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引流手术,对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共50例,运用随即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中,则采用引流手术,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存在差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应用引流手术,不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而且在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要优于普通的手术治疗方法,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胆肠内引流手术 肝胆管结石 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引流手术在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观察。方法选择在2012年5月~2014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胆总管十二指肠侧吻合术治疗,观察组运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优28例,良2例,差0例,治疗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优12例,良8例,差10例,治疗优良率为66.6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脂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不仅操作简单、创伤小、不良反应小,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胆肠内引流手术 肝胆管结石
  • 简介:目的总结腹腔镜技术在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疽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收集7例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行腹腔镜辅助下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总结手术技巧。结果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00min,手术失血量20-60ml,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1—3d),黄疽消退及肝功能改善快,无切口感染及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8d,术后随访6—12个月,均存活。结论腹腔镜辅助下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阻塞性黄疸是可行的、有效的,具有创伤小、减黄快、术后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熟练的腹腔镜外科操作技术是完成此类手术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低位阻塞性黄疽 胆肠内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实施引流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行引流术治疗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果通过治疗后6个月跟踪调查发现,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03%(71/78),包括有治愈55例,好转16例。于手术后15天对患者实施“T”管造影可知,本组患者中存在5例患者结石无法完全去除,给予2次“T”管引流术治疗中,残余结石依旧未完全取出。本组患者中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包括有胸腔积液2例、术口感染1例、膈下感染2例以及肺部感染1例。结论引流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具备极高临床价值,为充分保障治疗效果,还需要注重对手术指征等加以掌握,对手术方式合理进行选择。

  • 标签: 肝内胆管结石 胆肠内引流术 应用效果
  • 简介:目前,内窥镜技术已部分取代传统开放手术,使许多胰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进入了微创的新时代。由于胆道的特殊解剖结构可使十二指肠镜得以经过口腔到达胆道出口,为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镜鼻引流术(endoscopicnasobiliarydrainage,ENBD)等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科共实施ENBD治疗胰疾病34例,现就其引流管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 鼻胆引流术 引流管 护理措施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放置胆道支架与姑息性引流减轻黄疸方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05年12月—2011年12月不能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21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137例(支架组),男83例、女54例,年龄(67.64±12.68)岁;姑息性Roux-en-Y引流术73例(引流组),男50例、女23例,年龄(64.69±12.9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支架组和引流组均可有效解除患者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在身体状况、黄疸程度及肝功能损害更严重的情况下,支架组在解除胆道梗阻、改善肝功能方面优于引流组,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住院时间;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9.25±6.24)个月和(10.36±8.02)个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去手术切除肿瘤机会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可选择PTCD途径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术解除胆道梗阻、改善全身状况,其与姑息性引流相比具有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及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 标签: 黄疸 阻塞性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 支架 胆肠内引流 并发症
  • 简介:目的研究拖入式支架吻合技术对小口径吻合的影响。方法18只小型猪被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行间断缝合胆管空肠吻合术(n=9,对照组),另一组行拖入式支架胆管空肠吻合术(n=9,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3.1±1.8minvs25.8±2.0min,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吻合口内径明显小于实验组(2.9±0.2mmvs3.8±0.3mm,P<0.05);所有支架管都在56d自行脱落排出;对照组2例发生吻合口狭窄,其余16例(对照组7例,实验组9例)肝功能、肝组织形态均正常。结论新的拖入式支架吻合技术在小口径吻合中安全易行。

  • 标签: 胆道支架 胆管 胆管空肠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膨胀金属支架(SEMS)置入与引流管置入治疗恶性吻合口狭窄(BA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33例恶性BAS患者。其中19例患者接受了SEMS(支架组)治疗,其余14名患者接受了引流管置入治疗(引流管组)。技术成功定义为将支架或引流管成功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临床成功定义为术后1周血清胆红素与基线水平相比降低20%。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支架或引流管的通畅时间和总体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技术成功。在支架组中,15名患者放置了1个支架,另外4名患者放置了2个支架。两组的临床成功率相似,支架组94.7%(18/19),引流管组92.9%(13/14)。两组均没有严重并发症。支架/引流管的中位通畅时间支架组(130 d)显著长于引流管组(61 d,P=0.001)。支架组(159 d)的中位生存期也明显长于引流管组(65 d,P=0.003)。结论支架置入治疗恶性BAS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存活期显著长于引流管置入治疗恶性BAS,SEMS放置可能优于引流管置入。

  • 标签: 恶性胆肠吻合口狭窄 自膨式金属支架 引流管 通畅时间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外营养和腹腔感染所致瘀,探讨外营养导致肝脏瘀的机制。方法选取20只健康的野生型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外营养组和腹腔感染组,并分别进行造模,观察两组实验鼠肝脏瘀的病理变化。结果造模10天后两组实验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脂蛋白和谷氨酰转肽酶含量均较造模前显著升高;电镜下观察两组实验鼠都表现为毛细胆管扩张,腹腔感染组微绒毛破坏更为明显,全外营养组毛细胆管周围致密区明显扩大、胆色素颗粒增多、内质网扩张紊乱。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腹腔感染组的病理表现以肝小叶中间带及外侧带肝细胞变性为主,而外营养组主要病理表现为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Kupffer细胞异常增生和吞噬活跃,两组脂肪变性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外营养和腹腔感染所致瘀在病理表现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鼻胆管引流(ENBD)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2年至2011年于我院就诊的83例急性源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行48h镜下ERCP及必要的ENBD,观察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腹痛缓解情况、体温、白细胞、肝功能、血和尿淀粉酶、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结果除1例患者插管失败后并发DIC死亡,所有患者ENBD均成功施行,成功率98.79%,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同时取石治疗。并发十二指肠穿孔1例(1/82,1.22%),十二指肠乳头出血7例(7/82,8.54%)。余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再次取石或二期手术治疗,但最终3例患者死亡,79例患者临床治愈,治愈率95.18%(79/83)。结论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和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合理地选择适应证后,急性源性胰腺炎采用早期急诊ENB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而且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内镜鼻胆管引流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急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针吻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20年4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四针吻合法手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应用四针吻合法的病种、手术方式和术后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7.3(44~77)岁。其中胆管癌12例,胰头癌10例,十二指肠乳头癌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4例、胰腺囊性腺瘤1例,胃癌侵犯胰头1例,胆囊癌1例。38例四针吻合法涉及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20例,胆管癌根治12例,肝切除、吻合4例,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胃癌根治1例,胆囊癌根治1例。胆管直径<6 mm的患者10例。3个、2个和1个吻合口的患者分别为4、7和27例。术后吻合口漏1例。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4年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四针吻合法简单、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细小胆管的吻合。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胆肠吻合术 四针吻合 胆漏
  • 简介:通州地处古幽燕地区,自古就有“慷慨悲歌士,侠人”之说。明代万历年间监察御史通州人马经纶,就是一位不趋利避害敢于伸张正义的侠之人。他的一生坎坷,为人的品德和诸多义举,却表现出追寻真理的胆识和能容为大的胸怀。

  • 标签: 伸张 追寻 坎坷 慷慨悲歌 胆识 趋利避害
  • 简介:目的评价一种新型引流技术预防低位直肠吻合口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19例获得经腹切除、低位直肠吻合的直肠癌病例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55例)术中附加由生物可降解吻合环、避孕套复合而成的新型引流装置;对照组(64例)术中附加回肠末端保护性造瘘: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形、肿瘤位置、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吻合位置、营养状态及伴随疾病等生理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全组病例3个月随访率100%。研究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7.3%(4/55),引流装置排出时间平均18.3d,无引流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仅见5.5%(3/55)无需松解治疗的吻合口轻度狭窄;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4.8d,前3日引流量平均12.8ml/d,无严重感染及保肛失败病例。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10.9%(7/64);45.3%(29/64)的病例伴有造瘘相关并发症,3个月后有28.1%(18/64)的病例吻合口轻度狭窄,6.3%(4/64)的病例吻合口严重狭窄需进行松解治疗:吻合口瘘者漏后引流时间平均17.1d,前3日引流量平均35.4ml/d;2例并发严重感染,1例吻合口毁损而致保肛失败。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漏后腹腔引流量、引流时间、感染及3个月后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型引流技术简便、安全.能有效避免低位直肠吻合口瘘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与预防性造瘘相比.保护吻合口的作用更为优越,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因废用而导致的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直肠吻合 低位 肠内引流 吻合环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胃肠引流术对晚期胰腺癌患者术后肝功能及并发症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40例接受镜鼻胆管引流(ENBD)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患者术后均配合腹腔镜行内引流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3d肝功能指标取得了明显改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低(P

  • 标签:
  • 简介:主持人:结合部包括胆总管胰后段和壶腹、胰头及其主副胰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且变异多见;在功能上较复杂,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胰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结合部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更多还原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内镜术 消化系统 诊断
  • 简介: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的关键是解除胆道梗阻[1],其方法有手术引流、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PTCD)、镜下胆汁引流术,其中镜下鼻-引流术(ENBD)是一种创伤小、成功率高的方法.我院从1999年12月至2000年8月应用ENBD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31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内镜鼻 引流术治疗 治疗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瘘的主要MSCT表现,提高(胃)瘘的CT诊断水平,从而为临床诊治(胃)瘘提供更及时精确的影像学支持。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外科证实的(胃)瘘病例的CT检查资料。9例均行MSCT检查。5例行腹部CT平扫+增强,4例行腹部CT平扫。结果MSCT显示胆囊壁增厚、模糊9例;胆管积气5例,胆囊积气4例,胆囊积胆管均积气2例;显示瘘口5例,胆结石5例;异位胆石4例,其中1例位于十二指肠,1例位于位于空肠,1例位于回盲部,1例胃及胆囊均见结石。1例胃出口梗阻,1例不全性小肠梗阻,1例完全性小肠梗阻。合并肝脓肿1例。结论MSCT在(胃)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较好的显示(胃)瘘的瘘口,特别是(胃)瘘合并异位胆石或胆石性肠梗阻时,可以很好的显示异位胆石的位置、大小及数目,以及肠梗阻的位置及程度。当(胃)瘘合并肝脓肿时,通过CT增强亦能准确诊断。MSCT可以为临床诊治(胃)瘘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 标签: 胆肠瘘 胆道积气 异位胆石 肠梗阻 计算机体层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