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以Pit-Crew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模式的团队复苏对按压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64名重症医学科和急诊科医护人员按照医护比例分成角色分工组与未角色分工组,每组各8队,每队4人。角色分工组每队指定一名队长组织协调整个CPR流程,未角色分工组不进行指定。每队利用高级模拟人在CPR质量跟踪反馈系统的监测下,按照《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推荐要求实施标准外心脏按压8 min。观察并记录每队实验人员CPR时间、按压比例(chest compression fraction, CCF)、按压中断次数、按压超标中断次数(>10 s)、按压频率、胸廓充分回弹次数等指标。电脑系统记录以上参数,两组间指标的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分析发现,与未角色分工组相比,角色分工组能达到更高CCF[(69.13±1.55)% vs. (59.13±6.08)%,P<0.05],且角色分工组的按压中断总时间及超标中断次数均显著较少[(79.88±28.76)s vs. (135.25±32.99)s;4(3,5)次vs. 2(1,2)次,均P<0.01]。两组在CPR时间、中断次数及按压总时间方面的均差异无统计意义(均P>0.05),另外两组在按压总次数、按压正确次数、按压频率、按压深度、胸廓充分回弹等按压质量达标方面以及在按压太快、按压太慢、按压太深以及胸廓回弹不足等按压质量未达标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指定团队领导的Pit-Crew CPR模式有助于实施高质量的CPR,而且CPR质量参数的监测与实施实时反馈系统能有效提高按压的质量。

  • 标签: 心肺复苏 Pit-Crew 胸外按压 实时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所致按压暂停时长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主要研究人群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接受机械心肺复苏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收集患者救治过程中的基本资料、救治相关资料、人工-机械按压转换数据资料。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基本资料、救治相关资料与人工-机械按压转换过程中的按压暂停时长(简称按压暂停时长)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当班护士心肺复苏救治资质对心肺复苏按压质量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2例,患者身高、实际体重、体重指数与按压暂停时长呈线性正相关(r=0.61、0.92、0.49;P<0.01)。经过多重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实际体重是患者按压暂停时长过长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对当班护士心肺复苏资质培训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资质组患者按压分数明显高于无资质组患者(χ2=0.002,P<0.01)。结论患者实际体重、当班护士心肺复苏资质培训情况与心肺复苏人工-机械转换所致按压暂停时长具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心脏骤停 机械按压 人工-机械转换 视频监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按压同步通气模式在猪心肺复苏模型中对脑组织的氧合改善作用。方法构建猪室颤模型,信封法随机分组,根据心肺复苏时呼吸机通气模式不同,分别命名为IPPV组、CCSV组,记录复苏时4 min、7 min,自主循环恢复后30 min三个时间点动脉血乳酸值;复苏过程中1~8 min内颈动脉血流流速;复苏后1 h、2 h、3 h、4 h脑氧饱和度;评估复苏后24 h神经系统评分。结果两组对比,3个时间点血气分析显示:CCSV组猪乳酸值明显低于IPPV组;复苏过程中1~8 min CCSV组颈动脉的血流流速明显高于IPPV组;复苏后各个时间点脑氧饱和度亦明显高于IPPV组;复苏后24 h CCSV组神经系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猪室颤模型在心脏骤停复苏过程选择CCSV通气模式中可明显改善复苏时及复苏后的脑组织缺氧情况。

  • 标签: CCSV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动物模型 脑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并实施以按压比例(简称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观察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效果。方法以心脏骤停临床路径为基础,设计一套以CCF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培训方案,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对杭州市急救中心32组一线急救单元开展研究,记录、对比培训前后各项复苏培训考核数据,分析、评价培训前后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率。结果记录培训前后两组人员的CCF值,开始按压、心电监护、首次除颤的平均时间以及分析心律、电击除颤、每次通气按压中断的平均时间,培训前分别是(63.25±7.08)%、(15.17±2.0)s、(83.1±4.48)s、(129.13±7.74)s、(5±0.36) s、(14.15±1.86)s、(7.85±1.48)s;培训后分别是(82.56±3.21)%、(14.78±1.45)s、(55.09±2.94)s、(75.23±7.75)s、(4.87±0.45)s、(8.64±1.07)s、(4.9±0.61)s。培训后CCF值明显提升,心电监护时间、首次除颤时间以及除颤按压中断、每次通气按压中断平均时间明显缩短,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因性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培训前分别是4.57%、1.71%;培训后分别是11.24%、5.62%,培训后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按压时间、分析心律中断按压平均时间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单元开展以CCF值为核心指标的心脏骤停院前救治强化培训,能明显的提升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胸外按压比例 院外心脏骤停 培训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术后肺部护理中应用气管按压法诱导患者主动咳嗽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开术患者,分为A组(对照),B组(研究),各为45例,对照组实施拍背排痰法,研究组实施气管按压法,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B组的总体结果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住院时间也较A组更短,P

  • 标签: 开胸术 肺部护理 按压气管 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肌肉注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按压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各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接受肌肉注射后进行常规护理,按压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按压特定按压点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的护理方法(文中简称为按压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肌肉注射时的疼痛程度;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满意度;结果:按压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

  • 标签: 按压护理,特定按压点 肌肉注射 疼痛程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中,管道标识对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不仅能够承载信息,还能够及时警示患者的机体变化,从而大幅度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胸外科患者的护理十分复杂,治疗期间多数患者需要管道置留,极易出现操作失误,很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为进一步探管道标识在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形成本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至2021年期间所收治的40名接受心胸外科护理的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的不良事故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实施管道标识护理,能有效的预防护理期间的意外事故,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胸外护理 安全管理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30例,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道意外拔出率和护理满意度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对于术后患者来说,进一步有效明确管道意外拔出原因,然后切实落实风险防范护理措施,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管道意外拔除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因此,这种风险防范护理模式值得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胸外术后患者 管道意外拔出 原因 护理分析
  • 简介:摘要:意外拉出管道是指意外拉出各种管道或由于不牢固而意外滑动管道。意外拔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负担,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而且第二次携带着导尿管引起的损伤、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这对患者预后的改善非常不利。进一步分析法外手术后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减少意外拔管的可能性,这对有效治疗和提高预后非常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0例术后患者的病历,探讨了意外拔出软管的原因,并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胸外术后 管道意外拔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术后插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插管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后插管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对比两组术后插管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的管道意外拔发生率以及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插管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插管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插管患者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插管患者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显著降低胸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几率,而且可以降低医护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其他因素各项管道意外拔出原因占比,因此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在术后插管患者护理中更具推广价值。

  • 标签: 胸外术后患者 管道意外拔出 原因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管道标识于胸外科的应用情况。方法:依照随机采样的方式筛选本次实验探究中需要用到的研究对象,筛选范围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收的外患者,筛选例数为190例。待选出合适的调研对象后,分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差异性。结果:调查管道不良事件出现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这两方面指标上的表现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管道标识护理方式,可以保障导管的通畅性,减少不良情况出现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水平,存在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管道标识 胸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管道标识于胸外科的应用情况。方法:依照随机采样的方式筛选本次实验探究中需要用到的研究对象,筛选范围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之间接收的外患者,筛选例数为190例。待选出合适的调研对象后,分组。对比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差异性。结果:调查管道不良事件出现概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在这两方面指标上的表现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管道标识护理方式,可以保障导管的通畅性,减少不良情况出现的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水平,存在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管道标识 胸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后患者管道意外拔出的原因并总结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抽取胸外科收治的患者90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发生管道意外拔出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90例患者中共有22例发生了管道意外拔出,发生率为24.44%,发生的原因有患者自身方面的,也有医护人员方面的。结论  胸外科术后患者有发生管道意外拔出的风险,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患者方面做好健康知识宣教、强化沟通交流,在护理人员方面强化护理技能培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管道意外拔出率。

  • 标签: 胸外手术 管道拔出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按压是心肺复苏(CPR)的关键组成部分,成人CPR胸部最佳按压点的确定是高质量按压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目前对于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尚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从按压点的发展历程及血流动力学机制方面对成人CPR的最佳按压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研究确定最佳按压点提供理论参考,从而提高CPR中按压的质量,改善心搏骤停(CA)患者的临床结局。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胸外按压 最佳按压点
  • 简介:摘要:肘正中静脉采血是临床中常见一种采血方式,本文主要就肘正中静脉采血的不同按压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概述,并通过不同的方面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阐述。分析了在当前临床中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处理的注意事项,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了解。通过对肘正中静脉采血后按压处理的方法,意在提升当前肘正中静脉采血服务质量。

  • 标签: 肘正中静脉 采血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患者按照持续性腰段硬脊膜麻醉治疗的效果。方法 结合对比观察的方式展开分析,选入患者60例,为本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所接诊,通过组内随机性选择的方式,取其中30例,以常规形式进行对应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患者在治疗中则进行持续性段硬脊膜麻醉治疗,作为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治疗效果以及溃疡愈合时间统计,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持续性胸段硬脊膜外麻醉治疗 颅脑外伤性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泪囊按压器的使用原理和制作方法,探讨其在眼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推广价值。方法:本实用新型泪囊按压器制作过程由医用级不锈钢及硅胶软垫制造,结构为手柄、按压板、硅胶套组成。结果:使用新型泪囊按压器进行泪囊按压时,按压器可根据患者双眼距离来调节泪囊器的开口大小,有效进行个性化调节,操作时可同时进行双眼有效按压。结论:该泪囊按压器可以有效减少鼻粘膜对眼液的吸收,减少药液不良反应,增加儿童青少年对眼液使用的依从性,减少之前使用棉签按压泪囊所出现的安全隐患。

  • 标签: 泪囊按压器 散瞳验光 泪囊区按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中心进行体检采血的100例体检人员,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临床传统护理流程完成体检,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按压后不良情况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按压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体检采血后对穿刺点按压期间的不良情况发生率,进而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体检 采血 穿刺点 按压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504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观察两种按压方式后出血、瘀斑、疼痛以及环境污染等指标,评估两种不同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采血拔针按压后发生皮下出血、瘀斑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疼痛率以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环保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无菌敷贴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 采血 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的应用效果,以指导临床,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理论基础。方法:将我院504例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真空负压静脉穿刺采血后采用无菌敷贴按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棉签按压。观察两种按压方式后出血、瘀斑、疼痛以及环境污染等指标,评估两种不同按压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采血拔针按压后发生皮下出血、瘀斑比对照组明显偏低,疼痛率以及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环保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

  • 标签: 无菌敷贴 真空负压静脉穿刺 采血 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