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体的高度、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高度恢复了96%,随访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方法。理论上能够增加固定器的强度,为骨折的愈合提供更为稳定的固定系统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1,2]。在临床实践中也初步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但是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临床报告病例较少[3]。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椎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27名)和治疗组(29名)。常规组行椎弓内固定,治疗组行经椎弓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少。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1月至2009年8月对26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男19例,女7例;年龄21~56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均于及其上、下相邻置入椎弓螺钉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体的前缘高度比值、腰椎前凸角。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47.35%±6.42%恢复至术后95.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94.91%±6.73%,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0.16。±7.12。恢复至术后39.32°±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39.18°±9.72°,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同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下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9±1.6)分降至(1.2±0.3)分。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除2例D级患者无改变外,其余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地维持复位后的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双侧、单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2013年9月,采用后路椎弓复位内固定,结合椎弓单侧植骨、双侧,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测量矢状位Cobb角、前缘高度,以Charle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前缘高度、矢状位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ASIA分级明显提高,骨折体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松脱断裂,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4%。结论椎弓单侧植骨双侧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靠、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经椎弓根植骨置钉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椎弓单侧后路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单侧椎弓体植骨联合对侧椎弓内固定后,可恢复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 标签: 胸腰段骨折 伤椎置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椎弓螺钉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椎弓螺钉联合治疗,设为观察组;45例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椎弓螺钉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术前比较VAS评分、Cobb角度、矢状面指数以及体前缘高度两组数据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度、矢状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椎弓螺钉联合有助于恢复高度,可将脊柱畸形进行矫正。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 伤椎置钉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椎弓螺钉联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以微创椎弓螺钉联合钉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行后路节段椎弓螺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来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前缘压缩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可采用微创椎弓螺钉联合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对患者损伤小,亦可快速改善患者的后凸畸形,使患者受伤体尽早恢复压缩度,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 伤椎置钉 胸腰段脊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复位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33例(患者均为新鲜骨折且及邻一侧或双侧椎弓完整),其中15例骨折椎弓内固定,18例跨椎弓内固定,分别随访观察患者高度、后凸畸形(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5一36个月,平均10个月,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有利于充分矫正后凸畸形及维持矫正效果,有助于恢复前高度,显著增强内固定系统牢固性和脊椎稳定性,减少卧床过久及加重骨质疏松等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伤椎 椎弓根置钉 短节段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椎弓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手术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各39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次均费用,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s角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在手术切口总长度上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长于开放手术组,住院时间要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次均费用比开放组要高;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微创组要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微创组要明显多于开放组;两组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s角这两个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高度丢失。结论 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微创椎弓螺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对患者更有益。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微创 伤椎置钉 经皮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 简介:无论是跨的42体固定,抑或是近年来报道的63体固定,虽然其固定效果确切,但均为双节段固定。本研究对部分胸腰椎骨折采用单节段固定,以期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椎弓螺钉系统单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现将其早期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评价椎弓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患者并发症率。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盲选抽签法分组后,对照组(n=44)行后路短节段椎弓内固定治疗,观察组(n=43)行经椎弓治疗。比较体形态、功能恢复效果及手术安全性。结果:(1)体形态、功能:术前患者脊椎功能评分及骨折体形态学指征组间对比无差异性,P>0.05;观察组术后6月时ODI评分、Cobb角低于同期对照组,且体前缘、中线及后缘高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安全性: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椎弓治疗胸腰椎骨折后骨折体形态纠正效果显著,且可在较高安全质量手术预后同时积极恢复体功能,效果显著。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 胸腰椎骨折 治疗效果 手术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国人后路寰枢关节螺钉联合寰椎弓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收集宁波市第六医院共48例结构完整的上颈椎CT数据,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26~58岁[(37.3±13.5)岁]。通过Mimics 19.0软件建模得到96侧联合固定模型并进行模拟。首先在寰枢模型中建立寰垂直平面P1和寰水平平面P2,其次在C2下关节突中点向上3 mm、向外2 mm选择进点,并采用Margel法置入寰枢关节螺钉S0,然后寰侧块中线与寰后弓下缘的交点上方3 mm作为寰椎弓螺钉的进点,在该进点置入4枚直径3.5 mm的虚拟螺钉。方法如下:S1为螺钉与S0的外侧或寰椎弓内侧壁相切;S2为螺钉与寰椎弓外壁相切;S3为螺钉与寰椎弓上壁相切;S4为螺钉和寰椎弓下壁相切。测量S1、S2与P1的夹角来确定外倾角,S3、S4与P2的夹角来确定头倾角;计算外倾角和头倾角的安全范围。测量S1、S2、S3、S4的进长度。在所有模型中,间隔2°调整外倾角和头倾角的进角度,计算每一个外倾角和头倾角的成功例数,并计算成功率。结果所有寰枢模型成功,外倾角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6.7±2.4)°、(10.4±4.3)°、(17.1±3.7)°;其头倾角的最小值、最大值和安全范围分别为(-3.6±1.0)°、(11.0±5.8)°、(14.6±4.6)°。4种寰椎弓螺钉的进长度:S1(31.1±2.4)mm,S2(28.3±2.5)mm,S3(29.2±3.8)mm,S4(29.6±3.0)mm(P<0.05)。外倾角为-1°~5°时成功率为87.5%,其中2°外倾角的成功率为100%,钉头倾角为5°时可以达到93.8%的成功率。结论后路寰枢关节螺钉联合寰椎弓螺钉具有满意的长度和较高的成功率。

  • 标签: 脊柱骨折 颈椎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短节段椎弓内固定对于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相关表现。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行经短节段椎弓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行跨节段椎弓内固定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表现。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以及内固定情况对比,观察组患者椎管面积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短节段椎弓内固定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且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安全性更为可靠,能较好的保证患者内固定的强度,同时对生物力学的特点更加符合。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伤椎置椎弓根内固定术 短节段
  • 简介:目的观察椎弓体内植骨并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确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入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经椎弓根植骨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5d、取内固定物前、取出内固定物4个月测量后凸Cobbs角和体高度丧失率;对比两组疗效。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后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6.3±2.9)%、(6.5±2.2)%、(6.7±2.1)%,后凸Cobbs角(4.1±2.7)°、(4.8±3.1)°、(5.2±3.4)°;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9±2.1)%、(6.6±2.4)%、(15.6±4.8)%,后凸Cobbs角(4.3±2.1)°、(5.2±3.8)°、(10.1±5.3)°]均较术前[观察组:体高度丧失率(51.8±5.9)%,后凸Cobbs角(26.1±6.1)°;对照组:体高度丧失率(51.4±6.7)%,后凸Cobbs角(25.9±5.9)°]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5d及取出内固定物前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取出内固定物4个月两组体高度丧失率、后凸Cobbs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5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体内植骨并植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佳,矫正良好。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植骨 椎弓跟椎体 植钉
  • 简介:目的探讨椎弓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行后路经椎弓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螺钉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椎弓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率、术前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Cobb角、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32例患者获得术后平均16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螺钉稳定性及骨融合良好。VAS评分、Cobb角矫正、体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弓体内植骨结合膨胀型椎弓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在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疼痛及减少术后后凸畸形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内固定器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与跨万向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4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6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6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