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管血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挑选永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术治疗,根据术中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术中在支架植入前先行血栓抽吸,再给予推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患者术中在支架植入前不进行血栓抽吸,仅给予推注大剂量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术后7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hST段完全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随访3个月观察并统计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TIMI3级患者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24ST段完全回落率及术后第7d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个月、2个月、3个月的MACE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EMI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明显降低慢血流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管抽吸术 替罗非班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导管在介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血栓抽吸 导管 冠脉介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术与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应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无复流影响。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无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观察组(35),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观察组联合血栓抽吸术与注射替罗非班,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CTPC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MP3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血栓抽吸术与注射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无复流,可明显改善心肌组织灌注,避免无复流,减少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 标签: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冠脉内注射 急性心肌梗死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注射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介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昌吉州中医医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5年11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经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血栓负荷病变的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随机分配,分为血栓抽吸+梗死相关动脉注射替罗非班+PCI组(观察组40例)和血栓抽吸+PCI组(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术后90分钟心电图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最高值,随访30天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PCI术后冠造影TIMI3级血流获得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KMB峰值、cTnT峰值、30天后LVEDD均低于对照组,30天后LVEF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方面无差异(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TIMI血流,减少心肌细胞梗死量,改善心功能并且出血风险小,安全有效。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96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LEV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为4.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综合征可以提高TIMI分级,改善心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

  • 标签: 冠脉内注射 替罗非班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入院号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好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8h,伴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r/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6r/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入院后即行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按常规方法送入指引导丝至左前降支远端.

  • 标签: 冠脉内血栓吸取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注射欣维宁(替罗非班)及静脉泵入欣维宁在急性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例急性综合症患者(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20例,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30例)进入导管室前静脉泵入欣维宁5ml/h,如术中发生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血栓形成,再注射欣维宁10—30ml/次,术后继续静脉泵入5—7ml/h,维持36—72小时,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50例PCI中有1例因高龄死于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1例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停用欣维宁后而发生支架再闭塞,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因牙龈出血而减量,改为欣维宁2ml/h静脉泵入,无严重并发症和出血事件发生。结论静脉泵入与注射替罗非班,是防治急性综合症患者PCI术中无复流/慢血流和急性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症 介入治疗 冠脉内注射 静脉内泵入 欣维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患者行经皮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8月~2011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共39名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随机分为2组A组(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组)19例,将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置入支架;B组(标准PCI组)20例,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左心室功能、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左室射血分数及术后TIMI3血流恢复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5)。随访时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PCI治疗组。

  • 标签: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入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50例,A组冠状动脉腔球囊扩张术联合支架植入治疗,B组血栓抽吸联合支架植入,C组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比较三组干预效果。结果:术前三组主支、分支病变MLD程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C组主支、分支MLD高于A组、B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用于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可改善血管血运情况,短期疗效显著。

  • 标签: 血栓抽吸 球囊扩张 中青年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经皮介入治疗(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NSTEMI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PCI治疗,观察组使用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注射治疗NSTEMI的疗效较好,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PCI 替罗非班 NSTEM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介入(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黄山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急诊PCI的ASTEMI患者共189例,其中3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血栓负荷较重者行血栓抽吸联合国产替罗非班及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等PCI治疗,观察术中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栓抽吸物以及患者胸痛缓解率,伴发心律失常情况,术后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百分比(STSR%),心功能评价(出院前查心超,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及术后30天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出血并发症等.结果39例行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急诊PCI患者中,IRA发生于左前降支20例,右冠状动脉18例,左回旋支1例;肉眼观察血栓抽出物为红色血栓30例,白色血栓4例(其中2例为栓塞),3例少许脂质颗粒.术中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38例(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加速性交界区心律共36例,2例短阵室速);另术后出现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心室颤动2例,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利多卡因、补钾补镁和电除颤成功.术后胸痛缓解34例.心电图示术后2小时STSR大于50%者35例.术中出现慢血流、无复流共5例(TIMI2级3例,TIMI0-1级2例),经注射替罗非班、硝酸甘油、维拉帕米、再次加用半量替罗非班等治疗后3例血流改善.2例仍为TIMI1级.术后1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30例LVEF>50%,6例LVEF<50%,3例未查心超;术后消化道轻度出血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19小时颅内出血1例.术后30天死亡3例.结论ASTEMI患者急诊PCI,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总体风险大,死亡率高,应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前向血流恢复快,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低,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关键词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817-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STEMI患者经皮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我院的25例STEMI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实施血栓抽吸治疗,一组是观察组,实施替罗非班配合血栓抽吸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心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替罗非班 血栓抽吸方案 STEMI 经皮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并支架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1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球囊扩张术并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冠脉球囊扩张术 冠脉内支架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并支架术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21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21例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冠心病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冠心病患者(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实施球囊扩张术并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能显著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脉球囊扩张术 冠脉内支架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CTA联合造影对急性综合征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某院2020.1-2021.3月期间收治的60例(180支)冠心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情类型将所有患者分为ACS组与非ACS组,两组各为30例(90支),两组患者均接受CTA及冠造影(CAG)临床检查,并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对照指标,研究分析CTA在ACS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CTA与CAG在诊断狭窄方面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CTA检查中,ACS组斑块分型、正性重构及脂质成分明显高于非ACS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