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术前雾化吸入对于预防老年患者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雾化吸入的观察组、术后雾化吸入的对照组,护理结束后观察雾化吸入疗效、肺功能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吸氧时间等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20例,显效36例,有效率达93.33%,对照组患者治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咳嗽、咯痰、喘促好转九成以上者18例,六成以上者30例,三成以上者9例,无效者3例,单项症状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患者咳嗽、咯痰、喘促好转9成以上者15例,六成以上者24例,三成以上者20例,无效者6例,单项症状有效率达90.00%。两组单项症状好转率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发生并发共8例(13.33%),对照组为14例(23.33%),两组并发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吸氧时间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雾化吸入对于改善患者术前肺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吸氧时间,节省住院费用,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雾化吸入 老年患者 腹部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合并严重肺部并发的原因及处理手段。方法对手术后20例合并严重肺部并发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带机时间4d~12d;有19例恢复,1例死亡。结论胸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有针对性的准备及术中术后的及时对症处理有助于改善愈后。

  • 标签: 胸外科手术 肺部严重并发症 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6例食管癌手术资料。结果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中有29例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经积极治疗后均可顺利恢复治愈出院。结论肺部并发是老年食管癌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之间,诱发原因多见。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及病情评估、术中平稳麻醉通气及轻柔操作、术后的积极的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肺部并发

  • 标签: 食管癌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病人早期雾化吸入治疗在预防和减少其肺部并发中的作用。方法对62例肋骨骨折病人随机分组,分别对两组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点切入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病人排痰的有效性。结果发现肋骨骨折病人93.2%会出现痰液粘稠症状,并且疼痛会随痰液粘稠症状的出现而加重,排痰的有效性降低。结论肋骨骨折病人早期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其肺部并发的发生。

  • 标签: 肋骨骨折 早期 雾化吸入治疗 预防和减少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年龄、分级及手术麻醉方式、手术部位与术后肺部并发(PPC)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69例予手术治疗的COPD患者按年龄、分级、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分别分组,对不同组间PPC发生率进行X2检验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COPD患者行手术治疗后发生PPC者6例,占8.7%;其中按年龄分组70岁以上PPC发生率为2/27,70岁以下者为4/36,按COPD分级分组轻度PPC发生率为5/50,中、重度为1/19,按麻醉方式分组气管插管全麻PPC发生率4/35,腰硬联合麻醉为1/30,其他麻醉为1/4,以上几组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部位分组具有统计学意义胸部手术PPC发生率为3/11,上腹部手术为1/8,下腹部手术为1/30,微创手术为1/18。结论对围手术期合并COPD患者,手术部位不同,PPC发生率明显不同;但年龄、COPD分级、麻醉方式对PPC发生率影响不大。

  • 标签: 围手术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发生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连续169例60岁以上择期全身麻醉行上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麻醉时间、留置鼻胃管及下床活动时间等。分析这些因素与术后肺部并发发生的关系。结果77例(45.6%)发生术后并发。最常见的是肺炎(26.0%),其次是肺不张(23.4%)或气管支气管炎(22.1%)、支气管痉挛(19.5%)等。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留置鼻胃管、术前有呼吸道症状、麻醉时间长与术后肺部并发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患者上腹部手术后易发生肺部并发,术前进行干预及围手术期合理的护理可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 标签: 手术后医护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副作用 肺疾病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手术后护理与观察的方法和意义。方法观察并发的发生情况有无术后切口内出血、呼吸困难和窒息、甲状腺危象、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及时处理。结果本组100例,均临床治愈。并发切口内出血1例,甲状腺危象0例,单侧喉返神经损伤1例。喉上神经损伤1例。结论甲状腺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精心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的发生,对和谐医疗、防范医疗纠纷起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拔牙的并发与防治。方法防治拔牙中的患者出现并发,并对已经出现并发的症状进行及时治疗处理。结论术中若发现牙龈和牙仍有粘连,手术应立即停止,彻底分离牙龈后继续拔除患牙。正确选择和使用牙钳,适当使用拔牙技术中的脱位运动,力量要适中,方向要正确。

  • 标签: 拔牙并发症 防治
  • 简介:长期透析导管在80年代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置管简单、可立即使用、没有血液动力学紊乱,皮下有一涤纶扣被组织生长包绕,使导管在皮下易于固定,形成自然的感染屏障,延长了导管的存留时间,成为在制作自体动静脉内瘘困难情况下的另一非常有用的选择,并已被普遍采用。长期置管部位可选择颈内静脉、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最佳选择部位为右侧颈内静脉。

  • 标签: 透析导管 并发症 右侧颈内静脉 血液动力学紊乱 自体动静脉内瘘 置管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术后并发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剖宫产分娩的5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不同原因导致的剖宫产术后并发,经临床对症处理,采用药物、物理、手术、中西医结合等多种方法均获得痊愈。结论当产妇出现产后出血时,应当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常用的产后出血治疗措施有药物干预治疗、清宫术、局部缝扎术、背包式缝合法s(B-lynch缝合)以及子宫切除术。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并发症 处理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流后常见并发,总结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门诊妇产科行人流术者310例的病例资料,分析并发及护理措施。结果310例人流术中出现并发者38例(12.26%),其中术中出血100-200ml者13例(4.19%),感染3例(0.97%),人流术综合86例(27.74%),及子宫穿孔1例(0.32%)等。针对并发轻重给予门诊护理及住院护理措施,38例并发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人流术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措施,可以引发诸多并发,极大的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合理的人流术前后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的发生,促进身体尽快地康复。

  • 标签: 人流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浅谈减少剖宫产其他并发心得。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胎儿损伤还可能在娩出子宫切口时发生娩出困难,用力牵拉造成颈椎损伤、臂丛神经损伤、肢体骨折及内脏损伤。在横位剖宫产术中可能遇到胎儿取出困难而至胎儿损伤,为避免这一问题,可以采用腹内转胎技术。

  • 标签: 减少剖宫产其他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内硅油填充引起的并发,探讨硅油取出术后效果及取出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09年间的共64例患者的64眼,均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对其眼部情况及硅油取出术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分析。结果硅油填充术后产生的并发包括并发性白内障者18例,硅油乳化9例,继发性青光眼19例,视盘颜色变淡者3例,严重的后发性白内障3例,角膜带状变性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1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包括视网膜前膜,黄斑前膜)12例;网膜平贴者55例,复发性网脱及网膜局限性浅脱者4例,其余5例因白内障较重,无法窥清眼底情况。其中59眼行硅油取出术,12例眼压恢复正常(其中6例联合前房冲洗术),1例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正常;1例角膜带状变性和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无明显改善;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者10例;视力提高者29例,稳定者19例,下降者11例。结论硅油取出术可以缓解硅油并发的发展;硅油取出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与视网膜前膜增生、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裂孔未封闭或遗漏裂孔有关,因此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时机,同时术前或术后及时的补充光凝,可有效防止再脱离;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硅油可在眼内长期充填。

  • 标签: 硅油 取出原则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