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多在接触致敏食物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腹泻、黏液便、血便、反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食物过敏原激活肠道T细胞分泌TNF-α、IL-4等促炎细胞因子,导致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向肠腔迁移,引起肠道炎症反应、造成肠道通透增加有关。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食物回避及口服食物激发试验诊断。近年来粪便生物标志物作为判断肠道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广泛应用于肠道感染、炎症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和病情评估,但在胃肠道过敏性疾病中的应用报道甚少。该文将重点阐述粪便钙卫蛋白、粪便酸性粒细胞神经毒素在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中的意义。

  • 标签: 食物过敏 非IgE介导 粪便钙卫蛋白 粪便嗜酸性粒细胞源性神经毒素
  • 简介: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外周血中酸性粒细胞总数超过0.4×10~9/L的情况,绝对计数比百分比更为精确。比如说,一个病人的酸性粒细胞总数是0.4×10~9/L,白细胞总数是4×10~9/L,即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0%,但却不能称之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在热带医学教材中,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只是提示有寄生虫感染(通常指蠕虫),而不能明确诊断。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寄生虫感染 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常因临床表现不够显著,通常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对患者的病症治疗造成了极大的隐患。本文主要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分别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临床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归纳。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粪便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变化,为牛奶蛋白过敏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过敏组)、同期就诊的50例非过敏普通腹泻患儿(非过敏组)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3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EOS及EOS%;Gomori染色法计数3组儿童及过敏组治疗后粪便中的EOS,分析粪便中EOS与牛奶蛋白过敏肠炎的相关。结果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71±0.74)×109/L、EOS%(7.56±5.96)%、PLT(382.96±85.98)×109/L;非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8)×109/L、EOS%(3.53±2.26)%、PLT(315.12±69.81)×109/L;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5)×109/L、EOS%(3.66±1.65)%、PLT(307.56±85.20)×109/L。过敏组外周血EOS、EOS%、PLT均高于非过敏组和健康对照组(F=13.606、19.055、16.074,均P<0.05)。过敏组粪便EOS计数[(10.75±17.17)个/50个1 000倍视野]明显高于非过敏组[(1.16±3.09)个/50个1 0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P<0.05),而健康对照组患儿粪便未见EOS。过敏组患儿回避牛奶4周后,粪便中EOS计数明显下降[(2.26±5.32)个/50个1 000倍视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P<0.05);而血EOS计数[(0.56±0.47)×109 /L]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肠炎患儿粪便中EOS数量明显升高,经治疗后下降,有助于指导过敏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婴幼儿 牛奶蛋白过敏 过敏性肠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中耳炎是一种难治中耳炎,其主要特点是中耳积液中富含有酸性粒细胞,患者常伴有哮喘和/或鼻息肉。对中耳炎的常规治疗,如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室置管等治疗方式效果欠佳。最新的研究发现局部或全身使用类固醇激素及生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好于传统治疗方式。酸性中耳炎的临床诊断较复杂,容易因误诊、漏诊等原因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本文就酸性粒细胞中耳炎的可能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认识,为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耳炎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球蛋白E 嗜酸性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酸性粒细胞肺疾病(ELD)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确诊并住院治疗的33例EL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诊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33例ELD患者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41.30±14.26)岁。其中变应肺曲霉病20例,慢性酸性粒细胞肺炎8例,酸性肉芽肿多血管炎5例。33例患者均行外周血检测,其中27例患者外周血酸性粒细胞增多。28例行血清总IgE检测,25例血清总IgE增高。26例行肺功能检查,18例有肺通气功能障碍,8例伴有弥散功能障碍。胸部CT显示以肺部浸润为主,肺部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团块状、磨玻璃样高密度影。肺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酸性粒细胞浸润。单独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其他药物对ELD治疗有效。结论ELD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其诊断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肺组织活检病理学检查。糖皮质激素是治疗ELD的基础药物。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 嗜酸性粒细胞 肺组织活检 糖皮质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临床医师对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接诊的一位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进行病例分析。结果患者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外周血、骨髓及粘膜活检均提示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病情复杂,目前该病诊断困难,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检、诊断治疗后确诊。结论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加强重视。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局限性或弥漫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分为3型:(1)黏膜型:最常见,主要为胃肠道粘膜内大量酸性粒细胞浸润,以消化吸收不良为主要表现;(2)肌层型,较少见,主要表现为胃肠壁增厚,僵硬呈结节状,可引起幽门梗阻及肠梗阻;

  • 标签: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浆膜型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酸性粒细胞胃肠炎(EG)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现状。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G患者151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表现及复发情况。结果151例中男87例,女64例,年龄11~73岁,病程3 d~20年;黏膜型123例,混合型(累及黏膜层和浆膜层)28例;有过敏史49例(32.45%),有腹痛症状135例(89.4%),粒细胞计数高于正常值109例(72.19%)。151例患者内镜表现无特异性,回盲部、十二指肠、回肠末端病理活检阳性率较高,行激素治疗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非激素治疗者下降快。成功随访102例,黏膜型患者复发19例,混合型复发22例。结论酸性粒细胞胃肠炎多数伴有外周血粒细胞的增多,内镜表现无特异性,激素治疗效果好,但存在复发可能,混合型患者较黏膜型更易复发。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胃肠炎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酸性粒细胞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及诊治要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22例酸性粒细胞胃肠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病临床常以消化道症状为主,外周血像改变以酸性细胞增多为主,内镜下突出的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红斑,肠壁增厚、黏膜糜烂或息肉,肠壁增厚等表现。结论酸性细胞胃肠炎是一种罕见疾病,以胃肠道的某些部位弥漫或局限性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临床多以消化道症状就诊,与其它胃肠道疾病容易混淆,外周血酸性细胞增多、辅助检查胃肠道粘膜水肿、皱壁增宽、结节样增生,胃肠壁增厚,腔狭窄及梗阻等是其较典型临床表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临床表现 内镜下表现 诊治
  • 简介:摘要酸性粒细胞食管炎(EoE)是一种慢性、由过敏原触发、Th2细胞介导的食管疾病,其特点是食管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为主的炎症进而引发临床上以食管功能障碍为主的症状。其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治疗及食管扩张,简称“3D”治疗。由于该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所以多数需要长期治疗,以预防复发及并发症的出现。本文对近年来EoE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相关临床进展进行阐述,提供最新的EoE诊断及疾病管理方式。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 质子泵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类 饮食治疗
  • 简介:患者男,34岁,全身皮疹伴瘙痒4年余。患者4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斑、丘疹,不时渗液,伴瘙痒。在外院诊断为“湿疹”,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后时好时发。2007年10月因“糖皮质激素继发性青光眼”在我院眼科住院,眼压稳定后以“湿疹”转入我科。予口服泼尼松30mg/d,雷公藤多昔20mg3次,d,甲氨蝶呤15mg/周等,疴隋明显好转出院。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 糖皮质激素 继发性青光眼 全身皮疹 皮肤红斑 雷公藤多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