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后肢痉挛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50例脑中后肢痉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康复科常规康复方法和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评分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运动功能评分及上下肢痉挛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及上下肢痉挛评分改善情况比对照组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脑中后肢痉挛过程中,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上下肢痉挛情况,并且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后肢痉挛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62例不典型脑中后肢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案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温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取中药湿热敷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借助不同的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32%)明显超过了常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4.19%),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治疗脑中后肢痉挛的效果突出,疗效显著,属于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普及推广。

  • 标签: 温针灸 中药湿热敷 脑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治疗对脑中后肢运动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 98例脑中后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 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肢体康复治疗,超声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组和对照组的 ADL评分、 Fugl-Meyer评定法测评测评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超声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超声治疗对改善脑中后肢运动障碍的有显著的疗效,可更有效地改善脑中后肢运动障碍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超声治疗 脑中风后 运动障碍 疗效
  • 简介:摘要头针因其在治疗中风肢体痉挛的特殊疗效备受临床针灸医生的亲睐,其作用机理亦受到普遍关注。患侧肢体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最主要的功能障碍一,过高的肌张力直接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活动能力,痉挛状态伴有疼痛还影响病人睡眠,情绪及精神心理状态1。因此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中风恢复期治疗的主要内容及难题。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头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较体针疗效明显16-17。

  • 标签: 头针 中风肢体痉挛
  • 简介:摘要肢体痉挛中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发病后行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中风后肢痉挛的治疗中,基于中医理论的辨证施治,针灸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的改善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增强具有较好的效果,且治疗过程中副作用较少。基于此,本文对近几年的针灸中风后肢痉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中风后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方式选取提供资料支持。

  • 标签: 针灸 中风 肢体痉挛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少年来,人们一谈到脑中马上联想到的是偏瘫、失明、智力低下和死亡,一个家庭如果和脑中相遇则有可能和绝望联系在一起。即便是还有一点希望,那也是遥遥无期,康复不知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而为什么会得脑中,如何预防,得了脑中之后怎么办,很多人更是知之甚少。简单来说,防治脑中王要有:预防、筛查、药物治疗和CEA手术等。

  • 标签: 脑中风 智力低下 药物治疗 CEA 少年 预防
  • 简介:摘要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治疗是指发生中风以后所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残疾症。脑卒中后康复训练是综合协调地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减轻残疾和因残疾所带来的后果,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重返家庭和社会。今年我对30例脑中后遗症患者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现将康复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1.21±0.63)、(0.81±0.46)、(47.69±14.7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1.85±0.82)、(1.36±0.66)、(39.88±12.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应用经筋刺法结合隔姜灸夹脊穴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肌张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筋刺法 隔姜灸夹脊穴 脑卒中 偏瘫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对中风后肢痉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21.01-2022.01期间,接收治疗的中风后肢痉挛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2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法,研究组患者运用中医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液流变指标等。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液流变指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通过对中风后肢痉挛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实施治疗,有利于提升患者整体疗效,改善血液流变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中风 肢体痉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中风后肢痉挛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风 肢体痉挛 补阳还五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治疗中风后肢痉挛时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中风后肢痉挛患者66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3例。参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施以补阳还五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中风后肢体痉挛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及早发现中风征兆可以把握治疗最佳期,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那么中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提醒大家需要学会识别并确认中风发生的警示信号,一旦发觉须及时送到医院诊治。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无论是哪种中风,都会给患者带来难以言喻的重大危害,因此及早发现中风征兆可以把握治疗最佳期,使患者病情早日恢复。

  • 标签: 中风 早期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综合疗法对脑中患者的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治疗的70例经医学诊断的脑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脑中患者,通过对比治疗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对照组脑中患者采用国际上常规的康复理疗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组患者在进行与对照组脑中患者相同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之口服中药、推拿按摩和针灸等中医治疗手段进行康复治疗。一个疗程后统计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通过Barthel指数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过临床之后的Barthel指数方法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疗法对于脑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治愈率较高,并且几乎没有治疗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中医 综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立足中医基础理论,结合中风病临床实际,探讨中风病的病机,提出中风病虚为根学说,认为虚为中风病的根本,病机因素火、风、痰、气、血五端皆由虚引起,无虚则火难炽、风难动、痰难生、气难滞、血难瘀,治疗中风病要补虚,补虚针对气血不足者,要补必蒹行;针对阴不足者补必兼清;针对阳不足者,补必兼温;针对阴阳俱虚者,阴阳互补;同时补必食补。

  • 标签: 中风 虚为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至我院治疗的 76 例脑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护理前后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指标。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 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评分较优( P < 0.05 )。 结论: 对于脑中患者,应用中医康复护理,能够较好的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脑中风 肢体运动功能 中医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