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合并使用类药物(BZD)的合理性、依赖性及其增效作用,评价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对抑郁症病人诊断BZD依赖的价值。方法调查所有住院抑郁症病人,其中合并使用BZD≥6周,用BDEPQ量表评分,对评分在24~39分者停药一周观察,用ICD-10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再诊断。结果抑郁症病人合并使用BZD为63.8%,发生依赖为12%,BDEPQ评分≥35分作为评定依赖的划界分与ICD-10诊断一致性较高,合并使用BZD可减少抗抑郁药物用量,而疗效相同。结论BDEPQ是BZD依赖较好的筛查工具,住院抑郁症病人长期使用BZD是不合理的,BZD依赖与药物剂量时间无关。

  • 标签: 抑郁症 苯二氮卓类药物 依赖 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艹]类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对我院使用的[艹]类药物的处方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平均药物利用指数接近1.00.结论:我院[艹]类镇静催眠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类药物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年来类药物在我院门诊的使用情况变化。方法用自编量表对我院2009.2010.2011.三年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对比分析。结果类药物在物质滥用共病情况下使用率最高,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失眠症使用率最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合并其它药应用情况比例高达87.4%。用药人群越来越倾向于年轻化,滥用情况明显。

  • 标签: 苯二氮卓类药物 应用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因类药物(BZs)所致中毒患者中的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尤其在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分析比较26例氟马西尼治疗类药物(BZs)药物中毒患者与27例对照组一般对症处理。结果氟马西尼较对照者可明显缩短BZs中毒患者入院后昏迷持续时间和留观时间(P<0.01)及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在诊断与治疗BZs中毒昏迷患者中显著有效。

  • 标签: 氟马西尼 苯二氮卓类药物 药物中毒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我院住院患者类的使用情况。方法以2010年12月20日为调查日,调查精神科全部住院患者,用自编的调查表登记患者的诊断和用药情况,共334例。结果使用BZD181例(54.2%),BZD使用频率依次为氯硝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使用BZD的时间<60天161例(89.0%),>60天20例(11.0%)主要用于抑郁症和神经症。结论我院精神科BZD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少部分有滥用倾向,需注意。

  • 标签: 住院精神病人 苯二氮卓类 时点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基层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类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我院2020年01月-12月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类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类药物联合不同物理治疗方式对慢性失眠症状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慢性睡眠症患者,按随机方法分成三组。A组患者接受超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B组患者接受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C组患者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3组患者情绪状态、睡眠质量的变化,类药物减量和停用率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C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B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类药物减量和停用率均明显高于A、B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类药物联合物理治疗方式对慢性失眠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中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更加满意,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和睡眠障碍,并减少类药物的应用。

  • 标签: 苯二氮卓类药物 超低频经颅磁刺激 经颅微电流刺激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研究精神科专科门诊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精神科专科门诊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两年年间开出的涉及类药物的处方800张作为研究对象,对处方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患病情况、用药情况(药物类别、使用频率、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统计,并观察2013年和2014年两年间门诊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的变化特点。结果类药物使用过程中,以氯硝西泮和劳拉西泮的使用频率最高,分别占46.0%和37.3%,2014年氯硝西泮的使用频率小幅上升,但与2013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013年采用两种及以上类药物联用治疗的患者有38例,2014年有50例,各占9.5%和12.5%,略有升高,但比较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科专科门诊类药物的使用调查,对用药过程中潜在的不良反应问题提高重视,为合理使用类药物进行规范化指导。

  • 标签: 精神科专科门诊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使用情况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西酞普兰联合类药物在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患者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其特点。方法将79例老年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1小剂量西酞普兰;组2小剂量多塞平。两组都联合使用艾司唑仑和/或阿普唑仑。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表(PC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作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同一时间段的比较。结果①PCQI、HAMA的评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一时间段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MSE、ADL的评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治疗6月与治疗3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治疗6月与治疗3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6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每个月同一时间检测患者血压、空腹血糖、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出凝血时间的变化,统计显示无意义(P>0.05);每月复查心电图心率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新的心律异常报告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等出现。结论小剂量西酞普兰联合类药物治疗老年慢性失眠有效,对血糖、血压、心肌、心脏传导、血凝无明显不良影响。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上,小剂量西酞普兰优于小剂量多塞平。

  • 标签: 小剂量 西酞普兰 老年 慢性失眠
  • 简介:摘要类药物上市已半个多世纪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由于有些患者出现依赖和剂量耐受等问题,近几十年该药在许多国家使用已受到限制。当前类药物对许多精神障碍仍有治疗作用,但部分患者和医生由于担心产生药物依赖和长期使用引起痴呆而拒绝使用。笔者建议应客观评估及合理使用类药物

  • 标签: 苯二氮䓬类 药物依赖 痴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盐酸曲唑酮(TH)治疗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下文简称BDI)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BDI)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盐酸曲唑酮(TH)戒断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PSQI)评分情况,并观察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1d相比,患者在治疗2周和4周后的PSQI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治愈68例,好转9例,治愈率为88.3%(68/77)。用药期间3例患者有轻微口干,1例出现乏力,1例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80)。结论盐酸曲唑酮治疗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失眠症状,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盐酸曲唑酮 苯二氮卓类药物依赖性失眠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对类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吉林地区类药物滥用趋势,运用药物滥用的监测手段来反映此类人群各项特征。方法检索《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分别以“吉林地区、2011~2015年、类”作为检索条件进行检索,并对检索数据进行列项分析。结果2011~2015年,吉林地区共有1188例报告涉及类药物滥用:滥用者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初中以上学历占83.8%,以无业和企业人员最多;滥用方式主要以口服为主;多从医院中获得药品;多数目的是缓解烦恼、抑制情绪;滥用时间最长大于15年。结论2011~2015年之间的1188例类药物滥用数据分析提示,此类人群一定要控制用药时间,以免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形成类药物成瘾。

  • 标签: 苯二氮类 精神药品 药物滥用 吉林地区
  • 简介:  【摘 要】 目的 研究分析类药物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惊厥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4年 1月 -2014年 8月来共收治的 34例有小儿惊厥症状的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的年龄、性别、病因做详细记录。按照病历单双号将该 34例惊厥患儿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类药物与巴比妥类药物进行相关治疗。记录患儿发病控制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对两种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出相应评价。结果 采用类药物治疗的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病控制时间明显短于采用巴比妥类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儿,两组结果比较, 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 类药物静滴持续治疗小儿惊厥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是临床抗惊厥治疗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苯二氮类药物 持续静滴 小儿惊厥 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氯平和氯丙嗪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52例精神疾病伴失眠的患者随机分氯平和氯丙嗪组(观察组)26例,[艹]类组(对照组)26例,依据匹兹堡睡眠质量表(PSQI)对失眠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氯平和氯丙嗪组有效率88.46%,[艹]组有效率96.15%,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艹]药物与氯丙嗪和氯平治疗精神疾病失眠疗效相当,为了防止[艹]类药物滥用,选用替代药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 标签: 入睡和睡眠障碍 苯二氮类药物 氯氮平或氯丙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氟马西尼与纳洛酮在治疗类药物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3.4~2015.6期间收治的类药物中毒的患者,随机抽取74例,做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采用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纳洛酮对其进行治疗,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进行比较,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催醒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GCS得分为(13.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2.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清醒时间及治愈率分别为(3.85±1.1)、2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7±2.6)、20(54.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氟马西尼联合纳洛酮治疗类药物中毒,疗效显著,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氟马西尼 纳洛酮 苯二氮卓类 药物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认知行为治疗干预(CBTI)对合并使用类药物(BZD)的抑郁症患者的药物依赖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名抑郁症患者并服用BZD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CBTI治疗,对照组40例维持原有药物治疗方案。通过类药物依赖自评量表(BDE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多导睡眠监测技术(PSG)评估治疗前、治疗2周、4周、8周后的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在BDEPQ评分中降低了30%,HAMD评分降低了25%,PSQI评分改善了40%,PSG显示睡眠效率提高了15%。相比之下,对照组在这些指标上的改善显著较少。结论:对于抑郁症患者,CBTI能有效减少BZD的依赖性,改善睡眠质量,并对抑郁症状有积极的治疗效果。这提示CBTI可以作为传统药物治疗的有益补充。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抑郁症 苯二氮卓类药物 药物依赖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类拮抗药麻醉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对于手术中使用了类药作为镇静用药的病人,如果手术结束后要求病人立即清醒,可用氟马西尼拮抗其残余作用。对可疑为药物中毒的昏迷病人,可用氟马西尼鉴别,如果用药后有效,基本上可肯定是类药中毒。

  • 标签: 苯二氮卓类拮抗药 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