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分布情况,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4月—2015年12月间,共采集禽类外环境标本620份,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标本进行禽流感核酸检测。结果A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159份,阳性率为25.6%,H7为63份,阳性率10.2%,三年中外环境标本检测到FLuA的阳性率分别为18.3%,9%,34.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清洗禽类污水标本、笼具表面擦拭标本和宰杀或摆放案板表面涂抹的H7N9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3.2%,12.3%,和11.3%。结论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场所禽流感病毒阳性率较高,可能是秀洲地区禽流感病毒传播的一个最重要渠道,有关部门应采取有力措施对其进行监管,做好综合性防控工作,杜绝人感染H7N9病例的再次发生。

  • 标签: 外环境 禽流感病毒 H7N9 阳性率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疾病已经可以得到很好的治愈,但是大规模的流感病毒的爆发,仍然困扰着我们,特别是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传染性强,变异性强传播速度快,爆发后难以控制,极大的危害了社会的安定和谐,,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及早点了检测发现流感病毒是抑制病毒传播,控制流感病毒爆发程度的最为关键的步骤。现在国内外常用的检测流感病毒的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胞培养法、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法等。但是这些常用的方法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不适用于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查。相反,荧光定量RT-PCR是各种检测方法中最灵敏、最有效、最准确的。所以对于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应用的研究是有很大医学价值。

  • 标签: 荧光定量RT-PCR 检测 流感病毒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取200例流感样患者的鼻咽部史拭子,分别经胶体金法、免疫渗滤法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检测结果对照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比较,评价不同检测方法诊断效能。结果免疫渗滤法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明显高于胶体金法(P<0.05)。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两种检测方法各有优势,胶体金法操作简单方便,可用于大样本筛查检测,免疫渗滤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临床疾病诊断。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抗原 胶体金法 免疫渗滤法
  • 简介:禽流感是我国养殖业中危害较大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具有高度致死性,并且尚无特效治疗措施,需加强对该病的重视。本文主要论述了禽流感的流行病学诊断和临床诊断,并提出防治措施,供参考。

  • 标签: 禽流感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并比较不同流感病毒检验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中心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期间监测的达州市中心医院送检的16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运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ICA)与实时荧光RT-PCR两种检测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流感病毒检测,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RT-PCR法对160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出阳性患者118例,阳性率为73.75%;GICA法对160例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患者127例,阳性率为79.38%,通过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其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数共107例,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CA与RT-PCR是流感病毒两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GICA法操作更为方便,检验快速,且准确率较高,因而在流感病毒的检测中具有更为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流感病毒 检测方法 实际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3型、乙型流感病毒在MHL混合细胞中的增殖情况。方法利用LLC、MDCK以及HEP-2混合细胞培养瓶与MDCK单一细胞培养瓶对甲3型以及乙型流感病毒标准毒株进行接种,同时设置对照组。分析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MDCK细胞瓶以及混合细胞瓶中的单克隆抗体荧光染色情况、细胞病变效应以及血凝滴度。结果病毒的血凝滴度为116,通过15稀释的甲3型与乙型流感病毒接种MDCK细胞瓶以及MHL混合细胞瓶在37℃的环境下进行48h的培养之后,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细胞发生了脱落以及细胞固缩的现象,而感染甲3型病毒的细胞则出现了细胞团聚以及拉网现象。结论经MDCK、LLC以及HEP-2混合细胞瓶进行分离和培养,能够有效监测甲型流感的暴发趋势,并有助于对其它呼吸道病毒进行有效的分离和鉴定,可为临床诊断以及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混合细胞培养 MHL 甲3型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 简介:目的研究银黄清肺胶囊对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1日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银黄清肺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百蕊胶囊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个组动物经鼻腔接种甲型流感病毒,连续3d,建立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炎模型。除了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造模当日开始每日灌胃给予银黄清肺胶囊药液(100、200和400mg·kg^-1)或百蕊胶囊药液(600mg·kg^-1),每日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经鼻流感病毒感染的模型组动物饮食进水量显著减少,活动量减少,精神状态差,呼吸频率加快,肺组织灌流液中FGF2含量增加,肺组织中FGFR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银黄清肺胶囊(400和200mg·kg-1)能显著改善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动物的一般情况,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增加肺组织灌流液中FGF2含量和上调肺组织FGFR1蛋白表达。结论银黄清肺胶囊对幼龄大鼠流感病毒肺炎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调节肺组织中FGF2/FGFR1通路有关。

  • 标签: 银黄清肺胶囊 流感病毒 肺炎 幼龄大鼠
  • 简介:摘要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来源于各类鸟类禽类身体内的特殊病毒毒株基因重组后形成的新型病毒,该类病毒的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在禽流感病毒的传播、复制及致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新型的H7N9病毒是目前较为流行禽流感病毒之一,该类亚型的流感病毒具有不同的NA亚型,兼容性较好,该类病毒已经导致多次人类感染事件,可推测该种影响将持续并引起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增加对该类病毒的重视程度,完善预防措施,减少禽流感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

  • 标签: 禽流感 H7N9 人类健康 影响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抗病毒口服液对体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ICR小鼠,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经滴鼻感染小鼠造成肺炎模型,经治疗给药后,计算各组小鼠肺指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流感病毒载量;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体外采用甲型H1N1流感病毒FM1株及PR8株感染MDCK细胞,经治疗给药后,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神经氨酸酶(NA)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抗病毒口服液在体内能明显降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肺指数,降低肺组织中的流感病毒载量,降低TNF-α的含量并升高IFN-γ的含量;在体外可明显抑制NA活性,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抗病毒口服液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体内感染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抑制炎性反应并抑制病毒繁殖。

  • 标签: 抗病毒口服液 甲型流感 病毒载量 TNF-α IFN-Γ 神经氨酸酶
  • 简介:目的研究调控细胞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关键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protein3,RIP3)在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中的作用。方法用5.25×10^3半数组织细胞感染剂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vedose,TCID50)的流感病毒H1N1PR8通过滴鼻方式感染RIP3敲除(RIP3-/-)小鼠和野生型(WT)C57BL/6小鼠,连续14d每天称量小鼠体重,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并记录死亡情况。分别在感染后第3天(daypostinfection,d.p.i)和第7天处死解剖小鼠。取整个肺称重,左叶肺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检测感染后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肺组织病毒载量;流式微珠阵列术(CBA)检测肺匀浆上清中部分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结果5.25×10^3TCID50流感病毒感染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一定程度临床症状:RIP3-/-组小鼠感染后死亡率(50%)较WT组小鼠(87.5%)显著降低(P<0.05)。分别对比每天两组小鼠体重,发现从第3天开始,WT组小鼠的体重降低比率大于RIP3-/-组,但两组小鼠体重总体改变趋势无统计学差异。病毒学方面,两组小鼠在相同时间点(3、7d.p.i)病毒载量差异均无显著性。炎症应答方面:两组小鼠肺指数(肺重与体重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病理方面:肉眼观察大体病理及HE病理切片显示:RIP3-/-组小鼠肺组织损伤较轻,炎症浸润较少;小鼠肺部炎症细胞因子也较WT组相对减少。结论RIP3敲除的条件下,流感病毒H1N1PR8感染小鼠时因减弱了炎症应答导致肺部病理损伤减轻,提示RIP3可能在H1N1PR8流感病毒感染中发挥促炎症病理作用。

  • 标签: 细胞程序性坏死 RIP3 流感病毒 炎症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炎琥宁对儿童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7年5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炎琥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免疫功能水平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3+(74.01±4.25)%、CD4+(39.85±3.09)%、CD8+(26.32±6.78)%、NK(16.75±2.93)%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针对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应用磷酸奥司他韦联合炎琥宁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免疫功能水平,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磷酸奥司他韦 炎琥宁 儿童 流感病毒感染 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小儿流感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流感病毒感染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8.0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退热时间(2.01±0.39)d、疲倦缓解时间(2.64±0.71)d、咽痛消失时间(2.69±0.88)d、咳嗽消失时间(3.15±1.42)d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对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 小儿 流感病毒
  • 简介:摘要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感染对象为人与动物,如禽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会迅速发病,传播速度快,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死亡,对养禽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威胁,也会影响到禽类食品安全。而如果感染对象为人,则会引起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主要是对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做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工作。

  • 标签: 人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 感染现状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予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对重症患者转入负压病房,采取单间隔离、PICCO监测、CRRT联合ECMO治疗、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例男性患者康复出院,1例女性重症患者历经26天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患者的救治,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人力资源和物资物品的保障是关键;做好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就诊意识是前提;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救治能力,从而提高H7N9禽流感感染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H7N9 禽流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为了对于免疫增强剂(VA5)对鸡的免疫效力情况进行分析,在本项研究内,将剂量不同的免疫增强剂充分的混合H9禽流感抗原以后,制备疫苗,对SPF鸡免疫效力情况进行评价和观察。依照筛选出的结果,把最优剂量免疫增强剂与H9禽流感抗原以共同混合的形式配制疫苗,以及把伴侣形式的免疫增强剂同H5或者H9禽流感疫苗充分的混匀以后,免疫商品鸡,之后对免疫增强结果展开科学的评估,探究免疫增强剂在提升禽流感疫苗效力中发挥出的价值。

  • 标签: 免疫增强剂 禽流感疫苗 效力 研究
  • 简介:我国对禽类禽流感抗体的检测方法大部分都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部门在进行鸭血清检测的监控中发现,严重的非特异性凝集现象会造成检测结果的误判.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对16份鸭血清采用2种不同的血清处理方法并设置3个不同温度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当环境温度为25℃,采用血清灭活处理,可以有效祛除鸭血清中非特异性凝集因子,检测出的抗体效价跟对照相比,差异性不显著(t检验P〉0.05).因此,采用研究推荐的最佳试验条件,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鸭血清禽流感病毒抗体的检测提供依据.

  • 标签: 鸭血清 血凝抑制 抗体效价 非特异性凝集因子
  • 简介:2017年4月,吉林省柳河县发生了一起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属全省首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省市业务部门和行政部门高度关注此次疫情,分别亲临现场,并做出了重要指示或指导,要求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柳河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通过卫生、质监、畜牧、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参与,圆满地完成了疫情的各项防控工作,查清了感染了来源,取得了无人感染H7N9禽流感续发病例的良好佳绩。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人感染H7N9禽流感 疫情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