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静脉流出道梗阻(hepatic venous outflow obstruction,HVOO)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儿童活体肝移植280例,经过B型超声及血管造影诊断HVOO。根据有无HVOO的情况分为两组,对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者相关因素进行比较,性别、月龄、体重及原发病分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供重量与受者体重比(GRW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流出道重建方式中的相关因素,在HVOO组与Non-HVOO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型超声的监测对于HVOO可以作为初筛的手段;血管介入球囊扩张治疗可以很好的治疗HVOO;过高的GRWR可能是HVOO的高危因素之一。

  • 标签: 肝移植 儿童 肝静脉梗阻
  • 简介:目的探讨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到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20例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实施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者7例,静脉破裂的间断缝合修补术者6例,静脉缝扎手术者3例,周纱布填塞3例,静脉缝扎术者1例;治愈18例(90%),死亡2例(10%).结论术前急救复苏,并针对肝脏破裂及出血情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可提高破裂合并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治疗成功率.关键词破裂;静脉后下腔静脉损伤;手术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60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行产前超声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存在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孕妇4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2019年3月-2021年3月;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常规组21例(于孕早期接受超声诊断)和实验组21例(于孕晚期接受超声诊断),对两组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诊断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经统计和对比,实验组孕妇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超声诊断率(85.71%)明显高于常规组(47.62%),组间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行产前超声诊断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于孕晚期胎儿内门静脉-静脉瘘病例诊断,可有效诊断胎儿血流动力学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产前 超声诊断 胎儿肝内门静脉-肝静脉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肝脏CT三维重建后的影像信息,总结静脉的空间分布规律,以期为解剖性切除术的手术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0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肝脏CT检查的77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35例,年龄(50.2±12.8)岁。收集受检查的CT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数据,利用三维重建软件将二维影像数据重建为三维模型,通过分析静脉的分支数量和汇入主干的空间位置,对其特征和分型进行分析。结果77例受检者的肝脏CT三维重建模型中,观测到645条静脉分支:268条(41.6%)右侧支,240条(37.2%)背侧支,70条(10.9%)左侧支,67条(10.3%)腹侧支。每支静脉拥有的右侧分支数为3(3,4),背侧分支数为3(3,4),左侧分支数为1(0,1),腹侧分支数为1(0,1)。多组间比较显示四个方位的分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75.89,P<0.001)。两组间比较显示,右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36.87)和腹侧(χ2=140.07)分支数,背侧分支数分别多于左侧(χ2=-123.36)和腹侧(χ2=126.57)分支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腹侧与左侧分支数比较、背侧与右侧分支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静脉分支的腹侧支和左侧支较少,术中从腹侧或左侧解剖分离静脉相对安全,涉及中或Ⅷ段切除时,循静脉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右静脉 三维重建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麻醉在经颈静脉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我院80例行TIP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及通气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自主通气组及局部麻醉组。对比四组的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疼痛情况及DSA图像质量,并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四组术中DSA图像质量。结果四组患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的无差异(P>0.05);疼痛程度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疼痛程度重于其他三组(P<0.05);DSA图像质量方面,联合喉罩组、联合导管组及自主通气组无差异(P>0.05),局部麻醉组的图像质量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将静脉麻醉应用于TIPS中可减少患者术中疼苦,提高术中DSA图像质量,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静脉麻醉 TIPS术 机械辅助通气 气管导管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中开通副静脉(AHV)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21例主静脉(MHV)梗阻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接受AHV成形术和(或)下腔静脉成形或溶栓术。造影提示AHV直径6~13 mm,AHV与下腔静脉(IVC)远心端角度为(106.9±27.7)°,AHV开口于IVC右侧者占57.1%,前壁9.5%,左侧壁1.4%。所有患者的技术成功率100%,13例行AHV球囊扩张者的AHV压力由术前的(41.6±6.4) cm H2O (1 cm 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22.2±5.5)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966,P<0.01);IVC溶栓和球囊扩张后,AHV压力从(29.1±3.3) cm H2O降至(19.1±8.8) cm H2O(t=8.136,P<0.01),段IVC压力从(25.5±6.1) cm H2O降至(13.8±4.0) cm H2O(t=5.536,P<0.01)。术后6个月患者症状和肝功能均明显改善,血管超声提示AHV和IVC通畅。结论开通AHV有助于缓解静脉梗阻BCS患者的症状,改善内血流。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肝静脉 腔静脉,下 血管内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对Sprague Dawley(SD)大鼠再生与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4只,250~280 g,7~8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门静脉结扎(PVL)组、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每组各8只。PVL组结扎大鼠门静脉右叶支、尾叶支及左侧支,仅保留门静脉右侧支。轻度限流组和中度限流组操作同PVL,但门静脉左侧支轻度、中度限流,同时结扎动脉左侧支。术后72 h留取左中叶行HE染色并计算总坏死分数、右中叶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右中叶再生率,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结果右中叶再生率PVL组为(109.1±10.9)%,中度限流组(105.0±12.3)%,均明显高于轻度限流组(67.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中叶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再生率结果一致。左中叶总坏死分数中度限流组4.50(3.25,6.00)分、PVL组2.00(1.25,3.00)分、轻度限流组0(0,0.75)分,三组总坏死分数呈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限流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为(48.4±11.4)U/L,明显低于PVL组(67.2±12.2)U/L和中度限流组(74.3±14.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适当的门静脉限流联合动脉结扎能够有效诱导SD大鼠预留侧组织再生,同时控制阻塞侧组织损伤。

  • 标签: 门静脉 肝动脉结扎 肝再生 肝损伤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腹腔镜解剖性右半切除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循中静脉后下腔静脉平面法(静脉组),23例采用阻断入右血流后按缺血线法(缺血线组)。静脉组在手术时间[(234.21±50.59)min比(276.52±76.19)min]、术中出血量[(388.42±125.05)ml比(479.13±149.15)ml]、术后住院时间[(7.53±2.86)d比(9.48±3.15)d]较缺血线组有显著优势(均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静脉组复发8例,死亡3例,缺血线组复发10例,死亡4例。本研究显示腹腔镜循中静脉后下腔静脉平面右半切除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切除术式。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尾状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0例肝脏标本,对紧贴尾状叶的中、左、静脉段进行解剖和形态观测.结果紧贴尾状叶的中、左、静脉从下至上距尾状叶脏面的距离越来越小,从下至上彼此的间距亦越来越小;中、左、静脉不在同一平面52例(86.7%).结论在尾状叶切除术中,先找到静脉末端之后,才能更容易寻找中、左、静脉.

  • 标签: 肝尾状叶切除术 肝静脉 解剖学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因车祸致腹部闭合性损伤1h,于2002年5月6日急诊入院。自述腹痛、头昏。查体:脉搏120次/min,血压86/50mmHg,神志清楚,面色苍白,贫血外貌,心肺无异常,腹部轻度膨隆,有轻度压痛,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B超提示:左破裂。立即给予快速补液,输全血600ml,而脉搏增快,血压有下降趋势,血压76/45mmHg,入院3h后,紧急剖腹探查手术,取右上经腹直肌切口入腹腔发现,腹腔、盆腔大量积血,前间隙大量凝血块,

  • 标签: 下腔静脉破裂 肝破裂 抢救成功 腹部闭合性损伤 肝后 剖腹探查手术
  • 简介:静脉(shorthepaticveins,SHVs)开口于下腔静脉,数目较多,形态和分布变异较大,影像学检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由于SHV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很多肝脏肿瘤切除手术容易伤及,甚至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在肝脏外科手术中,尤其在行单独尾状叶切除、第Ⅸ段肝癌的段切除术、悬吊提拉切法的切除、选择性血流阻断切除术、活体供的肝移植术等手术中应注意操作,避免SHVs的损伤。

  • 标签: 肝短静脉 下腔静脉 尾状叶
  • 简介:摘要静脉闭塞症作为造血干细胞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大、腹水,临床上主要通过实验室检查、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本文主要对静脉闭塞症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

  • 标签: 肝小静脉闭塞症 超声检查 CT表现 MRI表现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无明显诱因突发腹上区持续性胀痛10h,并放射至后腰背部,伴发热,不能平卧,全身乏力,盗汗及四肢厥冷于2012年8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相关病史:(1)5个月前因发热诊断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行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腹部超声检查未发现腹腔占位性病变。

  • 标签: 假性动脉瘤 肝动脉 计算机体层成像 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PV)、静脉或下腔静脉(IVC)癌栓的处理。方法总结1993年1月-2002年1月采用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68例,其中PV癌栓63例,静脉癌栓1例,静脉癌栓合并PV左支癌栓1例,静脉、IVC合并PV右支癌栓1例,IVC癌栓2例。结果6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30d内死亡,术后30d病死率为2.9%,其余62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切除和癌栓取出术治疗HCC合并PV、静脉或IVC癌栓是安全的。

  • 标签: 肝细胞癌 癌栓
  • 简介:摘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该病本身的治疗及术后肺静脉梗阻(PVO)是困扰心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本文旨在总结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TAPVC术后PVO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定义、机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及危险因素,以期能够正确认识PVO,为选择合理治疗提供参考,降低术后PVO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62例接受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为(2.1±0.6)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的(5.4±1.3)分,护理满意情况为(97.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2.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时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肝穿刺 肝胆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在门部恶性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 2011年 2月至 2015年 3月在我院诊断为恶性肿瘤致门部胆道梗阻患者 48例,通过 ERCP手术置入胆道支架引流,观察引流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48例门部胆道恶性梗阻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支架,引流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约 8.33%。结论:经 ERCP置入胆道支架,对不能手术和(或)不愿手术的患者解除胆道梗阻、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 胆道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下腔静脉阻断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8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给予第一门阻断联合下腔静脉阻断治疗)和对照组(仅施与第一门阻断治疗)两组,其中观察组36例,对照组34例,分析比较手术期间两组患者中心静脉压(CVP)和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压(5.1±1.9)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中心静脉压(7.4±2.8)mmHg,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出血量(318.04±90.22)毫升显著少于对照组出血量(590.78±106.68)毫升,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仅用第一门阻断相比,临床上对行切除手术患者施用第一门阻断联合下腔静脉阻断能有效降低患者中心静脉压,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患者的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肝下下腔静脉阻断 第一肝门阻断 肝切除术 出血量 中心静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