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三级医院硕士学位护士的护理循证实践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继续教育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3—4月河南省郑州市6所三级医院的133名硕士学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循证实践能力评估量表及循证实践障碍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结果133名硕士学位护士的循证实践能力总分为(98.57±11.01)分,循证实践障碍量表总分为(79.66±20.46)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年限、职称、参加过循证护理培训、对循证实践知晓度、研究结果的可获得性、开展循证护理的资源条件是硕士学位护士临床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河南省硕士学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循证实践态度积极,但循证知识和技能亟待提高。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硕士学位护士循证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支持性的资源和环境,促进临床高学历护士循证实践技能的培养,助推专科护理实践的发展。

  • 标签: 护士 硕士学位 循证实践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现状。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全国36所医院39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评价、MNS研究生临床带教计划及实施、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法等。结果MNS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条件中,79.49%的科室要求为本科及以上学历,67.18%要求中级及以上职称;47.44%的科室要求临床教师承担或参与过课题,58.21%有发表文章要求;临床带教老师选拔方式主要以考核制(50%)为主,有31.28%无明确选拔方式;临床带教老师评价指标主要为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结果(81.79%)和学生满意度(80%)。研究对象中了解MNS培养目标者仅占49.23%;MNS研究生重点培养的能力主要为临床护理能力(91.79%)与临床科研能力(82.82%);各科室MNS研究生带教计划主要源于导师及学院要求(87.69%);临床带教方式以固定专人带教为主(87.18%)。MNS研究生临床实践考核方法主要为理论知识考核(88.46%)及科室小讲课(82.56%);参与考核人员主要是科室带教老师(95.40%)与护士长(83.51%)。带教老师对MNS研究生临床带教满意度自评在中等水平。结论我国MNS研究生临床教学基地建设的同质化、标准化有待提升。在明确临床带教老师标准,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培养目标及专科特点完善临床带教计划和考评体系,以及全方位推进医教协同育人等方面均有待深入探索。

  • 标签: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教学 现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经历的迷惘困境,为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及最大差异法,于2019年3—6月选取江苏省3所高校23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应用传统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迷惘困境4个主题:新环境挑战课程学习的预期假设;科研能力与培养目标存在差距;调整在临床实践中的自我定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准备度不足。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临床实践和毕业准备方面存在迷惘困境,护理教育者可以此为触发点,开展基于转化学习理论的教学改革。

  • 标签: 学生,护理 迷惘困境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转化学习理论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主题框架法分析2014年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过程中收集的28所院校专项评估总结报告和15位专家函评报告意见。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53.6%(15/28)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优质人才缺乏,14.3%(4/28)的培养院校和4位专家认为护理专业学位各专科领域的培养目标仍然不明确,21.4%(6/28)的培养院校和5位专家认为临床实践基地类型无法满足专业学位实践要求,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培养环节的设置不能体现专业学位满足临床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仍然存在东西部区域人才供需错位,临床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及经费投入等资源未有效整合和培养环节薄弱等问题。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完善支持和培养体系建设,以培养高层次实践型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学 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招生 培养
  • 简介:【摘要】总结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的相关知识,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管理与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护理学 核心能力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文简称儿科学专硕)的科研能力现状,提出培养建议。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56名儿科学专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0%(14/56)的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64.3%(36/56)的研究生文献阅读量每月不超过4篇,92.9%(52/56)的研究生认为需要开展科研培训课程,82.1%(48/56)的研究生认为临床工作对科研能力的培养有影响。结论儿科学专硕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建议优化科研课程设置,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促进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培养科研和临床全面发展的儿科医师。

  • 标签: 儿科学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科研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国非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设置,以期为我国非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找我国2019年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信息,调查34所招收非全日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院校的入学条件、专业方向设置等情况。结果24所院校设置了具体的专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专科护理,占总体的62.50%(15/24),招生院校中尚无中医院校;所有院校报考条件中均未对临床工作经验作强制要求;华中和华东地区招生院校专业方向设置分别占95.83%(23/24),91.67%(22/24)。结论我国非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招生专业方向设置多样但较笼统,应统一规范设置,加强中医护理方向;地区间教育发展不均衡,应增强院校间学术交流与合作。

  • 标签: 护理教育 专业学位研究生 非全日制 专业方向 专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套科学且符合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教学方案,2018年7—12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结果2轮函询后形成5条一级指标(培养目标)、22条二级指标(培养目标)、77条三级指标(培养内容)、2条培养方式及时间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标签: 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德尔菲法 体外生命支持 护理教学方案
  • 简介:摘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缺乏有效的轮转出科考核方法和标准等。建议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科研训练;合理设置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方法和标准;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 标签: 临床医学专业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现状,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研究生培养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方法2014年至2015年,选择我国34所开展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的42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实践的单位及单位选择、实践模式、实践时间、工作内容、考核和满意度等方面,采用问卷的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74.2%(313/422)的研究生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主要的实习地点;实践单位的选择以导师安排[41.7%(176/422)]和学校统一安排[41.0%(173/422)]为主,但36.5%(154/422)的研究生认为自主选择实践单位更为合理;45.5%(192/422)的研究生认为相同或不同单位不同科室轮转模式与固定单位和固定科室轮转模式相结合最为合理;19.9%(84/422)的研究生所在院校要求实践6个月以下,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实践,要求实践12个月以上的院校中有96.7%(118/122)的研究生完成了实践;研究生实践工作的主要内容以日常事务为主,但46.2%(195/422)的研究生认为参与课题研究与专项调研才能提升其能力;研究生对实践训练整体满意度评分为3.80分(满分5分)。结论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实践基地类型和选择方式单一、实践整体设计有待完善、缺乏评价考核机制等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实践训练方案、构建考核评价体系,进而保障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质量,提升研究生满意度。

  • 标签: 公共卫生硕士 专业实践 教学 研究
  • 简介:摘 要: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管理中存在的遴选过程随意、校外导师培训不足、学生与校外导师缺乏沟通和校外导师奖惩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在期望理论视角下,针对上述问题,结合相关培养单位的管理经验和自身工作经验,在培养模式的宣传、管理制度的制定、校外导师工作热情的调动和校企合作的深入等四个方面对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管理进行了探索,以期探析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导师管理的新途径。

  • 标签: 期望理论 风景园林硕士 校外导师 管理
  • 简介:摘要眼科学与多种学科相互联系的特点,决定跨学科联合培养对眼科学研究生教育极为必要。接受跨学科联合培养,可以优化眼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知识结构,提升其创新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针对制约跨学科联合培养的因素,应拟定专职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学科交流平台、重视导师的跨学科研究、建立双导师或多导师培养制度、开展合理的跨学科评价、完善各种激励机制等,以促进眼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

  • 标签: 眼科 专业学位硕士 研究生教育 跨学科联合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现状,并与学生的角色期望需求进行比较,旨在为后续建设、完善临床带教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0—12月选取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天津市共4所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72名及其实习医院的86名临床带教老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带教师资、老师能力现况与学生期望的差异。共发放问卷258份,其中临床带教老师86份,护理专硕172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率为100%。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带教师资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带教老师毕业院校、学历等方面差异较大,34.88%(30/86)的带教老师毕业于中医院校,71.51%(123/172)的学生期望由中医院校毕业的老师承担临床带教工作;带教老师中,本科学历占60.47%(52/86),硕士及以上的学历较少。带教老师各项能力与学生期望存在一定差异,除临床护理能力中的专业态度、临床管理能力中的决策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中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17项二级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2.027~130.149,P<0.05)。学生对中医护理学习现况与学习需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14.722~165.339,P<0.01),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科研的实践应用是大多数学生希望学习的内容,分别占83.72%(144/172)、70.35%(151/172)。结论中医院校护理专硕的临床带教师资现状与学生期望存在差异,应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考虑研究生自身期望与需求,并基于我国护理人才队伍现状,积极探索中医院校护理专硕临床带教师资准入制度,完善师资队伍培训体系,规范教学评价机制。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医护理学 专业学位 护理研究生教育 期望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下文简称"专硕")和住院医师并轨培养下工作学习状态,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下文简称"住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7月至8月对北京市20家住培基地476名并轨培养的专硕和住院医师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所属高校等基线资料,培训基地、培训年限等培训信息,工作时间、值班次数、休假等工作学习状态,对基地管理、福利待遇、价值实现等的满意度,学习压力、工作需求、归属感等身心状况等。结果并轨状态下专硕和住院医师工作时间长[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于40小时者仅占3.2%(15/476)],值班次数多[平均每月值班次数大于3次者占69.7%(332/476)],工作学习压力大(平均74.06)。85.7%(408/476)的学员同意或基本同意导师通过各种途径为其提供了增加新经验和成长的机会,76.5%(364/476)的学员同意或基本同意培训对其实际能力提升有较大帮助;专硕和住院医师认可并轨模式,如有机会重新选择,78.2%(372/476)的学员仍会选择该模式,但普遍认为薪酬待遇相对较低,社会保险、基地福利和休假安排不能满足需求。结论并轨培养的专硕和住院医师对并轨模式满意度较高,但是学员自觉工作强度和压力较大,对薪酬待遇福利等的满意度不高,其心理压力、情绪反应和进步需求需要得到关注。

  • 标签: 并轨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工作学习状态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加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的实施与管理,陆军军医大学初步探索并建立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信息化管理模块(以下简称模块)。本文详细阐述了模块的构建及其内容,模块对应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教与学双向评价和管理人员全程监管各个环节。此外,该模块应用于陆军军医大学2015级~2016级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教师和管理人员,获得了较好的评价。通过设置模块,切实促进了"教"与"学"双方的提高,也提升了教学管理效率。

  • 标签: 专业学位研究生 临床技能 信息化管理 模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学院校不同性别和年级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焦虑、抑郁水平,查找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19年6月~2019年8月初,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1 286名专硕(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专硕SA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45.91±11.36)比(29.78±6.46 ),P<0.01]; SDS得分高于国内常模[(49.84±13.07)比(33.46±8.55),P<0.01];女研究生患有焦虑抑郁的风险是男研究生的1.775倍(OR=1.775,95%CI:1.250~2.520);有导师科研压力的专硕患有焦虑抑郁的风险是无导师科研压力专硕的1.525倍(OR=1.525,95%CI:1.007~2.329);睡眠不足专硕患有焦虑抑郁的风险是睡眠充足专硕的1.614倍(OR=1.614,95%CI:1.109~2.350)。结论某医学院校专硕焦虑、抑郁水平均高于国内常模;导师科研压力、睡眠不足是促使专硕焦虑伴随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要及时关注和干预专硕焦虑和抑郁问题,以提高专硕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高层次、应用型精神医学人才匮乏,因此,对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对济宁医学院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阐述,指出学校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了研究生的临床能力、特别是精神疾病的临床能力的培养,并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制定、临床能力的规范化培训、考核制度的制定、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培养合格的高水平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 标签: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胜任力 硕士研究生 临床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以西南林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二)科目成绩为切入点,结合录取人数和申请英语课程免修情况,为传统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参考。采用定性预测法中的平均值法对相关数据在下一个周期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线性预测。分析显示: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偏低,说明考生在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具有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课程设置、教材选取、考试形式和任课教师培养几个环节提出尝试性改革建议。改革建议对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和英语在专业知识中的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以点带面,提出了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断重视实践技能提高的趋势下,还需注重加强英语能力与专业能力相结合,为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全面性提供参考。

  • 标签: 专业学位教育 入学考试 英语(二)成绩 英语教学改革 西南林业大学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真人秀节目发展迅速,曾经亲子真人秀节目更是在短时间内,一出现随之掀起收视狂潮,成为了倍受关注的电视节目形态,作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态,亲子真人秀节目具有综合性特点,它与受众心理变化、媒体自身发展息息相关,与目前的社会文化密不可分,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市场是极大的,潜力无限。但是,由于政策影响,亲自真人秀节目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找到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出路,国内的电视工作者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研究,尽管创作之路十分艰苦,发展的阻力很大,但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前景,仍被业界看好。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借助明星效应、品牌效应,运用微博、网络视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分析节目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践经验,旨在为亲子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提供借鉴。

  • 标签: 亲子真人秀 传播策略 发展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