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椎管内麻醉是现代常规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穿刺点的选择和准确度是非常重要的。应用MRI测定成人脊髓圆锥及硬膜囊末端相对于脊柱的位置,为蛛网膜下腔穿刺、骶管阻滞麻醉中穿刺点的选择提供参考,以预防蛛网膜下腔穿刺中脊髓损伤及骶管麻醉中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发生。

  • 标签: 脊髓圆锥 硬膜囊 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脊髓梗死是一类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缺血性疾病,既往研究主要基于少量临床病例报道和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血管源性、系统疾病及医源性等。脊髓梗死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部位及梗死面积,并结合MRI等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目前脊髓梗死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且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本文对脊髓梗死的临床特点等进行综述,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 标签: 脊髓 梗死 脊髓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脊髓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明确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脊髓MRI图像。结果25例明确诊断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0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5,25例患者脊髓受累部位均在颈段、胸段脊髓,部分累及脑干,脊髓受累长度均超过3个脊髓节段、病变部位多累及脊髓中央。结论视神经脊髓炎女性发病率远高于男性,以中青年患者多见,脊髓受累节段长、病灶多位于脊髓中央,以颈胸段脊髓最常见,脑干可受累,腰段脊髓几乎不受累。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前,脊髓磁共振成像存在诸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应用,改善了脊髓成像质量,使定量测量成为可能,并逐渐应用于各种脊髓疾病诊断。作者对脊髓DTI成像技术及在健康脊髓、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脊髓压迫症、脊髓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和肿瘤等多种脊髓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脊髓DTI成像除能定量描述健康脊髓的扩散特点,还能早期诊断各种脊髓疾病并明确病变范围,监测病情进展及评估术后恢复情况。

  • 标签: 脊髓疾病 扩散张量成像 肌萎缩侧索硬化 脊髓压迫症 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脊髓损伤 脊髓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12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采用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并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切开术.结果术中发现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术后随访89例,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中央管开口隔膜形成是造成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原因之一;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管隔膜切开术是手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扁桃体切除 隔膜
  • 简介:目的采用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切除脊髓损伤节段增厚的瘢痕组织,松解粘连,切开囊腔或空洞。取人胚胎背根神经节,培养成雪旺细胞并贴附于可吸收薇乔3-0紫色线及薇乔网的载体上,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本组共治疗53例,其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2~58岁,伤后时间为4个月~19年。结果雪旺细胞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41.49±15.83)分提高到术后(44.62±15.39)分,轻触觉由(57.89±22.87)分提高到(63.94±23.67)分,针刺觉由(55.96±20.99)分提高到(59.68±20.57)分。患者术后无脊髓感染、功能损伤加重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复查MRI示脊髓无瘤样增生及空洞扩大。结论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可行,能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部分恢复。

  • 标签: 雪旺细胞 移植 晚期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发症,提高疗效。方法对22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结果22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及时发现、积极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在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加强监护并实施护理措施是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的关键因素。

  • 标签: 脊髓损伤 护理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脊柱脊髓疾患.在美国,每年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8~55/100万人,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0~12000例患者.我国尚无详细统计资料,但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其发生率必然会逐年增加.

  • 标签: 脊髓损伤 甲泼尼龙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基因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nestin)的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30只Wiste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损伤组(B组)。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1d、3d、1周、4周、8周进行取材,对距离损伤中心5mm处脊髓进行nestin免疫组化检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nestin阳性区域面积侧算。结果A组脊髓室管膜细胞只可见极少数细胞胞浆内nestin表达,白质中几乎无表达。B组中nestin于损伤后24h表达于室管膜以及软膜,灰质和白质亦有少量表达,1周达到高峰(P〈0.05),4周明显下降,8周时很少或几乎无表达。结论脊髓组织的许多部位可能存在具有分化和更新潜能的祖细胞,脊髓损伤后这些细胞被激活,在功能恢复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大鼠 脊髓损伤 干细胞 室管膜 神经再生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分析双管型脊髓纵裂患者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4例行手术治疗的双管型脊髓纵裂T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手术后观察和3个月~5年的随访发现,手术的总有效率可达91%,尤其是疼痛为主诉的患者恢复最为明显,术后恢复似乎与术前病程无关。结论:双管型脊髓纵裂合并TCS的患者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症就应尽早手术。只要手术操作细致,大多患者症状可缓解,不会出现明显的神经并发症。

  • 标签: 脊髓栓系综合征 脊髓纵裂 回顾性分析 手术后观察 手术禁忌症 神经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脊柱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畸形、椎管狭窄、脊髓肿瘤以及脊椎结构不稳等各种脊柱脊髓病变的手术方法。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发展,多数的脊柱手术都以内固定辅助的植骨融合来完成。手术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患者的脊柱施加某些作用力,如加压、撑开、牵拉。

  • 标签: 脊髓损伤 术中并发症 诱发电位 监测 手术中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 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研究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损伤对大鼠脊髓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脊髓挫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每组8只。在伤前、伤后即刻、30、60、90min5个时间段观察脊髓伤区及周围微循环情况,伤后6周取各组伤段脊髓,纵轴冰冻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保存,借助计算机软件估算出脊髓剩余体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脊髓损伤组、单纯爆破减压组和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评分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损伤较重。脊髓组织病理分析表明,病变持续性加重,伤后6周爆破性减压复合脊髓挫伤组平均剩余脊髓体积百分比仅为66%。结论爆破性减压可明显加重损伤脊髓微循环障碍,且有持续继发性病变加重作用,提示爆破性减压可能进一步损害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 标签: 大鼠 爆破性减压 脊髓损伤 复合伤 微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梳理分析影响制约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阶段脊髓功能康复状态的各类因素。方法:2018年2月-2020年11月,将我院26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选做调查对象,针对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病历记录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测算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总结归纳影响制约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阶段脊髓功能康复状态的临床独立因素。结果:本组2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接受肿瘤病理组织完全切除手术治疗,有6例患者接受肿瘤病理组织次全切除手术治疗,有9例患者接受肿瘤病理组织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本组26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星状细胞瘤,有6例患者为室管膜瘤,有4例患者为血管母细胞瘤,有2例患者为畸胎瘤,有2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1例患者为淋巴瘤,有1例患者为动静脉血管组织畸形。肿瘤病理组织基本性质因素、肿瘤病理组织切除程度因素、术中技术操作流程因素,以及术前脊髓功能表现状态因素是影响制约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阶段脊髓功能康复状态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制约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早期阶段脊髓功能康复状态的临床因素具备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临床医护工作人员择取和运用适当策略为患者开展处置干预。

  • 标签: 脊髓髓内肿瘤患者 术后 早期脊髓功能康复 影响因素 总结归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非压迫性脊髓疾患(表1)多种多样,对许多病例而言,如果未完全排除压迫性疾病就不能做此诊断。起病急与不急对鉴别诊断没有帮助,因为急性起病可以是脊髓血管性疾病的特征,也常见于急性横贯性脊髓病。起病时出现的神经根痛症状可能提示压迫性病变,但类似的情况也可见于病毒性横贯性脊髓炎。几乎所有的病例都需要通过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来排除压迫性疾病。

  • 标签: 压迫性 疾患 脊髓血管性疾病 横贯性脊髓病 横贯性脊髓炎 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