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护士针刺伤的高发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14年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发原因,管理部门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从2015年起采取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提供合适的处置器具、管理者加强监管等方面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将2014年218名护士与2015年220名护士干预前后针刺伤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2015年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低于2014年(P〈0.01),2015年护士在注射、拔针及处理用毕的废弃物等各操作环节针刺伤发生率均较2014年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有效保障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规范护士操作流程,确保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 标签: 护士 针刺伤 职业防护
  • 简介:目的寻找减轻胃管置入不适的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行胃管留置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胃管置入方法,试验组在插胃管前加用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结果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且在操作后血压和心率较为稳定,与操作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置管后3minMAP和HR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试验组对操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合谷、内关、足三里可有效控制胃管置入的不适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插管法 胃肠/副作用 针刺疗法/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PDCA管理对护士针刺伤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 80例护士,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实验组实施 PDCA管理。比较两组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掌握评分、自我防护能力评分、针刺伤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对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掌握评分、自我防护能力评分、针刺伤事件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护士实施 PDCA管理可提高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认知和防护能力,减少针刺伤事件的发生。

  • 标签: PDCA管理 护士针刺伤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干预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率。方法选择2014年1月我院在编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每组45人,对照组不进行针刺干预措施。干预组进行综合干预措施,实行半年之后,统计两组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刺伤后处理情况以及各个环节刺伤发生情况。结果从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对照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4.44%,观察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17.78%,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各个环节针刺伤发生情况上来看,观察组临床护理中注射,采血,拔针环节刺伤发生率比对照组要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针刺伤之后,所有护士处理伤口方式正确,经过相关人员评价之后,给予6人预防用药,对已经发生刺伤的护士跟踪检查血清指标半年,无感染案例发生。结论将操作流程进行全面规范,组织护士进行业务培训工作,并将相关考核成绩和护士的奖金挂钩,能够在根本上将护士的职业防护能力与主动执行能力提升,进而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机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进一步的推广实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 针刺伤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头穴针刺干预方案,探讨该护理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就诊的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遵循随机法将以上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n=45)、对照组(n=45)。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头穴针刺、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Barthel评分有所上升,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头穴针刺干预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当中效果较好,可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神经功能,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预后。

  • 标签: 头穴针刺 护理措施 脑卒中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对近年来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分析,其中具体分析了急性期针刺干预的可行性,其次包括穴位的选择标准,针刺强度和手法等等,最后分析了针刺结合其他疗法等治疗形式,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针刺 周围性面瘫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结合传统针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将符合条件的3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根据Barthel指数评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ofdailyliving,ADL),判定功能缺陷程度,2组患者均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心理干预配合针刺治疗的方法,以20天为一个疗程,观察60天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结束时,将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致残率,对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理干预 针刺 卒中后抑郁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护士实习生的针刺伤原因分析,制定干预措施,减少护士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 方法:通过调查表分析发生针刺伤的原因 结果:根据调查表的分析,查找出主要原因并制定干预措施,减少护士实习生针刺伤的发生。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后护士实习生的针刺伤发生较前减少。

  • 标签: 护士实习生 针刺伤 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于大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400例医务人员,观察医务人员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策略。结果:共有20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发生率为5%。发生针刺伤的科室主要为急诊科(40%)、外科(30%)、手术室(15%)。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防范意识不足(45%),操作不当(30%),废弃物处理不规范(20%),环境因素(5%)。结论:防范意识不足、操作不当、废弃物处理不规范、环境因素是导致医院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应给予相应防范措施,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 标签: 医务人员 针刺伤 危险因素 干预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刺干预糖耐量受损兼见痰湿体质人群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9月-2022年4月接收84例糖耐量受损兼见痰湿体质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Excel函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生活干预,实验组实施生活干预+针刺干预。结果:实验组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水平及痰湿体质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干预糖耐量受损兼见痰湿体质人群的临床改善效果显著。因此,针对糖耐量受损兼见痰湿体质人群可将针刺干预广泛推广其中,不断促进患者身体改善。

  • 标签: 针刺干预 糖耐量受损 痰湿体质 血糖水平 胰岛素水平
  • 简介: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针刺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本文主要选取63例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对32例的观察组采用针刺干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其中对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针刺干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H-B评分、Portmann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P<0.05或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较佳,有助于改善面瘫症状。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后遗症期 针刺 中医特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干预阿尔茨海默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Data、VIP、CBM、WebofScience、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ChiCTR临床试验注册平台,搜集针刺治疗AD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5月14日。采用范围综述方法对纳入临床研究的发表年度趋势、研究类型、疾病程度、中医辨证分型、样本量、治疗方案、干预疗程、结局指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共纳入226个临床研究。该研究领域兴起于1995年,目前研究发表数量呈增多趋势。临床研究类型主要为随机对照试验;56个研究关注AD的严重程度;54个研究对AD进行了不同标准的中医辨证分型;但样本量超过200例的研究只有4个。针刺治疗AD以普通针刺为主,共计129个研究;特殊方案针刺中以电针干预为多,共31个研究;超过70%的研究疗程在84~168天之间。12类结局指标中认知评价、临床有效率、活动功能评价、脑脊液和血液生物标记、不良反应是目前关注较多的结局指标,而对AD患者神经精神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关注较少。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可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结论  针刺干预AD临床研究已形成规模,但目前研究设计仍存在缺陷,针刺方案多样但尚未得到统一,同时缺乏相关权威的中医标准。

  • 标签: 针刺 阿尔茨海默病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针刺治病能否有效,取决于针刺是否调节了人体阴阳性的内气,而阴阳气是否被调节,又取决于有规律地针刺操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应用广泛,随着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脑血流量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近年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干预机制研究报道的整理,总结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可通过改善脑组织血液流变学状态、促进微血管自律性、促进血管重建、维持血管正常张力等方面提高脑组织血流量,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标签: 针刺疗法 卒中 脑血流量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8月到2023年9月的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配合度、恶心呕吐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与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评分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贴敷结合针刺护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提升护理效果与配合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化疗 穴位贴敷 结合 针刺 护理干预