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腹内监测的正确方法。方法应用膀胱内测量法对35例重症患者进行腹内动态监测。结论腹内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护士准确测量腹内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腹内压 危重患者 监测
  • 简介:摘要腹腔内压力(intra-abdominalpressure,IAP)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近年来,腹内监测在ICU危重患者的监护中得到高度重视,可为各类危重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观察腹部重症及外科手术治疗后的效果。

  • 标签: 腹内压 腹腔间隙综合征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膀胱的监测,及时了解病人腹内的变化,可以反映MODS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指导预后判断,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膀胱内测量法对32例ICU患者进行腹内动态监测。结果32例患者应用经膀胱腹内监测方法,有效预防了ACS和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降低ACS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了病人在ICU的住院时间。结论腹内监测为危重病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整个操作系统的密闭性,减少了人为的污染,有利于感染的控制。

  • 标签: 膀胱压 腹内压 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ICU患者经膀胱腹内监测方法及其监测阶段的护理。 方法: 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 120 例体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监测方式,划分为传统组与实验组,对比各项指标。 结果:实验 组并发症发生率( 10.0% ),死亡率( 1.70% );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 ),死亡率为( 15.0% ),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实验 组治疗有效率为 98.3% ,传统组治疗有效率为 75.0% ,实验组较 (P<0.05) ;实验组的住院时间( 9.11±1.60 ) d 短于传统组( 15.33±2.75 ) d , P<0.05。 结论: ICU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实施本文这一监测方式,联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 ICU 的停留时间,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ICU患者 护理体会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及整合成人急危重症患者腹内经膀胱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相关操作的最佳证据。方法采用循证"6S"金字塔模型检索国内外腹内测量相关证据,包括指南、最佳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2日。由2名研究人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依据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证据预分级系统(2014版)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1篇临床决策、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3篇类实验研究。最终从开始时机、注意事项、患者体位、排除干扰因素、感染控制、校零及测量、数据读取、监测频率、设备管理、人员教育和培训10个方面汇总出23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整合了成人急危重症患者腹内经膀胱压力传感器测量法相关操作的最佳证据,为规范临床实践,准确测量成人急危重症患者腹内提供循证依据。

  • 标签: 成年人 急危重症患者 循证护理 腹内压 测量 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一种新型医用引流器具在ICU腹内测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ICU2018年4—9月收治的6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引流袋进行腹内测量,试验组则采用自行设计的新型医用引流器具进行腹内测量,比较2组患者测量首次使用的耗材成本、针刺伤发生率、导尿管渗漏发生率、导尿管气囊破裂发生率以及护士操作满意度,同时将对照组在2018年1—3月收治的32例患者在传统引流袋腹内测量停止时予更换新型引流器具再次行腹内测量1次,比较2种方法测得腹内的准确率。结果腹内试验组首次测量人均耗材成本5.71元、针刺伤0例、导尿管渗漏0例,均低于对照组的22.36元、1例、7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操作满意度为(13.85 ± 0.93)分,高于对照组的(10.00 ± 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323,P<0.01)。结论在腹内测量操作中使用新型医用引流器具在保证测量准确性的同时能降低耗材成本,减少针刺伤、降低导尿管渗漏发生率,提高护士操作满意度。

  • 标签: 腹内压测量 引流器具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监测技术在指导危重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75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实验组采用腹内监测+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胃潴留、腹胀、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内压 危重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合并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hypertension,IAH)患者腹内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SAP合并IAH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mg溶入20m1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3次,d,持续治疗1-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10万U溶入250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2次/d,治疗2周。分别于入院时及治疗第7、14天监测腹内,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d(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血淀粉酶、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factor,PAF)。对比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隋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矿检验,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7、14d观察组腹内、IL-6、TNF-α、血淀粉酶、PAF均低于对照组(64.0%)(均P〈O.05);与治疗7d比较,治疗14d两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均P〈O.05o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用能加强对SAP合并IAH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降低腹内及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高压 奥曲肽 乌司他丁
  • 简介:摘要探讨经膀胱监测法预防腹壁整形术后高腹内的效果。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吸脂与体型雕塑中心收治全腹壁整形手术女性患者14例,年龄28~52岁,平均35.5岁。用经膀胱监测法对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第1天腹内测量,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4例全腹壁整形术患者术前腹内3~6(平均4.4) cm H2O、术中即刻10~17(平均14.9) cm H2O、术后第1天7~12(平均9.1) cm H2O。除2例患者术后第1天呼吸困难,经吸氧后缓解外,其余12例患者未出现并发症。经膀胱监测法对腹壁整形手术有较好的手术保证,可预防术后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腹壁 整形 腹腔腔室综合征 腹内压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内指标对于肝胆胰脾外科危重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0例肝胆胰脾外科危重患者,通过双盲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10例,实施腹内指标检测,并根据腹内变化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对照组(10例,为进行腹内指标检测,实施常规的治疗与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肝胆胰脾外科危重患者进行腹内指标检测,有利于根据其具体状况实施相应的干预及治疗措施,因此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值得运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内监测用于危重症患者空肠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宁波市中医院收治的需实施空肠营养的危重症患者12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3例、对照组61例。观察组患者根据腹内监测情况调节空肠营养,而对照组患者常规空肠营养。比较两组患者腹内、血乳酸、内毒素以及APACHE Ⅱ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腹内治疗7 d(14.28±2.36)mmHg和治疗14 d(12.08±1.78)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16.05±2.55)mmHg和(15.21±2.11)mmHg(t=4.013、8.939,均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乳酸(2.19±0.73)mmol/L、内毒素(0.71±0.21)U/L和(10.02±1.5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98±0.95)mmol/L、(0.92±0.23)U/L和(13.06±1.72)分(t=11.788、5.313、10.376,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9.52%)和胃潴留(7.94%)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57%)和(27.87%)(χ2=7.930、8.437,均P<0.05)。结论腹内监测下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早期空肠营养,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降低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耐受性。

  • 标签: 肠道营养 压力 腹腔 乳酸 内毒素类 APACHE Ⅱ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内、胃残余量联合应用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80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采取腹内监测,观察组则采取腹内联合胃残余量监测。比较两组预后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胃残余量联合应用,有助于减少ICU患者肠内营养不良反应,从而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腹内压 胃残余量 ICU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检测腹内压在卵巢过激病人抽腹水时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病人抽腹水时动态膀胱内监测,分析降低腹内,对抽腹水安全性提高。结果对卵巢过激病人抽腹水时监测腹内、提高此操作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抽腹水次数。结论卵巢过激综合征放腹水时监测腹内有效提高放腹水安全性,降低抽腹水次数,让卵巢过激的病人改善预后。

  • 标签: 腹内压 卵巢过激 放腹水 膀胱内压监测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肠内营养(EN)管理中采取腹内监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选取98例ICU重症进行EN患者,资料选自2020年1月~12月,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参照组采取常规EN管理,实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腹内监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对比参照组,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低,达到目标喂养量时间较短(P<0.05)。结论 在ICU重症进行EN患者管理中使用腹内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显著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患者达到目标喂养时间,促进其预后恢复,值得借鉴。

  • 标签: 腹内压监测 重症监护室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经膀胱腹内监测在术后重症患者预后护理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54例术后重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监测与护理,观察组进行经膀胱腹内监测与护理,比较两组的监测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在监测效果与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经膀胱腹内压监测 术后重症患者 预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腹内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创伤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3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基础护理、胃管鼻饲治疗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进行分析,观察患者的腹内测定,进行早发现,早治疗。结果30例患者在密切观察下完成监测治疗后,重症胰腺炎患者中心静脉压、心率、免疫抑制酸性蛋白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内压监测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