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工作中血液传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行输血治疗、血液透析患者42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临床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结果血液传播疾病预防控制下,患者与医护人员均未出现感染情况。结论血液传播疾病的有效预防控制,对避免患者与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的发生可起到明显作用,应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到临床实践工作中。

  • 标签: 血液传播疾病 预防控制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出解决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医院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这1年内的血液检验医护人员86名,进行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相关防护措施,并统计血液传播疾病血液检验人员的感染率,利用数据库对被感染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整理。结果通过对我院86名血液检验医护人员的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的实施,我院血液检验人员被感染的概率降低40%,只有9名(10.46%)被感染。结论血液检验医护人员预防血液传播疾病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控制血液检验医务人员的疾病感染率,充分维护了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检验 医护人员 传播性疾病 防护措施
  • 简介:为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职业感染,本文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途径提出了详细的防护措施,使医护人员及管理者认识到防止临床护士因职业暴露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任务。

  • 标签: 护理 血液传播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进行HIV1/2-Ab(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BV(乙型肝炎病毒)、TP-Ab(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了解患者感染情况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28099例临床送检血清标本同时检测上述四项血液传播疾病相应抗体,并对检测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HIV1/2-Ab阳性率为0.41%;HCV-Ab阳性率为1.05%;HBV阳性率为6.12%;TP-Ab阳性率为1.85%。结论严谨认真地对患者上述四项血液传播疾病病原学检测,对预防医源性感染、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减少医疗纠纷等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液传播性疾病 医源性感染 职业暴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产科护士,探究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以便更好的进行管理。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我院产科具备丰富护理经验的46名护理人员,了解管理前后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情况。结果 观察管理前后产科护理人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可以看到管理后,皮肤或粘膜与孕产妇血液、羊水等接触、锐器损伤等发生率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与管理前相比效果明显更好。结论 对于医院的产科来说,要想降低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发生率,就要对产科护士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做好日常护理中的有效防范,尽可能降低血液危险因素的发生。

  • 标签: 产科护士 血液传播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的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的意义,分析其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0年4月—2010年9月进行分娩、输血、手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其中17例分娩患者,22例输血患者,21例手术患者,对患者的HIV(艾滋病病毒)抗体、HCV(丙肝)抗体、HBsAg(乙肝表面抗原)以及TP(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酶联免疫法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共有10例患者单一指标呈阳性,比例为16.7%,其中1例患者HIV病毒抗体呈阳性,2例患者HCV抗体呈阳性,6例患者HBsAg呈阳性,1例患者TP抗体呈阳性。结论患者在输血前、产前及术前进行血液传染性疾病检测,对于患者治疗和医务工作者的自我保护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输血前 产前及术前 血液传播性疾病 酶联免疫法 感染 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HCV、HIV、TP等血液传播疾病感染因子标记物及ALT检测,探讨其在医院感染控制、化解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592例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乙肝5项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谷丙转氨酶(ALT)采用速率法。结果:单项HBsAg阳性率为16.09%,HBsAg加HBeAg阳性率1.62%,HBsAg加HBeAg加HBcAb阳性率7.16%,HBsAg加HBeAb加HBcAb阳性率8.49%,HBsAg加HBcAb阳性率0.51%,单项HBeAb阳性率0.59%,单项HBcAb阳性率4.76%;HBV总阳性率为38.92%。抗-HIV阳性率0.087%;抗-TP阳性率0.74%;抗-HCV阳性率1.27%;4898例ALT〉40U/L,阳性率25%。17例抗-HIV阳性病例中HIV重叠感染HBV7例(41.18%);HIV重叠感染HCV3例(17.65%);HIV同时感染HCV和HBV三重感染2例(11.76%)。结论:①手术前和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疾病标记物的检测对防范手术和输血风险是十分必要的。②要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最大限度的选用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试剂和仪器,尽可能的采用能缩短"窗口期"的试剂,进一步提高检出率,才能有效地减少输血和手术医疗风险和纠纷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前 输血前 乙肝标记物 抗-HCV 抗-HIV 抗-TP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本研究于 2016年 8月选取本院的 60名妇产科护士,针对其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依据调研结果进行管理对策分析。结果: 2016年至 2017年共分娩 5020次,研究中 60例妇科护士,在采取上述管理对策后,都能够明确有关职业暴露防范标准的概念以及操作规程,认知度上升明显。同时职业暴露的情况显著性减少,所有护士能够在发生职业暴露风险后及时、正确地采取处理措施,并且没有出现一例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现象。结论:应当加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提升其职业暴露认知度,同时督促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感染的现象发生。

  • 标签: 妇科 血液传播疾病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产前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做围产期检查的2961例孕妇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联合检测,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抗体、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2961份标本中HBsAg阳性124例,占4.19%;抗-HIV阳性4例,占0.14%;抗-HCV抗体阳性4例,占0.14%;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5例,占0.51%。结论孕妇产前进行4项感染相关免疫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及时采取阻断措施,减少垂直传播,也有利于防止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 标签: 产前4项 垂直传播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妇产科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助产士需经常接触手术刀、手术缝合针等手术器材,也极易接触到体液、血液、分泌物,护理工作常面临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问题。此问题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人员意识欠缺、人员配备不足等,通过人员培训、完善制度、改善工作环境等措施可有效预防,保障工作人员临床安全。本文对妇产科助产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妇产科助产士 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是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性疾病。多数STD的口腔表征不仅具有特征性,且常常是其首发、早发、必发的临床表现。这就要求口腔医师必须熟悉STD的口腔表征,以利早期做出诊断,避免漏诊及误诊,并进行积极的治疗和监测,阻止STD的传播。同时,要求口腔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本文着重介绍艾滋病、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特点、口腔表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梅毒 口腔表征 临床表现
  • 简介:1994和1996年在古巴哈瓦那的一个中心诊所CiraGarcia对因阴道异常分泌物前往妇科就诊的妇女进行研究。用革兰氏技术和培养对宫颈内和阴道渗出物进行病因学检查。也进行了念珠菌和与细菌性阴道炎、阴道滴虫有关的病原体分离鉴定。另外,对男女患者均进行了梅毒(VDRL)和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阴道滴虫 细菌性阴道炎 异常分泌物 血清学试验 病因学
  • 简介:一、犬巴贝氏虫病犬巴贝氏虫和吉氏巴贝氏虫是犬巴贝氏虫病的病原,血红扇头蜱是犬巴贝氏虫的传播媒介,犬是犬巴贝氏虫的储存宿主。摄入犬巴贝氏虫的任何时期的血红扇头蜱都具有传染性。血红扇头蜱摄入犬巴贝氏虫后2~3天就可以传染给犬。

  • 标签: 血红扇头蜱 传播性疾病 传播媒介 传染性 犬巴贝氏虫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