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建立系统的职业暴露规范措施。方法:从2020年起对感染科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与调整,集中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加以明确和整改,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暴露控制力度,观察2019年采取优化与整改的效果与2019年之前未实施整改的效果差距,从而明确护理职业暴露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前提针对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健康教育工作加以完善和改进。结果:2020年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理论知识、防护能力以及情绪调整能力明显优于2019年,并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感染科护理职业暴露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感染科忽视对于职业暴露的认知,从而避免因为职业暴露知识匮乏导致的危险事件的发生,从而提升护士工作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感染科 医院感染 护理职业 暴露 规范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上报的40名职业暴露护理人员进行研究。并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加以分析,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护对策。结果 回顾性分析4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其中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占比32.5%居首位,其次为药剂致皮肤过敏占比27.5%,锐器伤占比17.5%、听力下降占比12.5%、紫外线致角膜炎占比10%。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感染因素存在不同,应根据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将防护意识及防护技能水平提高,可起到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以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市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各医院上报的50例职业暴露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结果 回顾性分析在50例职业暴露事件中,其中放射线致内分泌紊乱占比30%居首位,其次为药剂致皮肤过敏占比26%,锐器伤、病源微生物致感染占比20%,听力下降、紫外线致角膜炎共占比24%。结论 医院感染科护理人员所受到的感染因素存在不同,应根据自己所接触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以确保自身安全。

  • 标签: 医院感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护士医院感染职业风险等影响因素,提出了自我预防和保护措施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一种回顾性分析,筛选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将护理者加强对其进行自我保护干预的前后时间和干预后对护理者职业风险事故发生前后时间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加强对护士自我保健干预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小于干预前,差别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 标签: 传染科 护理人员 职业风险因素 自我预防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使用抗肿瘤药物,加强抗肿瘤药物的统一管理,降低抗肿瘤药物带来的职业暴露风险,使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配置或接触抗肿瘤药物,都会给医务人员的自身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暴露会使医务人员脱发严重,长期暴露将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导致女性医务人员无法生育。本文特意从几个方面出发,关于抗肿瘤药物的职业暴露原因、有效方法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职业暴露 风险分析 防范措施 总结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对策。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发生的212例职业暴露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职业暴露原因及对策。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锐器伤为职业暴露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致使职业暴露的原因有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以及监测系统不完善等。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较多,针对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处理对策,有利于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 标签: 院前急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 要: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及对策。方法 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院内发生的212例职业暴露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职业暴露原因及对策。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锐器伤为职业暴露中最为常见的类型,致使职业暴露的原因有操作不规范、防护不到位、防护意识薄弱以及监测系统不完善等。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较多,针对暴露原因进行分析并确定处理对策,有利于减低职业暴露发生率,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健康。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防护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方法及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方法:对医院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分析研究,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策略及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案。结果: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能力,应从医院环境、思想意识、规章制度、情绪状态和技能水平等方面优化。在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事件后,应采用清洗污染皮肤、伤口包扎、报告上级和接种疫苗等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自身的伤害,为护理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结论:通过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力度,完善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确保医院日常工作的平稳有序运行。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的效果,以及其对职业暴露危害性的影响。方法 在急诊医学科2020年4月-2021年10月期间选出42例护理人员,根据奇偶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观察组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观察各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时间发生率以及发生职业暴露时局部紧急处理率。结果 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紧急处理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急诊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职业暴露危害性,值得应用。

  • 标签: 急诊 职业暴露危害性 职业暴露防护行为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发生的63例结膜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医生是发生结膜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分别占55.56%(35/63)和41.27%(26/63);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医务人员结膜暴露最多,占69.84%(44/63);手术室、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病房是医务人员结膜暴露的主要场所,分别占47.62%(30/63)、28.57%(18/63)及9.52%(6/63);手术操作、拔针、气道管理操作、更换引流管(袋)及指尖测血糖是结膜暴露的主要时机,分别占47.62%(30/63)、11.11%(7/63)、7.94%(5/63)、7.94%(5/63)及6.35%(4/63);乙型肝炎病毒是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主要暴露源,占38.09%(24/63)。结论医护人员、低年限、手术操作是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强化教育培训,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结膜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员,医务 暴露,职业,结膜 分析,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则探索了医院助产工作中主要的职业暴露危害原因,同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本次实验则是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选取了本院中96名妇产科的助产士,其中主管护师19人、护士33人、护师44人,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筹的分析,最后在探索职业暴露的危害因素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包含着诸多因素,在调查问卷中所示,护士中被锐器所伤的比例最大,有着78.79%,而主管护师和护师都是使用剪刀侧切产妇会阴时,被剪到划伤的比例最大,占比为31.57%、40.91%。结论:助产士在工作中所产生的职业暴露危害诸多,如果不重视很可能对助产士生命健康产生影响,本文则通过对助产士职业暴露危害因素与防护进行了分析,希望为助产士健康做出积极影响。

  • 标签: 物理性因素 社会性因素 助产士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急诊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能力与防范意识。方法:分析护理职业暴露现状,并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急诊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与院感防控管理欠佳、个人防护不到位、操作技能不规范等密切相关。结论: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提高防范意识,主动采取防范措施,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风险。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PIVAS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出科学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PIVAS护理人员6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集全体人员的资料,掌握其工作的状态,对于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不同工龄、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具有不尽相同的职业暴露发生率,p

  • 标签: PIVAS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特点与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 年4月-2019 年4月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154 例,对发生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性别、年龄、职业、受伤部位、职业暴露情况,处置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中护士约占所发生职业暴露工种的74%;医护人员工龄,小于1年占比44%,2年~5年占比24%。血源性疾病成为主要的职业暴露源,乙肝最多。职业暴露类型主要是皮肤黏膜受轻度损伤。受伤部位主要是手掌部和手指部。暴露方式:静脉拔针占比31%,收集锐器占比17%。暴露器材:头皮针占比65%,注射器针头占比26%。科室分布:神内二科14%、关节外科9%、手术室9%、创伤骨科9%、手外二科8%、急诊科5%、肝胆外科5%、呼吸内科5%。结论: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主要是不良的工作习惯,注射和拔针等操作不规范引起的针刺伤,手术中锐器的传递和收集不规范引起锐器伤。护士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工龄小于一年的。职业暴露发生例数较多的科室神内二科、关节外科、手术室、创伤骨科、手外二科、急诊科、肝胆外科、呼吸内科,需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室内部培训和演练。医护人员在发生暴露后伤口都及时的进行了处理,按时间点0、1、6个月跟踪检查。在工作中要规范操作,定期进行职业暴露的培训和宣教,增强防护意识;尤其加强对新入职人员和实习生入职培训以及实习前培训。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特点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作为供应无菌器材的重要科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面向医院各个科室,主要工作是对医疗器材进行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并及时供应给各个科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需每日接触各类医疗器械,并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在此过程中,必不可免的直面各类致病菌,因此极易有职业暴露现象发生,严重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医疗器材如无法彻底消毒,同样会影响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健康。因此,做好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防护工作至关重要。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暴露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运用在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的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后,医务人员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

  • 标签: 医务人员 HIV职业暴露 心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