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体填充对于软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48例软骨缺损患者,对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满意度及NRS评分。结果 48例患者,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患者分别2、12、34例,满意度为95.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NRS运动及NRS休息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软骨缺损患者进行关节镜下自体填充固定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因此,该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自体骨填充 距骨软骨缺损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踝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软骨损伤合并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加自体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软骨损伤合并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下翻截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双平面截加同侧膝关节自体软骨移植治疗软骨损伤合并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移植,自体 距骨 骨囊肿 骨软骨损伤 截骨术
  • 简介:摘要报道2020年7月收治的1例因外伤致右足跟缺损及舟骨开放性骨折合并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儿,术前运用3D打印技术明确缺损情况及一期手术置入的水泥的位置和形态,术中"V"形截断腓骨设计三节段腓骨瓣,固定后吻合腓动脉与胫前动脉,瓣静脉与胫前静脉、皮下静脉吻合。患者术后三节段腓骨瓣成活良好,随访结果示患者行走功能良好,下蹲站立动作完成良好,未诉酸胀、疼痛等不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腓骨瓣 移植 跟骨缺损 距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颈骨折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6~63岁,平均40.5岁,合并腰椎、髋臼、跟、外踝骨折各1例。开放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1个月)。按Hawkins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膝下管型石膏固定,其中1例复诊中因移位行切开复位松质螺钉固定。Ⅱ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松质螺钉固定。Ⅲ型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法+撬拔复位,脱位整复。一周后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二枚直径4.0mm中空螺钉由后向前固定颈,1例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3个月。13例中发生体缺血性坏死5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另2例未统计在内。1例外院病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长期不愈,行小腿截肢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按Hawkims疗效标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9%。结论对无移位的颈骨折,行膝下管型石膏固定6~12周,并定期拍片复查,颈骨折脱位应急诊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对体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 标签: 距骨颈骨折 内固定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西医治疗骨折。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颈骨折合并移位或骨折脱位,手法复位不稳定或失败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大骨折片复位后可行克氏针、螺钉固定,较小的片可利用关节镜或切开摘除。切口一般根据骨折片所在位置处选择前内侧或前外侧。陈旧性骨折伴有创伤性骨关节炎者要进行胫关节融合术。

  • 标签: 西医治疗 距骨 骨折
  • 简介:摘要:软骨损伤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症、MRI、关节镜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在治疗过程中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包括清创、骨髓刺激术、软骨移植等等。就当前临床治疗软骨损伤来看,清创手术所耗费的费用更低,患者在术后的疼痛效果较轻,对于小范围损伤治疗效果更佳。除此之外,还包括多种治疗方法,需要结合患者症状给予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综述软骨损伤的临床诊断分型,并探究当下诊断治疗方法的进展。

  • 标签: 距骨骨软骨损伤 治疗手段 进展
  • 简介:摘要是连接足与下肢的关键结构,在创伤后极易发生缺血性坏死,骨坏死治疗的目标在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尽可能地保留踝关节及后足功能。本文拟从的解剖及生物特性、骨坏死临床分期、骨坏死的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方法及假体的最新进展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距骨坏死 踝关节融合术 全踝关节假体置换术 3D打印 全距骨假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阶段诱导膜技术联合前后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骨感染后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例骨感染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23~63岁,平均37.0岁;4例为开放性全脱位回植感染,3例为Gustilo Ⅲa型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2例为踝关节Gustilo Ⅲc损伤术后感染,2例合并踝关节内结核。行三阶段序贯治疗,第一阶段手术:清创、全切除、抗生素水泥植入,负压封闭引流;7~10 d后行第二阶段手术:更换抗生素水泥、再次扩创、创面闭合或皮瓣覆盖;6~12周后行第三阶段手术:感染控制后,采用前后入路双钢板固定Masquelet技术重建。通过比较健侧和患侧的小腿全长评估下肢短缩情况,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和VAS评分以评价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2~37.5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术后2例患者皮肤浅表坏死,1例患者腓浅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植区矿化良好,踝关节融合。末次随访时,健侧和患侧下肢长度分别为(380.4±35.5)mm和(376.3±3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28.0±3.4)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72.8±5.4)分,VAS评分由术前5(5,6)分下降至末次随访时0(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例患者出现轻度内翻畸形,3例患者术后足踝关节轻度僵硬感。至随访结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复发和内固定物断裂。结论三阶段诱导膜技术联合双钢板固定可有效控制骨感染并能维持和重建缺损后肢体的长度以及功能。

  • 标签: 距骨 感染 骨板 诱导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骨折护理的主要手段。方法回顾分析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6例骨折患者护理的基本效果,并对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56例患者都顺利地完成治疗,全部完全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问题。结论对骨折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并结合适当的术前护理和术后康复护理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能够有促进患者康复,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距骨骨折 护理 外科
  • 简介:后突由内侧结节和外侧结节组成,内外侧结节间形成一结节间沟,有足拇长屈肌腱通过。腓后韧带及三角韧带分别附着于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后突骨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伤原因多为高坠伤。交通事故伤及高强度运动伤。后突的骨折诊断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跗三角的出现。

  • 标签: 距骨后突骨折 结节间沟 治疗 三角韧带 拇长屈肌腱 交通事故伤
  • 简介:摘要骨折由于解剖和血供特殊,手术显露困难,术后骨坏死、骨关节炎发生率高。现代交通、建筑等高能量损伤多发,骨折逐渐增多。许多学者对手术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就血供特点、临床分型、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上作出综述。

  • 标签: 距骨骨折 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后突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后突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后突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位程度,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后突骨折。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7.1 min。术后早期伤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肌腱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10~16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未发现断钉、不连和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0~98分,平均87分。结论术前CT影像基于Mimics软件重建后突骨折三维模型可精确定位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用于踝后内侧入路术中有清楚显露、骨折易复位、置钉方便的优势。

  • 标签: 距骨 跗三角骨 骨折 Mimics软件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总结软骨损伤(OLT)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在PubMed、Springerlink英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以“osteochondrallesions”、“talus”为关键词查阅2010年1月—2014年11月有关OLT手术治疗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治疗OLT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术等多种方法。清创、微骨折或钻孔术一般适用于年轻、损伤面积小而浅或孤立病灶的患者。面积大、深的软骨及软骨下损伤可考虑自体或异体软骨移植术。关节镜手术因其微创、直视下操作及可同时进行诊断与治疗等优势,可做为手术治疗OLT的首选方式。目前,关节镜联合其他方法成为OLT治疗的新趋势。临床上儿童OLT少见,对保守治疗失败的OLT儿童,内固定和清创微骨折的手术治疗都是较好的手术方法。结论OLT有多种治疗方法,这些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和优缺点,临床治疗应强调“个体化”原则,综合考虑患者的自身因素和病灶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骨疾病 骨软骨损伤 距骨 治疗
  • 简介:软骨损伤(osteochondrallesionsofthetalus,OLT)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往往引发关节疼痛、积液肿胀,导致关节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残。OLT好发于20~30岁之间的男性,约10%的患者双侧发病。OLT一般发生在穹隆中部的内侧缘与外侧缘,并且前者损伤的范围、程度均比后者严重。常规X线、CT均不能直观地检查软骨,更不易判断其损伤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距骨 软骨 关节 足损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1、目的  体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科疾病,常伴随着严重的关节损伤。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传统的治疗方式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内踝截作为一种治疗骨折的方法,逐渐被更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本文通过对10例采用内踝截治疗的骨折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该治疗方法的疗效和优缺点。 2、方法 在这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内踝截治疗。手术过程包括对骨折部位的清理、截和固定。术后对患者进行一定时期的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3、结果   经过内踝截治疗后,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且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在随访期间,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疼痛得到了缓解。同时,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效果有所差异。对于部分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的骨折,内踝截治疗的效果可能有限。 4、结论  内踝截治疗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通过对这10例患者的治疗,我们体会到了该方法在处理某些复杂骨折中的优越性。然而,由于骨折类型的多样性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对于一些严重的骨折,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进一步探讨内踝截治疗体骨折的最佳适应症和手术技巧,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 标签: 距骨体骨折 内踝截骨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搬移治疗缺损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搬移的患者做好术前评估及心理护理;术后控制好搬移的速度,加强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结果51例搬移均未出现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通过严格执行搬移的速度,使缺损的患者患肢愈后良好,达到延长的标准。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术后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056-02
  • 简介:摘要缺损修复一直是再生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题。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缺损修复水平,但是再生研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病理条件下再生困难、再生调控机制不清等,导致组织工程技术发展遇到瓶颈,制约了对再生修复的深入研究。类器官是一个全新概念,是一类特殊复杂的硬组织,可根据生物学基础理论,借助组织工程3D培养技术在体外构建,模拟体内组织的复杂生物学功能。类器官有助于阐明再生调控机制、筛选组织工程材料、促进再生修复,在再生研究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就类器官的特点、构建策略及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为缺损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骨再生 组织工程 骨类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