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细胞外囊泡(EVs)作为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携带有大量生物学活性物质,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与组织活检相比,其检测具有无创、取样简便、可实时监测等优势,故EVs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对EVs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作为生物标志物的筛选策略与临床验证进行了梳理总结,鼓励加快疾病EVs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验证与检测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进EVs生物标志物研究成果向疾病临床诊疗的转化应用。

  • 标签: 胞外囊泡 生物标记 临床实验室技术 有效性研究
  • 简介:摘要:针对某油田海管服役工况,采用高温高压动态模拟实验方法对4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添加缓蚀剂情况下,X65钢的腐蚀速率高达0.5587mm/y,远远高于0.15 mm/y(根据海管设计腐蚀裕量与设计寿命计算)要求,需要加注缓蚀剂。添加4种缓蚀剂后,X65钢的腐蚀速率明显降低,腐蚀速率分别为:0.0802mm/y、0.0785 mm/y、0.0582 mm/y和0.0367mm/y,均能够满足腐蚀速率低于0.15 mm/y(根据海管设计腐蚀裕量与设计寿命计算)的要求。3种缓蚀剂按缓蚀效率从高到低排序为: C、B、A。

  • 标签: X65,缓蚀剂,腐蚀速率,缓蚀效率
  • 简介:摘要: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契机,教师要注意展开多种形式的学情调查,对教学提供更多设计参数。精选教辅手段、巧设合作活动、创新训练设计,都能够形成崭新教学切入点,以提升教学适合性。小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主动探索欲望,这是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合理调度,筛选教学切点,可以形成教学的促进动力。

  • 标签: 信息技术 教学切点 创意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全人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克隆抗体,为基于人EGFR靶点的肿瘤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基础制剂。方法采集110例胸部肿瘤(肺癌102例,乳腺癌8例)患者外周血,构建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经噬菌体展示后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并构建全长轻重链表达载体质粒,共转染HEK293。通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抗体,抗原抗体免疫反应测定抗体特异性和敏感性,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技术测定抗体亲和力和流式细胞技术(fluorescence activating cell sorter,FACS)检测对肿瘤细胞系EGFR结合活性。结果成功构建肺癌单链抗体噬菌体库,抗体库库容≥108,筛选获得两株单抗,分别为BTHG17-1,BTHG17-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结合抗原敏感性为10 ng/mL,亲和力在10-8 mol/L水平,两抗体结合相同表位,可特异性结合野生型EGFR和突变体EGFRvⅢ蛋白,具有结合肺癌和神经胶质瘤细胞活性。结论获得较高亲和力全人源EGFR单链抗体(single-chain variable fragment,scFv),具有EGFR(包括EGFRVⅢ)特异性,为EGFR靶点封阻和免疫导向治疗研究提供一种新抗体工具。

  • 标签: 肺癌 噬菌体抗体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人源抗体
  •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具有工具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的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坚实阵地。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呢?基于此,以下对信息技术教学切点的创意筛选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信息技术 教学切点 创意筛选
  • 简介:摘要:在几千年以前,我国就已经有了毒品检验,而到宋慈时期时,可以说是毒品检验的成熟期,在这个时期也有了我国第一理论著作,也就是《洗冤集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我国的法医毒物分析和检验已经达到了纳克级别,当然检验的范围也越来越多,可以说覆盖了所有的毒物检测。在新时期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进步,新的检验方法、设备和材料也越来越多,而作为司法检测的第一个阶段,毒品检验的范围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旦检验范围出现问题,那么将会影响到整个案件的检验结果,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本文就针对司法实践的法医毒物检验范围筛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 标签: 司法实践 法医毒物 检验范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园林绿化的迅速发展,园林植物在城市绿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园林绿化中遮荫空间对植物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尤其对于桥下空间,光照、土壤、水分等条件的不足也对耐荫植物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植物耐荫性的研究进展及趋势,耐荫植物的筛选和应用是建立合理种植结构、提高单位面积绿地绿化生态效益的关键措施,因而植物耐荫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耐荫性 耐荫植物 园林绿化
  • 简介:摘要:小学生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生活常态,教师对此需要有更精准的判断,抓住学生学习诉求展开教学布设和调度,让学生快速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实践之中。在教学设计切点选择时,教师要从更多角度展开思考,活用直观教具、巧设合作活动、创新任务驱动,都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体验信息技术的机会,让学生顺利构建学科认知基础,形成崭新学科能力。

  • 标签: 小学信息 教学切点 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大鼠血浆辐射敏感脂质代谢物并探索其代谢通路,为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60Co γ射线对大鼠进行全身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0、1、3、5 Gy,采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串联平台的非靶向脂质组学方法,检测大鼠受照后血浆中脂质代谢物的变化。结果大鼠受照后7 d,血浆中共有20个脂质代谢物相对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13个明显上调,7个明显下调。12个脂质代谢物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大鼠受到γ射线照射后,血浆中脂质代谢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主要涉及鞘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代谢等代谢通路。

  • 标签: 脂质组学 电离辐射 生物标志物 剂量-效应 代谢通路
  • 简介:摘 要:我国栽培种植油茶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全国各地分布着大量的油茶,油茶在南方生长状况良好,主要分布与我国的河南、浙江、广西和湖南等省。油茶具有多种功能,可以为人们提供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油茶品种资源现状与良种筛选技术,希望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油茶品种 资源现状 良种筛选
  • 简介:摘要:本研究对该嗜酸乳杆菌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利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不同营养类型的酵母浸粉及不同分子量肽段的大豆蛋白胨,最后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组分进行进一步优化得出其最适培养基方案。结果表明,以麦芽糖 20g/L,酵母浸粉 FM502 20g/L,大豆蛋白胨 FP403 20g/L,硫酸镁 0.58g/L,硫酸锰 0.25g/L,乙酸钠 5g/L作为优化后的培养基进行嗜酸乳杆菌的培养, ΔOD600可以达到 8.5,活菌数可达到 9.05×108cfu/mL。

  • 标签: 嗜酸乳杆菌 培养基优化 酵母浸粉 大豆蛋白胨 响应面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iTRAQ技术筛选婴儿痉挛症患儿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的婴儿痉挛症患儿(试验组)及健康婴儿(对照组)各15例,应用绝对定量技术(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检测其血浆差异蛋白,并进行功能注释及生物信息分析,筛选出差异明显的候选蛋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获得59种表达倍数1.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P<0.05),这些差异蛋白参与细胞骨架组织、整合素激活和细胞中蛋白质位置维持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从中选取5个疾病相关蛋白标志物,对其进行论述。结论婴儿痉挛症患儿和健康婴儿血清存在蛋白质表达差异,这些结果可能为婴儿痉挛症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或目标。对细胞骨架蛋白的研究可能成为探究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的突破口,新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如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和多巴胺β-羟化酶可能为婴儿痉挛症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婴儿痉挛症 绝对定量技术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中心 2019年 1月~ 6月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中,受试者筛选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探讨提高筛选成功率的对策。方法:分析某中心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的 1456例健康受试者筛选过程,对筛选失败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对策提高筛选成功率。结果:与受试者筛选失败有关的因素包括身份鉴定、既往史、体格检查、身高体重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实验室检查和依从性等,其中实验室检查不合格,占 34.40%;生命体征测量不合格,占 14.15%;既往史询问和身高体重测量也各占 11.23%和 9.40%。结论:实验室检查不合格、生命体征测量不合格、既往史不合格、身高体重不合格是受试者筛选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从规范受试者来源、加强教育、数据库查重,强化单独知情同意过程,制定科学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等方面提高受试者的筛选成功率。

  • 标签: 生物等效性试验 健康受试者 筛选 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电子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电子元器件在人民生活与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围绕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筛选进行探究,分析电子元器件可靠性筛选方案的筛选项目和筛选流程,以期有效控制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子产品的质量。

  • 标签: 电子元器件 可靠性 筛选方案
  • 简介:摘要:电子元器件进行科学筛选的同时对电子元器件的质量也进行有效的控制来使其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电子元器件在厂家进行筛选之后其质量仍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或者一些生产厂家根本就没有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等。可焊性测试仪是电子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 、筛选复验和装机前进行可焊性测试的仪器 ,其技术指标包括温度 、 润湿力 、浸渍深度 、速率和时间论文依据相关国家检定规范 ,通过实践研究 ,实现了可焊性测试仪这些技术指标的校准 。所以在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筛选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重视,使其筛选的力度能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促进质量控制工作的完善。

  • 标签: 电子元器件 可焊性测试 筛选 质量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3种不同方法分离兔耳软骨来源干/祖细胞(CSPCs),对比3种方法的可靠性。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4个月龄健康日本大耳白兔(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取耳软骨,酶消化法得到软骨细胞,简单随机分为以下4组,纤维连接蛋白黏附+低密度筛选法(FN+LD组),单纯纤连蛋白黏附法(FN组),低密度筛选法(LD组),未经筛选的软骨细胞(CC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44和CD90的表达,比较细胞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差异。两样本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3种筛选方法获得的CSPCs均高表达CD44和CD90;FN+LD组与FN组CD44表达率均高于LD组[(98.13±0.25)%比(95.40±0.43)%,t=3.521,P<0.01;(97.77±1.33)%比(95.40±0.43)%,t=4.148,P<0.05];FN+LD组CD90表达高于LD组[(95.47±0.66)%比(92.07±1.20)%,t=9.087,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CC组比较,FN+LD、FN、LD组克隆形成率升高[(15.80±2.68)%比(4.80±0.75)%,t=8.751,P<0.01;(20.80±1.64)%比(4.80±0.75)%,t=19.400,P<0.01;(8.40±2.61)%比(4.80±0.75)%,t=2.939,P<0.05];FN+LD组克隆形成率高于LD组[(15.80±2.68)%比(8.40±2.61)%,t=4.422,P<0.01],低于FN组[(15.80±2.68)%比(20.80±1.64)%,t=3.55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骨与成脂能力FN+LD、FN、LD组均显著高于CC组(66.84±1.72比59.42±2.20,t=5.939,P<0.01;69.46±1.95比59.42±2.20,t=7.630,P<0.01;63.34±1.44比59.42±2.20,t=3.330,P<0.01与26.34±0.57比13.40±0.84,t=26.080,P<0.01;26.41±1.12比13.40±0.84,t=20.820,P<0.01;26.58±0.76比13.40±0.84,t=26.08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N+LD组成骨能力高于LD组(66.84±1.72比63.34±1.44,t=3.493,P<0.01),低于FN组(66.84±1.72比69.46±1.95,t=2.25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间成脂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4±0.57比26.41±1.12比26.58±0.76,F=0.107,P>0.05)。结论纤维连接蛋白黏附+低密度筛选法、单纯纤连蛋白黏附法和低密度筛选法均能获得CSPCs,其表面标记、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差异与筛选方法有关。

  • 标签: 软骨干细胞 差异黏附 低密度筛选 自我更新 多向分化
  • 简介:摘要:云杉猝倒病是我省各地苗圃中经常发生的严重病害,在玛可河林区的发病率也比较高,云杉猝倒病是云杉安全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近年来大面积发生流行,导致云杉苗木受损、品质降低,严重威胁着云杉安全生产。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玛可河林区川西云杉猝倒病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田间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结果是云杉猝倒病在青海省玛可河林区普遍发生,发病率0-39.6%,病情指数为0-22.6;药剂筛选试验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硫磺(35%).多菌灵(15%)可湿性粉剂对川西云杉猝倒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2次后防效分别为81.29%、78.49%和77.57%,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川西云杉猝倒病 危害调查 药剂筛选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进行筛选与评价。方法2019年6 - 8月在重庆市中医院职工中招募40例乳酸刺痛试验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4种敏感性皮肤用防晒化妆品(标记为产品Ⅰ、Ⅱ、Ⅲ、Ⅳ)的人体皮肤封闭型斑贴试验。将4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2组,分别于面部使用安全性较高的2种产品,于使用前、使用后2周和4周评估红斑、水肿、脱屑情况,采用仪器无创检测经皮水分丢失、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皮肤黑素含量、皮肤油脂含量。分别于受试者背部涂上述2种产品,采用紫外日光模拟仪进行防晒指数(SPF,12例)及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11例)测定。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非参数资料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结果斑贴试验显示,防晒产品Ⅲ仅发生1例1级反应,产品Ⅳ未发生阳性反应,安全性高于另外2款产品。主观安全性评价显示,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红斑程度均低于使用前(Wilcoxon符号秩检验,Z = 4.73、4.82,均P < 0.05)。客观功效性评价显示,使用防晒产品Ⅲ、Ⅳ前及使用2周、4周时表皮失水率、角质层含水量、黑素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使用产品Ⅲ、Ⅳ4周时表皮失水率(30.05 ± 1.47、30.37 ± 1.28)、黑素含量(112.58 ± 7.34、103.47 ± 5.48)均低于使用前(均P < 0.05),角质层含水量(62.35 ± 2.67、63.72 ± 2.54)均高于使用前(均P < 0.05)。使用4周时,产品Ⅳ组黑素含量(103.47 ± 5.48)与产品Ⅲ组(112.58 ± 7.3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45,P < 0.05)。产品ⅣSPF值、PFA值(51.8 ± 2.9、10.1 ± 1.2)均高于产品Ⅲ(31.5 ± 2.6、7.4 ± 0.7,t = 15.34、24.66,均P < 0.05)。结论综合应用封闭型斑贴实验、长期试用试验、防晒指数测定等方法可评价面部敏感性皮肤防晒化妆品的安全性和防晒功效。

  • 标签: 防晒剂 评价研究 有效性研究 防晒系数 敏感性皮肤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