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着一些职业危害因素,为了保证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安全,针对各种危害因素,提出了在护理工作中要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强化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加强督查与考核,采取必要的防护行为,安全处置锐利器具,对发生职业意外暴露者给予正确处置与关怀,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避免医源性感染以尽量避免职业危害。

  • 标签: 感染科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针刺伤是临床医务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医务人员在完成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中存在着被医疗锐器物刺伤的潜在危险,特别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要完成大量的注射、采血、输血、输液等操作,被注射针头刺伤的发生率更高。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最大的职业风险是感染血源性传染病。医学文献中1903年就有了这样的报道。

  • 标签: 职业暴露感染 护士 临床护理工作 引发 案例 血源性传染病
  • 简介:摘要目前综合医院感染科,普遍存在布局不合理,职业防护措施不得力,区域划分不明确,病种繁杂,如不明原因感染等。同时存在床护比严重不足,即呈现出护理工作人少事多,故忙乱中易出现自伤,特别是中午班,病人输液完毕数较多,一人同时拔针数人,如污染针头不及时妥善处置对周围物体、环境就有二次污染的可能。而且终末处理时,一不小心就会刺伤自己的手或碰到污染的针头部,如果是肝炎大三阳患者就有可能出现职业暴露。针对工作现状,经长期临床观察、认真思考,反复研究,在既不加大护士工作量,也不增加成本投入的前提下,采用了便捷的方法,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但做到了自我防护,同时也减少了二次污染,显著的降低了护士工作时的心理压力。

  • 标签: 方法 目的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尽可能减少参与感染HIV患者手术的医务人员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率。方法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对16例HIV阳性患者实施手术过程中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HIV阳性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合理的手术防护和应对措施是避免外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

  • 标签: HIV 手术患者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建立系统的职业暴露规范措施。方法:从2020年起对感染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集中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和整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暴露控制力度,观察2019年采取优化与整改的效果与2019年之前未实施整改的效果差距,从而明确护理职业暴露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针对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完善和改进。结果:2020年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理论知识、防护能力以及情绪调整能力明显优于2019年,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感染科忽视对于职业暴露的认知,从而避免因为职业暴露知识匮乏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染科 医院感染 护理职业 暴露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在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分析如何进行针对性预防。方法:对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我院感染科中护士经常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后采取相应措施,以 2019年 6月— 12月实施措施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防范措施之后感染科护士出现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明显( P<0.05)。结论 : 医院感染科护士在职业中具有较高的危险因素影响,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可以有效降低危险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感染科 护士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的危险性,加强对护士职业暴露的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和技能,是减少护士职业暴露的关键。

  • 标签: 感染 护理 职业暴露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调取感染科2019年的85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事件,对其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对应的预防对策。结果:职业暴露因素主要来自于物理、化学、生物 和心理4方面,需要积极做好防护措施。结论:为了帮助护理人员减少职业暴露风险,建议定期对职业暴露时间进行总结,并采取相应防护对策。

  • 标签: 感染科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在我院工作的感染科护士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内容,观察组进行对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实施分析并给予改正。统计两组护士的职业暴露危害情况以及职业安全评分。结果:对照组的护士对职业暴露危害情况高于观察组(P

  • 标签: 感染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职业暴露是因为医院工作环境与服务对象具有的独特性,医务人员不断暴露在各类职业危害印度之中,致使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染疾病,甚至会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也成为医疗行业中高度重视的职业问题。本文分析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造成医院感染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医院感染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相关资料,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提出防范措施。结果发生职业暴露8例,医生发生率较高,主要发生在手术中,以针刺伤为主。结论重视医护人员院感知识培训和职业安全教育,加强督促及考核力度,可最大限度防止职业暴露发生。

  • 标签: 感染性产科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又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目前,AIDS流行形势已十分严峻,随着HIV感染者的增多,护理人员已成为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本文就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防护措施及我科的防护经验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引起业内人士对HIV职业暴露和防护的重视,尽量降低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危害水平。

  • 标签: 护理人员 HIV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降低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减少意外伤害,保持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方法对24名感染疾病科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筛选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4名护士均发生职业暴露,主要暴露途径针刺伤和戴手套相对较低,职业暴露后正确处理的有18名,80%的护士职业暴露前有不良情绪,60%的护士对紫外线过敏,95·6%的护士有针刺伤,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危险因素;80%的护士对乳胶手套过敏。结论影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是护理人员的不良情绪、化学性损害、物理性损害、紫外线危害;减少职业暴露提出防范措施做好标准预防。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医师感染肺结核的职业暴露的情况,为制定肺结核的防护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法和访谈法,对2016年3月-2016年9月感染病区2名医生发生肺结核暴露的原因进行分析。结论只有加强行政控制、环境管理、肺结核病人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病防护培训,加强手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合理营养,积极锻炼身体,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是减少和降低肺结核职业暴露的有效手段。

  • 标签: 感染科 肺结核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上报的40名职业暴露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并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加以分析,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护对策。结果 回顾性分析4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其中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占比32.5%居首位,其次为药剂致皮肤过敏占比27.5%,锐器伤占比17.5%、听力下降占比12.5%、紫外线致角膜炎占比10%。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感染因素存在不同,应根据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将防护意识及防护技能水平提高,可起到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以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市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各医院上报的50例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结果 回顾性分析在5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其中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占比30%居首位,其次为药剂致皮肤过敏占比26%,锐器伤、病源微生物致感染占比20%,听力下降、紫外线致角膜炎共占比24%。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感染因素存在不同,应根据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以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医院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护士医院感染职业风险等影响因素,提出了自我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种回顾性分析,筛选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将护理者加强对其进行自我保护干预的前后时间和干预后对护理者职业风险事故发生前后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加强对护士自我保健干预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小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风险因素 自我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科临床护士职业暴露情况,并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方法  通过问卷方法、主动报告的方式,调查我院感染科2016—2021年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6—2021年我院感染科共发生54例临床护士职业暴露职业暴露发生率为0.98%。结论  临床护士容易发生职业暴露,尤其是在开展侵入性操作时,应加强培训工作,对临床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进行不断提升,在日常工作中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处理和干预,让感染危险能有效降低。

  • 标签: 临床护士 职业暴露 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