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近年来,免疫诊断领域发展迅速,相关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免疫诊断领域的快速发展对荧光检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众多医院已开始在实验室开展免疫诊断技术的临床试验中发现,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荧光免疫检查。但是目前荧光免疫平台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荧光标记物荧光寿命短、荧光信号受外界干扰影响难以监测等。此外,由于多种化学成分对多种荧光分子具有抑制作用,导致了在临床中使用的荧光检测试剂的用量非常大。荧光免疫平台的技术发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和检测手段。

  • 标签: 荧光免疫 反应平台 微流控载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构建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并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将 FER抗体及兔 IgG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利用荧光微球对抗 FER单克隆抗体及兔 IgH进行标记,并将其作为检测线及质控线制备荧光免疫层析时使用的试纸条。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法的灵敏度可以达到 0.5ng/ml,批内 CV达到 3.6-4.6%,批间 CV达到 3.8%-5.0%,平均回收率达到 100.6%,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其与电化学发光分析技术相比较时,相关系数可达到 0.8899,。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是 100-350ng/ml,女性是 40-260ng/ml。利用这种方法建立的 FER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验灵敏度较高,且检测十分可靠。

  • 标签: FER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 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方法在石蜡包埋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中的应用。方法石蜡切片经0.2%TritonX-100和0.5%TritonX-100梯度去垢剂(细胞表面活化剂)处理后,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定位明确,无扩散效应和非特异性着色。其染色强度接近石蜡包埋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结论低浓度梯度去垢剂TritonX-100进行抗原修复,技术方法简单可行。

  • 标签: 免疫荧光 染色抗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组织免疫荧光病理检查技术在小儿肾穿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2021年6月研究时间段内于本院行肾穿刺组织病理检查小儿肾病患儿65例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经肾穿刺提取病理组织后均分为4份,行冰冻切片制备(传统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室石蜡切片制备(石蜡包埋,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比较两类切片经不同染色处理后的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结果:(1)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石蜡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荧光染色处理后冰冻切片肾穿刺病理诊断所得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膜性肾病确诊率,较传统染色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所得小儿肾穿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较传统染色技术无差异性,且可有效提升染色处理效率,减少病理切片处理步骤,为患儿病情的快速诊断提供基础。

  • 标签: 小儿肾病 肾穿刺刺组织病理诊断 免疫荧光染色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方法 于2019年02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口腔黏膜病患者,均接受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分析其病理结果。结果 经病理诊断结果得出有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3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9名口腔黏膜白斑,25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结果为12名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00.0%),11名口腔黏膜红斑狼疮(84.6%),9名口腔黏膜白斑(100.0%),23名口腔黏膜寻常性天胞疮(92.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诊断的准确率为93.2%(55/5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 口腔黏膜病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免疫荧光检测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 BAV-3)的方法,用于生物制品用牛源材料的检测。方法分别以牛鼻甲骨细胞、传代牛肾细胞、原代牛肾细胞培养BAV-3,筛选最适宜的敏感细胞培养BAV-3,纯化获得抗原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抗体技术制备抗BAV-3单克隆抗体(单抗),亲和层析法纯化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用制备的单抗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AV-3,并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及中间精密度进行验证。结果用抗BAV-3单抗检测牛腹泻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呼肠孤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狂犬病毒、羊轮状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采用该方法检测牛鼻甲骨细胞培养的BAV-3,3次传代可检出的最低病毒含量和标准差分别为0.10和0.05 CCID50。结论建立的免疫荧光检测BAV-3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中间精密度,可用于BAV-3的常规检测。

  • 标签: 外源病毒 牛腺病毒3型 抗体,单克隆 免疫荧光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标志物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20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并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检测符合率均明显高于荧光定量PCR法(P<0.05)。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的200份检测样本中,有184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符合,符合率为92.0%,有16份样本检测结果与患者病情不符,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验,有12份样本检验结果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75%;有4份样本检验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相符,所占比重为25%,两种检查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在乙肝标志物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荧光定量PCR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肝标志物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采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比较结果,从而对免疫荧光层析法进行性能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降钙素检查的166份血清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电化学发光法(ECLIA)和免疫荧光层析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例标本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下,按照浓度高低可分为阴性组、低风险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以及高度升高组,并且不同浓度的组别所占比例和对应的组间阳性率在两种检测方法下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所有标本的ECLIA总阳性率为49.40%,与免疫荧光层析法的总阳性率46.99%%之间差异也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利用免疫荧光层析法与电化学发光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结果相当,而免疫荧光层析法更为操作便捷,且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荧光层析法 血清降钙素原 性能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时间荧光分辨法在产前筛查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做产前筛查的323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中孕三联筛查,筛查为高风险者知情同后做羊水穿剌行产前诊断,观察产前筛查和产前诊的检出结果。结果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法共筛查出114例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46例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孕妇,16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孕妇总检出率5.43%;知情同意81例羊水穿刺进行产前诊断,共确诊出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18-三体综合征,通过四维彩超诊断1例神经管畸形,总诊断率4.93%。产前筛查的检出率效果明显能降低有创产前诊断的盲目性。结论 产前筛查有利于尽早发现胎儿缺陷,时间荧光分辨法属于一种无创且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降筛查出唐氏综合征和18三体综合征胎儿有目的性地指导进一步产前诊断从而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全面优化人口出生质量。

  • 标签: 时间荧光分辨法 产前筛查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与线性免疫印迹法(LIA)对自身抗体的检测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0月,随机选取100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设置为AID组、非AID组,对这200例患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其自身抗体,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AID组中的IIF阴性/LIA阳性表达患者所占比例较之非AID组明显更高(P<0.05),而IIF阴性/LIA阳性表达的患者中,AID组的LIA(+)和LIA(±)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AID组(P<0.05)。结论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在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后,还应对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为阴性的患者进行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以减少漏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免疫球蛋白G4(IgG4)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免疫层析法与荧光定量技术相结合,采用竞争法反应模式制备试剂盒,建立定量检测IgG4的荧光免疫层析法。评估该法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并与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明确诊断胰腺炎相关疾病的临界值,计算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荧光免疫层析法测定IgG4的线性范围为0.2~10.0 g/L,精密度变异系数<15%,准确度偏差在±15%以内;胆红素(2.5 g/L)、三酰甘油(10 g/L)、血红蛋白(10 g/L)对定量测定无明显干扰;14个月内检测浓度为1.20、2.65 g/L IgG4标准品的浓度偏差在±15%以内,试剂盒有效期>12个月。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200例健康人血清样本,IgG4正常参考值为<2.03 g/L;采用荧光免疫层析法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383例临床血清样本中的IgG4浓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具有一致性(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以IgG4 2.01 g/L为临界值,荧光免疫层析法诊断胰腺炎相关疾病的灵敏度为96.3%,特异度为95.5%。结论荧光免疫层析法可简单、快速、准确地定量检测IgG4,诊断胰腺炎相关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高,适用于门急诊批量样本的定量检测。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荧光免疫层析 胰腺炎 自身免疫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以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筛查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y,ANA)结果与线性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核抗体谱(ANAs)结果的不一致性,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分别采用IIF和LIA两种方法检测抗核抗体,将IIF-ANA阳性/LIA-ANAs阴性和IIF-ANA阴性/LIA-ANAs阳性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组和非AID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份标本中,IIF(+)/LIA阴性(-)105份,占55.56%;IIF(-)/LIA(+)84份,占44.44%。。LIA+标本中,抗核糖核蛋白/史密斯抗原(nRNP/Sm)、抗史密斯抗原(Sm)、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Ro-52、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scl-70抗原、抗11-16多肽复合体抗原(PM-scl)、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抗原(Jo-1)抗体、抗着丝点抗体B亚型、抗可增殖抗原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的阳性率分别为1.02%~27.55%。AID组及非AID组IIF-ANA阳性者荧光滴度分布均以1∶100~1∶320为主;荧光滴度为≥1∶1000时,2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组中IIF(+)/LIA(-)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均质型(H)为主,与非AI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AID组的荧光模式以细胞核斑点型(S)为主,与AI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IF筛查ANA容易导致AID患者部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ANA特异性抗体漏检,而ANA特异性抗体检测因其测定的抗体数量有限也容易导致AID患者的ANA漏检。IIFANA筛查和LIA-ANAs特异性抗体检测不能相互代替,对需要通过检测ANA来排除AID的患者标本应同时进行IIF-ANA筛查和ANAs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以避免仅采用1种方法进行检测时导致的AID患者漏诊。

  • 标签: 抗核抗体 间接免疫印迹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 简介:目的研究TRFIA检测梅毒抗体的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同时对2963例临床标本及TP室间质控品进行TP抗体检测,对比分析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TRFIA检出率为100%,ELISA检出率为96.97%。筛查标本TRFIA法阳性率高于TPP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值阳性室间质控品及稀释后的质控品经TRFIA和ELISA两种方法检测,TRFIA法阳性检出率83.3396,高于ELISA法的66.6796。结论:TRFIA法比ELISA及TPPA法敏感度更高,对早早期及“窗口期”的梅毒患者能早期检出,避免漏检,同时有利于一些医疗纠纷的防范。

  • 标签: 梅毒螺旋体抗体 TRFIA ELISA TPP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建立适用于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及鉴定的技术方法。方法从将进行心脏手术患者体内取右心耳组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消化分离细胞,再通过差速贴壁分离法收集心肌成纤维细胞,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进行培养并传代,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基本形态特征的变化,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Ⅷ因子(VWF)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鉴定显示,成功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纯度达95%以上。结论胰蛋白酶消化法结合差速贴壁分离法及免疫荧光鉴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建立了一种纯度较高且保存了成纤维细胞自身增殖能力特点的人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 标签: 心肌成纤维细胞 原代培养 胰蛋白酶消化法 差速贴壁分离法 免疫荧光
  • 简介:摘要流式细胞术已普遍应用于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中,并提供了成熟的临床常规检测项目。流式细胞术广泛用于临床常规检验中,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高准确度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流式细胞术质量控制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免疫荧光染色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间接免疫荧光法( IIFA)检测抗核抗体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在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中收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 50例进行检测。分别用 IIFA和胶乳法进行检测, IIFA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胶乳法检测结果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的检测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 IIFA的检测准确率为 82%,超过胶乳法检测准确率 64%。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IIFA对于抗核抗体的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间接免疫荧光法 胶乳法 抗核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