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轻度室间隔肥厚(最大左室壁厚度15~19 mm)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临床症状、NYHA心功能分级等;采用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的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等,监测并记录中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后心律失常。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IMSRA治疗,中及围期内无死亡、出血和卒中等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术后无左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均无需永久起搏器植入。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NYHA心功能分级提高,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均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的前间隔厚度、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室壁厚度减小(均P<0.001);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静息和激发左室流出道压差显著降低(均P<0.001);二尖瓣反流量减少,SAM征分级降低(均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左心房内径减小(均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房容积指数减小(P<0.001),术后1年持续改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减小(P=0.001),术后1年基本保持稳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IMSRA治疗轻度室间隔肥厚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肌病,肥厚型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离体猪心的可行性,观察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的效果。方法实验一:将6只离体猪心按照冷冻消融时间分为1 min组、3 min组和5 min组(各2只),均以100%功率进行超声引导下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冷冻消融结束后测量超声图像、实体解剖的冰球大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大小。实验二:将离体猪心分为冷冻消融组和射频消融组(各3只),分别行超声引导下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射频消融,冷冻功率100%,射频功率40 W,均消融1 min后,观察比较两种消融方式完全坏死区及不完全坏死区的范围。结果实验一:冷冻消融时间1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8.00±0.8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8.38±1.19)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8.35±0.83)mm;3 min组超声测量冰球短径为(19.4±0.28)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19.03±0.33)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19.16±0.25)mm;5 min组超声下测量冰球短径为(26.4±2.54)mm,实体测量冰球短径为(26.01±0.24)mm,实体测量坏死区短径为(24.82±0.25)mm。对上述数据进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区组因素b(冷冻时间1 min、3 min、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884,P<0.001),进一步行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理因素k(测量方式包括超声图像测量、实体解剖的冰球测量及冷冻冰球融化后坏死区测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70,P=0.635)。实验二:射频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射频消融区半径比例为0.64±0.01,冷冻消融组不完全坏死带占消融区域半径比例为0.26±0.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可以认为冷冻消融的不完全坏死区小于射频消融。结论超声引导下心肌内室间隔冷冻消融范围可控,消融区域超声图像评估较为准确,不完全坏死区小,在心脏消融方面可能有潜在应用价值。

  • 标签: Liwen术式 冷冻消融 离体猪心 氩氦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引导下室间隔心肌内激光与射频消融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的成年比格犬12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激光组和射频组各6只,在超声引导下经心尖激光或射频消融实验犬室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通过影像、实验室、病理分别对消融术前以及消融后即刻、1周、1个月进行检测,对比两种方式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所有实验犬消融后均存活。激光组及射频消融后左室流出道峰值梯度即刻降低(均P<0.05),但在1周后较消融前升高(P<0.05),1个月后与消融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厚度在消融后即刻较消融前增厚(均P<0.05),消融后1周、消融后1个月与消融前比较变薄(均P<0.05)。射频消融体积大于激光组[(372.50±69.06)mm3对(116.65±20.15)mm3,P<0.001],穿刺与消融时间少于激光组[(56.00±3.22)s对(260.00±65.39) s,P<0.05)]。结论激光及射频两种消融方式在室间隔心肌消融方面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相比较而言,射频消融操作相对简便。

  • 标签: 超声引导 室间隔 激光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运动负荷超声结合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心功能、心肌机械力学、血流动力学以及运动耐量等方面的变化,为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接受PIMSRA治疗的成年HOCM患者2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在PIMSRA术前1周内和术后6个月进行半卧位踏车运动负荷试验,获得静息和运动达峰状态下常规超声心动图和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χ2检验以及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对比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患者前、后间隔厚度、最大左心室壁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减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41、6.045、8.699、4.399、-3.165,χ2=15.567,P均<0.05);且无论在静息还是运动达峰状态下,术后患者左心室流出道(LVOT)内径增宽,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和左心室流出道速度时间积分(LVOT-VTI)明显减低,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严重程度降低,二尖瓣反流面积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息状态:t=-6.581、6.319、6.256,χ2=23.905,t=2.379;运动达峰状态:t=-5.351、6.197、5.866,χ2=15.286,t=2.747,P均<0.05)。术后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增大,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的比值(E/e')比值、左心房内径(LAD)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7、2.237、2.376、2.861,P均<0.05)。与术前相比,常规超声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收缩期速度(s')和二尖瓣环收缩期位移(MAPSE)在静息状态下无明显变化,在运动达峰状态下MAPSE甚至出现略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0,P=0.021);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反映心肌机械力学的指标中,整体径向应变(GRS)和扭转(Twist)在静息时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18、4.010,P<0.05),在运动达峰状态下无明显变化,整体纵向应变(GLS)和整体环向应变(GCS)在静息和运动达峰时均无显著变化。结论PIMSRA手术安全有效,不仅可以显著降低患者LVOT-PG和二尖瓣反流、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术后6个月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亦明显改善,收缩功能亦无明显损害,且左心室心肌Twist减低,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

  • 标签: 运动负荷超声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心功能 心肌机械力学
  • 作者: 拓胜军 刘丽文 周梦垚 左蕾 张建蕾 李静 王静 李晓娟 张威 胡芮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05期
  • 机构: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省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会诊中心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716000 延安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710032 西安,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超声医学科 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国际合作中心 陕西省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会诊中心 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多学科诊治与遗传咨询中心,716000 延安市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超声引导下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PIMSRA,Liwen式)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致心律失常风险。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在西京医院行Liwen式治疗HOCM患者35例,分别在Liwen式治疗HOCM术前以及术后1年,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获取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率变异性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消融前后最大心率、最低心率、平均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性早博总数、成对室性早博总、多源室性早博以及Lown′s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室上性早博总数、成对室上性早博总数、室上性心动过速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最大QT以及最大QTc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消融前后心率变异性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wen式治疗HOCM不增加术后短期心律失常风险,其远期风险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

  • 标签: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们回顾性研究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9月我院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室间隔消融(PTSMA)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行改良Morrow的病例。其中男性17例(63%)、年龄49±8(32-62)岁、所有病例均在接受了药物治疗和PTSMA后仍有临床症状且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达98±30mmHg(50-159mmHg)。式包括了单纯改良Morrow17例(63%),9例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以及1例合并房颤射频消融。结果术后远期随访共19(13-38)月,随访率93%。全组病例近远期总死亡率为3.7%(n=1)。术后远期随访78%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其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6%和96%。术后共有2例完全房室传导阻滞和7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产生。超声提示绝大部分病例的左室流出道压差接近正常。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为Ⅰ级者占93%。结论改良Morrow可以安全的解除曾行经室间隔消融术后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确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生存率。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改良Morrow手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经皮室间隔消融术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内室间隔无水酒精消融(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branch anhydrous alcohol ablation, PTSAAA)和内室间隔支微粒球栓塞(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branch microsphere embolization, PTSBME)在治疗有症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55例应用PTSAAA和PTSBME治疗有症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采用PTSAAA,28例采用PTSBME。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活动后气促(心功能NYHA分级)、胸闷、胸痛(心绞痛CCS分级)及黑朦等症状改善程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 LVOTPG)下降程度,室间隔厚度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12个月随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采用LSD-t、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PTSAAA组和PTSBME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黑朦症状、气促、胸痛、LVOTPG、室间隔厚度、并发症发生率及12个月随访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SAAA组相比,PTSBME组6个月及12个月的心功能NYHA分级、心绞痛CCS分级改善程度及左室射血分数均不劣于PTSAA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VOTPG下降程度和室间隔厚度在术后6个月不劣于PTSAAA组,[(16.8±7.5) mmHg vs (15.8±7.3) mmHg,(19.8±4.9) mm vs (17.4±4.1) mm,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优于PTSAAA组,[(15.2±6.7) mmHg vs (9.8±5.4) mmHg,(18.4±5.1) mm vs (12.2±3.2) mm,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PTSAAA组相比,PTSBME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例vs 1例;5例vs 0例,P<0.05),安全性优于PTSAAA组。结论PTSBME可能是治疗有症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 标签: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无水酒精 微粒球 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 )患者应用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 PTSMA )治疗的远期疗效。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我院接收的 20 例 HOCM 患者, 所有患者均行 PTSMA 治疗, 观察患者手术前、手术后 6 个月、手术后 12 个月的 LVOTG 与室间隔厚度情况,术后 12 个月室性前期收缩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 6 个月、术后 12 个月的 LVOTG 与室间隔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意义( P < 0.05 )。术后 12 个月患者发生不良事件调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室性前期收缩频发、恶性心律失常、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远期疗效较好。结论:将 PTSMA 应用于 HOCM 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 LVOTG 与室间隔厚度情况,控制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期预后效果较好,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于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梗阻性心肌病 远期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术后即刻和动态随访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心脏超声评估14例HOCM患者行PTSMA手术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左心室大小、各左室壁厚度和心脏功能.结果消融前患者室间隔厚度平均为(21.53±4.00)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0±2.2)mm,左室流出道平均压力为(83.0±27.7)mmHg.消融后即刻患者心室结构无明显变化,但流出道压力减至(28.2±24.7)mmHg.1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室间隔厚度减少至(14.3±3.7)mm,左室后壁平均为(11.6±6.3)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的(42.1±4.9)mm增加至术后的(47.3±6.8)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的(26.4±3.4)mm增加至术后的(32.4±8.8)mm,后随访至1年无继续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在随访3个月时较术前下降,但仍在正常心功能范围.结论PTSMA手术能有效降低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并能引起左心室发生良性逆重构.

  • 标签: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化学消融 心脏超声 左心室 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小肝癌患者实施射频消融治疗,与腹腔镜肝切除进行对比,分析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实验选取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导向下肺癌射频消融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接受RFA治疗肺癌的患者60例,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KPS评分、ZPS评分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CT导向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护理的安全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CT 射频消融术 肺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行经室间隔化学消融(PTSMA)术后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2001年4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PTSMA和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的HOCM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案分为PTSMA组和室间隔心肌切除组,另根据是否发生死亡事件将PTSMA患者进一步分为HOCM-PTSMA死亡组和HOCM-PTSMA存活组。入选的患者均为药物难治性HOCM患者。通过查阅病案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住院期间并发症,通过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的生存情况、临床症状等。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HOCM患者接受PTSMA和外科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的生存率,并采用Log 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将HOCM-PTSMA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P<0.05的因素及可能影响PTSMA术后HOCM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PTSMA术后HOCM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行PTSMA的HOCM患者104例,年龄(54±15)岁,其中女性41例(38.7%)。随访时间为37.5(14.3,76.8)个月,末次随访时共12例患者死亡(HOCM-PTSMA死亡组),生存者92例(HOCM-PTSMA存活组)。HOCM-PTSMA死亡组患者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者所占比例高于HOCM-PTSMA存活组(P=0.036),左心室后壁厚度大于PTSMA-HOCM存活组(P=0.006)。入选的HOCM患者PTSMA即刻成功率为66%(70/104),HOCM-PTSMA死亡组患者中无水酒精用量为(2.9±0.8)ml,有多于HOCM-PTSMA存活组[(2.4±1.0)m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行PTSMA的HOCM患者术后5、10、15年无全因死亡生存率分别为90.1%、78.3%、56.9%,无HOCM相关死亡生存率分别为91.3%、79.4%、57.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是HOCM患者PTSMA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697,95%CI 1.292~18.977,P=0.020)。室间隔心肌切除组患者共32例,其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的比例高于PTSMA组(P<0.001),年龄、性别、合并症(心房颤动、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左心房内径等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室间隔心肌切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8.0(17.6,64.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死亡事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室间隔心肌切除组和PTSMA组患者无全因死亡和无HOCM相关死亡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89和0.110。结论PTSMA治疗药物难治性HOCM患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全、有效的,且与接受室间隔心肌切除比较PTSMA术后患者长期生存率并不低。

  • 标签: 心肌病,肥厚性 存活率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肝穿刺射频消融对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的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7年3月之间接受治疗的300例肝癌患者,随机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平均每组为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肝穿刺射频消融进行治疗。最后,将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评价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劣情况。结果对照组的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9.33%,观察组的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66%,观察组的肝癌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穿刺射频消融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具有十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 肝癌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介入封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间隔穿孔(VSR)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及华中阜外医院心内科行介入封堵治疗的69例AMI后VSR患者。依据术后30 d是否存活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6例)。收集并分析纳入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于术后30 d对院内存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主要安全性指标为封堵失败发生率及术后30 d全因死亡率,次要安全性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及其他非手术操作直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指标包括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行介入封堵治疗的VSR患者,年龄67(64,71)岁,其中女性42例(60.9%)。全因死亡16例(23.2%),其中院内死亡13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封堵失败4例(5.8%)。成功介入封堵的65例患者中,手术相关并发症共12例(18.5%),其中瓣膜损伤8例(12.3%)。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较高[5/12比13.2%(7/53),P=0.022]。发生MACE 1例(1.5%),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1.5%),消化道出血2例(3.1%)。成功封堵的65例患者均完成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出院时,56例存活患者完成心功能评估;术后30 d随访时,53例存活患者完成电话随访。出院时及术后30 d患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分布情况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Ⅰ、Ⅱ级患者占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8%(43/56)比23.1%(15/65),P<0.001;77.4%(41/53)比23.1%(15/65),P<0.001]。封堵治疗术后患者的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比(Qp/Qs)、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较术前降低,主动脉收缩压(AS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9.8×109/L(OR=20.94,95%CI 1.21~362.93,P=0.037)及NT-ProBNP>6 000 ng/L(OR=869.11,95%CI 2.93~258 058.34,P=0.020)是VSR患者介入封堵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介入封堵治疗AMI后VSR是安全有效的。白细胞、NT-ProBNP升高是术后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室间隔破裂 介入封堵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死亡率居第2位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细胞癌(HCC)为主,占95%以上。肝癌的治疗主要是以外科切除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发展迅速,在肝癌综合治疗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肝肿瘤 射频消融治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