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心脏超声智能导航技术(5D Heart)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比较时间-空间相关成像(STIC)技术电影回放模式(STICloop)与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的差异。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250例单胎妊娠胎儿。完成二维超声诊断后获取胎儿心脏的STIC容积数据,初步判断容积数据合格后隐去所有诊断信息,并将优质的250个STIC数据随机发送给医师A使用5D Heart与STICloop诊断分析。随后分别计算应用5D Heart、STICloop产前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诊断符合率,并统计分析两种方法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5D Heart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5.45%(105/110)、94.29%(132/140)、16.72、0.05、0.95,诊断符合率77.27%。STICloop诊断胎儿CH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AUC依次为90.91%(100/110)、92.86%(130/140)、12.73、0.10、0.92,诊断符合率61.81%。5D Heart的诊断符合率高于STICloop(P=0.013),但两者诊断CHD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5D Heart诊断CHD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高于90%,且能成功检查出各种常见的严重胎儿CHD,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STICloop诊断CH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5D Heart相当,发现异常时可直接建议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无需再提取诊断切面。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心脏自动容积导航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耐药肺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2018年苏州市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样本(603例),进行基因芯片检测、传统培养、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传统药敏试验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对同时具有两种耐药检测结果的333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药敏试验相比,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耐药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AUC分别为92.31%、95.58%、73.47%、98.94%、0.791和0.939;检测异烟肼耐药时分别为76.67%、96.04%、65.71%、97.65%、0.676、0.864;检测耐多药时分别为82.61%、98.39%、79.16%、98.70%、0.794和0.905。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枝杆菌,结核 基因芯片 临床诊断 异烟肼 利福平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lymphocyte / leukocyte ratio,LW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1月30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进行研究,收集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将患者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使用ROC曲线计算单个连续性变量的AUC及最佳截断值,并计算指标联合诊断的合并预测概率。结果重症组年龄(x2=24.140,P=0.001)、吸烟(x2=0.089,P=0.024)高于普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淋巴细胞(t=1.232,P=0.034)、LWR(t=2.312,P=0.013)较普通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PLR(t=7.231,P=0.003)较普通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WR<0.12、PLR>253.12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为重症的危险因素;(LWR+PLR)双指标联合对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展为重症的灵敏度为81.1%,特异度为58.8%。结论LWR、PLR可用于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否发展为重症,(LWR+PLR)双指标联合较单指标具有更准确的诊断效能

  • 标签: 淋巴细胞/白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癌(最大径≤20 mm)的诊断效能,并与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小病灶(最大径≤20 mm)205个,分为训练集(n=116)和测试集(n=89)。基于术前DCE-MRI和DWI序列,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测试集病灶的良恶性。测试集MRI图像由1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判断病灶良恶性。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GBDT模型和放射科医师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ROC曲线下面积,McNemar检验比较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GBDT模型鉴别乳腺小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0.950),与放射科医师联合DCE-MRI和DWI评估(0.93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9,P=0.618),并显著高于单独运用DCE-MRI(0.874)或DWI(0.832)评估(Z=2.024,P=0.043;Z=2.772,P=0.006)。GBDT模型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0%,89.8%和89.9%,DCE-MRI联合DWI最佳截断点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7.5%,79.6%和87.6%,2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²=0.800,2.286和0.083,P均>0.05)。结论基于DCE-MRI和DWI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小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评估结果一致。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84例SPN患者[男39例,女45例;年龄34~81(平均61.1)岁]的 18F-FDG PET/CT显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分析良、恶性结节间SUVmax差异,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诊断结节良、恶性的SUVmax最佳界值,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病理证实共54例恶性结节,30例良性结节,病灶SUVmax分别为5.48±4.08和1.70(0.73, 3.33)(U=443.50,P=0.001)。84例中58例为实性结节,26例为亚实性结节。亚实性结节组中良、恶性结节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56.00,P>0.05)。对58例实性结节SUVmax进行ROC曲线分析,诊断良、恶性的最佳界值为1.85,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06%(33/34)、62.50%(15/24)、82.76%(48/58)、15/16、78.57%(33/42)。结论恶性SPN较良性SPN 18F-FDG摄取高;应用SUVmax1.85诊断实性结节良恶性有较高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亚实性结节SUVmax的良恶性诊断价值有限。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联合CT用于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最终确诊,确诊前患者均行CT、MRI检查,并将CT与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分析MRI联合CT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包括: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确诊,CT检查最终确诊74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15%;MRI检查最终确诊82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14%(χ2=1.295,P>0.05)。MRI检查符合率高于CT检查(χ2=6.390,P<0.05)。MRI、CT检查神经根受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2,P>0.05);MRI检查钙化、积气阳性率低于CT(χ2=4.591、6.456,均P<0.05);MRI检查椎间盘变性、硬脊膜受压及脊髓变性阳性率高于CT检查(χ2=5.131、7.439、6.451,均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MRI联合CT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MRI或CT检查(χ2=5.395、6.416和6.391、7.344,均P<0.05)。结论将MRI联合CT用于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两种影像联合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关节游离体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诊断 敏感性与特异性 ROC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甲状腺平面静态显像感兴区(甲状腺、本底)平均计数比值法对诊断界定"甲状腺核素摄取过高"的效能,简化以往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影像表现上的半定量界定方法。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对大连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就诊的109例患者的甲状腺静态显像结果进行感兴区(甲状腺、本底)勾画及测定其单位面积平均计数的比值,以临床诊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金标准做参照,利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最佳诊断临界值。以此临界值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并分析两名医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利用两名医师测量结果绘制ROC曲线获得最佳诊断临界点为6.94,并将大于此值作为界定甲状腺摄取锝过高的标准。医师1根据诊断临界点鉴别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得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0%(37/43)、100.0%(66/66)、95.5%(103/109);医师2分别为88.4%(38/43)、100.0%(66/66)、95.4%(104/109)。两名医师比值法诊断一致率为96.6%(86/89),组内相关系数(ICC)值为0.98。结论甲状腺静态显像平均计数比值法为甲状腺锝摄取过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半定量界定值,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同医师独立完成平均计数比值法半定量分析甲状腺锝摄取程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实际应用上比以往的介入校正比的甲状腺/本底比值法要简单易行。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半定量分析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子宫切口妊娠患者实施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意义。方法:从2018年09月-2019年09月期间在我院疑似子宫切口妊娠患者中随机选取84人,均经病理检查进行诊断分类后,分别使用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对比,比较分析两种超声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对于子宫切口妊娠各分型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进而分析经腹部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结果:经病理检查84例研究对象,确诊其中48例研究对象为子宫切口妊娠,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其中经腹部超声能发现48例子宫切口妊娠研究对象的36例,并准确判断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研究对象中的17例,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47.22%,用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63.10%;经阴道超声能发现48例子宫切口妊娠研究对象的44例,并准确判断36例子宫切口妊娠阴性研究对象中的25例,敏感度为91.67%,特异度为69.44%,用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的准确率为82.14%;相比之下,两种超声方法用于诊断子宫切口妊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备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子宫切口妊娠,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彩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因甲状腺肿块到我院就诊的疑似甲状腺微小癌的2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彩超、二维超声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彩超、二维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诊断效能。结果213例疑似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病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8例,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07例,彩超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45例,CT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60例,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为阳性175例。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二维超声(P<0.05);彩超、CT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CT、彩超、二维超声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效能优于各项单独检查(P<0.05)。结论二维超声、彩超及CT联合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准确性较高,其诊出率明显高于二维超声、彩超、CT的单一诊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二维超声 彩超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微小癌 诊断效能
  • 简介:内容摘要:学校效能是学校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有效率的效益作用。它的实现需要教育要素之间的匹配性、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教师教的有效性和学生学的有效性。

  • 标签: 效能 学校效能 有效性
  • 简介:摘要:对于学校效能的研究历经了 40多年发展,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学校效能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门课题。什么是学校效能?这是学校效能研究的起点,对于学校效能概念的理解与把握将成为影响学校效能在选取影响因素的重要考量指标以及划分标准。本文将从目标角度、层次角度、功能角度三个维度对学校效能概念进行探析。

  • 标签: 学校效能 概念探析
  • 简介:摘要FibroTouch(FT)已被广泛投入临床使用,在研究FT对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及分析影响肝脏硬度值(LSM)的因素中发现,FT对AILD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效效能,尤其对AIH肝纤维化具有良好的诊断准确性,但用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患者时,需谨慎对待结果。与血清学模型比较,FT的诊断效能与Forns指数相当。FT用于诊断AILD时,其弹性硬度值受年龄、总胆汁酸、凝血酶原时间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指数、凝血酶原时间5个因素影响。

  • 标签: 肝纤维化 瞬时弹性成像技术 自身免疫性肝病 肝活体组织检查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 血清 GGT 、 GP73 、 AFP 水平联合检测对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 方法: 选择 2019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治疗的 4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另选择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的 40名检查体检者作为本研究的对比组,分别取所有研究对象的晨间空腹静脉血 3ml,进行离心检测 。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 (CLIA)测定 AFP水平,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GP73水平,采取速率法测定 GGT水平。结果: 实验组的两组 GGT、 GP73、 AFP水平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 GGT、 GP73、 AFP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显著高于单项诊断。 结论: 联合检测 GGT、 GP73、 AFP,能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尽早为患者开展肝癌的鉴别、诊断,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血清 GGT GP73 AFP 水平 联合检测 原发性肝癌 诊断效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冠心病筛查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65例冠心病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65例患者均给予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记录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近段、中段和远段检查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和右冠状动脉(RCA)的结果,分析该项技术的诊断效果。结果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近段和中段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远段(P<0.05),近段和中段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基本一致(P>0.05)。 结论 给予冠心病患者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能够获取到显著的诊断效果,具有无创、范围广、诊断准确且快速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多层螺旋CT 检查效能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联合颈部血管彩超( CU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 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组)、 40例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B组)为研究对象,均施以 TCD、 CUS检测。结果: A组内中膜增厚率、颅内动脉狭窄率分别为 92.50%、 62.50%,显著高于 B组的 30.00%、 10.00%( P< 0.05)。 TCD与 CUS共同检测缺血性脑卒中的灵敏性( 92.50%)、特异性( 95.00%)、准确性( 93.75%)均明显高于单独 TCD( 70.00%、 65.00%、 67.50%)、 CUS( 72.50%、 67.50%、 70.00%)检测( P< 0.05)。结论: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 TCD、 CUS联合检测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效能,值得实践及推广。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钆贝葡胺增强MRI和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诊断HBV相关肝细胞癌(肝癌)包膜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MRI检查的102例肝癌患者临床影像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9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10)岁。MRI检查造影剂使用钆贝葡胺54例(钆贝葡胺组),钆塞酸二钠48例(钆塞酸二钠组)。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腹部影像诊断医师进行独立盲法阅片。采用χ2检验比较钆贝葡胺和钆塞酸二钠对肝癌包膜的检出率。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造影剂对肝癌包膜的诊断效能。结果102例肝癌患者中,73个病灶存在病理包膜,其中钆贝葡胺组45个,钆塞酸二钠组28个。钆贝葡胺增强MRI肝癌包膜检出率为89%(40/45),明显高于钆塞酸二钠的39%(11/28) (χ2=20.171,P<0.05)。钆贝葡胺诊断肝癌包膜ROC曲线下面积为0.722(95%CI:0.514~0.930),准确性83%,敏感度0.89,特异度0.56;钆塞酸二钠诊断肝癌包膜ROC曲线下面积为0.621(95%CI:0.462~0.781),准确性58%,敏感度0.39,特异度0.85。结论钆贝葡胺增强MRI对HBV相关肝癌包膜检出率、敏感度、准确性高于钆塞酸二钠,诊断性能较好。

  • 标签: 癌,肝细胞 钆贝葡胺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王莎莎 石远凯 韩晓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北京 100032
  • 简介: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准确诊断淋巴结转移可以为手术切除和清扫提供指导,改善患者预后。自首次利用细针穿刺洗脱液甲状腺球蛋白(FNA-Tg)诊断DTC患者淋巴结转移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FNA-Tg对此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然而,由于检测的影响因素众多以及缺少统一的检测标准,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如何筛选合适的患者、建立统一的标准使FNA-Tg检测的效能最大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FNA-Tg的诊断效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综述和分析,并对FNA-Tg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活组织检查,细针 甲状腺球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积液中各种细胞形态及计数联合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对结核性浆膜炎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临床病例328例(包括结核组177例,非结核组151例),进行浆膜腔常规细胞形态学各指标分析及ADA检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最终纳入模型的指标包括:有核细胞数量(×106/L)、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数量(×106/L)、间皮细胞比例(%)、间皮细胞数量(×106/L)、ADA(mg/L)、异型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核异质间皮细胞共8项指标,Logistic回归模型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71[95%CI(0.955~0.98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94.0%,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浆膜腔常规细胞形态学分析联合ADA检测回归模型的建立对结核性浆膜炎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及临床实用性。

  • 标签: 结核性浆膜炎 细胞形态学 腺苷脱氨酶 Logistic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