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3年Smith—Petersen采用玻璃制成杯状植于髋臼与股骨头之间,产生了首例髋关节表面成形。50年代早期Charnley采用聚四氟乙烯树脂一聚四氟乙烯树脂为关节界面施行了第~例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此后先后出现各种改良及创新的假体,但均因假体材料抗磨损性能差,磨屑颗粒诱导的骨溶解以及高松动率使得第一代髋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被放弃。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髋关节表面成形术 聚四氟乙烯 表面置换假体 假体材料
  • 简介:目的探讨金属金属(MOM)混合固定型髋关节表面置换(HRA)的近期疗效,分析手术技术要点。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对52例(5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MOM-HRA。其中男32例,女20例;年龄16~65岁,平均42.6岁。手术方法按照K.De.Smet标准方法进行,术后对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进行随访。结果失访7例(8髋),45例(50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个月(12~54个月)。术前平均Harris评分(37.0±1.2)分,术后22个月平均(93.0±1.0)分;术前屈髋度平均(25.3±1.6)°,术后22个月平均(105.0±1.8)°;术前外展度平均(18.8±0.8)°,术后22个月平均(40.6±1.0)°。评价:46髋优,3髋良,1髋差。无股骨颈骨折,无松动,无脱位,无感染,无翻修,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结论HRA具有保留股骨头骨量、术后关节活动度恢复快、近期结果好等优点,对于获得优良的术后结果,严格的患者选择和精确的手术技术至关重要。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 表面置换
  • 简介:摘要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因其低磨损、高稳定性及灵活性等优势受到髋部疾病患者尤其是年轻患者的青睐。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部分患者在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后于假体周围软组织出现金属碎屑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metal debris,ARMD),这一不良反应会诱发炎性假瘤的形成,最终导致较高的术后翻修率。这引发了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和担忧。因炎性假瘤导致的髋关节翻修面临骨及周围软组织大量缺损、原有假体难以移除及翻修假体固定困难等巨大的失败风险,使金属金属髋关节体的应用受到了限制,临床医生的选择也更加谨慎。通过最新研究文献就金属金属髋关节置换后炎性假瘤形成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髋关节体周围炎性假瘤形成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金属离子浓度升高、假体植入位置及患者自身因素三个方面。其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关节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等方法。针对临床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其治疗策略也不相同。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详尽分析、评价及总结,旨在为临床髋关节置换假体的选择提供指导,同时为进一步探究ARMD引发炎性假瘤的机制奠定基础。

  • 标签:
  • 简介:背景:近来,随着改进型金属金属关节体的出现,全髋关节表面置换发展成为一种可行的关节成形式。然而,这种式是否适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尚存争议,因为这类患者股骨侧假体是用骨水泥固定于坏死的股骨头表面。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后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并将本组结果与诊断为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比较。方法:对42个股骨头骨坏死的髋关节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根据年龄、性别、者和手术入路,选择42个同样进行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的骨关节炎性髋作为对照。在骨坏死组,男25例,女11例;在骨关节炎组,男28例,女13例。手术时平均年龄42岁。对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平均随访41个月。结果:两组临床结果相似,骨坏死组,效果优或良39髋(93%);骨关节炎组,效果优或良41髋(98%)。两组各有2例失败而行标准的全髋关节成形。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相似。结论:对于活动量大的骨坏死患者进行金属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短期随访可获得与骨关节炎患者相似的优良效果。我们期待长期随访是否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Ⅱ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髋关节成形术 表面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股骨头坏死 骨坏死 治疗性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主因右髋关节疼痛1年伴跛行4个月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发病,经按摩、牵引及局部封闭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门诊经查以右髋创伤性关节炎收住院。30余年前行右粗隆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现内固定物已取出,骨折处畸形愈合(见图1)。专科情况:右髋部无明显肿胀,皮色、皮温正常,可见长约20cm弧形手术瘢痕,右腹股沟中部可触及明显压痛,右大转子外侧叩击痛不明显,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 标签: 关节表面置换 金属对金属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粗隆下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直腿抬高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金属金属(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AS累及髋关节患者(23髋)行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手术前后Harris评分、UCLA活动评分和影像学变化。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6~3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4±7)分上升到术后(89±6)分,UCLA活动评分由术前(2.4±1.15)分上升到术后(6.5±0.5)分,无感染、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和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X线检查假体无松动和移位。结论MOM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AS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 标签: 髋关节表面置换 脊柱炎 强直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 简介:摘要随着骨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全髋关节置换已经成为治疗中老年人重症膝关节疾病的最成功、最有效的手术之一。人工全髋置换是治疗髋部疾病,重建髋关节功能最常见的手段之一,它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全髋关节置换是用模拟人体关节结构的生物材料置换病损的关节,以达到消除关节病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功。

  • 标签: 关节置换 手术配合 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181-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髋关节置换的患者系统的术前及术后的指导,使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及指导,以获得最好的疗效。方法从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2例病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术前及术后的指导,直至出院后的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病人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及活动都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正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对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作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 训练 指导
  •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32-01摘要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几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举措,希望能为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给予参考和支持。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适应症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8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56例观察组与56例对照组,给予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给予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疼痛率、临床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恢复术后生活质量上,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2014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股骨颈骨折治疗的70例,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5例。A组患者施予全髋关节置换,B组患者施予半髋关节置换,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为100.00%较B组患者的80.00%高(P<0.05);A组患者的中等率为100.00%较B组患者的85.71%高(P<0.05);A组患者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00%较B组患者的20.00%低(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且预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半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股骨颈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股骨颈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48例因各类疾病导致的髋关节损伤患者,术后随访,Harris髋关节评分确定患者术后恢复状况。结果:48例患者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40min。中出血80~200ml,平均120ml。42例术后双下肢等长,6例相差在1cm以内。所有患者下肢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为94~98分。结论:保留股骨颈的人工髋关节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固定牢靠,使用寿命长,有利于二次翻修,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的特点。

  • 标签: 全髋置换 保留股骨颈 髋关节假体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中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进行常规性手术管理,实验组在常规性手术管理中注重优质中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平均体温、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平均体温、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中护理有利于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荐。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中护理 并发症 康复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采用强生公司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体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5例15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5~67岁,平均47岁,其中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坏死9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术后3月复查时对患髋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3月Harris评分87~96分,平均92.4分。患者本体感觉良好。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体具有活动范围大,术后脱位率低,术后无异响的优点,适合活动量大的年轻患者。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陶瓷对金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术后护理,交流总结经验。方法通过一般护理、疼痛护理、体位护理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结果病人虽然年龄偏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护理在术前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