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酸浓度对危重患者的评价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进入我科监护室的患者107例,依乳酸浓度进行分组,对各组患者进行充分的治疗,观察其预后。结果乳酸浓度小于4.0mmol/L组死亡率7.8%,大于4.0mmol/L组死亡率53.5%。死亡组患者乳酸浓度持续升高或一直维持于高位,存活组乳酸浓度持续处于低位。结论乳酸浓度是危重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 标签: 血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预后情况的呼吸衰竭患者乳酸浓度氧分压的相关性。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20例呼吸衰竭患者根据预后分组,治愈组26例,好转组48例,未愈组30例,死亡组16例,对各组患者乳酸浓度及血气分压(PAO2)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愈组与好转组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愈组与死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愈组和死亡组乳酸浓度数据较治愈组和好转组均有显明提高,PaO2水平均明显降低,数据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乳酸浓度与PaO2水平可用于评价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乳酸浓度越高,PaO2水平越低,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

  • 标签: 血乳酸浓度 血氧分压 呼吸衰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乳酸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致病机制与预后关系。方法: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患者共68例。生存组38例,死亡组30例,每组均动态观察乳酸浓度的变化,测定初始、12、24、48、72hr乳酸浓度,入院初同时观察其血气分析中pH值、PO2、平均动脉压及24hrAPACHEⅡ评分,比较生存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1、生存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且下降趋势大于死亡组。2、两组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乳酸水平与APACHEⅡ呈正相关。结论:肺心病病人急性发作期乳酸越高,病人预后越差,乳酸浓度变化对判定肺心病病人急性发作期病情发展和预后有意义。

  • 标签: 肺心病 乳酸 预后
  • 简介:目的寻找能反映严重烧伤后组织氧合状况的简便易行、微创、有效的生化指标.方法将收治的34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改进后的抗休克复苏方案,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ml左右;B组16例,采用常规补液公式,使患者尿量维持在每小时40ml左右.两组同时于复苏前、复苏后1、8、16、24、48、72h监测乳酸浓度(BL)及常规监测指标(尿量、血压、心率、神志).结果(1)A组患者复苏后24h内,BL浓度平均为(3.2±0.4)mmol/L,常规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B组患者常规指标基本正常,BL平均值为(7.4±1.6)mmol/L,持续时间可达72h以上.(2)在常规监测指标指导下,B组复苏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高(31.2%);A组通过监测BL指导治疗,病死率仅为5.5%.(3)BL与尿量呈负相关,与心率呈正相关.结论(1)严重烧伤休克时组织的乏氧代谢增强,监测BL,能基本达到快捷、灵敏、简单、有效、微创的要求,是反映全身组织器官氧合状况的良好指标.(2)建议烧伤抗休克的复苏时间应延长至72h,尿量保持在100ml/h,确保复苏的质量和效果.

  • 标签: 血乳酸 浓度 监测 组织氧合 临床观察 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酸动态水平与5岁以下重症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岁及以下的重症肺炎患儿80例进行本次研究(研究组),根据治疗情况与预后分有效组和无效组,另纳入普通肺炎患儿40例为对照(CK组)。检测比较各组的乳酸动态水平及对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80例重症肺炎患儿治愈63例,无效17例。CK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同期的有效组与无效组重症肺炎患儿,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在各时段的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逐渐降低,无效组在各时段的乳酸水平,APACHEⅡ评分均高于有效组。结论密切关注与监测乳酸动态水平及24h乳酸清除率,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改善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预后。

  • 标签: 血乳酸动态水平 重症肺炎 病情及预后
  • 简介:<正>以往的足球运动只限于男子。近几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女子足球运动也列入了竞技性项目。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一百多万十九岁以下的女子开展了这项活动,并且进行了不同规模的比赛。但是,目前关于女子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生理学研究的报道尚少。为此,本文研究了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条件下一些生理变化参数,以便为女子足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数据。

  • 标签: 女子足球运动员 血乳酸浓度 运动员心率 比赛强度 男子足球运动员 平均值
  • 简介:摘要高乳酸症常见于危重症患者,病因复杂。根据高乳酸症是否为严重缺氧导致,分为A型(由严重缺氧引起)和B型高乳酸症(非严重缺氧引起),根据乳酸的光学同分异构体类型可分为左旋乳酸增高和右旋乳酸增高。本文重点介绍高乳酸症的病因和诊断思路。

  • 标签:
  • 简介:介绍乳酸作为运动员选材指标的理论基础,分析测试乳酸的选材方法,阐述乳酸为运动员科学选材及对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评定、预测的意义,为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乳酸 运动员选材 乳酸阈
  • 简介:当代竞技水平飞跃发展,运动训练日益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在运动训练中需要根据运动员特点、运动项目特点制定严密的训练计划,安排合适的运动强度.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并且准确、有效地评定训练效果。本文就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具体应用及其作用、意义做了论述,力求对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 标签: 血乳酸 运动训练 训练计划 糖酵解 无氧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1 h内乳酸浓度联合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清除率(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58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60 d内病死为终点事件,根据预后将入组患儿分成死亡组及存活组,统计两组人口学基线资料及血常规、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清肌酐、入院1 h内乳酸浓度(Lac1)及液体复苏后6 h乳酸浓度(Lac2)等临床检验指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进行检验。各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进行分层,通过Kaplan-Meier曲线比较各组预后差异。结果58例患儿中存活组24例、死亡组34例。围生期分析显示,死亡组患儿胎膜早破比率高于存活组[41%(14/34)比13%(3/24),P=0.021];两组患儿在感染部位、病原学特征、液体复苏总量、血管活性药物指数、机械通气、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儿Lac1、Lac2、前降钙素原、D二聚体、血清肌酐高于存活组[(12±6)比(7±4)mmol/L,(14±6)比(4±2)mmol/L,(59±23)比(24±14)ng/L, (24±11)比(11±6)mg/L,(167±31)比(92±23)μmol/L,t=3.549、3.112、3.859、4.499、3.288;均P<0.05],死亡组血压、液体复苏后6 h LC低于存活组[(41±12)比(52±5) mmHg(1 mmHg=0.133 kPa),t=4.230;-16(-40, 20) %比 40(18, 70)%, Z=3.558; 均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C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负相关(OR=0.679,95%CI 0.662~0.999,P<0.05);Lac1与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死亡风险呈正相关(OR=1.203,95%CI 0.965~1.500,P<0.05)。ROC曲线分析LC、Lac1及两者联合均对患儿预后具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9、0.875、0.965,灵敏度分别为83.32%、89.65%、94.31%;特异度分别为72.52%、77.18%、88.76%。危险因素根据截断值分层,Kaplan-Meier分析显示Lac1>4 mmol/L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ac1≤4 mmol/L[21%(8/38)比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4.520,P<0.05); LC≤10%组累积生存率低于LC>10%组[19%(6/32)比69%(1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140,P<0.05)。结论乳酸浓度联合LC对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婴儿,新生 休克,脓毒性 乳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血液净化对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在山东省立医院ICU住院患者中乳酸水平升高者,分成血液净化组与非血液净化组,比较患者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持续血液净化能明显降低患者乳酸水平。

  • 标签: 持续血液净化 乳酸水平
  • 简介:目的:获得较为明确的环孢霉素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更好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有关临床报道听资料进行考察、比较、分析、统计。结果:各医院报道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基本接近,大致为术后1月557-283ng/ml,1-3月375-225ng/ml,3-6月257-165ng/ml,6-12月150-120ng/ml,12月以上165-50ng/ml。结论:环孢霉素全浓度调整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毒笥反应均减少。

  • 标签: 全血浓度 环孢霉素 血药浓度 调查 毒性
  • 简介:目前,国内外已广泛运用血乳酸这一生理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况,训练强度及预测运动成绩,但运用血乳酸来评定摔跤训练的强度报道甚少。为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运动量及选择恰当的训练手段有效地发展运动员有氧代谢及无氧代谢能力,我们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11月测定了西藏自治区男子摔跤队运动员九运会比赛及训练课中乳酸值的变化。

  • 标签: 血乳酸 含量测定 摔跤训练 训练强度 训练手段 有氧代谢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分析乳酸水平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监护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死亡组乳酸清除率明显低于生存组;乳酸峰值则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酸测定重症监护高危患者预后评估值得临床推广。1

  • 标签: 血乳酸 重症患者 预后 评估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划船选手在不同练习后的乳酸值,对划船项目各种训练手段(包括几种新的训练手段)的生理学特征进行了探讨,有迹象表明,我国优秀划船选手的无氧糖酵解能力明显不如欧洲优秀选手。

  • 标签: 血乳酸 划船项目 训练手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乳酸的变化并探究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急性良性肌炎的儿童50例作为研究组,并将另外50名接受检查的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乳酸和空腹的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CK—MB、LDH、CK和Mb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虽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发病较急,但是如果可以进行及时地治疗就能够有良好的预后,另外如果能够在患者乳酸水平的基础上对其病情做出预测,并以此指导病情的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并提升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 乳酸 血糖 临床疗效
  • 简介:业已确认,耐力训练将导致受训者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明显的增进;与此同时,受训者在承受与训练前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其乳酸水平增加的幅度将比训练前减小。那么,如果受训者承受以训练后的最大吸氧量为基础计算的相对运动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乳酸水平的增加幅度是否仍比训练前小呢?这个问题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假如训练以后,承受相对运动强度相同的亚极量运动时,乳酸水平增加的幅度仍然比训练前为小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支持运动时的代谢

  • 标签: 亚极量运动 血乳酸水平 运动强度 耐力训练 最大吸氧量 跑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