减轻,避免出现严重损伤,使护理效果提升。

  • 标签: 预防 放疗 皮肤损伤 3M 皮肤防护剂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剥脱加入中药治疗面部色素痣和雀斑的临床效果.方法:联合中药皮肤剥脱治疗皮肤色素痣及雀斑221例,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共治疗色素痣176例,其中痊愈率86.93%,显效6.82%,有效5.11%,无效1.04%;雀斑45例,痊愈84.44%,显效8.89%,有效6.67%.所有病例经3~12个月随访,未出现毒副作用.结论:在化学皮肤剥脱中加入中药制剂可以减少化学剥脱的用量与浓度,减少术后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皮肤愈合.

  • 标签: 色素痣 雀班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药剥脱剂 化学剥脱剂
  • 简介:在无产阶级专政下,对资产阶级法权是限制还是扩大,对资产阶级法权观念是宣扬还是破除,这是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建国以来,历次机会主义路线头子,都是把扩大资产阶级法权作为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手段。林彪反党集团也是这样干的。他们对我们工人阶级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批判修正主义的“物质刺激”,诬蔑为“变相受剥削”。他们狂热鼓吹“物质刺激还是必要的”,“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是发展生产的“决定动力”等等,妄图用资产阶级法权思想来腐蚀工人阶级的灵魂,瓦解工人阶级的斗志,破坏工人阶级的团结。对于林彪一伙散布的这种反动谬论,我们必须给予彻底批判!

  • 标签: 工人阶级 物质刺激 腐蚀剂 资产阶级法权 无产阶级专政 共产主义精神
  • 简介:人们对于疼痛的感觉和疼痛引起的机能失调早就有所认识,但对它的解释却是因人而异的,相同的刺激作用于两个不同的人会引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他们两人对疼痛的解释也不同。也有这样的时候,相同的刺激,在不相同的时刻或环境下,作用于同一个人,可能得出的反应和解释也不同。运动员也有这种情

  • 标签: 神经刺激 刺激作用 机能失调 胶状质 运动创伤 电刺激
  • 简介:将不同剂量氯倍霜一次或多次涂于受试动物脱毛区,与空白基质对照,观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发现,本品大小剂量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对完整皮肤刺激性(平均反应分值小于0.5),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1h和24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高于0.5,但低于2.99),但给药后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 标签: 氯倍霜 动物实验 安全性
  • 简介:噻苯咪唑(Thiabenzole,TBZ)是一种广谱驱虫药和抗真菌药,能抑制多种霉菌的生长繁殖。青岛海洋大学于国内首次合成本品,旨在作为水果保鲜。本文观察其急性毒性,皮肤粘膜的刺激和过敏反应。1.急性毒性LACA种小白鼠,一次性灌胃TBZ,以简化机率单位法计得LD50为2677.8±285.3mg/kg。2.皮肤刺激试验采用斑贴法,将10%,15%,20%的TBZ软膏分别敷贴在完整

  • 标签: 急性毒性 过敏试验 简化机率单位法 噻苯咪唑 皮肤刺激 斑贴法
  • 简介:随着中药材开发利用的速度加快,中药、中成药的研究更加深入,各类中药的外用愈来愈多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更大贡献。中药类外用药作局部皮肤刺激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局部敷药对皮肤表面的刺激,了解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和对人体的作用,掌握该类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从而达到该类药品对人体无毒性、无刺激、无过敏的效果。

  • 标签: 中药类外用药 皮肤刺激性实验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