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79例COVID-19患者血清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了解这两种抗体在患者体内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临床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79例,收集不同时期(发病后≤10 d、10<~20 d、20<~30 d、>30 d)血清样本共167份,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019-nCoV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M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21.77 (10.18~128.65)和13.13 (6.08~35.14) vs 3.01 (1.69~8.69);χ2=27.442,P<0.01]。重型和普通型患者IgG抗体平均水平高于轻型患者[(124.22±36.79)和(120.04±63.25)vs(52.31±53.68),F/χ2=27.295,P<0.01)。康复出院后,重型和普通型患者的IgM、IgG抗体阳性率均高于轻型患者(P<0.01)。IgM和IgG抗体水平受检测时间影响,发病后10<~20 d的IgM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5),发病后>10 d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10 d的水平(P<0.01)。结论重型COVID-19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更高水平的IgM和IgG抗体,且IgM和IgG抗体水平与患者发病后的检测时期密切相关。

  • 标签: COVID-19 特异性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方法:选择本门诊中心于 2018.10-2020.3 月收治的 540 例被猫狗抓伤或者咬伤的患者,将所有患者进行狂犬疫苗的注射,全程共注射 5 针,在接种 15 天之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的血清抗体水平。 结果:在接种狂犬疫苗后, 540 例患者中血清抗体阳性人数为 528 ,抗体阳性率为 97.78% ,对于不同性别之间以及不同年龄之间的患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 P> 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当患者在被猫狗 抓伤或者咬伤后,及时接种狂犬疫苗后,患者的血清抗体转阳率比较高,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或者性别的患者抗体转阳率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pANCA)、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胰腺腺泡抗体(PAB)、抗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在炎症性肠病(IBD)患儿中的阳性率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确诊的199例IBD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克罗恩病(CD)患儿10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90例。回顾性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及pANCA、ASCA、PAB、GAB检测结果。以疾病诊断作为标准,分别计算4种抗体单独及联合诊断UC和C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ANCA在UC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D组(32.22%比18.35%,P<0.05);ASCA在CD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UC组(27.52%比10.00%,P<0.05);PAB及GAB阳性率在CD组和UC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D患儿中ASCA诊断灵敏度为27.52%,特异度为90.00%;ASCA+/GAB-、pANCA-/ASCA+和ASCA+/PAB-对CD诊断灵敏度分别为26.61%、22.94%和22.02%,特异度分别为90.00%、95.55%和92.22%。UC患儿中pANCA诊断灵敏度为32.22%,特异度为81.65%,pANCA+/GAB-、pANCA+/ASCA-和pANCA+/PAB-对UC诊断灵敏度分别为31.11%、28.89%和25.56%,特异度分别为81.65%、86.23%和83.49%。其他抗体及组合对CD和UC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低。结论pANCA在UC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较高;ASCA在CD患者中检测阳性率较高;各抗体单项及组合对CD和UC鉴别诊断的敏感度较低,特异度较高。

  • 标签: 儿童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抗体,抗酿酒酵母 抗体,抗胰腺腺泡 抗体,抗小肠杯状细胞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局部或全身肌肉无力为主要症状。对其主要的辅助检测有血清学、药理学和电生理检测。自身抗体是指导重症肌无力诊断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因此该文就重症肌无力的主要自身抗体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肌肉特异性激酶(MuSK)抗体、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4(LRP-4)抗体以及其他有关抗体的检测结果的新进展在儿童重症肌无力的临床意义进行概述,以助于疾病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儿童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探索了梅毒抗体阳性标本经-20 ℃冻存后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方法的稳定性,并探索比较ELISA、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syphilis toluidine red untreated serum test,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gelatin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est,TPP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通过ELISA法和(或)CMIA法初筛阳性标本483例血清标本,再用TPPA法检测。根据ELISA法检测的S/CO值将患者标本分别分为四组:A组(S/CO≥10),B组(10>S/CO≥5),C组(5>S/CO≥1),D组(S/CO<1,但TPPA为阳性)。结果A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比99%,P>0.05);B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84%比97.84%,P>0.05);C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比92.22%,P>0.05);D组标本冷冻前和冷冻后ELSIA方法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88.89%,P<0.05),并且D组ELISA、CMIA、TRUST检测结果与TPPA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0%、88.89%、6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血清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48%比96.03%,P>0.05);ELISA方法检测冻存前和冻存后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10%比99.57%,P>0.05);而检测的冻存前标本ELISA法结果和CMIA法结果的敏感性分别为96.10%、99.57%,均高于TRUST敏感性(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 ℃冷冻对ELISA检测梅毒为阳性的标本无影响,而对ELISA检测梅毒为假阴性的标本有一定影响。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时应关注ELISA、CMIA和TRUST检测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标本,使用多方法联合检测可有效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血清 -20 ℃冻存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GAPDHS)抗体水平检测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同期选取我院 2017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 118例免疫性不孕症患者及 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调查,使用酶联免疫法对全部受试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85.2±19.4) μg/mL,健康对照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为( 33.5±5.8) μg/mL,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与女性、继发性、 TAT≤8的不孕症患者相比,对应的男性、原发性、 TAT> 8的不孕症患者的 GAPDHS抗体水平较高( P< 0.05)。结论:免疫性不孕症患者的血清 GAPDHS抗体水平显著升高,其可作为不孕症诊断的临床指标。

  • 标签: S-甘油醛 -3-磷酸脱氢酶 免疫性不孕症 TAT试验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梅毒中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以 2018.7~2019.8我院收治的 68例确诊为梅毒的患者为例,全部患者均进行 TP-DNA检测、 TP-IgM检测,比对两组两种检测方式阳性率、不同时期梅毒患者 TP-IgM检出率。结果: TP-IgM检测法阳性率高于 TP-DNA检测法,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采用 TP-IgM检测中二期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一期梅毒、三期梅毒,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在梅毒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检测,检测准确率较高,对二期梅毒患者检出效果更优。

  • 标签: 血清梅毒螺旋体 IgM型抗体 梅毒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患者血清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且确诊为IPF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7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口服NAC。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布罗格(Brog)呼吸困难评分、肺通气功能[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iced vital capacity,VC%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iced forced vital capacity,FVC%pred)]、血氧分压值(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一氧化碳弥散量值(diffusion capacity for carbon monoxide of the lung,DLco),血清CTGF和FN的表达水平及NAC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VC%pred、FVC%pred、PaO2、Dlco、血清CTGF和FN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92和5.385,P值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VC%pred和FVC%pred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2和2.041,P值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CTGF和FN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32,2.041,1.070和12.652,P值均<0.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PaO2和DLco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73,8.297,2.864和5.062,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CTGF和FN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2.128、5.196和45.445,P值均<0.05),VC%pred、FVC%pred、PaO2和DLco明显增高(t值分别为3.241、3.625、3.337和2.280,P值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χ2=4.160,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IPF患者外周血CTGF与FN显著增高,给予NAC治疗,可显著降低外周血CTGF与FN表达水平,提示NAC可能有降低外周血CTGF与FN的作用,但具体机理仍需深入研究。

  • 标签: 肺纤维化 N-乙酰半胱氨酸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纤维连接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144(miRNA-144)在结核病(TB)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PubMed、维普、万方、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今国内外关于TB患者血清miRNA-144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由2名作者独立检索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仔细阅读全文后进行选取剔除、提取数据,采用软件Stata 12.0和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TB患者431例(病例组),健康者354例(健康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人群中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3.08,95%CI:1.26~4.90,P<0.05)。根据TB的不同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2.26,95%CI:0.62~3.90,P<0.05)。根据人种差异进行分析,黄种人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3.46,95%CI:1.34~5.58,P<0.05)。根据不同年龄进行亚组分析,以12岁为分界,≥12岁病例组血清miRNA-144水平较健康组升高(SMD=2.78,95%CI:0.88~4.68,P<0.05)。结论血清miRNA-144水平可能与TB具有一定相关性,尤其在黄种人TB中水平较高。但由于纳入研究中样本量较少,需更多标准化、样本量大、同质性好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结核 Meta分析 微小RNA-1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中和抗体消长及影响因素,为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的血清样本,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对其进行SFTSV中和抗体检测,阐明其消长规律,应用Spearman相关和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95例,其血清SFTSV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98.95%(94/95),总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21。抗体水平随病后时间的延长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F=2.31,P=0.03),急性期高病毒载量者抗体水平较高(t=2.23,P=0.03)。抗体水平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s=0.30,P<0.01),与病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rs=-0.25,P=0.03)。广义相加模型结果显示,急性期病毒载量CT值在0~125 000 copies/mL范围内对其影响尤为显著;抗体水平于病后7—20个月期间下降明显,21—40个月期间趋于平缓,41—96个月期间持续下降。结论2011—2018年江苏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既往病例血清SFTSV中和抗体普遍呈阳性,具有自我保护能力。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降低,且与急性期病毒载量呈非线性正相关关系,可进行针对性免疫防护。

  • 标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SFTSV中和抗体 消长规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1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1型糖尿病组,50例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50例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选取的人员实行血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型糖尿病组中GADA的阳性率达到30.00%,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以及对照组,差异较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aPL)阳性患者在病程中发生血清学转化的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前瞻性队列数据库中筛选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间aPL持续阳性至少12周、随访时间至少9个月的患者。分析入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狼疮抗凝物(L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β2糖蛋白I抗体(抗β2GPI)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aPL血清学转化的影响因素。统计学方法使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和Mann Whitney U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3例患者,25%原发性APS,63%合并SLE。在平均45个月的随访时间里,LA、aCL和抗β2GPI转阴率(2次以上检测阴性,间隔至少12周)分别为11%(9/83),26%(18/69)和24%(13/5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A双法阳性是LA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OR=0.055,95%CI(0.006,0.545),P=0.013];aCL中高滴度阳性[OR=0.199,95%CI(0.050,0.798),P=0.023]和aPL基线阳性数量[OR=0.220,95%CI(0.066,0.735),P=0.014]是aCL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而合并SLE是aCL转阴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0,95%CI(1.195,152.6),P=0.035]。与aCL结果类似,抗β2GPI中高滴度阳性[OR=0.168,95%CI(0.032,0.872),P=0.034]和aPL基线阳性数量[OR=0.243,95%CI(0.073,0.813),P=0.022]是抗β2GPI转阴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基线三抗体阳性的40例患者中未发现与aPL转阴的相关因素。aPL持续阳性与再发血栓/病态妊娠事件无明确相关性。结论aPL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清学转化,其中aCL的转阴率最高。抗体低滴度阳性、抗体阳性数量少与aCL和抗β2GPI转阴相关。SLE患者中的阳性aCL更容易转阴;LA双法阳性患者多数保持持续阳性。

  • 标签: 抗磷脂综合征 抗体,抗磷脂 血清学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CU)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可溶性IgE高亲和力受体α(sFcεRⅠα)、IgG型抗IgE、IgG型抗FcεRⅠ自身抗体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至7月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诊的43例CU患者作为CU组,同时选择37例皮炎湿疹患者及51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疾病对照(DC)组及健康对照(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IgE、抗FcεRⅠ和sFcεRⅠα。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各组指标水平的差异,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CU组血清IgE、抗IgE、抗FcεRⅠ水平显著高于NC组,中位数分别为65.70 IU/ml比17.10 IU/ml,χ2=28.541,P=0.001;0.61比0.39,χ2=27.408,P=0.001;0.64比0.51,χ2=29.102,P<0.001。CU组抗FcεRⅠ水平显著低于DC组,0.64比0.83,χ2=25.869,P=0.007。CU、DC、NC组血清sFcεRⅠα中位数分别为5.74、5.38和4.50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3,P=0.177。IgE与sFcεRⅠα、抗IgE与抗FcεRⅠ水平呈正相关(r=0.455,P<0.001;r=0.611,P<0.001)。四指标与病程、症状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IgE、抗IgE、抗FcεRⅠ对CU的诊断效能(AUC均=0.72)优于sFcεRⅠα(AUC=0.61),四项联合检测可达最高诊断效能(AUC=0.83);抗FcεRI对CU与DC具鉴别诊断价值,AUC=0.70,P=0.002。结论CU患者血清IgE、抗IgE及抗FcεRⅠ水平显著升高。肥大细胞活化相关分子具有成为CU诊断指标的潜能。

  • 标签: 荨麻疹 免疫球蛋白E 受体,IgE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老年肺结核患者与非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维生素D受体(VDR)、抗菌肽-37(LL-37)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差异,探讨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与维生素D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3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住院的56例老年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老年组)及同期住院的56例非老年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非老年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人群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测定25-(OH)D3、VDR、LL-37、IL-6、TNF-α的水平,收集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计数、双肺病灶肺野数、空洞个数、有无合并肺外结核等临床资料,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外周血25-(OH)D3浓度(28.94±12.88)nmol/L,较非老年组(34.47±12.78)nmol/L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0,P=0.025);两组VDR、LL-37、IL-6、TNF-α水平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老年组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分别为(295.71±153.83)×106/L、159.5(101.0,239.0)×106/L,均较非老年组的(421.25±206.00)×106/L、261.5(187.0,409.0))×106/L降低(t=2.280,P=0.000;Z=-4.220,P=0.000);老年组重症肺结核患者比例[51/56(91.1%)]较非老年组[28/56(50.0%)]高(χ2=22.730,P=0.000);老年肺结核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190,P=0.045)。结论老年肺结核病患者中重症肺结核比例较高,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非老年患者;维生素D可能影响老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病情发展,应对其加以关注。

  • 标签: 结核,肺 维生素D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感染肝炎(HBV)、丙型病毒感染肝炎(HCV)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75例HBV、563例HCV、488例体检健康者(HC)的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分布;根据病毒性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结果情况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肝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纳入有完整资料的患者为456例。结果HBV患者的ANAs阳性率为18.40%,HCV患者为11.90%,HC患者为4.10%,病毒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的ANAs阳率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性肝炎组的ANAs阳性率与H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抗体有:抗dsDNA抗体、抗Nucleosome抗体、抗Histone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抗AMA-M2抗体、抗CENP-B抗体。最常见SSA/Ro52抗体阳性;病毒性肝炎组ANAs性别比较,阳性组女性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AST、ALT、GGT、TBI均高于阴性组,白蛋白ALB水平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性肝炎患者ANAs阳性组IgG高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多项抗核抗体谱,有助于了解机体的免疫状况,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转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乙型病毒感染肝炎 丙型病毒感染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在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20年1至2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CP确诊患者共计116例为疾病组,非NCP人群包含非NCP住院患者84例和健康体检者50名,共计134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2019-nCoV IgM、IgG抗体单项检测及其联合检测3种方式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比较采用χ2检验;NCP患者2019-nCoV核酸转阴前后其IgM、IgG抗体阳性率和浓度的比较分别采用χ2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NCP患者病程中2019-nCoV抗体浓度变化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2019-nCoV IgG的敏感度(90.5%,105/116)高于2019-nCoV IgM(75.9%,8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91,P<0.05);2019-nCoV IgG的特异度(99.3%,133/134)高于2019-nCoV IgM(94.0%,126/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敏感度(89.7%,87/97)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2019-nCoV IgM联合IgG后的特异度(100%,125/125)高于2019-nCoV Ig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70,P<0.05)。在2019-nCoV核酸转阴后血清2019-nCoV IgM抗体阳性率(9/17)及浓度[13.0(4.9,24.7)AU/ml]均显著低于核酸转阴前IgM抗体阳性率(15/17)和浓度[29.5(14.0,61.3)AU/ml](χ2=5.10,Z=-3.195,P均<0.05)。在NCP病程中,从确诊第1天到每隔3天留取患者血清标本,共留取3次。第1次2019-nCoV IgM和IgG抗体浓度[分别为19.4(12.4,63.7)AU/ml,105.8(74.8,126.1)AU/ml]均显著高于第2次的浓度[15.8(7.1,40.3)AU/ml,80.5(66.7,105.9)AU/ml](Z分别为-2.897、-3.179,P均<0.05)。结论2019-nCoV IgG抗体用于诊断NCP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2019-nCoV IgM抗体浓度与2019-nCoV核酸检出有一定的关联性;2019-nCoV IgM和IgG抗体联合2019-nCoV核酸检测可能是目前诊断NCP最佳实验室指标。

  • 标签: 冠状病毒属 肺炎,病毒性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 核酸类 敏感性与特异性 实时聚合酶链反应
  • 作者: 刘雄 柯跃华 刘威 杨超杰 王智华 腾毅 乔卿华 刘昊 张蓉 贾瑞忠 贾雷立 陈勇 王长军 徐晓莉 夏欣一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0071,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907医院,南平 35070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成都 65003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洛阳 467000,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空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西安 71003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南部战区总医院,广州 510010,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东部战区总医院,南京 210002,武汉火神山医院 430100;东部战区总医院全军检验医学研究所,南京 210002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特异性IgM和IgG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为临床病例诊治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423例COVID-19确诊或疑似病例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对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OVID-19确诊病例特异性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80.4%(314/388)和98.2%(381/388);COVID-19疑似病例特异性IgM和IgG的阳性率分别为0%(0/24)和45.8%(11/24)。发病时间在6周及以上确诊患者,IgG抗体阳性率为100%。发病5~8周(均值:112.70 AU/ml)病例IgG滴度水平总体高于发病1~4周(均值:85.01 AU/ml)病例(U=8 531, P<0.000 1)。危重症患者IgG滴度水平高于普通型和重症患者,均值达到137.61 AU/ml。结论特异性IgM和IgG在COVID-19病例诊断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建议加强患者体内IgM和IgG滴度水平的追踪监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体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阳性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纳入2006年3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274例,其中男81例,女193例,年龄(53±11)岁,根据诊断分为血清ANCA阳性肺间质病(ANCA-ILD)、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病和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CTD-ILD/IPAF)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组,分析3组患者在临床表现、血清学、肺功能、影像学、生存及复发方面的差异。结果274例患者中ANCA阳性38例(38/274,14%),发病年龄(59±10)岁,随访时间(52±31)个月,死亡7例(7/38,18%)。ANCA阳性患者发病年龄高于CTD-ILD/IPAF[(52±10)岁]和IIP[(53±11)岁,H=19.29,P<0.001],血红蛋白[(129±21)mg/L]低于CTD-ILD/IPAF[(138±15)mg/L]和IIP[(140±19)mg/L,H=8.17,P=0.017],ESR[(46±35)mm/1 h]高于CTD-ILD/IPAF[(26±24)mm/1 h]和IIP[(19±22)mm/1 h,H=19.73,P<0.001],治疗后肺功能FVC改善率(31%)低于CTD-ILD/IPAF(59%)和IIP(39%,χ2=11.74,P=0.003),胸部CT病变吸收率(61%)低于CTD-ILD/IPAF(82%)和IIP(67%,χ2=9.23,P=0.010),病死率(18%)高于CTD-ILD/IPAF(6%)和IIP(12%, χ2=7.16,P=0.028)。结论ANCA阳性患者与其他类型肺间质病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肺疾病,间质性
  • 简介:摘要本研究纳入UC患者113例,健康对照者50名,检测其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免疫球蛋白G(ANCA-IgG)和炎症、凝血、营养指标,分析各指标与UC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活动期UC组ANCA-IgG、CRP、ESR、D-二聚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UC组,且上述指标随UC严重程度和病变范围增加而升高;ANCA-IgG、CRP与改良Mayo评分、UC内镜严重程度指数相关;ROC曲线显示ANCA-IgG联合CRP对活动期和重度UC的评估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研究提示血清ANCA-IgG水平与UC的活动性、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相关,对UC疾病监测有临床指导价值。

  • 标签: 结肠炎,溃疡性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C-反应蛋白 疾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