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人类行为和疾病症状的多样性与人脑结构与功能的个体差异有关,但个体差异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影像暴露基因组(NIMEG),系统介绍了NIMEG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内容与方法、面临机遇与挑战及研究科学与临床意义。NIMEG研究将有助于认识人类行为个体差异的形成原因及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而促进神经精神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神经成像 基因组 暴露组
  • 简介:摘要白质高信号是指在脑室旁或皮质下区的白质斑点或斑片状影像表现,与认知损害和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对白质高信号的神经影像检查及影像评价量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各种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性病的CT和MRI影像表象。材料和方法28例中毒性病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其中6例工业有机溶剂中毒,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海洛因中毒(烫吸)6例代谢性产物过高中毒。分析其CT和MRI影像特征和要点。结果CT表现为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对称性低密度影,MRI表现为相应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其中丘脑5例、脑干2例、基底节区13例、小脑齿状核4例,广泛白质性改变9例。其中小脑齿状核改变的仅发生于海洛因中毒患者。结论CT和MRI均能发现白质和深部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各种中毒性病的影像表现均无明显的特征性改变。但小脑齿状核改变仅见于海洛因中毒患者。正确的诊断需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并密切结合其中毒史。

  • 标签: 化学中毒性脑病 代谢性产物异常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扫面 磁共振扫描
  • 简介:随着影像的发展,有关白质疏松的研究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该文从定义、影像特点、相关因素及发病机制、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临床意义等几方面回顾了近年国内外有关白质疏松的一些研究进展.

  • 标签: 脑白质疏松 影像学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诊断高度依赖于神经影像技术,其影像特征改变包括白质高信号、腔隙及腔隙性卒中、微出血和血管周围间隙等,反映了继发于小血管损伤的组织改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特殊的磁共振成像(MRI)序列、功能MRI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CSVD的临床诊断中。因此,加强对CSVD影像特征性改变的认识和定义的理解,统一影像的获取和评估方法,对于CSVD的临床诊断、疾病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神经影像 临床诊断 影像获取 影像评估
  • 简介:静脉窦血栓为临床少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青年人,女性多见,死亡率为6%-30%,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往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误诊率或漏诊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诊断意识的提高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诊断和预后有所改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我院1999年1月-2008年8月经MRI和MRV明确诊断的8例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临床表现与影像相结合对该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 标签: 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脑静脉
  • 简介:小血管病是一组发生在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毛细血管的病因多样的病理过程。小血管病神经影像标志物主要包括:近期皮层下小梗死、假定血管源性的腔隙灶、假定血管源性的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和脑萎缩。在相关研究中,可部分量化其中一些影像标志物来进行分析。根据病因,可将小血管病进行分型,文章简述其中几个临床常见小血管病的影像特点。

  • 标签: 影像学特征 脑萎缩 血管病 血管周围间隙 血管源性 白质高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TuberousSclerousis,TS)的CT和MRI表现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6例结节性硬化患者作头部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CT采用GEHispeedNX/I型及SIEMENSSOMATOMDefinitionAs128层螺旋CT;MRI采用Philips0.5T及SIEMENSSymphonyP1.5T低温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结果CT扫描发现(1)室管膜下结节40例,均为多发,其中34例结节数目在3-32个之间,共223个,6例结节数目多而细小;(2)皮质和皮质下结节6例,共54个,钙化44个,未钙化10个。另外,白质损害2例,均为两侧额顶叶白质区小片低密度灶;脑室扩大9例,主要为三脑室和双侧脑室扩大。MRI扫描发现(1)25例室管膜下结节,共56个,未钙化结节35个,钙化结节21个;(2)白质损害12例,均为两侧额顶叶白质区长T1、长T2信号灶。侧脑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并有皮质结节及白质异常。结论室管膜下结节、皮质结节、白质异常和脑萎缩是TS主要影像表现,尤其是室管膜下结节,是TS特征性影像表现。CT可作为TS影像检查方法首选,MRI检查作为优势互补,二者对临床TS病例尤其是不典型病例的确诊具有可靠和独特的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癫痫性病(EES)是一组与严重的癫痫源性的脑部疾患,伴随进行性加剧的认知和行为障碍。EES发生认知障碍的机制目前尚不甚明了。本文对癫痫性功能的神经影像研究进行综述。尽管癫痫活动可能单独起源于不同区,但癫痫活动似乎以综合征的特定的方式进行传播。在部分癫痫性病中发现,癫痫的异常放电与默认网络的中断密切相关。对于其他类型的癫痫,尚有其他机制认为癫痫异常活动与认知障碍相关,如异常的连接模式及丘脑皮层网络连接的活动受抑。对于功能影像对于癫痫异常活动的传播机制及对认知功能影像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癫痫性脑病 功能磁共振 神经影像学 WEST综合征 Lennox-Gastaut综合征
  • 简介:脑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众所周知,流经组织的血液占每分搏出量的20%,且组织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30%,能量来源主要依赖糖的有氧代谢,几乎无能量储备,因此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十分敏感。如果组织的血供中断,2min内电活动停止,5min后出现严重不可逆性损伤。多种原因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导致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的改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颈部血管的狭窄,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或渐进性的胆固醇沉积引起。当出现血流灌注减低时,颅内血管通过侧支循环如颅底动脉环的前后交通支的开放、脑血管的自身调节等代偿机制维持脑细胞正常代谢所需。此时只要尽早恢复血氧供应,就可能保证组织细胞的结构完整和功能恢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出现细胞代谢失常,会导致细胞缺血坏死,进而引起各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因此及时准确的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灌注状态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下面就各种评估灌注的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脑血流灌注 影像学方法 评估 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组织细胞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CSVD早期的影像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CSVD早期的影像评估逐渐从视觉分级评估发展到体积定量评估,从而更合理高效地评估CSVD的严重程度。本文现重点阐述一些影像定量评估方法在CSVD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CSV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评估方法和思路。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体积定量评估 机器学习 视觉分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15例CMB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探讨其MRI表现和影像诊断特征。方法对15例CMBs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分析其病灶CT及MRI表现及病灶显示率。结果15例患者,CT未发现CMBs病灶;SWI检出60处病灶,T1WI发现8处,占13.3%;T2WI发现2处,占3.3%。结论CMBs在SWI上表现为明确的低信号,SWI序列是MRI显示CMBs的最敏感的检查序列。

  • 标签: 脑微出血 MRI表现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该环境的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也相应降低,低压、低氧环境容易导致人体缺氧,造成一系列的机体功能异常,人体若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将引发高原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高原环境下低压低氧导致肺、微循环的过度灌注,引起高原脑水肿和肺水肿。目前对高原病患者结构的影像诊断的研究逐渐增多,其检查设备主要是CT、MRI,本文就高原病患者结构的影像诊断现状予以综述。

  • 标签: 高原病 脑改变 CT MRI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类病因未明确的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是精神分裂症核心症状之一,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特别是执行功能。影像客观地反映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构和功能及代谢改变,既往神经影像研究发现结构异常可能是执行功能障碍的发病基础之一,通过学习探究影像,可以进一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生物标志物,并应用到精神分裂症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本文通过结构磁共振、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等方面来探究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与影像的关系,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影像学上较健康人群发生改变,主要表现有前额叶形态异常,海马体积减小,白质完整性受损,前额叶等皮层激活减少,网络传递异常,大脑谷氨酰胺、多巴胺代谢紊乱等,且执行功能受损与其改变存在相关性。通过研究这些精神分裂症执行功能影像的改变,未来可以探究出新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志物,精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认知障碍,促进社会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执行功能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迫症患者是否存在抑制功能受损,及其抑制功能受损的影像特征。方法16例首次发病未用药的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1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完成测查抑制功能的Go-Nogo任务,同步采集被试者任务态影像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强迫症组和对照组在Go条件和Nogo条件下平均反应时和反应正确率的组间差异,以及在成功反应抑制与错误监测过程中脑激活特征的组间差异。结果在Nogo条件下,强迫症组的正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85±0.08比0.93±0.51;t=-3.06,P<0.05);在错误监测过程中,2组大脑激活模式存在差异,强迫症组双侧颞下回(左侧:t=3.11;右侧:t=2.71)、右侧额中回(t=2.52)、右侧海马旁回(t=2.53)、左侧后扣带回(t=3.03)大脑活动增强(均P<0.05);双侧壳核(左侧:t=-3.03;右侧:t=-3.12)、右侧额下回(t=-3.29)、右侧额上回(t=-3.12)、右侧中央前回(t=-2.91)大脑活动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存在抑制功能受损,在错误监测过程中相关区的功能活动存在异常。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抑制(心理学) Go-Nogo任务 错误监测
  • 简介:摘要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少见的卒中样颅内静脉系统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检查。本文从CVST的流行病、病因、临床与病理入手,重点介绍了CVST特征性CT、MRI及DSA表现,并根据其影像表现初步判断预后。CVST早期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精准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指各种病因导致的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以及血管周围实质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和病理综合征,而且是导致血管性认知损害和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CSVD起病隐匿,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检查。文章对CSVD的不同影像标志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少见的颅内静脉系统疾病,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及发展,亟需寻求预后评估方法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基于多种影像检查评估的实质病变、再通及侧支循环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精准治疗,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笔者对CVST预后的影像评估及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以期为CVST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依据及有效评估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预后 侧支循环 再通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挫伤的CT与MRI的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挫伤患者的CT与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CT检查显示28例,7例阴性;MRI显示35例。结论磁共振成像对挫裂伤的显示明显优于CT。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挫伤 脑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