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经与跨万向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调查对象是我院2017.03-2018.03接收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跨4固定治疗,观察组进行经6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前缘高度、椎管占位以及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24例、13例、3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例、17例、8例,总有效率为80.0%,相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脊柱骨折采用经6固定治疗可有助于脊柱稳定性的增强,降低高度的丢失,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万向钉置钉 脊柱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胸腰段脊柱活动度大,解剖结构又不如下腰椎坚强,决定了该段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之一,占所有脊柱骨折的30%~60%。Whitesides指出脊柱的稳定指的是能够承受压力而不会发生进行性的畸形及神经损害,根据这个定义所有的胸腰段骨折均为不稳定的。引。因此胸腰段脊柱发生骨折后需通过早期坚强的内固定为其愈合提供条件。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经单节段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体的高度、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高度恢复了96%,随访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与跨万向固定胸腰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进行经固定和跨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体高度压缩率及Cobb,s角比较在术前和术后2周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l)。结论经固定治疗脊柱骨折与跨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相比,远期疗效更好。

  • 标签: 脊柱骨折 伤椎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螺钉直接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2例.男48例,女24例;年龄35~62岁,平均45.5岁.骨折部位包括:T116例,T1227例,L133例,L26例.其中T12、L1两节段60例,占83.3%.均为单节段爆裂骨折.AO分型:A1型36例,A2型10例,A3型21例,B1型5例.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标准:B级3例,C级8例,D级13例,E级48例.按椎管阻塞面积分为IV°:椎管阻塞I°(〈1/4阻塞)13例,II°(1/4~1/2阻塞)45例,III°(1/2~3/4阻塞)10例,IV°(〉3/4阻塞)4例.采用经骨折直接复位的5步操作法进行复位.术后评估矢状面Cobb角、骨折前缘高度比、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骨块复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随访时间16-38个月,平均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21周,平均13.6周.无内固定失败病例.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3.55°±7.80°恢复到术后的9.66°±5.81°;骨折前缘高度比由术前53.39%±9.80%提高到术后的82.36%±7.54%;骨折椎管面积比由术前44.6%±8%提高到术后的92.1%±6%.24例神经功能部分损害病例19例恢复正常,占79.2%.无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平均(1.9±0.8)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末次随访平均(18.5±1.8).结论骨折螺钉直接复位5步操作法可提高复位质量,后期骨折稳定性维持满意.

  • 标签: 胸椎 腰椎 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旁肌入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体骨折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的胸腰段体骨折患者42例,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岁(22~60岁)。T11骨折4例,T12骨折12例,L1骨折16例,L2骨折10例;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3例,余下的29例为爆裂型骨折,并且椎管占位均小于1/3,所有骨折后柱均完整。经旁肌人路沿最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旁肌肉的完整性,既可行椎弓根螺钉的内固定操作,也可行横突尖或关节突的植骨融合。术后一般无须放置引流管,术后早期患者即可佩带支具下床行走。结果通过围手术期疗效观察,发现经旁肌入路手术与传统后正中手术相比较在手术时间上差异不大,但在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以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6~24个月),所有随访患者的骨折体均获得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远期疗效无差异。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方法。理论上能够增加固定器的强度,为骨折的愈合提供更为稳定的固定系统同时有助于骨折复位和后凸畸形的矫正[1,2]。在临床实践中也初步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但是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临床报告病例较少[3]。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路结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路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上下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路组显著低于传统入路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入路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路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7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6名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常规组(27名)和治疗组(29名)。常规组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组行经椎弓根治疗。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常规组明显减少。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 胸腰椎骨折 临床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顺势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本组107例,均为河南省滑县骨科医院住院患者,男72例,女35例。年龄18~69岁,中位数46岁,涉及体T10~L3,合并轻度骨质疏松症4例。损伤原因:高出坠落65例,交通14例,重物砸伤7例,蹲挫伤16例,其他5例。受伤时间2~14 d,中位数4.2 d。采用经皮顺势复位治疗,术中应用6固定、上下部位改良及定向螺钉并尾端头倾,使纵向撑开力量增大,同时螺钉还能起到支撑及撬拨作用,钛棒按脊柱生理曲度进行预弯,顺势复位恢复体高度。结果:1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15)min,术中出血量(35±20)ml。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9个月随访,中位数9个月。本组所有患者均无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出现。术后7天、45天、末次随访107例患者Cobb角、高度、胸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S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皮顺势复位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及脊柱功能恢复,并且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 伤椎置钉 顺势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腰椎骨折应用经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8年9月收治于骨科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6例纳入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33例,给予经短节段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椎管矢状径占位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椎管矢状径占位率为(5.34±2.35)%,对照组患者为(8.26±2.17)%,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应用经短节段固定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 椎管矢状径占位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取与不置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6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采取+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有35例患者,采取不置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设为对照组,有33例患者。比较两组治疗后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可见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天数,可见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可见差异不具备统计学含义(P>0.05)。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治疗中采取+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为明显,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可缩短其住院时间,且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此种治疗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iltse经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传统组采用后正中入路不置治疗,研究组采用Wiltse经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一天腰背痛情况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Wiltse经旁肌间隙入路结合治疗胸腰椎骨折,保留了旁软组织生理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Wiltse经椎旁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SS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进行GSS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4%,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GSS系统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伤椎置钉GSS系统 传统开放手术 胸腰段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技术治疗脊椎骨折的即时复位作用。方法对57例胸腰椎或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一侧或两侧植入较短的椎弓根螺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椎弓根,达到复位目的,恢复脊柱解剖序列。结果54例依靠单纯技术取得骨折块的满意复位,另3例在术中经去板减压使用体后缘复位器辅助经椎管对骨片行直接复位。随访1~3年,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技术对脊椎骨折具有良好的即时复位作用。

  • 标签: 脊椎骨折 伤椎置钉 即时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