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995年Moody等在人脑病理研究中发现侧脑室旁存在静脉胶原(VC),它被描述为一种静脉壁非炎性胶原增厚样病理改变。由于缺乏特异性标志物及染色方法,关于VC的相关研究较少,病理改变特征和发生机制还不清楚。但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VC与脑小血管(CSVD)、阿尔茨海默(AD)相关,提示VC可能对探讨和阐明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文中旨在对已发表的VC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和与CSVD、AD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脑静脉胶原病 脑小血管病 阿尔茨海默病 病理特征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4例男性患儿均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其中2例伴有腹痛。胃镜组织活检病理诊断均符合胶原性胃炎表现,2例累及十二指肠。4例患儿均口服铁剂补铁,2例加用泼尼松口服治疗。1例患儿失访,另3例贫血症状均有改善,其中使用激素治疗的患儿胶原沉积减轻。

  • 标签:
  • 简介:摘要圆锥角膜是一种不伴随炎症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其特征是形态正常的角膜逐渐变薄并缓慢膨胀成锥形,角膜胶原交联术通过提高角膜生物力学性能从而阻止圆锥角膜的进展,已成为该病重要治疗方法和有效阻止其进展的方法。400 μm的角膜厚度限制了很多超薄圆锥角膜进行角膜交联治疗,近年来,诸多学者在原有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尝试新的治疗方案:如跨上皮及保留上皮岛等手术方式的改进,利用低渗透性核黄素、角膜接触镜及使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中取出的透镜等方式增加角膜总厚度,个性化调整术中能量使用等,这些技术均旨在克服400 μm的限制,从而对超薄圆锥角膜实现安全有效的角膜交联治疗。(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242-246)

  • 标签: 圆锥角膜 超薄角膜 角膜扩张 角膜胶原交联术
  • 简介:摘要:海洋胶原肽本身的来源相对丰富,在我国食品健康行业内拥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制备海洋胶原肽可有效提升胶原蛋白的回收几率,充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满足我国对于胶原蛋白逐步增加的需求,与此同时也可有效节省自然生物资源,妥善解决加工海洋生物产生废品所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为此,本文对海洋胶原肽活性以及应用研究进行综合性阐述,为我国海洋胶原肽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海洋胶原肽 生物活动 应用开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原蛋白治疗眼周皮肤皱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眼周皮肤皱纹求美者共12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的求美者给予生理盐水导入治疗,观察组给予胶原蛋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求美者皱纹积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求美者皱纹积分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胶原蛋白对于眼周皮肤皱纹的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胶原蛋白 眼周皮肤皱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胶原蛋白海绵在阻生牙拔除后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阻生牙者进行研究,共

  • 标签:
  • 简介:摘要:胶原蛋白在生物应用工程当中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所涉及的内容也是相对比较复杂,这也是因为胶原蛋白的特质相对比较安全,兼容性等各方面都比较好。除此之外,胶原蛋白也是我国生物材料当中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胶原蛋白的用途相对比较广泛,在对于所相应的药物材料时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来胶原蛋白应用到各个药物当中,在人体的皮肤、骨骼等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在未来生物医药工程当中,应用胶原蛋白进行讨论与研究,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发展。

  • 标签: 胶原蛋白 生物医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调Q开关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雀斑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2月于我院皮肤科接受治疗的68例面部雀斑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两组均采用Nd-YAG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后,对照组给予冰敷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胶原贴敷料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情况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调Q开关激光 胶原贴敷料 面部雀斑 临床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胶原蛋白是一种构成动物结缔组织细胞外基质的高分子蛋白质,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食品以及化妆品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胶原蛋白由于来源丰富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免疫原性与可降解性等优点,可被用作敷料或组织工程支架用于创面修复。根据材料来源,胶原蛋白可被分为天然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天然胶原蛋白主要是从哺乳动物和鱼类中直接提取的;而重组胶原蛋白是基于基因工程技术得到的,来源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重组表达体系。该文总结了胶原蛋白的来源及不同来源的胶原蛋白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优点、不足等,胶原蛋白结合三维打印技术用于创面修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以及中国胶原蛋白产业的市场规范对创面修复领域的影响,并对研发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注意事项等做了进一步说明,旨在为选择合适来源的胶原蛋白进行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生物相容性材料 打印,三维 创面修复 天然胶原蛋白 重组胶原蛋白 市场规范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来源胶原蛋白调节皮肤水分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82例受试者,收治时间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验型喷雾干燥机对胶原蛋白粉的制备工艺进行解析。利用含铬固体废弃物,在CaO和NaOH的碱性环境(碱法)中制造胶原蛋白水解液,探究不同风机频率、蠕动泵转速、进出口温度、水解液浓度下的喷粉效率,旨在实现喷粉工艺的最优化。

  • 标签: 实验型喷雾干燥机 胶原蛋白粉 制备工艺 含铬固体废弃物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面部痤疮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在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时间范围内我院收治的面部痤疮患者中择取6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法进行组别划分,一组为单一组(常规护理、33例),一组为试验组(综合护理、33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33例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均优于33例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部痤疮患者实施LED红蓝光联合创福康胶原贴治疗,并配以综合护理进行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护理体会 面部痤疮 LED红蓝光 创福康胶原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人静脉畸形组织及正常静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THRC1与静脉畸形侵袭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管瘤外科收治的35例静脉畸形组织和正常静脉组织(距静脉畸形组织边缘>3 cm),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人静脉畸形组织(实验组)和正常静脉组织(对照组)中CTHR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采用χ2检验,RT-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实验组阳性表达率为74.29%(26/35),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22.86%(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29,P<0.01);RT-qPCR结果显示CTHRC1 mRNA在实验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2.327±0.472比0.926±0.174,t=16.46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THRC1蛋白在实验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0.078比0.429±0.029,t=42.15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HRC1 mRNA和蛋白在静脉畸形组织中均较正常静脉组织高表达,可能与静脉畸形疾病的局部侵袭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 标签: 静脉畸形 胶原三螺旋重复蛋白1 血管生成 侵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微针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的效果。方法2021年7—12月,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医疗美容科招募志愿者25例,男1例、女24例;年龄30~58(38±9)岁,体质指数(22.23±1.36)kg/m2。面部微针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分别在治疗前及结束治疗后1、2、3个月采集图像,用VISIA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对受试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对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结果VISIA图像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各维度分值,斑点(32.06±6.92)比(27.59±7.69)分、红色区(32.79±11.80)比(27.74±9.49)分、毛孔(17.66±9.79)比(14.60±7.07)分、棕色斑(43.61±11.93)比(37.59±16.22)分,疗程结束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4、4.21、7.47、7.11,均P<0.05);疗程结束后1个月,患者满意21例,占84%;结束后3个月,患者满意20例,占8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面部注射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对皮肤年轻化有较好效果,受试者满意度较高、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面部 年轻化 Ⅲ型胶原蛋白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 微针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妊娠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烧伤整形科将21例女性患者自身腹部两侧妊娠纹分为观察侧和对照侧,各21侧。观察侧用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治疗,对照侧用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间隔2个月。末次治疗6个月后对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妊娠纹宽度、病理检查、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19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观察侧17例有效,占89.47%,对照侧13例有效,占68.42%。观察侧患者满意11例、非常满意6例;对照侧满意8例、非常满意3例。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1、5.54,P值分别为0.045、0.019)。观察侧妊娠纹宽度减少(1.53±0.97) mm,对照侧宽度减少(1.37±1.0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P=0.011)。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联合水光注射胶原蛋白是一种治疗妊娠纹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激光 2 940 nm Er∶YAG像素激光 胶原蛋白 妊娠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医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料治疗非慢性创面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2022年9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共计100例非慢性创面患者,从中选取50例接受医用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料治疗,构成观察组,另5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构成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创面改善程度、总体满意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创面改善程度显著提升,总体满意效果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敷料治疗 非慢性创面 临床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治疗的78例患者为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各38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其血清指标。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各项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ⅩⅦ型胶原蛋白α1(COL17α1)在小鼠衰老皮肤中的表达与作用及其对人表皮干细胞(ESC)干性和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且探讨相关微小RNA(miR)干预人ESC中COL17α1表达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2个月龄(青年)和24个月龄(老年)雄性C57BL/6J小鼠各12只,取其胸背部全层皮肤标本进行后续检测。对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表皮层结构并测量表皮厚度,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皮基底膜形态和半桥粒并行半桥粒计数,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法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mRNA与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与分布。取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行包皮切除手术的3名20~30岁健康男性术后弃用的新鲜包皮组织,提取ESC,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后续实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ESC分为进行相应处理的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培养48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OL17α1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和细胞角蛋白14(CK14)的蛋白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通过DIANA、miRTarBase、miRNAMap、TargetScan、microRNA数据库筛选可能作用于COL17α1 mRNA 3'非编码区的miR。将ESC分为转染miR模拟物阴性对照物的阴性对照组和转染前述筛选出的各miR的模拟物的各miR模拟物组,转染后48 h,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OL17α1的蛋白表达。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的miR测序数据集GSE114006,使用GEO2R工具统计分析前述筛选出的可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下降的miR在30名青年(18~25岁)人和30名老年(>70岁)人皮肤中的表达。取青年小鼠和老年小鼠全层皮肤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前述老年人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的表达。取2批ESC,第1批分为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第2批分为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分别转染对应序列,48 h后,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检测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组织实验中样本数均为6,细胞实验中样本数均为3。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或Dunnet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层与真皮层分界模糊且细胞层次较少,表皮层厚度明显变薄(Z=-2.88,P<0.01),基底膜形态不连续,表皮-真皮连接处半桥粒较少且分布不均,半桥粒数量明显减少(Z=-2.91,P<0.01),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0.61、6.85,P<0.01)。与青年小鼠比较,老年小鼠皮肤表皮基底层和毛囊球部的COL17α1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Z=-2.24,P<0.05)。培养48 h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空载体质粒组、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27、1.12±0.21、1.13±0.23、0.42±0.18。相较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和空载体质粒组ESC中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CK14的蛋白表达水平及ESC增殖水平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敲低COL17α1质粒组ESC中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miR-203a-3p、miR-203b-3p、miR-512-5p、miR-124-3p、miR-28-5p、miR-590-3p、miR-329-5p可能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转染48 h后,与阴性对照组的1.000±0.224比较,miR-329-5p模拟物组、miR-203b-3p模拟物组和miR-203a-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6±0.188、0.170±0.025、0.235±0.025,t值分别为3.17、5.43、5.07,P<0.05或P<0.01)。老年人皮肤中仅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人(t=3.27,P<0.01)。老年小鼠皮肤中miR-203b-3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青年小鼠(Z=-2.88,P<0.01)。转染后48 h,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L17α1野生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t=7.66,P<0.01),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模拟物组ESC中COL17α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COL17α1突变型+miR-203b-3p阴性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COL17α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小鼠年龄增长而减少,可能导致小鼠ESC脱离表皮基底膜。COL17α1的表达减少可抑制CK14的表达与ESC增殖,这可能是老年人皮肤中表皮层变薄和创面愈合减慢的原因。小鼠衰老皮肤中表达增多的miR-203b-3p可以靶向结合COL17α1 mRNA的3'非编码区,阻碍转录后翻译过程,造成COL17α1蛋白表达减少。

  • 标签: 衰老 皮肤 半桥粒 ⅩⅦ型胶原蛋白α1 表皮干细胞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行角膜胶原交联术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23例(32只眼),其中男性15例(24只眼),女性8例(8只眼);年龄(26±10)岁。所有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定量记录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基质细胞、内皮细胞密度和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的总体差异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Friedman检验,不同时间的差异的多重比较采用LSD-t检验或Bonferroni校正。结果角膜胶原交联术后1周,角膜上皮细胞处于修复期,表现为上皮基底细胞核增大、反射增强,上皮下可见活化细胞,浅基质肿胀呈海绵状,深基质肿胀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反射强。术后1个月,上皮基底细胞恢复,上皮下神经开始生长,浅基质持续呈海绵状肿胀,反射进一步增强,深基质肿胀呈更粗大的斑块或条索样结构并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3个月内,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30,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0.51±0.31)、(3.65±2.21)、(8.50±4.02)mm/mm2,与术前的(14.60±2.57)mm/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不同时间点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P<0.0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角膜前部基质细胞密度分别为2.00(1.00,5.75)、2.50(1.00,5.75)、79.00(64.25,94.00)个/mm2,与术前的347.00(345.00,395.75)个/mm2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3个月内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范围为(400.56±86.12)μm: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402.13±89.20)、(399.88±85.92)、(399.69±85.94)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0,P=0.455)。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密度[术前为(260.6±33.2)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64.4±44.5)、(263.9±37.6)、(266.3±40.2)个/mm2]和内皮细胞密度[术前为(2 707.1±152.6)个/mm2,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分别为(2 704.2±148.5)、(2 705.6±152.6)、(2 704.5±150.1)个/m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8,1.01;P=0.259,0.351)。结论圆锥角膜行角膜胶原交联术后早期,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和上皮下神经的改变呈现损伤修复的过程;角膜浅基质呈均匀的蜂窝状肿胀,深基质呈不均匀斑块状或条索状肿胀;术后早期角膜基质结构改变的深度相对稳定。

  • 标签: 圆锥角膜 显微镜检查,共焦 胶原 交联试剂 角膜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