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腱肌肉瓣应用于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肌腱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与传统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效果进行对比,以进行肌腱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效果分析。结果腹肌腱肌肉瓣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的手术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并且在随访中无复发。结论肌腱肌肉瓣用于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具有无张力以及就地取材、损伤轻微、不改变传统切口等特点,对于低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气患者具有较高的治愈效果,并且无复发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外斜肌腱膜肌肉瓣 低张力 修补 腹股沟疝 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讨论自体组织(肌腱)代替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临床应用范围标准.方法回顾总结1997~2004年间采用肌腱代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207例,将其分三个年龄段按手术时间﹑复发率﹑住院时间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4例获随访,随访率达84%,年龄段16岁随访时间7个月~4年,1例复发.结论自体组织(肌腱)代替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符合疝修补个体化无张力原则,临床应用年龄段跨度大,适合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基层乡镇医院广泛开展.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疝无张力修补术 腹外斜肌腱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9年1至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确诊为后天性上肌麻痹并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的患者7例(7只眼),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49±12)岁。所有患者均有闭合性颅脑损伤史,第一眼位存在旋转性复视,眼球运动检查可见受累眼上肌麻痹,不伴有明显下肌功能运动过强。术前行双眼被动牵拉试验,术中根据被动牵拉试验肌腱松弛情况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旋转斜视角度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采用配对样本秩和检验对术后第1天及末次随访时的旋转斜视角度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前部1/3上肌腱根据肌腱的松弛程度行6.0~10.0 mm折叠,折叠量为(7.7±1.8)mm。术中患者均主诉第一眼位旋转复视明显好转,双马氏杆测量第一眼位主观旋转度数由术前10°(8°,15°)改善至术后第1天的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9;P<0.05)。随访时间为(112±38)d,患者末次随访时第一眼位旋转度数为2°(2°,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5;P<0.05)。所有患者末次随访均无旋转复视主诉。结论成年人后天性旋转斜视行前部1/3上肌腱折叠术,能够有效改善第一眼位旋转斜视的临床症状,术后短期随访效果稳定,未发生明显回退。(中华眼科杂志,2021,57:685-688)

  • 标签: 外斜视 眼外科手术 复视 外旋转斜视 上斜肌折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将78例肌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经过治疗,临床治愈70人,占89%;有效6人,占8%;无效2人,占3%;总有效率97%。结论临床采用手法配合针刀治疗肌损伤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外斜肌的损伤 手法治疗 针刀治疗 经验交流
  • 简介:摘要疝是由腹腔内脏器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区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疝是腹部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以腹股沟疝发生率最高,占90%以上,其次是股疝占5%左右,较常见的疝尚有切口疝、脐疝和白线疝。此外,尚有类别甚多的罕见疝。绝大多数疝病例并无明确病因,其发生与该处腹壁正常强度减弱和腹腔内压力过高两类因素有关。依据疝内容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疝尚可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滑动性疝、嵌顿性疝、绞窄性癌。

  • 标签: 腹外疝 类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肌腱劈开延长术治疗上肌亢进A型斜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收集和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行上肌腱劈开延长术8例(14眼)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上肌亢进程度行上肌腱劈开延长术,上肌亢进+1者延长4~5 mm,+2者延长5~6 mm,+3者延长7~8 mm,+4者延长8~10 mm。观察手术对患者A型斜视、眼球客观旋转及立体视功能影响。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Mann Whitney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分析。结果:8例(14眼)行上肌腱劈开延长术,同时矫正患者水平斜视。其中2例患者行单眼上肌腱劈开延长术,6例患者行双眼上肌腱劈开延长术。除1例患者,余患者术后A型斜视消失;所有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明显减小,6例双眼手术患者术后上下转25°斜视度差较术前[(22.5±9.4)PD]减小为[(3.3±10.1)PD] (t=10.78,P<0.001),A型斜视矫正量为(19.2±4.4)PD;14眼术后上肌亢进程度[+0(0~0.2)]轻于术前[2.0(2.0~3.0)] (U=6.50,P<0.001);客观旋转度使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测量,14眼术后旋转斜视(-0.6°±6.0°)较术前(+5.7°±5.7°)明显改善(t=6.98,P<0.001),旋转矫正量为6.3°±3.4°。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上肌麻痹及V型斜视改变。术前所有患者原在位均无立体视,术后2例患者获得原在位周边立体视(400″),1例患者获得中心凹立体视(20″)。结论:上肌腱劈开延长术可明显改善上肌亢进A型斜视,可改善患者客观内旋及部分患者原在位立体视功能,且术后不易继发上肌麻痹等并发症。

  • 标签: 上斜肌A型斜视 旋转斜视 上斜肌肌腱劈开延长术 深度知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转移肌瓣技术在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为(67±10)岁,年龄范围为45~80岁。14例患者采用肌转移肌瓣技术行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4例患者均采用单侧腹肌转移肌瓣技术顺利完成腹壁缺损修补和功能重建手术,采用补片行加强修补。补片均为标准型聚丙烯补片,放置于肌后、腹膜前间隙。1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53±34)min,术中出血量为(119±59)mL,补片大小为(450±156)cm2。(2)术后情况:14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4±3)d。14例患者中,1例发生Ⅲ型血清肿,经保守治疗后好转。14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肌肌瓣缺血坏死、切口裂开、手术部位感染、肠梗阻或肠瘘等并发症。(3)疝相关生命质量情况:14例患者术前疝相关生命质量调查评分为(38±8)分,术后12个月为(77±15)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29,P<0.05)。(4)随访情况: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无切口疝复发或腹壁膨出。结论肌转移肌瓣技术可应用于巨大腹壁切口疝修补术,手术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患者疝相关生命质量。

  • 标签: 切口疝 腹壁重建 腹外斜肌 转移肌瓣 并发症 腹壁膨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疝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疝患者,术前进行详细评估、心理护理,控制慢性疾病及肠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切口情况,防止压增加,做好出院指导.结果30例患者中,切口Ⅰ期愈合27例,Ⅱ期愈合3例,平均住院13天,均痊愈出院,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做好充分的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是促进疝患者康复,也是减少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腹外疝病人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式呼吸结合肌肉锻炼对 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2019年 1月 -2019年 3月期间收治的 COPD患者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式呼吸锻炼方法,试验组对患者实施式呼吸结合肌强化锻炼,对 2组患者训练前、训练后观察患者呼吸困难,肺功能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训练后肺功能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试验组训练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式呼吸结合肌锻炼可以明显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及肺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COPD 腹式呼吸 腹斜肌锻炼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眼上肌腱缝线延长术治疗伴上肌亢进(SOOA)的A型斜视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月至2017年8月因A型斜视在山西省眼科医院行双眼上肌腱缝线延长术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21例(排除单眼SOOA的A型斜视、Brown综合征和Helveston综合征),其中A型斜视19例,A型内斜视2例;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14±9)岁。对手术前后A征的大小、眼球客观旋转程度、SOOA程度以及双眼视觉进行比较。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及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6±17)个月(12~109个月),20例患者水平斜视经1次手术矫正至正位,水平斜视度数在±10三棱镜度(PD)之内;1例内斜视患者术后水平斜视度数>+15 PD。21例患者A征均消失,由术前(23.81±9.47)PD矫正为(0.90±3.59)PD(t=11.29,P<0.01),矫正量为(23.52±9.68)PD。眼球客观旋转度数术前为3.18°±3.26°,术后为-4.81°±4.13°,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7,P<0.01),旋转矫正量为7.95°±3.88°,无一例患者出现旋转复视。42只眼术前、术后SOOA程度[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3.0(2.0)、0.0(1.0)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肌腱缝线实际延长量与术前SOOA程度有相关性(r=0.47,P<0.01),但与术前眼球客观旋转程度无相关性(P=0.88)。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为缝线延长量=2.71×术前SOOA程度(t=27.93,P<0.01)。结论双眼上肌腱缝线延长对A征、眼球内旋及SOOA有明显改善,远期无旋转复视及V征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肌减弱方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853-858)

  • 标签: 斜视 眼外科手术 A型斜视 上斜肌 肌腱缝线延长
  • 简介:目的观察异体硬脊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一期修复鞘管区屈肌腱损伤21例26指,术中用酒精保存的异体硬脊修复腱鞘,并向修复段鞘管内注入透明质酸钠溶液0.2ml~0.4ml,缝合皮肤,术后24小时开始行功能锻炼.结果经6~28(平均13月)个月随访,按TAM法评定疗效:优15腱,良9腱,中2腱,优良率为92.3%.结论异体硬脊与透明质酸钠联合使用有较好的预防肌腱粘连的作用.

  • 标签: 异体硬脊模 肌腱粘连 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钠 手外科 手术方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