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接收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对其进行心电图、X线及实验室生化试验等检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其心衰分级及疗效。结果9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属于Ⅱ级和Ⅲ级的患者比较多,经治疗后死亡的患者有9例,概率为9.78%;治疗有效的患者有75例,总有效率为81.52%。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发原因大多是因其患有有关心脏的各种基础疾病,对其进行X线、心电图及心衰标志物检测等检查可确诊其病情,并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同时加强对患者心力衰竭的预防可减少其死亡的发生。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心源性猝死(SCD)率也高,严重威胁着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如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质量,减少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对其完成ICU诊断以及临床治疗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112例,通过抽签法将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1组(观察组56例)与A2组(对照组56例)。A2组常规治疗+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进行治疗。A1组常规治疗(利尿剂以及强心剂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将A1组与A2组老年患者完成治疗后的1年作为本次随访的期限。对A1组与A2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的情况以及临床死亡患者的例数给予观察。结果对A1组与A2组患者完成1年的随访后发现,患者在心功能NYHA分级的情况以及BNP等相关指标方面,表现为显著的改善(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A1组以及A2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美托洛尔给予治疗,患者心脏功能表现为显著的改善,成功凸显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 ICU诊断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1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结论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不典型往往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特点,应引起足够重视,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老年 慢性心力衰竭 诊治体会
  • 作者: 张文芳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25期
  • 机构:山西白求恩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对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采用急诊内科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四年来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84例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急诊内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程度总有效率为93.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心功能指标恢复期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采用急诊内科综合护理效果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的治疗时间,大幅度改善功能指标指数,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心力衰竭 患者 急诊内科 护理
  • 简介:8临床上有几种心功能分级?如何应用?目前最常用的是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该分级是依据活动和症状的关系来分级.比较粗糙.也是人为的分级,但当前应用最普遍。

  • 标签: 心力衰竭 病因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常见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0月老年心力衰竭误诊误治14例临床资料。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10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伴高血压、糖尿病各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瓣膜病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结论心衰是一种恶性综合征,及早正确诊治可大幅度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心力衰竭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急诊救治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给予患者急诊救治的综合治疗措施。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查分析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2(动脉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血浆B型利钠肽(BNP)。并采用相关的疗效评价标准对救治的疗效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救治后,患者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PaO2、PaCO2及BNP状况均出现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显效的患者有86例,治疗有效的患者11例,无效的患者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结论对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救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的临床有效率,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 老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误诊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病例进行误诊分析。结果其中3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有12例,急性胃肠炎5例,支气管哮喘4例,急性脑血管病3例,慢性胃炎2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结论老年心衰症状不典型,表现多样,易被误诊。认真做好临床工作,仔细全面分析病情,同时提高对老年心力衰竭临床特点的认识,合理使用包括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手段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可减少误诊。

  • 标签: 老年人 心力衰竭 误诊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病主要类型,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与劳动能力,且导致大量医疗资源被消耗,加重社会与家庭负担。而在各类心脏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为其终末阶段,属于严重临床综合征,有较高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再住院率。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要目标在于对临床症状予以改善,且将再住院率与死亡率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接受规范化药物治疗,还要关注自身活动、饮食、情感管理、行为管理及监测身体状态等,为此对心力衰竭患者还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与管理,使其学会正确识别症状,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对心力衰竭进展与复发予以控制,减少死亡率。现查阅大量资料综述如下。

  • 标签: 老年心力衰竭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的心理护理。方法对50例患者进行热忱、细致、耐心的护理,对临床结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50例患者中除2例因合并多脏器功能的严重损害无效外,其余48例患者病情均得到了控制或减轻。结论做好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延长病人寿命。

  • 标签: 老年心力衰竭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心力衰竭误诊原因以及提高其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入住我院的81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寻找其误诊原因.结果:误诊为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38例,支气管哮喘14例,急性肠胃炎8例,胆囊炎5例,肝硬化3例,脑血管意外9例,糖尿病4例.结论:为减少误诊,应综合分析患者症状、体征及心电图、B超等资料.

  • 标签: 老年 心力衰竭 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