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例1,男,10岁,以“间断恶心、呕吐3个月,加重 3 d”起病。临床表现为间断恶心、呕吐伴乏力、腹痛、头晕、肝功能异常、脑电图异常。例2,女,4岁,为例1胞妹,无临床表型。2例患儿基因检测均为ETFDH基因错义变异,核苷酸变化为c.1369 T>C、c.1851 G>A,氨基酸改变p.S457P、p.M617I,诊断为多种辅酶A脱氢缺乏症。

  • 标签:
  • 简介:摘要多种辅酶A脱氢缺乏症(multiple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MADD)又称戊二酸血症Ⅱ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临床表现高度异质,从新生儿期至成年期均可发病。新生儿期发病者症状重,有致死性。迟发型者常有脂质沉积性肌病以及呕吐、肝病、脑病等表现。采用串联质谱技术进行血液基肉碱谱分析可进行新生儿筛查及高危筛查,迟发型MADD维生素B2治疗效果较好。本共识旨在规范MADD的筛查、诊断与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死亡和残疾。

  • 标签: 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戊二酸血症Ⅱ型 新生儿筛查 串联质谱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 1例极长链辅酶A缺乏症足月儿,急性起病,生后当天无诱因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复苏后继发硬肿症、肾衰竭、脑损伤、休克,基因检测发现ACADVL基因c.1141_1143delGAG和c.1843C>T变异,生后第3天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心肺骤停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报道2例肌病型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患者,临床均主要表现为反复横纹肌溶解症。例1伴波动性肌无力、肌痛,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均可见少量变性和坏死肌纤维,部分肌纤维脂肪成分轻度增高,二代测序发现ACADVL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例2行串联质谱检测示多种基肉碱增高,游离肉碱减低。由此可见,临床表现发作性肌无力、肌痛和反复横纹肌溶解症需要考虑肌病型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可能,下肢肌肉MRI和骨骼肌活组织检查病理无特异性表现,应与其他代谢性肌病相鉴别,串联质谱检测和二代测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骨骼 活组织检查 串联质谱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VLCADD)患者临床特征、生化指标与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基肉碱、基因突变确诊1例VLCADD患儿,并对临床特征与基因特征进行讨论分析。结果:1例VLCADD患儿无明显临床表现,新生儿通过代谢疾病筛查得以确诊与治疗;基肉碱分析可知C12、C14、C14:1、C16:1、C18均出现一定程度得上升,其中C14:1肉碱水平升最高为3.77,为正常参考(0.02~0.3 umol/L)上限的10倍左右;基因测序结果表明患者:p.G188S:c.562G>A和p.D466Y:c.1396G>T位点杂合突变;父亲p.D466Y:c.1396G>T位点杂合突变,母亲p.G188S:c.562G>A位点杂合突变,患儿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来自父母。结论: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联合基因测序有助于VLCADD早发现,并实施及时有效干预,对于提升新生儿生活质量与健康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 串联质谱 基因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2-甲基3-羟基丁辅酶A脱氢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名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查结果、X光胸片、彩超、头颅MR、脑电图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患儿3岁,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以腹泻、呕吐为主,后来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气促、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颅MRI显示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脑沟、脑裂稍增宽。脑电图检查结果为界线性幼儿期脑电图,额、中央区尖波数次发放。血串联质谱检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质谱2-甲基-3-羟基丁酸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甲基巴豆甘氨酸和2-甲基乙酰已酸的异常,基因检测结果为hadh2基因第4外显子p.R130C突变。结论:2-甲基3-羟基丁辅酶A脱氢缺陷症极为罕见,对有不明原因的难于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不明原因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应警惕该病,可送血或尿标本进行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及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质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新生儿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VLCADD)的患病率、基因变异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串联质谱分析技术对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867 103例新生儿行遗传代谢病筛查,对确诊VLCADD患儿及家系进行二代测序技术靶向测序及Sanger测序验证,分析其临床、生化改变及基因变异特点,进行饮食指导,随访观察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共确诊VLCADD新生儿6例,河南省新生儿VLCADD患病率为1/144 517。发现ACADVL基因变异11种,包括5种新发变异c.692-2_692-1delAG、c.753-23_753-22del、c.960delG、c.1361A>G、c.1955C>T。对确诊新生儿给予高碳水化合物、低脂饮食,随访8~56个月,除2例患儿死亡外,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河南省新生儿VLCADD患病率为1/144 517。本研究结果丰富了ACADVL基因突变谱,为VLCADD筛查和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新生儿筛查 ACADVL基因 变异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患儿进行临床特点和基因检测分析。方法采集患儿的外周血样并提取DNA,经二代测序确定变异位点后,使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技术对患儿ACADVL基因变异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因腹泻、呕吐伴发热、精神反应弱、血压下降入院,病程中出现肥厚性心肌病、心源性休克、肌明显升高、发热、代谢性酸中毒等表现。基因检测发现患儿ACADVL基因存在第8外显子c.664G>A杂合变异及第10外显子c.1056_1057del杂合变异;遗传代谢病血筛查显示,C12、C14、C16、C18、C14∶1、C14∶2、C16∶1、C4/C3、C8/C3增高;C0、C0/C16、C8/C10降低,不能排除长链或极长链脂肪酸代谢异常继发肉碱缺乏,与基因检测结果吻合。结论患儿最后确诊为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c.664G>A和c.1056_1057del杂合变异可能是其致病原因。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ACADVL基因 串联质谱 基因诊断
  • 简介:摘要乙醛脱氢2(ALDH2)是肝脏中乙醛(乙醇代谢产物)代谢的关键,全球约有8%、东亚有30%~40%的人口携带编码无/低活性ALDH2的缺陷基因。近期,诸多研究关注了ALDH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的关系。尤其,ALDH2表达与肝癌发病风险、发病机制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现就该领域新进展及新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评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多态性,单核苷酸 乙醛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酸脱氢检验。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验。结论以下情况应检测血清乳酸脱氢心肌梗死的监测、怀疑肺栓塞、区分黄疸类型、怀疑溶血性贫血、恶性疾病的诊断和随访。

  • 标签: 乳酸脱氢酶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例极长链辅酶A脱氢(very long chain 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VLCAD)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对新生儿筛查中十四烯基肉碱(C14:1)≥0.4 μmol/L的新生儿召回复查,通过串联质谱、基因检测确诊4例VLCAD缺乏症患儿,对确诊患儿进行临床和基因变异分析。结果4例患儿血串联质谱结果中C14:1均特异性升高且首次召回复查值均低于初筛值,2例下降到正常范围,1例下降后仍>1 μmol/L,1例仅轻微下降。4例患儿中共检出8种变异,以错义变异为主(5/8),并发现3种未报道过的新变异(p.Met344Val, p.Ala416Val, c.1077+6T>A)。均无明显异常临床表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扩宽了VLCAD缺乏症的基因谱,为临床VLCAD缺乏症的筛查和诊断提供了经验,为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基因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病型极长链脂辅酶A脱氢缺乏症(VLCADD)的临床、病理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例肌病型VLCADD患者的详细临床资料、肌肉活组织检查病理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4例患者均为晚发肌病型,发病年龄在13~16岁(平均发病年龄14.5岁),确诊年龄在21~54岁(平均确诊年龄42.5岁),均表现为发作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相关症状(肌肉疼痛、无力、酱油色尿),其中1例合并明显嗜睡。肌肉病理可见轻度脂滴增加,未见空泡形成。在4例患者中基因测序发现6个ACADVL基因变异,分别为c.1283G>A(p.R428H)、c.1532G>A(p.R511Q)、c.833_835delAGA(p.K278del)、c.1843C>T(p.R615*)、c.1748C>T(p.S583L)和c.1391C>T(p.T464I),其中c.1391C>T(p.T464I)为未报道过的错义突变,预测为可能致病,其余5个变异均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结论肌病型VLCADD以发作性横纹肌溶解症为临床特征,可合并嗜睡;肌肉病理无特异性;患者存在ACADVL基因变异,其中c.1391C>T为新发现的错义突变。

  • 标签: 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 横纹肌溶解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very long-chain acyl-CoA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VLCADD)的临床表现,加强临床鉴别诊断,增强临床救治能力。方法总结2019年我院遗传中心筛查并于NICU收治的1例VLCADD患儿出生后临床表现、检测结果与随访过程,结合病例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出生后表现为新生儿低血糖症,同时一般实验室检测异常;经串联质谱及基因检测确诊为VLCADD患者,虽经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但仍未能扭转患儿状况,于诊断1周后死亡。结论VLCADD作为临床上罕见遗传病,鉴别诊断困难。疑似患者应尽早进行串联质谱筛查与分子生物学诊断,VLCADD的诊断时间与分型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与生活质量。

  • 标签: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串联质谱 十四烯酰基肉碱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乳酸脱氢同工(LDH-1)测定相对乳酸脱氢(LDH)在心脏疾病与非心脏疾病的的差别,从而阐述乳酸脱氢同工(LDH-1)检测相对乳酸脱氢(LDH)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例心肌炎患者、及19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非心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学抑制法检测乳酸脱氢同工(LDH-1)含量及采用乳酸丙酮酸法检测乳酸脱氢含量(LDH);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LDH-1含量在心肌梗死组、心肌炎组、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疾病对照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H含量在心肌梗死组、心肌炎组、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疾病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从实验结果统计分析,LDH-1相对于LDH检测对于临床鉴别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实验室诊断心脏疾病灵敏可靠的生化指标.关键词乳酸脱氢同工;乳酸脱氢;检测;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4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脱氢(LDH)及腺苷脱氨(ADA)对三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检测结核性脑膜炎20例。化脓性脑膜炎17例,病毒性脑膜炎22例患者的脑脊液中LDH、ADA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LDH为85.62±20.45μ/L,ADA为5.23±3.23μ/L,结核性脑膜炎组LDH78.92±22.39μ/L,ADA为14.68±9.53μ/L。病毒性脑膜炎组LDH为22.42±9.57μ/LADA为3.38±0.96μ/L.

  • 标签: 脑脊液 脑膜炎 乳酸脱氢酶 腺苷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乳酸脱氢及a-羟丁酸脱氢的数值变化,筛查早期白血病及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并对预后做出评估。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0例门诊、住院患者(非白血病组)及70例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患者于初发/复发(primary/recurrencegroup)、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时血清中乳酸脱氢(serumlacticdehydrogenase,LDH)和a-羟丁酸脱氢(a-hydroxybutyratedehydrogenase,HBDH)的水平,筛查白血病,及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非白血病组筛查出2例白血病,AL患者的血清LDH及HBDH水平在初发/复发组比对照组和CR组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及HBDH活性升高有助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并对急性白血病病情变化做出评估。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乳酸脱氢酶 a-羟丁酸脱氢酶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腹水中乳酸脱氢(LDH)和乳酸脱氢/白细胞比值测定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采用乳酸法检测73例患者不同性质胸腹水中的LDH和LDH/WBC比值,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标本LDH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均高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组(P〈0.05);恶性肿瘤组和结核性胸膜炎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组和其他组的LDH/WBC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LDH和LDH/WBC比值对鉴别胸腹水的性质无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胸水 腹水 乳酸脱氢酶 白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际协作的新生儿筛查数据平台Region 4 Stork(R4S)系统联合切值法分析应用于新生儿极长链辅酶A脱氢缺乏症(VLCADD)串联质谱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浙江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2 040 072名新生儿应用串联质谱技术筛查的数据,使用R4S系统对其中依据传统切值法判别疑似VLCADD阳性的910例样本原始数据进一步分析,以临床诊断及ACADL基因检测结果为依据,统计比较两者的筛查效率。结果切值法判读的疑似VLCADD阳性910例数据经R4S系统进一步分析后,阳性判读减至238例(含9例确诊阳性),确诊患儿ACADL基因测序共发现16种不同变异。假阳性率由0.44‰(901/2 040 072)降至0.11‰(229/2 040 072),阳性预测值由0.99%(9/910)增至3.78%(9/238),筛查特异度由99.96%(2 039 162/2 040 063)增至99.99%(2 039 834/2 040 063)。切值法单独应用与联合R4S系统分析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²=393.5,P<0.05)。结论R4S系统联合切值法应用于串联质谱VLCADD新生儿筛查可显著提高筛查性能,降低假阳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 串联质谱法 新生儿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筛查检出的短/支链辅酶A脱氢(SBCAD)缺乏症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异常及致病变异。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接受筛查的2 730 85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进行氨基酸及2-甲基丁肉碱筛查,对疑似SBCAD缺乏症的患儿通过尿有机酸分析、高通量基因测序进行确诊。分析确诊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及ACADSB基因变异,指导控制蛋白摄入,补充左卡尼汀,随访观察其生长及智能发育情况。结果共确诊SBCAD缺乏症患儿12例,折算患病率为1/227 571。12例SBCAD患儿初筛血异戊肉碱(C5)在0.6~2.1 μmol/L之间,均超过正常范围;C5/乙酰基肉碱(C2)在0.02~0.12之间,其中6例超过正常范围;C5/丙基肉碱(C3)在0.1~1.16之间,其中5例超过正常范围;游离肉碱(C0)为18.89~58.12 μmol/L,1例超过正常范围。对5例SBCAD缺乏症患儿进行治疗,3例避免高蛋白饮食,2例予左卡尼汀治疗。随访中C5为0.22~2.32 μmol/L,C5/C2为0.01~0.31,C5/C3为0.14~1.7。11例患儿(除例8)新生儿筛查或随访中均出现C5或C5/C2、C5/C3一过性正常,C0为17.42~76.83 μmol/L。12例患儿中9例进行了尿有机酸分析,8例2-甲基丁甘氨酸增高。11例患儿接受了基因分析,共发现6种ACADSB基因变异,4种错义变异c.655G>A、c.923G>A、c.461G>A、c.1165A>G,1个移码变异c.746del,1个无义变异c.275C>G,c.461G>A变异未见报道,变异频次前2位为c.1165A>G(40.9%)与c.275C>G(22.7%)。对患儿治疗随访18 d~55个月,仅1例患者出现智力发育落后,其余患者体格及智力发育正常。结论SBCAD缺乏症为罕见病,本研究新生儿筛查折算检出率为1/227 571。通过新生儿筛查可实现大多无症状的患者早期干预。本研究最常见的基因变异是c.1165A>G和c.275C>G.

  • 标签: 短/支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