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导致药物流产失效因素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自愿选择药物流产患者30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按照医嘱服药药物。观察服药后患者是否有效终止妊娠。结果经比较,35岁以上患者药物流产失效数明显升高,35岁以下的患者,有过孕产史的患者流产失效人数明显高于未有过孕史和流产史患者。体重超标患者药物流产失效数明显高于体重标准的患者。后屈后倾位患者药流失效人数明显高于前倾位及水平位子宫患者数。孕囊直径大于2cm患者失效人数明显高于孕囊直径小于2cm。有剖宫产史的较自然分娩的药流不全率明显升高。孕产次对药流效果有显著影响。初孕者药流完全率最高。人流或分娩次数愈多,药流效果愈差。正常经期≥5天药物流产失败率高于<5天者。妊娠反应及合并胃肠疾病失败率也高于无合并胃肠疾病者,这是由于吸收障碍影响药效。服药者文化程度越低失败率越高。

  • 标签: 药物流产 药物失效 影响因素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药物、酒精、胆汁、十二指肠液和胰液等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临床采取药物治理的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多种原因造成的胃黏膜炎症患者22例,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临床经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Sucralfate)药物联合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及控制,经治疗后2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临床要药物的综合选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临床药物适量配伍选择能积极有效的控制疾病蔓延,临床值得基层医院借鉴与效仿。

  • 标签: 胃炎 质子泵抑制剂 硫糖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抗癫痫药物疗效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4月~2015年5月治疗的成人癫痫患者227例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病年龄、病程、病因、发作类型、发作频次、用药史均为临床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结论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癫痫患者时,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成人癫痫 抗癫痫药物 疗效 临床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全流产实施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全流产患者72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药物保守治疗)、试验组(清宫手术治疗)各36例。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治疗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治愈35例(97.2%),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88.9%),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阴道流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d、7.2d,均短于对照组的4.3d、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全流产患者,药物保守治疗和清宫手术治疗均有良好疗效,其中后者清除彻底,能够缩短治疗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全流产 药物治疗 清宫手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药物疗效果。方法选用了我院老年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流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结果30例老年肺炎患者经过治疗之后,有26例痊愈出院,3例患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1例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太明显,病情发展比较快,因此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老年肺炎患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降糖药物单用与药物联用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评价联合用药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6年4月,随机对照分组,单用组与联合组各入选在当地医院门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每隔1周检测血糖1次调整用药剂量,联用12周,对比血糖指标。结果单用组退出2例,联合组退出1例;治疗后,联合组与单用组HbA1c、FBG、PBG2h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可减少单用药物剂量,增进疗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二甲双胍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与临床疗效,使得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规范和合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10月的100名呼吸内科患者作为干预组,2015年2月以前出院的100名呼吸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对干预组的100名患者应用我院为其制定的一系列干预方案进行合理的干预。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是否存在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情况、联合用药的比例、住院时间长短、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发生率以及抗菌药的费用情况等,并对比较结果进行综合性的合理评价。结果经过对比发现干预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具有更为合理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比例、较低的不合理用药比例、较低的抗菌药费支出、较短的住院时间等,干预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善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进行的干预实践是可行和有效的,可以应用于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光疗与药物综合治疗方法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站于2014年6月到2015年11月这一年半时间内收治的86例妇科病患者,针对不同类型的常见妇科疾病采取光疗和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观察并且详细记录病人的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宫颈糜烂治愈率几乎达100%;阴道炎患者中只有一人没有痊愈;外阴白色病变治愈率为12.5%,显效率为37.5%,好转率为50%。结论光疗与药物综合治疗的方法对于常见的妇科病具有高效,治愈率高,不易复发。

  • 标签: 光疗 药物治疗 妇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灸联合药物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小组,每组32例患者,并命名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以此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取得相应治疗效果,但康复组患者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为93.8%(30/32),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26/32),可知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统计学差异有意义。结论对于脑血栓形成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法,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针灸联合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微波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药物治疗,2w后观察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56.7%、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W后随访观察,实验组遗留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可提高疗效,且遗留神经痛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波带状疱疹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采用心理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2月间接诊的患PSD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40例)与对照组(n=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积极的临床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SD患者采用心理联合药物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干预治疗 西酞普兰 卒中后抑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药物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2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患儿,以常规治疗为基础,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儿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临床疗效 常规治疗 不良反应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直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放射直肠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50例采用常规的普通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个疗程(1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37例,有效9例,治疗无效4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25例,有效12例,治疗无效13例,治疗效果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药物保留灌肠治疗放射直肠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药物保留 灌肠 放射直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黄疸病例,运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35)及对照组(n=35),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药物联合蓝光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68.57%,直接、间接、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黄疸,采用药物联合蓝光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降低胆红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药物 蓝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