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胃恶性肿瘤是全世界常见且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12年数据,胃癌居全世界恶性肿瘤发病率第5位,肿瘤相关病死率第3位。胃癌是严重危及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腹腔手术不仅将手术创伤最小化,且在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同时加速患者康复。因此,该技术在外科领域已逐渐取代开腹手术。笔者分析腹腔胃癌手术相关前瞻性、随机性研究等相关文献,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及最新见解,就腹腔胃癌手术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胃肿瘤 机器人手术 胃癌根治术 生命质量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自横结肠上缘近中央处入路分离胃结肠韧带,向左分离至结肠脾曲,向右分离至结肠肝曲。依次裸化并离断胃网膜右静脉及胃网膜右动脉,完成幽门下区域淋巴结清扫。从胰腺上缘左侧,打开胃胰襞进入胰后间隙,分离显露脾动脉起始段,清扫No.11p组淋巴结;向左裸化并离断胃左动脉,清扫No.7和No.9淋巴结;整块清除肝总动脉前上方的脂肪淋巴组织,完成No.8a淋巴结清扫;继续向左清扫No.5和No.12a淋巴结,完成胰腺上缘区域淋巴结清扫。"黄氏三步法"分别清扫脾下极、脾动脉干及脾上极区域淋巴结。最后在3D腹腔下行食管空肠Rou-en-Y吻合。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吻合术,Roux-en-Y
  • 简介:摘要早期胃癌的手术治疗正经历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发展,从单纯强调根治到根治与功能保留并重的理念方向改变。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可以做到早期胃癌病灶精准切除,因为相对于内黏膜下剥离术(ESD),内下胃壁的全层切除保障了肿瘤的垂直切缘的可靠性,而腹腔技术不但可以起到辅助内下进行全层切除,缝合胃壁缺损,更解决了ESD所欠缺的淋巴结清扫问题。目前,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有腹腔辅助的内下全层切除、内辅助的腹腔楔形切除术、非暴露技术腹腔-内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和非暴露内下胃壁翻转术等。尽管每种双联合的治疗方法都存在缺陷,但是相较传统胃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等特点。淋巴结清扫问题是早期胃癌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然而,现阶段的前哨淋巴结可能仍然存在术中淋巴结示踪操作略显繁琐的问题,并存在一定失败率,而且术中淋巴结活检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阴性率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早期胃癌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但作为一种发展中的早期胃癌精准治疗手段,相信器械设备技术的发展会使腹腔-内联合局部胃切除手术方法操作性更强,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 标签: 胃肿瘤,早期 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 局部切除 前哨淋巴结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腹腔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相关临床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组,分为开腹组(50例,开放式胃癌切除术治疗)、腹腔组(50例,腹腔胃癌根治术治疗),运用SPSS 26.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后1年、2年、3年复发率采用以χ2检验;手术情况、VAS及GLQ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独立t检验,Logistic分析术后复发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明显比开腹组短,腹腔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明显比开腹组低,腹腔组GLQI评分明显比开腹组高;1年、2年、3年复发率比较,腹腔组(8.0%、14.0%、26.0%)与开腹组(12.0%、20.0%、34.0%)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影响腹腔胃癌根治术术后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可显著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年龄、肿瘤直径、术后是否化疗、TNM分期是导致胃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以腹腔技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胃癌的治疗中得到开展并渐成为发展趋势,建立优秀的团队是成功实施手术的重要保障。4K腹腔是一种高清显像技术,能有效改善手术视野,推动腹腔手术技术的发展。高度重视腹腔手术团队的建设、全面提升团队的执行力有助于包括4K腹腔在内的各项新技术在胃癌微创治疗手术中被及时有效地应用。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手术 团队建设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手助腹腔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在进展期胃癌中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67例接受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其中手助组34例,行手助腹腔远端胃癌根治术;腔组33例,行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围手术期指标、炎性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等以(±s)表示,行独立t检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等行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两组2年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曲线图,用Log-rank检验进行远期生存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助组比腔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术后3 d两组WBC计数及血清CRP、IL-6、TNF-a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腔组升高幅度大于手助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但手助组高于腔组(P<0.05)。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Hb)水平手助组高于腔组(P<0.05),血清总蛋白(Tp)水平手助组低于腔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b、Tp、血清白蛋白含量(Alb)、营养指数(PNI)组间差异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年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助腹腔远端胃癌根治术用时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预后营养水平更高,整体疗效优于腹腔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

  • 标签: 胃肿瘤 手控腹腔镜检查术 胃切除术 生活质量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胃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 87 例行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44 )、对比组( n=43 ),分别予以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 。 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比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观 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比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对行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 应用 围 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促使患者更快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胃癌 根治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的标准化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然而,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使中国在恶性肿瘤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中国和日本的外科学专家策划,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4K时代中日胃肠微创手术标准解读交流会",其目的是为从事胃肠微创外科的中青年学者搭建中国和日本专家之间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中国胃肠微创外科手术规范化、精细化,引领中国胃肠微创外科技术发展。笔者于2018年开始,参加了5次"4K时代中日胃肠微创手术标准解读交流会",于会议中讲解腹腔胃癌手术的操作技术,介绍日本内镜外科学会关于腹腔技术的认定制度。此举有利于推动腹腔胃癌手术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提高中青年医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诊断 治疗 标准化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腹腔设备、器械和技术的进步,减孔腹腔手术,单孔腹腔手术应运而生。单孔腹腔胃切除术比传统的多孔腹腔胃切除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这被认为是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生命质量的最佳方法。但是单孔腹腔胃癌手术难度更大,技术要求更高,限制了其应用。自2011年首次报道单孔腹腔远端胃切除术以来,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初步证实,但仍需前瞻性随机试验验证。因此,该手术方式的广泛开展尚存争议。笔者结合相关文献与临床实践经验,就当前单孔腹腔胃癌手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 单孔 现状 思考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的标准化诊断与治疗对于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然而,庞大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使中国在恶性肿瘤标准化诊断与治疗方面存在地域性差异。因此,中国和日本的外科学专家策划,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4K时代中日胃肠微创手术标准解读交流会",其目的是为从事胃肠微创外科的中青年学者搭建中国和日本专家之间学术交流平台,推进中国胃肠微创外科手术规范化、精细化,引领中国胃肠微创外科技术发展。笔者于2018年开始,参加了5次"4K时代中日胃肠微创手术标准解读交流会",于会议中讲解腹腔胃癌手术的操作技术,介绍日本内镜外科学会关于腹腔技术的认定制度。此举有利于推动腹腔胃癌手术技术的标准化进程,提高中青年医师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整体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诊断 治疗 标准化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下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总结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进行的 30例腹腔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除 3例因疾病性原因中转开腹,其余全部成功进行腹腔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为 24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为( 190±42) ml,术后住院时间( 7.1±2.1) d,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无术中护理并发症且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腹腔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肿瘤根治的要求,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术中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过程及腹腔器械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合理而精准地配合手术操作,是腹腔下远端胃癌根治手术成功开展的关键。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根治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腔胃癌根治术逐渐成为非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逐渐被认识。术后胰瘘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3%~11.8%,高于开腹手术。这可能与腹腔操作的局限性及术中胰腺钝性损伤密切相关。术前腹部CT中P-A长度和UP-CA角度、体质量指数、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胰瘘发生率呈正相关。一种带有温度感控功能的超声刀及胰液渗出可视化系统有助于预防术后胰瘘,然而机器人手术和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不能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在胰腺上淋巴结清扫时需要进行方法改进,如"左侧入路""胰腺中间入路"等,"T"形纱布或组织悬吊装置可减少对胰腺的损伤,胰腺创面喷洒"生物胶"可减少胰液渗出。术后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出现胰瘘,采用双套管冲洗+生长抑素持续微泵进行处理。笔者主要探讨腹腔胃癌根治术的术后胰瘘原因及围手术期相关预防策略,望能给术后胰瘘的诊治提供一些线索。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术后胰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近端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就诊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近端早期胃癌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经腹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腹腔下近端胃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腔辅助胃癌根治术自问世以来,便以其微创优势而迅速普及,但腹腔显像系统仅提供一个2D的手术视野,腹腔下手术操作难度大,且学习曲线较长。3D腹腔系统是近年来新兴的腹腔技术平台,其通过构建景深及三维立体结构,提供了真实视觉中的立体手术视野,为手术操作提供了较为精准的空间定位。在胃癌根治术中,3D腹腔系统有利于胃周血管裸化、淋巴结清扫,减少术中出血量,亦可能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但是,术者佩戴的偏振式眼镜使得图像分辨率降低,且目前尚缺乏该术式远期肿瘤学疗效的相关证据。未来,3D腹腔胃癌根治术的进一步发展仍需要更多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9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因内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未达治愈标准而行补救性完全腹腔胃癌根治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ESD患者中有2例病灶切除不完整,2例病灶完整切除、病理切缘阳性,1例病灶剥除过程中发现胃外血管搏动,切除部分病灶后终止手术。手术方式:1例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行远端胃癌根治术,均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检查结果:1例肿瘤侵犯固有肌层,1例肿瘤侵犯黏膜肌层,1例肿瘤位于黏膜层内,2例为重度异型增生,术后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腹腔补救性胃癌根治性切除术是非治愈性ESD后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补救治疗方式。ESD治疗后未达治愈标准患者的病灶小,术中定位困难。术前用钛夹标记+CT重建准确定位有助于精准行胃癌根治性切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手助腹腔腹腔辅助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9年发表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关于手助腹腔(HALS)和腹腔辅助(LAS)在胃癌D2根治术上疗效对比的文献,按预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近期指标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章,共1 277例患者,其中HALS组629例,LAS组64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AS组相比,HALS组手术时间短(WMD=24.02,95% CI:-40.41~-7.62,P=0.004),但辅助切口稍长(WMD=0.27,95% CI:0.06~0.47,P=0.01),其余在淋巴结清扫个数(WMD=0.58,95% CI:-1.22~2.39,P=0.53)、术中出血量(WMD=-7.94,95% CI:-16.21~0.33,P=0.06)、胃肠道恢复时间(WMD=0.00,95% CI:-0.03~0.04,P=0.85)、住院总时间(WMD=-0.14,95% CI:-0.36~0.09,P=0.23)及术后并发症(OR=0.89,95% CI:0.58~1.37,P=0.61)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进展期胃癌实行D2根治术,手助腹腔相比于腹腔辅助,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易于开展,但切口长度稍有增加,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结合自身选择合适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手助腹腔镜检查 腹腔镜辅助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腹腔下吻合技术在腹腔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96例腹腔胃癌根治术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应用小切口辅助吻合技术,实验组应用全腹腔下吻合技术。采用SPSS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术中情况采用(±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为(2.47±0.38) cm,吻合时间为(26.34±4.2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长度(7.26±1.03) cm,吻合时间(70.15±20.34) min (P<0.05)。实验组轻度疼痛率68.75%明显高于对照组35.42%;重度疼痛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43.75%(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27.08%(P<0.05)。结论全腹腔下吻合技术较常规小切口辅助吻合技术在腹腔胃癌根治术中具有切口小、吻合时间短的特点,患者术后疼痛感较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少。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吻合术,外科 可行性研究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