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合成MRI技术的发展和改进,这一技术在临床多个领域被应用。近年来我国专家积极开展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和科研,将合成MRI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骨肌、乳腺、腹部和前列腺等多个部位,较好地体现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合成MRI的临床应用目前还未能普及。合成MRI可以通过一次扫描,同时获取弛豫定量图谱和多种对比度图像,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提供新的助力,并且可以推动MRI大数据库的建立。我们应该更好地发挥合成MRI的优势,积极推进这一技术的落地应用,造福广大患者,助力健康中国。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定量 弛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联合CT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诊断效能。方法:实验时间确定在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抽取该阶段骨肉瘤患者65例,均开展MR联合CT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诊断效果以及临床诊断效能。结果:MR联合CT检查准确率为96.92%,与病理诊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联合CT检测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92%。结论:骨肉瘤患者使用MR联合CT诊断效果较好,准确率高并且可准确发现典型征象,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 标签: MR CT 骨肉瘤 诊断效果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诊断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时应用MSCT后处理相关技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隐匿骨折可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给予多层CT扫描、X线片、手术等诊断检查,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MSCT检查准确性为96.67%(29/30),X线检查为76.67%(23/30),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MSCT检查可清晰检查骨折具体部位、形态、骨折线等情况,而X线无法观察,对比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MSCT后处理技术应用于该种疾病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且可清晰观察骨折形态、骨折线方向等情况,为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可疑病人提供了更可靠的医学诊断参考数据。

  • 标签: MSCT 胫骨平台 隐匿性骨折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作业就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也可以检测出教学的短板。好的作业应以生为本,拓展思维,以提升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既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得到情感的体验、技能的培养、方法的掌握。作业批改则是教师检查课堂教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在诊断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重心,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所以作业设计、诊断、讲评作为提高作业效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关键还是要在作业的设计、诊断、讲评等环节上进行优化。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双减”背景下优化初中科学作业设计效能的一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 标签: 作业设计 作业诊断 作业评价 作业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血液生化指标与弹性成像检查对高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疑似胆道闭锁患儿193例,按7∶3比例随机分配组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训练集病例的血液生化结果、流行病学特征(年龄、性别)及肝脏硬度测值,采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再以二元Logistic回归权重优势比建立胆道闭锁诊断模型,并在训练集与验证集内对其效能进行评价。结果联合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γ-谷氨酰转移酶(glutamyl transferase,GGT)与肝脏硬度测值构建的模型,其敏感性为90.9%,特异性为85.7%,训练集与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3、0.955,经Hosmer-Lemeshow检验(P=0.292,P=0.951)及校准曲线证实该模型具有满意的校准度。训练集内采用Delong et al.检验提示该模型的效能优于单一建模指标(P<0.001,P=0.016,P<0.001),验证集内决策曲线分析提示在不同阈概率下,采用该模型较弹性成像检查可获得更高的患儿净获益率。结论联合ALT、GGT与肝脏硬度测值构建诊断模型可提高弹性成像对胆道闭锁的鉴别效能

  • 标签: 超声检查 胆道闭锁 儿童 弹性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DCE-MRI)对宫颈癌及其临床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1例,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证实临床分期为"金标准",对比MRI、DCE-MRI诊断宫颈癌的符合率,比较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分化程度患者的DCE-MRI参数[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trans)],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和临床分期、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61例宫颈癌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临床分期Ⅰb期11例,Ⅱa期12例,Ⅱb期23例,Ⅲa期9例,Ⅲb期4例,Ⅳa期2例;采用MRI诊断出Ⅰb期8例,Ⅱa期9例,Ⅱb期20例,Ⅲa期6例,Ⅲb期2例,Ⅳa期1例;采用DCE-MRI诊断出Ⅰb期10例,Ⅱa期11例,Ⅱb期23例,Ⅲa期8例,Ⅲb期4例,Ⅳa期2例。DCE-MRI诊断符合率(95.08%,46/61)高于MRI(75.41%,58/61),P<0.05。与临床分期相比,DCE-MRI分期的Kappa指数为0.935(95%CI 0.805~1.066,P<0.001),高于MRI分期的0.675(95%CI 0.544~0.806,P<0.001)。Ⅲa~Ⅳa期宫颈癌患者Ve、Kep、Ktrans参数高于Ⅰb期、Ⅱa期、Ⅱb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宫颈癌患者Ve、Kep、Ktrans参数高于中分化及高分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Ve(r=0.598)、Kep(r=0.612)、Ktrans(r=0.571)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Ve(r=-0.618)、Kep(r=-0.641)、Ktrans(r=-0.594)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DCE-MRI诊断宫颈癌可提高诊断符合率,与临床分期一致性高,且DCE-MRI定量参数和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显著相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支持。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 符合率 定量参数 临床分期 分化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影像科菌阳并接受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检查的1 76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37例,女827例,年龄17~73岁,平均年龄38.4岁。由4名影像科医师对含病变的20 139幅CT图像进行分类标注(17种影像特征),以此作为训练数据集,构建肺结核CT图像CNN诊断模型。训练数据集数量最多的前5种影像特征依次为: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从已标注图像中随机抽取302幅图像作为测试数据集,以2名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为“金标准”,比较CNN诊断模型和医师在肺结核CT诊断中敏感度和准确率的差异,统计CNN诊断模型分类错误的类型、数量,并绘制自由响应受试者工作特征(FROC)曲线,以测量该模型的最大诊断效能。结果CNN诊断模型对测试数据集中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型肺结核、胸膜增厚、干酪性肺炎和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33%(10 982/11 520)、73.68%(2 151/2 920)、73.07%(1 128/1 544)、83.33%(1 020/1 225)和94.11%(814/865);CNN诊断模型的总体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339/355)和90.40%(339/375),医师的对应数值分别为:93.80%(348/371)和92.80%(348/375),CNN模型和医师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度χ2=1.022,P=0.312;准确率χ2=1.404,P=0.236);FROC曲线显示,当敏感度为78%,假阳性区域个数为2.48时,该模型诊断效能最大。CNN诊断模型诊断结核病变的分类错误主要集中于纤维条索灶、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与浸润型肺结核的混淆上。结论基于深度学习CNN的肺结核CT辅助诊断模型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准确率,该模型可辅助影像科医师的肺结核诊断工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智能 结核,肺 卷积神经网络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诊断效能及预后评估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5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MSCT诊断资料,将临床表现分度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明确在该疾病中MSCT的诊断效能及患儿预后3个月发育情况。结果156例患儿根据临床表现分度判定分为轻度缺血缺氧性脑病80例、中度50例、重度26例,MSCT诊断确诊135例,MSCT精准率分别为:86.3%(69/80)、84.0%(42/50)、92.3%(24/26)。MSCT影像学资料显示2个以下脑叶损伤为80例,2个及2个以上脑叶损伤76例;外部脑积水40例,基底节病变20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颅内多部位出血56例。预后3个月随访时有47例(30.1%)患儿的发育水平指标-发育商(DQ)<90,109例(69.9%)患儿DQ≥90。结论MSCT具有无创安全、操作简便、快捷可重复、分辨率高、辐射剂量小等优势,能够快速明确患儿病灶所处位置、形态、损伤程度及损伤范围,给予及时干预,提升患儿预后发育指标,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MSCT诊断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诊断效能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精神影像用于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拟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MR精神影像检查,且基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做出临床诊断的14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分别构建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这4类精神疾病基于灰质体积的结构影像诊断模型。对于临床怀疑精神疾病的120例患者,对比影像结果及影像诊断模型中涉及的灰质体积改变脑区,计算相似度,选取相似度最高且大于50%的对应疾病作为患者的影像诊断,若无相似度大于50%的对应疾病,则认为其未见典型精神障碍脑改变模式;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评价MR精神影像用于这4类精神疾病初筛及分型的诊断效能。对于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24例患者,分别统计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结果MR精神影像用于初筛这4类精神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86.6%(84/97)、69.6%(16/23)、0.56、83.3%(100/120);用于检测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准确度分别为77.8%(28/36)、69.0%(58/84)、0.47、71.7%(86/120),58.8%(10/17)、91.3%(94/103)、0.50、86.7%(104/120),42.1%(8/19)、96.0%(97/101)、0.38、87.5%(105/120)和24.0%(6/25)、100%(95/95)、0.24、84.2%(101/120)。临床诊断为痴呆疾病的患者中,常规MRI及MR精神影像检测到典型脑萎缩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3%(14/24)、91.7%(22/24)。结论MR精神影像实现了精神疾病脑灰质结构改变的可视化和可量化,尽管尚不能作为单独的生物标志物用于诊断,但在提高精神、认知疾病诊断的时效性及客观性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精神疾病 痴呆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极端梯度上升(XGBoost)算法的联合诊断模型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NENs)病理分级的诊断效能。方法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1例胃NENs患者为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CT影像的病灶个数、肿瘤部位、形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最厚径、最长径和动静脉期CT值等特征;采用ITK-SNAP软件和Python 2.1.0 Pyradiomics软件对CT影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预处理并从分割图像中提取组学特征;采用XGboost算法分别建立CT影像模型、动脉期组学模型、静脉期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采用准确度、均方误差(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AE)评价以上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NENs患者年龄为28.0~78.0(58.6±10.7)岁,其中男性56例,占69.1%。胃NENs病理分级G1/G2级和G3级患者病灶个数、肿瘤部位、形态、淋巴结转移状态、肿瘤最厚径和最长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模型中的特征分别为A_logarithm_glcm_Imc1、P_squareroot_glcm_MaximumProbability、肿瘤最厚径、最长径、A_wavelet-HHL_glrlm_GrayLevelNonUniformity和P_wavelet-LLL_ngtdm_Contrast。CT影像模型、动脉期组学模型、静脉期组学模型和联合诊断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81.8%、86.0%、87.8%和91.0%;MSE分别为539.41、490.08、429.99和371.92;MAE分别为16.72、15.25、14.23和12.33。联合诊断模型的MAE值小于CT影像模型和动脉期组学模型(P值分别为<0.001和0.004),而与静脉期组学模型的MA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结论基于XGBoost算法的联合诊断模型对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病理学 神经内分泌肿瘤 诊断试验 XGboost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与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用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诊断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 411例疑似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送检BALF-GM检测95例,送检血清GM检测2 394例,分析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符合情况,描绘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BALF-GM与血清GM单用或联合应用诊断效能。结果78例同时送检BALF-GM和血清GM检测,两者均为阳性22例,临床确诊符合率为95.45%(21/22);BALF-GM和血清GM检测均为阳性患者临床确诊符合率显著高于两者均为阴性及任一检测为阳性(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ALF-GM与血清GM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两者单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6%、87.96%、94.40%、91.25%。免疫功能正常者BALF-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血清GM检测阳性;免疫功能异常者血清GM检测阳性诊断IPA敏感度高于BALF-GM检测阳性。结论BALF-GM联合血清GM检测用于IPA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具有更高符合率,效能优于两者单用。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血清 半乳甘露聚糖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中国版(2020)和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版(2017)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评估的诊断效能,验证中国版TIRADS的价值。方法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浅表器官和血管学组与中国甲状腺与乳腺超声人工智能联盟(China,C)制定的C-TIRADS和ACR-TIRADS对2015年1月至2021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1 306例患者的1 389个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恶性风险度进行回顾性评估,分析两种TIRADS诊断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 389个甲状腺局灶性病变中,良性结节973个,恶性结节416个,C-TIRADS 4C和ACR-TIRADS 5准确度最高。以C-TIRADS 4C和ACR-TIRADS 5为最佳截断值对甲状腺结节评估效能进行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7.39%、89.92%、75.00%、95.38%、0.89和85.58%、91.88%、81.84%、93.71%、0.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IRADS和ACT-TIRADS对甲状腺结节恶性风险分层评估有很好的诊断效能;C-TIRADS 4C的诊断效能与ACR-TIRADS 5的诊断效能相当。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恶性风险 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9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进行超声检查并明确病理结果的23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237个结节),按照C-TIRADS指南标准对结节进行分类诊断,然后使用S-Detect技术联合C-TIRADS对结节再次分类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二者诊断结果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37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105个,恶性结节132个。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及联合人工智能C-TIRADS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9及0.94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1,P<0.001);以C-TIRADS 4A类作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标准时,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C-TIRADS分类较单独使用C-TIRADS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81%对47.62%,90.72%对75.53%,均P<0.05)。结论C-TIRADS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S-Dete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以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检。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C-TIRADS指南 人工智能 S-Detect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7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分为活动期(n=58)、缓解期(n=29),收集2期CD患者CTE、能谱成像检查结果,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对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相关指标(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预测CD活动期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结果活动期CD患者CTE检查出现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靶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缓解期CD患者,出现脂肪征的概率显著低于缓解期CD患者,CTE综合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是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四者联合预测CD活动期的AUC为0.953,高于单独检测的0.869、0.907、0.914、0.913,此时CTE综合评分、肠壁厚度、门脉期碘浓度的截断点分别为6.0分、0.89 cm、2.68 mg/ml,能谱成像不可见肠壁均匀强化。结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的肠壁厚度、肠壁强化方式、门脉期碘浓度可以为CD活动期提供诊断价值,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诊断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小肠造影 能谱成像 活动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小肠造影(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诊断克罗恩病(CD)活动期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87例C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CD活动性指数(CDAI)分为活动期(n=58)、缓解期(n=29),收集2期CD患者CTE、能谱成像检查结果,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对CD活动期的诊断价值。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ROC曲线分析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相关指标(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预测CD活动期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结果活动期CD患者CTE检查出现梳状征、肠腔狭窄或扩张、靶征的概率显著高于缓解期CD患者,出现脂肪征的概率显著低于缓解期CD患者,CTE综合评分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是影响CD活动期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肠壁厚度、肠壁均匀强化、门脉期碘浓度四者联合预测CD活动期的AUC为0.953,高于单独检测的0.869、0.907、0.914、0.913,此时CTE综合评分、肠壁厚度、门脉期碘浓度的截断点分别为6.0分、0.89 cm、2.68 mg/ml,能谱成像不可见肠壁均匀强化。结论CTE综合评分联合能谱成像中的肠壁厚度、肠壁强化方式、门脉期碘浓度可以为CD活动期提供诊断价值,提供了一种新型定量诊断参考。

  • 标签: 克罗恩病 小肠造影 能谱成像 活动期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MRA)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及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迈特思创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和万方等数据库或检索平台,查找关于4D-MRA对AVM诊断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是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提取临床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 和R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92个患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4D-MRA诊断AVM和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AUC分别为0.927和0.920。结论4D-MRA对AVM诊断及AVM的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评估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达到DSA的诊断效能,可在部分情况下替代DSA去诊断AVM。

  • 标签: 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 四维动脉自旋标记 Spetzler-Martin分级 动静脉畸形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技术在产前筛查中的效能及其在产前诊断体系中的作用。方法对22 649例单胎孕妇的产前筛查结果及诊断路径进行效能分析。对同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9268例本院和转诊孕妇的指征及结局进行效能分析。结果孕妇选择唐筛比例为60.24%,年龄主要为35岁以下;选择NIPT者比例为34.74%,年龄主要为35~39岁。NIPT对于胎儿21、18、13三体高风险的总体检出率为0.89%,阳性预测值为75.71%,其中唐筛临界风险孕妇的NIPT高风险检出率为0.30%。高龄孕妇和唐筛高风险孕妇人数占产前诊断孕妇63.04%和21.22%,阳性预测值为5.1%和5.13%。NIPT高风险孕妇人数占产前诊断孕妇的2.30%,阳性预测值为54.46%。结论随着中国孕妇年龄结构的改变和妊娠复杂性的增加,以NIPT为主的筛查模式将有助于提升现有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体系的效能

  • 标签: 无创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锥光束乳腺CT、超声及钼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资料与方法收集接受乳腺CBBCT、超声及钼靶检查并取得病灶病理结果的患者3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3种方法的诊断效能,并对CBBCT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CBBCT诊断乳腺疾病的灵敏度为三者最佳,但特异度最差,准确率则三者相同;CBBCT与病理的一致性不佳。结论CBBCT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有较高的准确性。

  • 标签: 乳腺病变 CBBCT 超声 钼靶
  • 作者: 胡永莲 李霄 方海生 叶新华 沈美萍 武晓泓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32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南京 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南京 210029,浙江省人民医院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杭州 310014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高分辨超声(HRUS)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术前甲状腺功能、TPOAb、TgAb及HRUS资料,以组织病理学(HP)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各项指标在HT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792例患者,其中男217例、女575例,年龄的M(Q1,Q3)为41(32,52)岁(16~75岁)。以HP为金标准,TPOAb与TgAb诊断HT的灵敏度(59.3%比61.2%,P=0.752)、准确性(85.0%比83.6%,P=0.379)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67比0.764,P=0.88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TPOAb具有更高的特异度(94.2%比91.6%,P=0.033);两者均有高于HRUS的灵敏度(59.3%比44.5%,P=0.002;61.2%比44.5%,P<0.001)、准确性(85.0%比79.7%,P=0.001;83.6%比79.7%,P=0.013)和AUC(0.767比0.684,P<0.001;0.764比0.684,P<0.001)。与单一指标相比,TPOAb联合TgAb或HRUS均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AUC,三者联合诊断HT的灵敏度最高(均P<0.05)。TPOAb与HP在诊断HT方面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值=0.580,95%CI:0.513~0.647,P<0.001)。结论TPOAb联合TgAb可提高诊断甲状腺功能正常HT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两种抗体与HRUS联合诊断效能最大,TPOAb与HP诊断HT具有中度一致性。

  • 标签: 桥本病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高分辨超声 诊断效能 诊断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