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和开腹肝部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出我院的84例肝癌病患,根据式的差异将他们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42例,研究组A开展开腹肝部切除治疗,研究组B开展腹腔肝部切除治疗,对照其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中相关指标,研究组B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都比研究组A少,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A的并发症出现率以及1年、2年生存率依次是9.5%、88.1%、76.2%,研究组B依次是2.4%、85.7%、73.8%,研究组B均比研究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开腹肝部切除相比,腹腔肝部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显著,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并发症出现率低等方面,可推荐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 肝部分切除术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腹腔肝部切除与开腹肝部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肝部切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18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94例患者接受腹腔肝部切除)与对照组(90例患者接受开腹肝部切除)。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4.02±0.32vs3.97±0.85h,p>0.05),实验组中平均出血量(147.25±17.88vs227.32±14.52ml,p<0.05)、平均住院天数(5.21±0.26vs9.36±2.34d,p<0.05)、下床活动时间(21.30±6.20vs50.40±10.30h,p<0.05)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切口感染、胆漏)显著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腹腔肝部切除可减少手术对患者机体的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腹腔肝部切除手术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3月12例腹腔肝部切除的术前准备和中配合要点。结果12例手术均或得成功,中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263±28.5min,其中中转开腹2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严谨的手术配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一环。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 肝肿瘤 腹腔镜外科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肝部切除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7例,解释开腹手术者30,接受腹腔切除者4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l99)。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为【(89.7±14.6)min】,较开腹组的【(114.6±15.8)min]缩短,中出血量为【(83.4±14.1)ml]较开腹组的【(127.4±16.1)ml]减少,首次进食时间为【(2.2±0.5)d】和住院时间为【(6.3±1.3)d】,均较开腹组的【(4.3±1.1)d】和【(10.2±1.5)d】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腹腔肝部切除较开腹肝部切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检测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可便于对术后疗效的监管。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部分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胆囊部分切除腹腔胆囊切除的效果。方法:实验时间: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实验样本:复杂胆囊患者94例,随机划分47例是观察组(腹腔胆囊部分切除),47例是对照组(腹腔胆囊切除)。观察术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的结果。结果:对比术后临床指标和并发症的结果,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面对复杂胆囊炎,腹腔胆囊部分切除对比腹腔胆囊切除效果更加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部分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肝癌肝部切除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重医附一院金山肝胆外科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肝癌患者(n=80)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参考组(n=40)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n=40)采取腹腔肝癌肝部切除治疗,比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等情况。结果:实验组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其活动持续时间、步行距离长于参靠组(P<0.05),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及活动性疼痛均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肝癌肝部切除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延长其活动持续时间及步行距离,同时可缓解其疼痛,可见对患者早期术后下床活动有促进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肝癌肝部分切除术 肝癌 早期下床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腹腔肝部切除的围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旨在为该手术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科接诊的择期拟行腹腔肝部切除的24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针对性的围期护理干预。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腹腔肝部切除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肝部分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腹腔肝部切除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小肝癌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67)与对照组(n=68)。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肝部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术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97%,4/67)低于对照组(25.00%,1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总有效率(97.01%,65/67)高于对照组(80.88%,5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研究组TBiL、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相较于腹腔肝部切除,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小肝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

  • 标签: 小肝癌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腹腔与开腹肝部切除的临床应用及对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要做部分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74人,再将这74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我院传统的开腹肝脏部分切除进行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近年兴起的腹腔切除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伤口愈合程度,术后的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中平均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P<0.05);观察组患者的伤口愈合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腹腔下肝脏部分切除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的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对术后伤口愈合也较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腹腔下肝脏部分切除相对更有效,更安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肝部分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对小肾癌(直径〈4cm)行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对孤立肾或双侧肾癌以及对侧’肾功能虽暂时正常但患有严重威胁。肾功能疾患的患者行肾部分切除已被广泛接受。1993年Winfield及同事完成了第一例腹腔部分切除,目前国内有条件的医院已逐渐开展了此式。

  • 标签: 肾部分切除术 后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 小肾癌 肾功能 孤立肾
  • 简介:【摘要】目的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腹腔肝部切除治疗小肝癌的效果差异性分析。方法 于本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中筛选80例,摸球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腹腔肝部切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对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两组1年内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组间对比无明显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肝癌应用腹腔肝部切除、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均可获得良好效果,相比来说应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案。

  • 标签: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术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 小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腹腔肝部切除患者围期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时加入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4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腹腔肝部切除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到腹腔肝部切除患者优质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恢复效果,使患者能够更快的痊愈出院,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痛苦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和护理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肝部分切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肝部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经临床筛选的Ⅱ~Ⅵ肝段病灶需行切除的患者15例,其中7例边缘型小肝癌行完全腹腔下病灶切除;3例血管瘤、5例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在腹腔辅助下,结合腹壁小切口,应用常规切肝器械行左半肝切除1例,肝段切除1例,左肝外侧叶切除3例,同时行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5例。结果15例患者均成功地在腹腔下施行了肝部切除,无中转开腹及延长腹壁小切口,手术时间30~180min,中出血量20~400mL,术后住院4~9d,未发现并发症。结论经过临床选择的病例,腹腔辅助肝部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方法,对肝脏边缘型小病灶行完全腹腔下病灶切除更具微创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肝脏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在腹腔肝部切除患者术后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在肝部切除患者知情的情况下,跟踪治疗的46例手术患者,采取随机分配的办法,将46例患者平均分为A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以下称为A组和B组),每组23例。进行相关资料对比。结果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有效率的对比,A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B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0.86%,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 护理效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腹腔肝部切除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研究所选择患者为20例,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所接诊病例中随机抽选,按照盲选法取纳入患者中的10例,在期护理中展开常规性护理,作为对照组,剩下10例患者则需要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对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观察组均占据优势,P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腹腔镜 肝部分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癌患者使用腹腔肝癌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肝癌患者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划分为研究组(n=20例)与对照组(n=2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腹腔肝癌切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出血量为(76.2 40.1)ml,对照组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肝癌切除与开放式肝癌切除的疗效比较。方法筛选2013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15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腹腔组和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1年的随访,统计生存率。结果腹腔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为88.33%,较比开放组患者85.45%的总有效率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8.33%,较比开放组术后并发症的20%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腹腔组患者1年随访生存率为83.33%,较比开放组的72.73%的1年生存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肝癌切除与开放式肝癌切除的近期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开放式肝癌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容易影响治疗效果;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腹腔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开放式治疗组,所以腹腔肝癌切除的远期效果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 开放式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