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合作为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治疗上仍没有特效药,是近年来众多医疗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经研究发现,药物联合运用的效果优于药物单独运用。本文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以奥替溴铵、双歧杆菌、马来酸曲美布汀为核心的联合运用治疗方案及其效果,以期对目前药物联合运用治疗腹泻综合进行简要概述并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简要依据。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奥替溴铵 益生菌 马来酸曲美布汀 药物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合近年来临床发生比例有所升高,病程时间较长,且病情极易反复,其发生原因与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针对综合影响因素相关学术研究进行分析,总结肠综合的临床护理措施。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病,其临床诊断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标准,需要结合我国国情。目前尚无有效治愈IBS的方法,减轻临床症状、缩短发作期、改善生命质量为个体化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提高IBS患者对该病的认知和避免饮食等诱发因素是基础治疗的有效手段。需不断认识上市的新药如利那洛肽、鲁比前列酮等在IBS治疗中的效果,并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探索这些新药对我国IBS患者的疗效。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诊断 治疗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泻综合(IBS)患者结肠灌洗液优势菌群的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腹泻IBS患者46例(观察组)和排除IBS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患者46例(对照组)。于结肠镜检查时钳取降结肠黏膜组织2块,再收集所取黏膜组织处结肠灌洗液4 ml,提取总DNA,并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10种优势菌进行检测(包括拟杆菌门、普氏杆菌、双歧杆菌属、梭菌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害肺戴阿里斯特杆菌、厚壁菌门、普拉梭菌、沙门菌和乳杆菌属;结果取对数值)。采用Spearman法对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的优势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灌洗液优势菌群组成以及菌群变化基本一致,其中观察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菌属菌群数及结肠灌洗液中普拉梭菌菌群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肠黏膜组织:3.68 ± 0.54比4.34 ± 0.27、4.26 ± 0.28比5.33 ± 0.42、4.46 ± 0.68比4.99 ± 0.61;结肠灌洗液:3.26 ± 0.61比4.09 ± 0.51、3.10 ± 1.42比4.86 ± 1.03、5.24 ± 0.54比5.95 ± 0.51、2.24 ± 1.83比3.24 ± 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两组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其他菌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结肠黏膜组织与结肠灌洗液中双歧杆菌属、厚壁菌门、普拉梭菌和乳杆菌属呈正相关(r = 0.427、0.689、0.577和0.369,P = 0.041、0.013、0.024和0.035),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呈负相关(r = - 0.352和- 0.649,P = 0.026和0.013);而其他菌群无相关性(P>0.05)。结论腹泻IBS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和结肠灌洗液中优势菌群构成基本一致,而且优势菌群均呈失调状态,其中结肠灌洗液中拟杆菌门、普氏杆菌、梭菌属、普拉梭菌的菌群数明显降低。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 结肠灌洗液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儿童综合(IBS)的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80例IB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诊治经验。结果1.80例IBS患儿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9.70±2.88)岁;中位病程10个月。2.80例IBS患儿均有腹痛表现,其次为腹泻(60例),便秘(31例),自觉腹胀(21例),呕吐(19例),体质量下降(11例),纳差(9例),少见的表现有头痛(3例)。29例患儿发病前存在可疑的诱因,以饮食刺激最为多见。3.80例IBS患儿中腹泻(IBS-D)46例,便秘(IBS-C)17例,混合(IBS-M)13例,未定型(IBS-U)4例;IBS-C、IBS-D男童明显多于女童,IBS-M相反,IBS-U男女相等,各亚型组间比较,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3,P=0.001);各亚型间临床症状比较,腹胀在不同亚型间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生率依次为IBS-M、IBS-C、IBS-D、IBS-U。4.治疗包括对诱因及病情进行疾病宣教、心理干预、饮食管理及药物治疗。治疗6个月后有效随访74例,其中34例得到持续缓解,25例得到部分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为79.73%;15例患儿未愈。结论IBS是儿童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男多于女;饮食刺激为最常见的诱因;4种亚型中以IBS-D构成比最高;大部分患儿对症治疗有效,少部分患儿治疗效果不佳。

  • 标签: 儿童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综合(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综合(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应用于腹泻综合(D-IBS)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对患者神经肽Y(SPY)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太原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2例D-IB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在双歧杆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奥替溴铵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SPY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40/41)高于对照组(78.05%,32/41),χ2=7.289,P<0.05。治疗后,观察组SPY为(72.93±9.17)ng/ml,高于对照组的(61.98±7.30)ng/ml,t=5.982,P<0.05;观察组IL-1β、IL-18、TNF-α为(10.40±1.81)、(5.38±0.78)、(12.89±3.21)pg/ml,低于对照组的(16.22±3.21)、(7.28±0.94)、(19.30±4.27)pg/ml,P<0.05。结论奥替溴铵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D-IBS具有理想的疗效,对炎症反应起到显著地抑制作用,可缓解腹痛,促进脑轴功能恢复。

  • 标签: 双歧杆菌 奥替溴铵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神经肽Y 炎性因子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在综合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数字随机表法将2018年6月-2020年6月间于我院就诊的100例综合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统一的对症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观察组研究对象加用强化心理护理。本研究将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活质量,分析心理护理在综合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的平均SAS评分和SD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且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生活质量评分也要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改善综合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患者治疗信心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帮助,有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摩腹力学刺激对腹泻综合(IBS-D)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探讨摩腹力学刺激改善IBS-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新生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摩腹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摩腹组均采用新生期母子分离方法建立IBS-D大鼠模型。摩腹组大鼠建模后给予摩腹力学刺激干预,每天干预1次,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建模后每天被仰卧束缚于实验台上5 min,不予摩腹力学刺激干预,连续14 d;空白组大鼠不造模,不予任何干预。通过测定玻璃小球排出时间和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分别评估大鼠的动力和内脏敏感性,同时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结肠胶质细胞的超显微结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浆中促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摩腹力学刺激能明显延长玻璃小球排出时间[(2.5±0.2) min比(1.6±0.2) min,P<0.05];升高大鼠腹部抬起容量阈值[(0.5±0.1) ml比(0.4±0.1) ml,P<0.05];明显改善结肠组织病理状态;减少结肠组织中的肥大细胞数量[(2.64±0.22)个/视野比(5.61±0.12)个/视野,P<0.01];减少结肠胶质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和升高异染色质密度;还能减少促炎症因子IL-6[(189.4±4.7) pg/ml比(224.8±8.6) pg/ml]和IL-1β[(178.4±7.1) pg/ml比(191.4±8.4) pg/ml]的分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摩腹力学刺激能提高IBS-D大鼠的内脏敏感性,调节胶质细胞和肥大细胞,并减少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轴有关。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摩腹法 力学刺激 肠胶质细胞 促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参苓白术散结合曲美布汀治疗腹泻综合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腹泻综合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曲美布汀治疗,观察组在曲美布汀基础上联合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炎症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33%,28/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频率、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等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结合西药可有效提高腹泻综合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且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对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加味参苓白术散 曲美布汀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和探讨腹泻综合肝郁脾虚证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对其临床效果的应用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 01月~ 2019年 8月期间在我县接受诊治的 30例腹泻综合肝郁脾虚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 15例)和观察组( 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 80.00%),两组差异明显, P< 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腹泻综合肝郁脾虚证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郁脾虚证 针灸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消化内科综合发病与临床诊治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11-2019.11 期间接纳治疗的综合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 40 例,常规治疗)以及观察组( 40 例,复方谷氨酰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分析。 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复方谷氨酰胺在 消化内科综合中的治疗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综合(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消化道疾病,以发作的腹痛和排便习惯的改变,伴有腹胀和腹部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发病机制复杂,迁延难愈,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IBS的研究逐渐深入,其中,针灸治疗具有温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通过检索并筛选近5年针灸疗法治疗IBS的文献,对其中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分析其研究结果,以了解针灸治疗IBS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针刺疗法 灸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使用中药汤剂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便秘综合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 2018.12-2019.12期间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前 6个月选出的 32例便秘 IBS病人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将其作为对照组。后 6个月选出的 32例便秘 IBS病人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将其作为汤药组。持续治疗半年后比较各组治疗有效率。 结果 经过为期2个月的数据收集,再用软件进行分析显示,汤药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在治疗便秘IBS患者中使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效果要更加,值得应用。

  • 标签: 便秘型 肠易激综合征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疗
  • 简介:摘要便秘综合是一种功能性病,其特征在于伴有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周期延长的腹部不适。对谢晶日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加以总结,得出便秘综合常因情志不舒以致肝郁脾虚,大肠传导失司,遵病机治以疏肝健脾、行气导滞兼以润肠通便,疗效显著。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 肝郁脾虚证 谢晶日 名医经验 医案
  • 简介:摘要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对于判定治疗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医师选择有效药物提供重要依据。然而,一直以来对于IBS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终点的设计和评价都是难点,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转变评价者以往普遍看重客观事实的指标设计、认为不带主观色彩的评价才最公正的观念。目前对于功能性疾病,接纳、尊重和科学评估患者的主观感受,是在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模式下的重要临床研究课题。美国FDA与欧洲药品管理局不断改进IBS药物疗效研究终点的设计,腹痛和排便异常联合终点得到双方机构的认可,为IBS的药物疗效评估和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系统类似疾病的临床研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蓝本。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临床研究 终点设计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综合(IBS)的诊断标准、致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综述,IBS未来将在以下研究领域进行突破: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的改进与真实数据的获取,对特殊群体比如军人IBS的治疗探索,对执行特殊任务群体人员的研究,以及益生菌、维生素、心理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军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加减对于女性便秘综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在 2019年 5月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30女性便秘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收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四磨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3.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女性便秘综合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四磨汤加减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四磨汤 便秘 肠易激综合征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便秘综合治疗中生物反馈疗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门诊收治的便秘综合患者 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2组 n=35,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症状改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便秘综合治疗中应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生物反馈疗法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